2013年「两会」后大陆经济展望
- 更新日期:109-09-05
2013年「两会」后大陆经济展望
文/李孟洲
2013年大陆全国人大及政协「两会」,于3月内在北京举行完成。本次会议,大陆政府领导高层进行全面换届改选,其中最重要的是,选出习近平为新任国家主席,李克强为新任国务院总理,因而开启了「习李体制」的新阶段,也呈现出「新人新政」的局面。由此看来,今年两会后,大陆总体经济的政策方针和实际运作导向,都会全面更新,值得各方加以探索及掌握。
关于经济政策方针,这次会上最重要的资讯,计有三项,即国务院原任总理温家宝所发表的「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新任总理李克强在首度中外记者会上的相关论述,以及,会上讨论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
通货膨胀压力仍然较大
其中,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一组顶重要的数字,即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期目标为7.5%,居民消费价格(CPI)预期涨幅为3.5%左右,广义货币供给额(M2)预期增长目标为13%左右。该GDP增长目标,系和去年两会所定的当年同一预期数据齐平,也就是和去年一样,不把「保8」作为硬指标。
这充分显示,大陆总体经济逐年增长幅度的「平滑化」,已成为定局,经济发展的著重点挪移到了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民生、加强环保节能等方面,而不再以高速增长为尚。尽管如此,GDP若真能年增7.5%,在国际上仍是耀眼。
至于CPI之预期上涨3.5%,则比去年之预期上涨4%,少了0.5个百分点。这表示大陆2010年以后所出现的一波物价涨势,已经到了「强弩之末」。但所订的今年预期上涨率3.5%,仍稍偏高。因去年的「实际上涨率」只有2.6%,大大低于同年的预期上涨率4%。未料刚开出的今年预期上涨率仍高挂3.5%。这表示大陆政府对今年物价反弹回升,甚至出现新一波上涨的可能性,仍不敢掉以轻心。
就此,政府工作报告明白说,今年通货膨胀压力仍然较大,主要是,大陆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农产品和服务类价格,都存在上涨压力。以及,主要发达国家(指美国和日本等)实行宽松货币政策并不断加码,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不容忽视。还有,理顺大陆能源资源价格也需要留出一定空间(即预留油价等项的上涨空间)。
货币供给增长目标稍降
而在如此物价形势下,今年货币供给额的调控,就成了重要课题。对此,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说,今年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将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目标拟定为13%左右。这项增长目标,引起了海内外财经圈的高度关注,因为它比去年的增长目标少了1个百分点,让人们直觉「今年大陆货币政策有转紧的倾向」。
而在两会期间,大陆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2月份大陆CPI比上年同月的上涨率,高达3.2%,远超过1月份的2%。其中,北京市当月的上涨率更高达4.6%。这项讯息引起了两会与会人士的普遍关注。并有不少与会人士联想到,中国人民银行的最新统计显示,大陆广义货币M2的总余额,到今年2月底已高达99.86兆元人民币,距百兆元大关近在咫尺,也远超过美国M2(折算成人民币)的60几兆元;这对大陆物价的威胁实在不小。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两会的一项专场记者会上,郑重表明「通货膨胀需要高度警惕。人民银行将通过货币政策等措施,稳定物价和通货膨胀预期心理」。周小川指出,今年M2增长目标,订得比以往紧一点,是为了更强调物价稳定。至于M2总余额之迫近百兆元,周小川认为,这是因大陆民间储蓄率较高及间接融资比重较大所致;其言下之意,是不必为此过度担忧。
房价及环保等问题接连发酵
今年两会前后的大陆经济氛围,可以说是「问题一一浮现,各方寻思对策」。除了一般物价问题外,房价问题也在此时「发酵」。因为大陆国务院在两会前夕,新发布了「国五条」的调控房市措施,其中规定对卖房者,就房屋价差课征20%的重税,而给二手房市场造成很大的震荡。此事也是今年两会的热门话题,与会人士在会场内外纷纷议论,此一新举措是否真能打压投机性炒作,而使房价趋于稳定。持怀疑态度者颇不乏人。
还有,今年两会期间,又刚好碰上两项关于环境污染的重大事件。一是北京市的雾霾天气持续出现,还穿插有沙尘暴。二是上海黄浦江上漂流成千上万的死猪尸体,臭味四溢。这两大事件,使环保问题在今年两会上非常突出,会场内外讨论得沸沸扬扬,咸认此问题已严重到令人无法忍受的程度,必需速予有效整治。
今年两会,另外呈现了诸多一般经济民生与市场运作的问题,像社会贫富差距仍待缩短、民间企业经营处境尚待改善、消费内需之扩大尚待加大政策推动力度、各项改革举措尚待攻克难关以落实执行等,实不胜枚举。总的看来,今年两会所面对的问题特别多,似乎在给大陆政府新领导层开出「问题清单」,要他们逐项加以解决。
打造大陆经济的升级版
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首次的中外记者会上,重点回应了相关问题。譬如,他说未来大陆经济环境依然是严峻复杂,处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要居安思危、处变不惊,保持经济持续增长,防范通货膨胀,控制潜在风险,使总体经济不发生大的波动。李克强并说到,要努力实现2020年的目标(即2020年的GDP增为2010年时的两倍),需要每年平均增长7%的速度,「这不容易」。
值得注意的是,李克强这次除被动应对既有问题外,也主动提出了他未来在经济民生方面的「政策思维」,其中最重要的表述,是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这句话将成为李克强未来经济与民生政策的重心,也可望成为「习李体制」执政的标志之一。
由此看来,今年大陆经济发展的首要政策方针,就在于「升级」二字,连公民营企业的经营活动,也将以此为导向。而关于「升级」的内涵,可从李克强在记者会上的宣示,以及本次两会的相关资讯中,完整地掌握,其即为:
一、内需市场的加速扩张。
二、城镇化的稳妥推进。
三、产业创新的积极促进。
四、农业现代化的大力推动。
五、经济体制及市场机制改革的稳健落实。
六、市场交易秩序监管及维护的加大力度。
七、环保节能政策的严格执行。
八、照顾民生政策的进一步强化。
厂商的新增长点与新压力
所以,今年不但是「习李体制的元年」,也是「大陆经济再升级的元年」。大陆总体经济运作,样态也将翻新。从厂商(包括台商)的角度来看,今年大陆经济实务面会呈现一项特别重要的新商机,就是「经济新增长点的凸显」,值得厂商加以掌握,作为新的经营利基。相关的「增长点」,诸如新城镇、精致农业、消费内需新设施及新商业模式、新兴科技产业(包括环保节能产业)、现代化高效优质商品制造业等。凡是能大幅提高效益与附加价值的产业类项,都将是今年大陆经济圈里的「宠儿」,也是协助大陆政府实现经济「稳增长」政策的「排头兵」。
但厂商也要注意到,今年由于大陆总体经济所面对的挑战较多,大陆官方也会采取一些紧缩、防范的政策手段,以免经济发生不正常波动。这将给厂商带来压力。譬如,金融政策可能比去年收紧,使厂商的融资来源限缩。还有,环保标准及相关检验尺度,势必比以往严格,使厂商付出更多的环保成本。还有,食品安全及消费者保护法令的执行,将显著加大力度,厂商必须更加「提高警觉」,以免遭到投诉或查办。除此之外,今年大陆工资水平的提升,在「加强照顾民生」政策的影响下,预料升幅不会比去年低太多,起码也会有一成,厂商需早作妥善因应。
机构改革有助改善经商环境
本次两会另有一个重要「看点」,就是「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讨论通过。这也会影响今年大陆经济体系运作的氛围。其内容中,被新闻媒体报导较多的,是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这些改变,凸显了当前大陆政府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针和取向。换言之,政府机关要统一事权,减少「叠床架屋」,也要逐渐「不再去管那些不该管的事情」。这都有助于经济、市场运作的顺畅。
而对厂商来说,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所带来的主要好处,是厂商经营方面原本需要报请官方批准的项目,将大幅减少。因为,该方案内容也明示,要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减少和下放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改革工商登记制度等。这些举措,目前大陆各地已分别逐步推行,如果今年内能在全大陆充分到位实施,则厂商就不必再为一件审批申请案「跑好几个机关,盖几十个公章」。这也称得上是一项「改革红利」。但愿大陆各地政府勇于落实此项简政放权举措,让厂商及早充分享受到相关好处,使大陆经商环境焕然一新。
(本文作者为投资中国信息网社长、海基会顾问)
(本文不代表本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