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亚太经贸消息辑要

  • 更新日期:109-09-05

亚太经贸消息辑要


大陆与日、韩自贸区谈判 3月底启动

据中国时报3月20日报导,大陆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表示,中国大陆与日、韩自贸区首轮谈判,于3月26至28日在南韩首尔启动,今年将举行三轮,后两轮分别在大陆、日本举行。首轮将先讨论谈判机制安排、谈判领域和谈判方式。

此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谈判;该谈判系由美国主导,澳洲、越南、日、韩、加拿大等环太平洋国家均受邀,独缺中国大陆,被外界认为是针对中国大陆的贸易包围战略。

沈丹阳表示,世界各经济体都有权根据自身国情和发展,选择参与适合自己的区域经济合作,中国大陆将持续与各方沟通交流,但他同时强调,「中国大陆将加快自己的自贸区战略」。据悉,目前中国大陆正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CP)谈判,并与澳洲、瑞士、冰岛等国进行自贸区谈判。

大陆新任商务部长高虎城也表示,未来工作重点将包括积极参与多边和区域、次区域经贸合作,提升国际话语权,及深化两岸四地经贸合作等。



OECD看好东协经济发展前景

据经济日报3月13日报导,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最新公布的亚洲商业周期指标(ABCIs)显示,尽管全球仍满布不确定性,且中国大陆、印度成长减缓,东南亚国协(ASEAN)依然展现出强韧的经济动能。

OECD指出,即使东协国家的海外出口需求减弱,民间消费与基础建设支出仍能支撑国内需求走高,持续推动东协整体成长。例如,泰国的消费者与企业信心节节攀升,带动了家庭消费与投资。对前景始终乐观的菲律宾,用在公共基础建设与选举的支出也支撑经济稳步成长。马来西亚稳固的消费信心和政府为年中选举扩增的支出支持著经济活动。印尼的经济也因强劲的内需、新工厂与基础设施的建设而显现活力。

至于仰赖出口的新加坡,在电子、化工和精密工业等外部导向的产业方面表现疲弱。中国大陆和印度的成长动能也同样低迷。印度央行则为了提振经济,今年1月把基准利率调降1码,是去年4月来首度降息。而中国大陆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表现,也很难令人感到振奋。

IHS环球透视亚太首席经济学家毕斯瓦斯说:「过去十年来中国大陆的崛起使亚洲对欧盟与美国的依赖大减。」而且不仅中国大陆,东南亚国家受惠于薪资水准提升与政府提振经济的政策,内需也快速增长。

巴克莱银行经济学家巴佐利说:「全球需求减弱迫使大部分亚洲国家把眼光转向内部。从这些国家的连结来看,基本上可说他们互相推动彼此的成长。」



RCEP预备会议3月底登场

根据中央社3月15日报导,由印尼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预备会议将于3月底在峇里岛举行,以期为RCEP谈判奠定基础。

东南亚国家协会(ASEAN)10个会员国与中国大陆、日本、南韩、印度、澳洲、纽西兰6个伙伴国,去年在东亚高峰会上宣布,将于今年启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RCEP为亚太区地区性的自由贸易协定,东协加六经济总量将近20兆美元,人口约30亿,占全球经济生产的1/3。

印尼贸易部指出,相关国家代表将于本月底在峇里岛举行RCEP谈判预备会议,为谈判奠定基础,并预计东协10国加上中国大陆等6个对话伙伴间的RCEP谈判将于5月正式启动。

印尼贸易部表示,第一轮谈判将涉及货物、服务、投资领域自由化程序和相关承诺,RCEP谈判重点为服务贸易领域自由化,目前相关国家都同意于2018年将货物贸易关税降至较低程度。

印尼贸易部长吉达(Gita Wirjawan)日前表示,由于东协已经有各项自由贸易协定,大部分的东协成员国都参与其中,因此,对印尼而言,目前RCEP比美国力倡的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前景更佳。



中国大陆与东协去年双向投资逾千亿美元

据中国新闻网2月7日报导,中国大陆―东协商务理事会常务副秘书长许宁宁5日介绍说,截至2012年底,中国大陆与东协累计双向投资已达1,007亿美元,大陆占23.4%,东协占76.6%;中国大陆企业在东协投资增速明显快于东协在大陆的投资增速,中国大陆投资占比更形扩大。

许宁宁指出,2012年东协在大陆的直接投资金额70.7亿美元,仅较上年增长1%。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2年,中国大陆企业在东协投资44.1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52%。在2012年中国大陆与东协114.89亿美元的双向投资额中,大陆的占比已提高至38.5%。

就东协国家而言,无论是从2012年的资料还是截至2012年的累计资料来看,新加坡都是东协10国中对大陆投资额最多、吸引陆资也最多的国家。

许宁宁介绍说,截至2012年底,东协国家在大陆直接投资由多至少排位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汶莱、印尼、柬埔寨、越南、缅甸、寮国。而2012年,按投资数额东协10国在大陆投资排在前3位的国家是:新加坡(63亿美元)、马来西亚(3.18亿美元)、汶莱(1.51亿美元);按投资增幅排在前3位的国家是越南(增长145%)、印尼(增长38.4%)、菲律宾(增长18.2%)。

另一方面,截至2012年底,中国大陆企业在东协10国直接投资数额由多至少排位是:新加坡、柬埔寨、缅甸、印尼、寮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汶莱。而2012年,中国大陆在东协10国直接投资按数额排在前3位的国家是新加坡、柬埔寨、寮国;按投资增幅排在前3位的国家是越南(增长147.3%)、柬埔寨(增长131%)、寮国(增长121.8%),投资下降的只有汶莱(下降69.2%)和缅甸(下降58.7%)。



新加坡推出8项举措助中小企业培养人才

在收紧外劳政策的同时,新加坡2013年财政预算案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协助中小企业培养本地人才。新加坡贸工部政务部长张思乐透露,预算案将会把协助中小企业招揽本地人才和为更多小型企业提供援助的课题考虑在内。他强调:我们并不只关注科技行业,也要照顾到其他非科技企业及微型企业。

新加坡政府在年度财政预算案中推出以下8项举措协助当地中小企业发展,包括:

1.     以大带小:扩大现有的提升企业能力合作计划的合作范围,政府提供津贴促进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合作,借助大型企业和政府力量提升中小企业能力。

2.     突出重点:新加坡标准与创新局(标新局)际企业发展局(企发局)大力度扶持高增长中小企业,使它们成为营收超过1亿元的土生土长跨国企业。

3.     海外拓展:为协助中小企业取得环球机会,新加坡企发局将从今年4月起推出1800万元的市场备入援助金,一是为中小企业进军海外市场提供50%的费用补贴,每家公司每年最高达2万元;二是资助商会聘请当地市场代理以寻求商业机会。另外,企发局还将在国际企业合作计划项下拨款2千万元,协助企业应对国际化过程中的人力局限问题。

4.     加大力度支持中小企业提升生产力。

5.     为中小企业吸引和培养人才:新加坡标新局推出中小企业人才培育计划,协助中小企业吸引和留住工艺教育学院和理工学院的毕业人才,力争在五年内为中小企业培养3000名人才。

6.     继续支援企业创新、提升能力和重组业务。

7.     新加坡标新局将各类不同津贴合并为能力发展津贴,以方便中小企业申请。

8.     将企业发展中心转变一站式中小企业中心。



韩国2012年外贸总额升至全球第8位

据《朝鲜日报》3月5日报导,韩国知识经济部表示,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2012年韩国贸易总额达到1.0675兆美元,超过义大利(9,869亿美元),从第9位升至第8位。美国以3.8824兆美元贸易总额卫冕第一位,中国大陆(3.8668兆美元)居第二位。美中两国的贸易总额差距2005年为1.2118兆美元,2011年减至1,044亿美元,去年则减少到了156亿美元。

统计数据显示,韩国2012年出口总额为5481亿美元,比2011年减少1.3%﹔进口总额为5196亿美元,减少0.9%。出口产品方面,石油制品得益于产量的增加和国际油价上涨,增加了9%,为56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汽车和汽车零组件也分别比2011年增加了3.6%和6.6%,达到424亿美元和246亿美元。但2011年出口居首位的船舶业由于行业不景气,下跌30.1%。



泰2012年FTA出口价值增4.4%

据泰国《世界日报》3月9日消息,泰国商业部外贸厅副厅长素拉实表示,2012年泰国出口商使用自由贸易协定(FTA)优惠权益出口的累计价值高达417亿480万美元,在2011年399亿4,471万美元的基础上成长4.41%。源自泰国与已签订FTA国家间的贸易在持续增长。累计出口价值中享有FTA权益的所占比为47.32%,累计减免关税881亿3,863万美元,泰国厅方认为还未充分利用FTA优惠权益。

素拉实表示,2012年泰国与其他国家或组织所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中,东协自由贸易协定(AFTA)利用最为充分,泰国出口商利用此协议出口商品的累计价值为147亿9,396万美元,东协市场已取代美国和欧洲成为泰国最重要的市场,所有使用FTA权益的出口商品中使用AFTA的就占到47.36%。

其次为中国大陆-东协自由贸易协定(CAFTA),泰商使用CAFTA权益出口商品的累计价值为112亿8,737万美元,利用率高达84.29%。泰商利用泰国-印度自由贸易协定(TIFTA)出口累计价值为6亿9,606万美元,利用率为70.04%;泰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定(TAFTA)中泰商出口累计价值为48亿5,726万美元,TAFTA权益利用率为60.65%。

素拉实提到,由于泰国商家所生产的部分产品仍未达到FTA协定缔约国的要求,导致各项FTA协议权益未得到充分利用,尤其是作为泰国主要出口商品的工业产品,源自此类产品组装生产所需原料及零件为从非协定签订国进口。泰国商家应进行自我调整,争取从FTA协议缔约国进口原料,达到协定要求,充分利用协定优惠权益。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