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经贸消息辑要
- 更新日期:109-09-05
台湾经贸消息辑要
内阁改组 首要目标拼经济
2月18日综合报导,新任行政院长江宜桦率阁员在总统马英九监誓下,完成宣誓,江内阁正式上路。这波内阁改组,除行政院长、副院长,异动名单主要包括行政院秘书长陈威仁、行政院政务委员陈士魁、薛琦、交通部长叶匡时、经济部长张家祝、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管中闵、行政院政务副秘书长简太郎、内政部政务次长萧家淇、交通部政务次长陈纯敬及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范姜泰基等。
江宜桦随即将召开首次行政院会,并提出行政团队施政方针与目标,包括TIFA复谈议题、年金改革修法、ECFA后续谈判、以及自由经济示范区计划等,都将列为江内阁施政重点,并在立法院新会期展开绵密沟通。
此外,在推展重要议案同时,「拚经济」仍为新内阁首要目标,借重多位交通背景阁员,全力推动公共建设带动经济发展的任务,希望在各项数据好转、国际情势稍稳之际,全力冲刺,再创经济高峰。
行政院将透过公投解决核四问题
行政院2月25日新闻稿,针对核四议题,行政院长江宜桦表示,自从2011年日本海啸造成福岛核电厂辐射外泄事件以后,国人对于核四的安全性疑虑急剧升高,甚至有不少人主张核四应该停止兴建。但也有人认为政府必须确保台湾的用电需求供应无虞,以免电价高涨、经济重创,失业增加,甚至民生用电也产生供应不稳的危机,因此反对停建核四,主张核四应该照计画兴建完工,并确保其安全运转。
江院长强调,面对这样高度争议性的重要政策,行政院有3点基本立场。
第一,政府与全国民众一样,高度关切核四的施工品质与运转安全,因此他已责成新上任的经济部长张家祝,务必仔细倾听外界对核四的种种质疑,邀请国内外最有公信力的学者专家,以最高标准彻底检视核四厂的核安检测工作,务必保证核四的兴建与运转没有任何安全上的疑虑。
第二,江院长也要求原能会严格把关,邀请美国核能管制委员会(NRC)等外国或国际机构的专家一起来监督台电公司的核能安全工作。只要核安检测项目有任何一项不及格,就不准发给正式运转许可。
第三,行政院愿意正面接受核四停建公投的检验。近来有越来越多的声音主张,核四是否停止兴建,应该以公民投票的方式决定。江院长说,假如在政府竭尽全力确保核安的情况下,民众仍然心存疑虑,认为台湾宁可承受重大投资损失、高电价、限电危机,甚至牺牲经济成长、并放弃低碳家园的理想,而主张核四停建,行政院也会尊重社会各界以公投决定核四是否停建的主张。换句话说,在穷尽专业的判断与理性的讨论之后,行政院勇于面对公民投票的检验,并尊重全体国民的政治决定。
两岸证券期货监理合作平台召开首次会议
综合报导,两岸证券期货监理合作平台首次会议1月29日于台北101大楼会议室召开,由金管会陈裕璋主任委员及大陆证券及期货监督管理机构郭树清主席共同主持。
会后金管会宣布会议成果,主要开放措施包括对台提供人民币1,000亿元的人民币境外合格投资机构(RQFII)额度、及大陆合格境内投资机构(QDII)投资台股额度从5亿美元提高到10亿美元,对两岸股市均具正面加分效果。
另台湾证券商争取十余年的赴陆设点营业诉求,在此次开花结果。证监会同意台资券商可在上海、福建、深圳三地设立持股达51%的全照证券公司,在大陆展开业务。两岸资本市场相互投资、证券业相互设点参股等亦有大突破。
双方宣布的开放措施多达10几点,主要有6大项,除前述RQFII额度开放、QDII额度倍增外,第三,开放两岸人民相互投资股市,比照对香港,对台开放QFII2(大陆合格境外个人投资者)及QDII2(大陆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台湾居民可透过QFII及RQFII投资陆股,大陆居民可透过QDII买台股。第四,相互放宽两岸证券期货业相互参股上限,包括台资在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持股上限从49%提高到50%以上。至于台资券商参股大陆券商采「先行先试」作法,在上海、福建、深圳各设一家两岸合资的全牌照证券公司,台资持股最高可达51%,大陆股东不限证券公司。第五,相互放宽证券业经营业务及设点限制。第六,推动T股(大陆注册公司来台上市)等两岸企业跨境上市,双方同意朝此方向推动,并在今年内择期会商监理细节。
台美双方宣布将于3月中旬举行TIFA会议
经济日报2月8日报导,中断5年余的台美贸易暨投资架构协定(TIFA),终于确定复谈日期。台美双方共同宣布,将于3月11、12日举行TIFA会议,美方将由美国贸易代表署(USTR)副贸易代表马伦提斯(Demetrios Marantis),与我经济部次长卓士昭共同主持。
针对众所关切的TIFA会议议程,卓士昭表示,现积极与美方沟通、讨论中,我方已向美方建议,针对投资、服务贸易、加入泛太平洋经济战略伙伴协定(TPP)、台美自由贸易协定(FTA)、强化WTO及APEC场域合作、食品安全及技术性贸易障碍(TBT)等,进行合作。
对于台美经贸关系,我方最终极目标,是签署台美FTA及加入TPP,但将以「堆积木」策略达成。现阶段我方希望优先将投资协定(BIA)以及技术性贸易障碍(TBT)纳入议程中,并积极在世界贸易组织(WTO)、亚太经合会议(APEC)等国际多边组织,与美国携手合作。
TBT主要内容是相互承认检验标准,要求双方检验法规透明化,使贸易更便捷。相关官员表示,若顺利签署,便可在此基础,与对方洽谈产品标准相互承认,目前台美已经签署台美资讯品电磁相容性检验相互承认协定,未来将扩大范围。
至于投资协定方面,我方希望范围包含保障、投资促进以及投资自由化等三大概念。卓士昭表示,目前要先看双方是否有意愿谈,确定后再讨论后续将如何进行,尚还需要一段时间讨论和协商,不可能在这次TIFA会议签署投资协定。
基本薪资4月可望调涨
经济日报2月23日报导,2013年月薪由1万8,780元调到1万9,047元之基本工资调涨案,因去年经济成长不佳而暂缓。行政院订下两原则,须连两季经济成长率高于3%或失业率连两月低于4%才能解冻。
主计总处公布最新经济成长预测,预估今年第1季成长率可达3.26%,加上去年第4季成长率3.72%,已连两季突破3%门槛,基本工资可望解冻调涨。
劳委会主委潘世伟表示,前置作业已在进行,还要等确切数字4月底公布,希望愈快愈好。行政院发言人郑丽文也说,今年第1季经济成长率确定超过3%后,就会调涨基本工资至1万9,047元。但首季经济成长率的实绩数要待5月时公布,和4月起就该调涨的时间点有时间落差,潘世伟指出,劳委会将待实际数据公布后,确定达到门槛,才会处理基本工资月薪调涨案。至于是否追溯自4月起实施及相关细节,待劳委会开会决定。
人民币业务正式上路
综合报导,继中央银行于本年1月28日核准中国银行台北分行为台湾地区人民币清算行后,国内外汇指定银行(DBU)及境外金融机构与中银台北签署清算协议并完成开户手续之家数已有46家,人民币业务已于2月6日正式开办,各家银行陆续推出包括存、汇款、理财、投资、融资授信及贸易融资等业务,并推出各项优惠吸引客户。
以民众最常关注的存汇款业务为例,自即日起,自然人办理人民币存款,每次买卖人民币现钞或每日透过帐户买卖人民币之限额为人民币2万元;本国自然人每日汇款至大陆地区限额为人民币8万元。
春节入出境创新高 5.5万陆客带来35亿收入
联合报2月17日报导,移民署最新统计指出,今年农历过年期间,从小年夜开始,每天入出国境人次都超过10万人次,最高峰在大年初六,当天就有138,053人次,创下历史新高。
移民署表示,在除夕、初一、初三及初四,4天内,每日入出国人次均比去年同期增加超过1万5千人次。单日旅客入出境最高峰出现在农历初六,突破去年最高峰13万5千7百多人次,可说「年年创新高」。国人出国旅游及陆客来台观光人潮涌现,显见大家对未来一年经济充满信心。
不仅入、出国人潮破纪录,位于台北市信义区的台北101,也挤满陆客团。观光局统计,今年春节期间共有5万5千名陆客来台;以传统的8天7夜环岛行程计算,平均每名陆客每天在台消费约270美元,陆客可为台湾带来新台币35亿元的观光收入。
经济部今年将举办两岸产业搭桥8场次
经济部2月20日新闻稿,经济部核定本年举办两岸产业搭桥会议共8个场次,其中车辆、通讯、中草药、生技与医材、再生能源、商业服务(以电子商务为主)等场次在台湾举办,TFT-LCD及LED则在大陆举办。而金属材料产业考量双方在产业界、企业界的交流已相当活络,改由民间自行交流办理。
经济部「搭桥专案」自2008年底启动至今已届满4年,4年来,两岸已共同办理包括中草药、LED照明、通讯、资讯服务、车辆、车载资通讯、太阳光电、风力发电、电子商务、连锁加盟、物流、精密机械、食品、生技与医材、纺织与纤维、数位内容、电子废弃物回收与利用、金属材料及TFT-LCD等19项产业、45场次的两岸产业搭桥会议,两岸产官学研专家及企业与会者近18,000人,两岸企业逾1,600家洽商合作,签订超过300件合作备忘录,让两岸企业成为合作伙伴,创造互利双赢。以通讯产业为例,两岸产业搭桥让台湾通讯业者加速与大陆三大运营商及三大设备制造商建立合作管道,让大陆相关业者不仅扩大来台湾采购,2012年采购金额约新台币2,000亿元,也借重台湾零组件、终端产品之制造优势,建构两岸完整的产业链,并促成两岸业者从单纯的供应商转而形成策略伙伴关系。
两岸产业搭桥进入第5年,有很多过去所签署的协议或协商的议题,需要针对这些具体需求,更聚焦的协商,提出解决方案具体落实。因此,今年两岸搭桥会议形式将以专家会议为主,让两岸产业相关执行者齐聚一堂共同协商解决之道。
展望未来,两岸产业合作的模式更加多元化,除目前的民间交流、搭桥会议、建立试点外,更包含跨产业的综合性平台模式,可发挥产业合作规模效应。本年两岸搭桥将因应产业环境变化及产业界需求而动态调整,并持续深化两岸产业交流合作,与两岸产业合作分组相互辉映,相辅相成,期能壮大我国产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