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经贸消息辑要
- 更新日期:109-09-05
亚太经贸消息辑要
日圆贬值效应 周边国家忧虑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日圆被投资者视为避险天堂,因而持续升值。安倍晋三当选自民党总裁以来,即提出日圆贬值、宽松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等主张,以提振出口及国内需求。在欧美经济渐趋稳定,以及日本商品贸易持续逆差等情况下,促使日圆贬值。本年1月安倍内阁上任后,日圆在2月24日,一度贬值到一美元兑94.2820日圆的水准。自安倍去(2012)年9月26日当选自民党总裁以来,贬值幅度达17%。
(近半年美元兑日圆汇率走势图请见附件)
随著日圆续续贬值,国际热钱转向人民币、韩元或新台币,也大幅增加亚洲货币升值压力,造成周边国家忧虑。包括韩国和泰国等亚洲国家,已经感受到本国货币升值对出口的压力和热钱涌动对金融市场构成的威胁,不少亚洲官员对金融市场形势和货币战隐忧表达担忧。根据2月21日经济日报报导,南韩央行总裁金仲秀20日警告将抑制韩元波动,候任总统朴槿惠也扬言采取预警性的货币行动,确保日圆贬值不会继续打击南韩出口商。纽西兰央行也警告,相较于经济基本面,纽币被严重高估,并表示已准备出手干预,纽币应声挫贬。
金仲秀说:「汇率应由市场决定。但货币波动常增强投机性力量。不管是投机性赌注或搭汇率波动的顺风车,都该遏止。」朴槿惠也感受到日圆走软对南韩出口的冲击,表示将采取预警性和有效的对策,确保企业不受损失。
大陆与东协加强传统医药交流合作
据广西日报2月20日报导,为构建长期稳定的中国大陆与东协传统医药交流合作机制,2013中国-东盟传统医药高峰论坛和第五届中国(玉林)中医药博览会将首次合作,于4月12日至14日在玉林市同期举办,以充分发挥玉林「南方药都」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本届论坛和药博会主要安排专题论坛和经贸活动两大部分。一是专题论坛。医药论坛以「传统医药服务贸易──传承创新、合作发展、互惠共赢」为主题,将围绕「研究落实《西太平洋区域传统医学战略(2011-2020)》」、「传统药材资源保护、利用和贸易物流联盟」、「民族医药国际交流」等主要议题,举行专题报告、政府论坛和分题论坛。二是经贸活动。经贸活动内容包括中医药民族医药展示展销;全国特色香料展;中国─东盟(玉林)传统医药健康产业园入园企业开工仪式等。
据悉,为促进中国大陆与东协传统医药交流与合作,玉林市从2009年开始,连续举办了4届中医药博览会,累计达成贸易合同成交额102.95亿元人民币,累计签订投资合同项目66个,投资总额133.25亿元。药博会已成为中国大陆中医药行业第三大展会。
作为中草药资源大省区,广西拥有中草药物种近5,000种,中草药物种数量排名中国大陆第二位。1959年建立的广西药用植物园,是大陆最大的传统药物资源保存基地,享有「亚洲第一药园」盛誉。近年来,广西投入近15亿元人民币建设中医药、民族医药服务体系,积极筹建中国─东盟传统医药科技文化合作交流中心,与东盟国家等签署40多项相关协议书、合作备忘录;大陆卫生部人才中心与广西医科大学合作成立了「东盟卫生人才培训基地」,广西中医学院为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培养了400多名中医药专业硕士研究生及留学生;广西与东盟国家开展科研合作专案8项,如中越边境地区爱滋病、结核病防治专案;广西药用植物园与印尼、越南等东协国家开展了传统药物引种与栽培合作;广西中医学院与泰国开展抗病毒天然药物药效筛选研究等科技专案合作。
2009年、2011年,广西举办了两届中国─东盟传统医药高峰论坛。其中,首届论坛发表了《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南宁宣言》,宣示今后中国大陆与东协各国在传统医药的立法、医疗保健、人才培养、科研开发等方面开展更为深入的合作交流,促进中国大陆与东协国家传统医学交流与合作。
韩中小企业认为FTA对扩大出口帮助不大
据韩国日报2月4日刊载当地学者投书指出,尽管中韩FTA能通过贸易自由化的方式将两国经济利益最大化,但其负面作用也不可忽视。从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经济增长使资本不断积累,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导致很多人因外国廉价商品和劳动力的冲击纷纷失去工作机会,致使贫富分化不断加剧。韩国如今也面临相同的问题,在中韩FTA谈判过程中,韩方希望中国大陆开放汽车、石化产品以及高端电子商品市场,而大陆则希望韩国开放农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若该协定达成,韩国大企业作为对大陆出口的主力将从中受益,但中小企业则会遭受来自中国大陆农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巨大冲击,从而进一步导致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两极化加剧。
据亚洲经济2月3日报导,近期韩国中小企业厅以中小出口企业为对象所做的一次调查显示,有47.7%的受访企业认为FTA对其出口推动作用不明显,更有28.5%的企业认为FTA对其出口造成了冲击,仅有19.1%的企业认为FTA改善了其出口环境,促进了其出口。分析人士指出,FTA对韩中小企业出口推动作用之所以不明显,主要是由于欧美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受经济停滞和债务危机影响,需求低迷所致。
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开办人民币清算业务
据人民日报2月14日报导,自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为人民币清算行以来,新加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副总经理周金龙表示,工行新加坡分行目前正积极准备正式开展人民币清算业务,但他没有透露开始这一业务的具体日期。有分析指出,目前大量国际贸易使用美元结算,金融危机时美元短缺,造成美元的贸易融资成本提高,而人民币为中国大陆与其他国家的贸易结算提供了新选择。
资金清算是金融机构之间办理资金调拨、划拨支付结算款项,并对由此引起的资金存欠进行的清偿。近年来,人民币在国际上的接受程度逐渐提升,海外人民币市场发展迅速。目前,香港和台湾都拥有离岸人民币清算行,而伦敦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也十分迅速。
去年7月,中国大陆和新加坡签署了关于加强金融合作的协定。按照协议规定,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在去年10月5日获得了由新加坡政府颁发的特准全面银行的业务执照。此次工行新加坡分行成为新加坡人民币业务的清算银行,将使新加坡各银行能够直接经手人民币,而无需经由香港或中国大陆的商业银行办理。截至2012年末,工行新加坡分行的人民币资产余额已达153亿元,2012年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940多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107%。
新加坡是全球第四大外汇交易中心,也是亚洲石油和大宗商品的主要交易市场,估计新加坡目前的人民币存款额在2,500万元左右,吸收的人民币存款规模仅次于中国大陆和香港。工行成为新加坡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后,新加坡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将加速发展。
泰铢升值过快 泰食品出口受创
据泰国《世界日报》2月6日报导,泰国食品研究院称,泰铢升值过快将对2013年泰国食品出口造成冲击,目前泰铢升值速度快于日圆、欧元、英镑和澳元,导致泰国出口商品价格高于竞争对手,如大米、木薯、虾、糖和蔬菜水果等产品在国际贸易市场的竞争力下降。
研究院表示,由于泰铢升值过快影响,导致鸡肉和海鲜食品在出口市场中很难与中国大陆竞争。同时,最低日薪300铢政策导致商家生产成本大增,部分商家调整不及,加之国内旱灾影响因素,导致农产品的产量及品质都有所下降。另一方面,泰国虾类产品正受困于传染病困扰,对养殖业造成冲击。美国已对进口泰国虾实施反倾销税(AD),欧盟计划取消进口泰国商品的普惠制待遇(GSP),这些因素都将造成泰国食品订单量下滑,不利影响或蔓延至2014年。
研究院表示,尽管泰国食品业遭遇多方不利因素影响,尤其是生产成本上涨和泰铢升值过快,但相信泰国业界能迅速调整,相关部门也会推出援助措施。研究院预计,2013年泰国食品业出口累计价值将达到10,500亿铢,年比成长7.2%,源自全球经济开始好转将推动泰国出口成长,同时东协国家经济成长对于泰国出口业而言也是利多因素。
越南将成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据越南《西贡经济时报》报导,越南计划投资部企业发展局已向政府提交成立资本金为2万亿越南盾(约9,600万美元)的中小企业基金提案。资本金由国家财政拨款,前两年每年拨付5千亿越南盾(约2,400万美元)进入基金,其余第3年拨付。除财政资金外,其余国内外个人、组织的委托资金也要通过基金。根据提案,基金不直接给企业贷款,而是委托越南发展银行(VDB)或具备条件的其他商业银行向企业放贷。基金的放贷条件为:专案业主要有自己的资金来源,生产方案最少在总投资的20%以上,还要具备在信用合同规定时限内还款的能力。贷款金额最多300亿越南盾(约145万美元),时间最长7年,利率不得高于银行商业贷款的90%。
据报导,根据越南政府于去年9月7日签发的有关决定,越南在2011-2015年对中小型企业发展计划定下的目标是:加快中小型企业发展速度和提高中小型企业的竞争力,并为中小型企业创造便利和健康的投资与经营环境,以让中小型企业为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和融入国际经济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