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亚太经贸消息辑要

  • 更新日期:109-09-05

亚太经贸消息辑要

整理/黄翔



大陆中国社科院发布亚太蓝皮书

综合2012年12月26日中新网及人民网报导,大陆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举办《亚太地区发展报告(2013)》新闻发布暨中国周边环境与战略学术研讨会,会议正式发布《亚太地区发展报告(2013)》。该书共分六大主题,分别为2012-2013年亚太形势分析与展望、大国的亚太战略、区域经济合作、地区热点问题以及中国与地区大国关系等。蓝皮书认为,大陆和平崛起的进程正在加速,中国大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也在发生重大变化。换言之,无论是区域内国家还是区域外国家,对中国大陆的实力与国际地位都在做重新评判,进而对中国大陆的政策与行为给予新的解读。

「目前的这些变化标志著中国的周边环境正在进入一个特殊的转型期。这是中国大陆和平崛起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蓝皮书指出,在这个转型期内,各国关系重组与格局不确定性将是基本特征。具体为:

──为应对中国大陆的崛起,大国纷纷调整其亚洲战略,中国大陆周边已成为大国之间的竞技场。蓝皮书分析,尽管这种调整尚未完成,但从意义上来说,大国亚洲战略的调整实际上是对华战略的调整。

──伴随区域外大国介入亚洲事务,周边国家实施骑墙战略将成为一种潮流。

蓝皮书指出,面对中国大陆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规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如果区域外大国担心的主要是崛起后的中国大陆会不会对现行的国际秩序与规则提出挑战,那么周边国家对中国大陆崛起的心态则是双重的。一方面寄希望于中国大陆经济的持续增长,继续推动亚洲经济的繁荣,另一方面则担心对中国大陆经济的依赖程度过高,会导致非经济领域的依赖加强。

因而,在周边国家,基于分散风险的考虑,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都趋向于采纳骑墙战略:在中美之间搞平衡。需说明的是,周边国家在中美之间的骑墙战略并不完全是在经济(中国)与安全(美国)之间的选择。即使在经济领域,这些国家也在中国市场与美国市场之间寻求平衡。

──小国之间、大国与小国之间的结盟趋势都在增强。

蓝皮书分析,大国亚洲战略的调整必然会改变现行的亚洲格局,而小国在这种变化格局中的地位面临著高度的不确定性。因此,强化已有的同盟关系,寻求新的同盟关系已成为区域内国家战略选择的潮流。

──中日关系的未来面临重新定位。

蓝皮书指出,因「钓鱼台国有化」所引发的钓鱼台争端看似是一个偶发事件,实际上是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一个必然结果。中国大陆经济规模超越日本是导致日本重新评估中日关系的根本原因。

蓝皮书总结指出,在中国大陆周边环境的特殊转型期内,各种不确定因素的走向既取决于大国之间的博弈,也取决于小国心态的变化。中国大陆本身就是这场博弈的主角之一,因而中国大陆的应对之策对于塑造良好的周边环境至关重要。



大陆与东协建构海上互联互通网络

据广西日报1月10日报导,去(2012)年12月初,中国─东盟(台湾称「东协」)海上互联互通战略研讨会在广西钦州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及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东协国家政要、学者齐聚一堂,讨论海上互联互通合作事宜,其中不仅包括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还包括相互开放市场的政策和机制及产业对接、人文交流等。

与会者认为,实现中国─东协的互联互通,对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大陆拥有漫长的大陆海岸线,东协国家中有许多是中国大陆的海上「邻居」,中国─东协开展海上合作得天独厚。双方可在推动海上互联互通,建立港口城市合作机制,促进海上旅客和货物运输便利化,加强海洋经济等领域展开合作。

不仅是航空和陆路联系紧密,港口和海运也成为中国大陆与东协交流的重要通道。目前,广西、广东、海南等地的多家港口物流企业与新加坡、柬埔寨、泰国等国的港口已相互开通集装箱、散货航运班线并缔结友好港口。统计显示,在2011年中国大陆与东协的贸易往来中,有近65%是通过港口物流实现的。2012年1-10月,中国大陆与东协进出口总额3,239亿美元,同比增长9.4%。

2012年9月,中国大陆领导人在南宁出席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时提出「要更大力度推进互联互通建设」。而随后的第15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也就互联互通提出了若干重大新倡议,包括建立「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互联互通委员会对话机制、制订「中国─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以及再次对中国─东盟合作基金增资等。

《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要致力于全面改善海洋和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有竞争力的东协海运”,包括47个东协国家主要港口,内容涉及加强海陆相连的物流体系建设、码头和港口管理能力建设等。这是推动东协经济共同体建设,促进中国大陆与东协深度合作的重要推手。



日本推出20万亿日元经济刺激计划

据中评社1月11日报导,日本政府决定推出总额20.2万亿日元(约合2262亿美元)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以克服通缩、刺激经济增长。据日本政府推算,该计划将使日本实际国内总产值(GDP)增加约2%,并创造60万个就业岗位。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表示,通过大规模公共支出克服长期通缩和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复兴至关重要。此外,日本政府还要求央行引入更高通胀目标并实施更为积极的货币政策。

为了给经济刺激计划融资,日本政府将追加发行大约5.2万亿日元(582亿美元)国债,这使得日本2013财年新发国债规模将达到50万亿日元(5600亿美元)左右,大幅超过了此前民主党政府设定的「44万亿日元(4928亿美元)」新发国债上限。

日本媒体指出,安倍政府此举带有一定功利性,即争取在今年夏季参议院选举前通过刺激经济取得「政绩」。但是,扩大公共支出意味著日本政府将增加负债,最终可能影响到日本的财政信用。



日本大型制造业企业景气动向指数大幅恶化

综合2012年12月14日《日本朝日新闻》及12月17日《日本经济新闻》报导,日本央行公布12月企业短期经济观测调查显示,制造业中大型企业景气动向指数为-12,比前次调查(9月)大幅恶化9个点,连续2个季度恶化,为33个月来最低水准。汽车行业受中日关系和国内环保车补助制度结束影响,恶化幅度达28个点,为全部行业中下降幅度最大。分析认为,导致企业景气指数下降的主因是,世界经济减速,加上中日关系恶化,中国市场的日本产品出现滞销,日本国内的汽车出口和生产陷入低迷。

对3个月后企业景气动向指数预测显示,大型制造业企业为-10,回升2个点;大型非制造业企业为3,下滑1个点。大型制造业企业景气度好转的原因来自于对美国、中国等海外经济恢复的期待,智慧手机相关产品需求旺盛将拉动电子机械行业情况改善。但汽车行业受中日关系影响余波仍未平息,3个月后的行业景气预测仍为继续恶化7个点,达-16。



韩国贸易额连续两年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

据2012年12月11日《朝鲜日报》报导:韩国知识经济部发布消息,去(2012)年截至12月10日韩国实现出口5,128.18亿美元,进口4871.82亿美元,贸易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顺差256.36亿美元,继美国、中国大陆、德国、日本、法国、荷兰、英国以后,首次成为世界第8大贸易国。韩国知识经济部部长洪锡禹说:「虽然受外部环境恶化的影响,今年的出口情况不太好,但从10月起重新恢复增长,相对好于其他竞争国家。」洪锡禹还表示,今年韩国的经济形势困难,希望出口可以对经济复苏起到带头作用。

韩国知识经济部分析,今年受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全世界的出口与贸易规模都出现缩减趋势。尽管如此,与德国、台湾等主要竞争国家或地区相比,韩国的情况仍相对较好。



泰国2013年出口增长目标锁定8-9%

根据2012年12月18日泰国世界日报报导,泰国商业部预测,2013年泰国出口将增长8-9%,总值达到2,504.1亿美元。泰国商业部长汶嵩表示,多个出口市场都可望实现良好增长,包括东协、中国大陆、印度、南非及中东市场。特别是东协市场的出口增长率估达15%以上,中国大陆出口市场估成长8%以上。相比之下,泰国的重要出口市场欧盟及美国却不乐观,欧盟国家仍受到欧债问题的影响,导致该地区经济可能出现零增长,而美国也遭受国内经济问题。为推动2013年出口增长率实现预估值,泰国当局将积极确保新兴市场出口增长率达到既定目标。

泰国商业部评估,2013年出口增长率可望达到5-15%的产业包括汽车及零配件、电器、橡胶制品、建材、水产罐头及加工品、冷冻鲜鸡加加工品产业。出口前景趋向与2012年持平的产业为电子、珠宝及首饰、纺织、塑胶粒及塑胶制品、家俱及零配件产业。2013年出口可能呈现负增长超过10%的产业为冷冻鲜虾及加工品,而罐装蔬果估衰退5%。



全球经济自由度排行 香港蝉联第一

根据1月11日中评社报导,美国传统基金会及《华尔街日报》10日联合公布「2013年经济自由度指数」,香港连续第19年蝉联榜首,但得分仅为89.3,为自2000年以来最低,较去年下跌0.6分。排第二的新加坡得分为88.0,升0.5分,进一步拉近与香港差距。同时香港在「法律规则」项目的评分,在排名前五的经济体中最低。该基金会警告称,港府不断增加福利开支以及去年推出的多项监管措施,有违「小政府」原则,导致经济自由度出现下滑趋势,长远或会失去「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的宝座。

香港署理财政司司长陈家强表示,港府继续致力维持香港在经济自由方面的强项,这亦是香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及繁荣的基石。他说,香港政府会继续提供有利的营商环境,令企业能在良好公平环境下蓬勃发展。同时,政府亦建立恰当的规管制度,以确保自由市场能够保持公正和顺畅运作,并致力为企业进入新市场消除障碍。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