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台商经营与活动

  • 更新日期:109-09-05

台商经营与活动

整理/玹聿



北市企经会公布「2012两岸10大经贸事件」

据中央社、中央广播电台1月9日报导,台北市企业经理协进会公布「2012年两岸十大经贸事件」调查结果。该会每年以发放问卷的方式,由学者专家组成的陆委会台商张老师及理监事会选出前一年度重要的两岸经贸事件。

在「2012年两岸十大经贸事件」调查结果中,前3名分别为两岸签署「海峡两岸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第8次两岸两会(海基会、大陆海协会)签署「海峡两岸投资保障和促进协议」与「海峡两岸海关合作协议」、中共召开第18次全国代表大会,表示对台政策维持一贯性。

台北市企业经理协进会表示,2012年前10大经贸事件中,多数与政策延续性高的措施有关,这显示两岸在政策延续的推动及互信上,都有比较好的发展。信安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吴再丰认为,这次调查,签署货币清算备忘录及开通银联卡都榜上有名,这代表两岸经贸影响层面已扩及寻常百姓的生活。北市企经会名誉理事长姜志俊则分析,从前3名结果中可以看出,台商认为两岸签署货币清算备忘录及投保协议后,两岸经贸交流更深化,未来希望大陆能开放各省市、各领域的台商个体户,对两岸经济更有利。

其余依序是:总统马英九宣示未来两岸政策扩大深化交流、互设办事处、检讨两岸条例等3重点;大陆银联卡在台湾开通网路交易;金管会开放陆资来台参股;两岸经贸团体互设办事机构落实;大陆9省市开放台商申请个体户;大陆经济成长不再保8;大陆与韩国、日本启动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的谈判。



中国驰名商标 再添4家台资企业

据中时电子报1月4日报导,全国商业总会公布台商争取成为中国驰名商标的成果,台湾品牌有4件,其中「亿光电子」和「海昌隐形眼镜公司」以台商名义申请成功,台湾知名品牌「泰山」和单车链条「桂盟」以大陆名义申请成功。

金可集团先前已有「宝岛」眼镜品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这次以「海昌隐形眼镜」再次申请成功,金可董事长蔡国洲表示,海昌是最受中国大陆大学生欢迎的隐形眼镜品牌,常被仿冒,现在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可结合各地政府机关一起打击仿冒者。亿光电子也表示,希望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后,有助于该公司在大陆市场闯出一片天。

商总理事长张平沼表示,中国驰名商标是大陆最高等级的商业荣誉,不仅是对产品的肯定,还有助于防伪和宣传,申请注册比较困难。但大陆是台湾不可忽视的外销市场,希望具备竞争力的台湾品牌努力申请,商总将予以协助。

商业总会智慧财产委员会主委赖文平表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驰名商标累计4,562件,其中广义台湾品牌28件,包括旺旺、宏碁、金门高粱酒、捷安特、慈济、震旦、正新等。



证交所于上海举办回台上市座谈会 逾200台商参加

 据联合新闻网1月10日报导,近来台商回台上市有升温趋势,证交所与勤业众信、众达、元大宝来等会计、法律、证券仲介机构举办品牌通路回台上市座谈会,逾200家台商参加座谈。这是继新加坡、马来西亚与日本之后,证交所总经理许仁寿率队到上海紧锣密鼓会见大陆台商。虽然这次座谈会重点放在上海,但还是有不少台商特地从北京、重庆等地前来参加。

已回台挂牌的美食达人(85度C)财务长谢明慧强调,台湾资本市场是友善、且容易筹资的,对中小型企业来说,回台上市不管是成本或是市场能见度考量都很有利。此外,美食达人筹备上市时,市值约7亿美元,这在大型股当道的香港或是东京市场都只算是小公司,在台湾挂牌的能见度远远高于这些市场。同时台湾散户比率达63%,市场活泼,市场关注度也较高。

证交所协理杜惠娟表示,回台上市台商的EPS或本益比的表现平均而言都比台湾中型企业好,市场周转率与成交值也都比台湾企业高。以目前回台第一上市的26家台商为例,虽然家数只占台湾810家上市公司的3%,但成交数达到6%。证交所总经理许仁寿也坦言,现阶段的确有国际投资人对回台挂牌的大陆台商有认识不深的忧虑,证交所会加强协助,包括1年将举办10场左右的法人说明会,但也建议台商也要找到好的仲介机构,协助做好投资人关系的推广。


  

中华征信所公布「2012年大陆台商1000大企业」调查

据巨亨网1月11日报导,由工商时报、台湾征信所评选公布「2012 年大陆台商 1000 大企业」调查,入围的 1千家企业中有多达 509 家以长三角地区为基地,江苏更以343家领先广东。这项评选活动自 2004 年开始至今已是第9年,调查报告书指出,2012年晋身为千大企业的最低门槛是年营业额3.4 亿元(人民币,下同),大陆台商实力在此有清晰而完整的呈现。

虽然这次千大台商企业评选,广东占有率低于江苏,但前3名企业中,广东名列1、2。由深圳鸿富锦精密工业公司,以超过 2,451 亿元人民币的年营收净额排名首位。排名第 2的是深圳的富泰华工业,年营收净额是 2,164 亿元人民币。排名第 3 的是上海达功电脑,年营收净额是 1,198 亿元人民币。

调查显示,面对近几年全球经济环境剧变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台商1000大」展现出了强大的「逆境突围」能力。2012年,1千大台商的整体营收增速较上年有大幅提升,高达47.7%。与各省市同期GDP表现相比较,则更能直观体现这种强劲反弹。

据统计,2010年千大台商的营收总额超越河北省,排名第6;2011年超越河南省,排名第5;2012年则是超过浙江省,排名第4,仅落后广东、江苏、山东「三巨头」,大陆台商已经「富可敌省」。



东莞台商精品 将组团赴世界参展

据联合报1月10日报导,为求台商整体产品形象的突破,东莞台商协会相继举办「台湾博览会」、成立量贩店「大麦客」,东莞台商协会会长谢庆源表示,台协将继续加紧脚步,以「东莞台商精品」名义,组团到世界各地参加展览,以集体力量开拓新兴市场,提高能见度。

谢庆源会长指出,东莞台商自2008年金融海啸后,在台商协会全体干部的支持与奔走之下,成功在东莞当地举办3届台湾博览会,共创人民币53.88亿元(约新台币251.02亿元)商机。随后成立量贩店「大麦客」,以「永不落幕」的台博会称号,将以往单打独斗的台商资源集中起来,继续为台商提供创立品牌、外销转内销的平台。

谢庆源表示,东莞台商协会将跟随采购商脚步,赴世界各地参加展览,并打出「东莞台商精品」名义,让采购商更清楚认识来自东莞的台商品牌。谢庆源说,目前已选定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将组团前往参展,另外大陆各地展览会也正积极洽询中。

谢庆源认为,贴牌代工的黄金时期已过去,创立自有品牌才是台商未来立足全球、抢占市场的基石。虽然创立品牌的过程非常辛苦,但如果完成转型,企业永续发展就不是梦想。



东莞台资「台心医院」4月底试营运

据联合报1月24日报导,台商集资兴建的广东台心医院将在4月30日试营运,院长王丹江表示,未来该院将定位为两岸医疗交流的基地。

台心医院于2009年6月21日开工,第一期工程建筑面积达9万平方公尺,总投资7.2亿人民币,第二期与第三期总建筑面积,将达12万平方米,院区总面积约15万平方公尺。台心医院大楼有11层,外观宏伟,硬体工程已完工,试营运时有200个床位,第一期完工增加到600床。初期除有内、外、妇、幼外,还要重点发展心脏医学中心、神经医学中心、妇儿中心、重症暨外伤中心、癌症中心等科室。

院长王丹江国防医学院毕业、美国约翰霍浦金斯大学心脏科进修,曾任三军总医院心脏科主任、嘉义荣总医院院长、三军总医院院长、台中荣总院院长等职,是台湾享誉医界的名医之一。他说,台商到大陆打拚,历经20多年,现多步入中老年,加上常住珠三角的台商眷属估计约有20至30万人,极需医疗服务,虽然大陆也有医保,但多数台商还是喜欢在台湾医院看诊。

他表示,医护人员不足是台心医院开办的最大困难之一,虽然初期台湾医疗人员预计需要一成,台湾志愿前来的医生实在不多,大陆优秀医生又多数集中公家医院,挖角很困难。他说,以长庚与明基的台资医院为例,在大陆经营已5年,但能聘到的正、副高级医生人数,还是远不如预期,不得不以各种福利条件,从各地聘请医生。

对于台商最关心的健保问题,王院长说,该院位在大陆,依法无法享受健保待遇,但内部医疗流程与管理,尽量与台湾医院相同,透过民间医策会评鉴,取得卫生署的信赖,相信在健保医疗给付申请,可以方便许多。



上海举办婚纱展 台商抢搭幸福财商机

据经济日报1月18日报导,上海举办大陆最大的国际婚纱摄影器材展览会,除了来自欧洲婚纱知名品牌外,台湾婚纱业者参展踊跃,包括王大诚、蔡美月、依璨、青桦、鸿礼、莉莎与台北晶华等品牌。

台湾婚纱设计师王大诚指出,结婚当天的婚纱出租出售已经成为大陆婚礼市场最庞大的一块,因为大陆民众认为结婚当天是「能力」与「财力」的展现。王大诚表示,台湾在10年前曾经是全世界最大的婚纱供应地,现在虽逐渐转移到大陆厦门、汕头与中山,但不少台湾婚纱业者仍持续耕耘大陆市场。大陆的婚纱摄影公司也是因为台湾业者进入而兴起,但大陆不像台湾,婚纱摄影与婚礼当天的婚纱都找同一家婚纱公司包套,在大陆这是2个分开的市场,其中后者因为是家庭背景的展现,被认为格外具有潜力。

在大陆创立婚纱品牌超过20年的蔡美月国际婚纱董事长蔡美月说,大陆每年约有1,100万对新人,目前大陆的婚纱最低价约人民币2,000元到3,000元,但销售最好的是人民币7,000元到8,000元(约新台币3.3万元到3.8万元)的款式,市场商机庞大,使得台湾婚纱设计品牌前仆后继前进大陆市场。蔡美月最近在打造「婚庆一条龙」,希望包办从拍婚纱到婚礼当天的所有筹备工作。她正计画与金门县政府合作,带大陆新人到金门拍婚纱兼一日游。

高雄依璨礼服设计公司设计总监吕旻秀表示大陆今年是台湾习俗称的「孤鸾年」,预估新人数量会减少,但总体市场仍是相当看好。   



大陆最低工资再调涨 冲击台商经营成本

据中国时报、旺报1月6日报导,大陆年初已有4个省市先行上调基本工资,包含河南、陜西、浙江、北京,其中河南省一类行政区域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240元(人民币,下同)、陜西省1,150元,浙江省最高档的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470元,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1,260元调整为1,400元。       

大陆的《最低工资规定》,要求各地区至少每2年要调整1次;相较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内陆人力成本较低,成为许多电子业台商搬家的原因,然而情势开始转变,以河南为例,2010年起连3年调整最低工资标准,郑州市职介中心的分析报告显示,去年全年都面临缺工问题,尤其是需求量最大的电子加工业,一线普工、技工的工资至少要2千元以上,中高级技工岗位工资也提高15%以上,部分技术岗位月薪直逼沿海地区,学历门槛也被迫放低。

大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指出,调涨后工资,以钟点工看,北京最高,一小时最低工资15.2元;每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仍是深圳,1千5百元。2012年有23省市都上调最低基本工资,且多数调幅逾10%,部分调幅甚至20%以上。多数台商表示,劳动力成本占营收比越来越高,从以往个位数上升到去年的15%左右,未来低附加价值产业生存空间将更缩小。

除基本工资近年持续调高外,东莞台协会长谢庆源表示,社会福利金的提拨,地方政府更是不手软。就以珠三角城市来说,今年开始再新增住房公积金,台商负荷将更加重。

不仅制造业工资负担日益加重,依赖人力的服务业在薪资逐年增长情况下,劳力密集型餐饮、饭店业都大喊吃不消。

总部在杭州的两岸咖啡,近年发展副品牌卡卡与国王平价牛排馆,一方面是看好白领阶级消费,另一重要因素是,这类牛排馆雇用的服务生人数,要比一般高档西餐厅少很多。两岸咖啡董事长杨进发表示,包括养成时间较长的铁板烧师傅在内,就算基本工资不涨,待遇还是年年调,否则很容易被挖角。



2012年台商赴陆投资 创3年新低

据工商时报1月22日报导,经济部投审会公布去年全年到大陆投资金额为109.24亿美元,年减16.61%,双双创近3年新低,显示台商登陆投资有退烧迹象。官员分析指出,制造业类型的台商在大陆投资,已处于临界点水位,加上大陆环境也在改变,因此台商转向东协国家的迹象趋明显。

台湾自2010年起,对大陆投资冲破百亿美元大关,但是去年的投资却是近3年来新低。投审会进一步分析指出,去年在大陆投资前5大业别,向来是第1大投资业的电子零组件业,全年投资金额为34.6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3.81%,而第2大投资的金融及保险业,其金额为12.37亿美元,则年成长38.11%。

台湾厂商过去对大陆投资年年都在成长,不过去年反映出,大陆市场除景气衰退外,陆方也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因此制造业类型的台商开始往东协国家走,未来台湾厂商在大陆投资,将会以服务业为主。

官员表示,台商将投资目标转为东协国家,也是带动对外投资成长的主因之一,越南市场最明显,台商投资在越南9.43亿美元,成长1.06倍。至于陆资来台投资,中远集团、招商局与中国海运共同出资新台币40.5亿元,入主高明货柜,创下开放陆资来台投资以来,最大投资案,也是陆资首宗参股台湾公共建设案,同时,交通银行以及中国银行来台设立分行,因此让陆资整体去年投资金额达到3.28亿美元,年成长6.5倍。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