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共十八大看两岸关系前景
- 更新日期:109-09-05
从中共十八大看两岸关系前景
文/李孟洲
中共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已于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随即于15日召开十八届一中全会,选出了新一届的最高领导层。此一过程,笔者在该「十八大」现场作了全程采访,所关心的重要议题之一,是该会中如何呈现两岸关系政策方针。因这对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的模式及路向,影响颇为深远。
五年前后两届看两岸变化
总的看来,中共十八大的会场里,两岸关系议题讨论的氛围是活泼的,也是积极的。忆起2007年10月,中共举行十七大,笔者也在场,见到与会人士谈起两岸关系时,大都表情严肃,措词强硬。当时两岸关系形势严峻,人们至今都还印象深刻。而今十八大之会场,这方面的情况已大不相同。众所周知,两岸关系在这5年中,不但大幅好转了,甚至双方已建立了和平发展的机制和建构。因此可以说,十八大也成了中共全党「验证两岸关系发展成果,乐观展望两岸关系发展前景」的场合。
笔者在十八大会场,就两岸关系发展课题,随机访问了多位与会代表。他们突然被「拦路提问」两岸题目,都没有回避,且都立即欣然回应,所讲的内容,几乎都是明显感受到近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并深为肯定,也期待十八大之后,两岸关系能全方位发展,构建成更紧密、更坚实的关系架构。其中有的代表颇为强调「咱们都是一家人」,或「共同促成咱们中华民族的振兴」。还有一位访问过台湾的代表,主动谈起其个人对台湾风土民情的体验及良好观感,如数家珍。由此可以看出,近年两岸关系大幅转好的态势,是明显「感染」了中共十八大的会场。
胡锦涛提出的行动纲领
然而,中共原任总书记胡锦涛,在十八大开幕式发表政治报告的两岸相关内容,却给人们带来一些「惊讶」。该报告的主题是「坚定不移沿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其中对两岸关系课题,强调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发展两岸关系,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该报告并期盼两岸双方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识,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胡锦涛相关论述内容的「政治诉求力道」特别强劲,这是其让人感到惊讶的原因。
更令人瞩目的,是该报告针对两岸层面提出了多元化的「行动纲领」,主要是:
一、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经济合作,厚植共同利益。
二、扩大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
三、密切人民往来,融洽同胞感情。
四、促进平等协商,加强制度建设。
五、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
六、商谈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稳定台海局势。
七、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
这七项可说是胡锦涛这次报告中,两岸关系章节内容的「重中之重」,一定会影响下一阶段的两岸关系发展路径。引起注意的是,两岸经济合作虽列为第一项,但并没有「主轴」的分量,只是多种事项并列中的一环。这和近年来两岸关系发展一直以经贸协商为主导的样态,实有显著差异。尤其,上述的7项之中,政治、军事的协商,所占分量颇重,也让人有另一种的感受。
涉台研究学者的见解
就这些问题,笔者于十八大期间,在北京访问了几位涉台研究学者,请其作分析解读。根据他们的说法,人们首先应该注意到「党大会的属性比较特别」。因为像十八大这样的党大会,五年才开一次,所以会中对政务的论述内容,是纲领性的、长期性的,目的是要表明中共在下一阶段的执政方针,以及「在一段较长时期内」所要追求的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十八大报告当然要以「全局」来论述两岸关系,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都要提到,不能只有片面,所以,人们不妨以较长期和较宽广的尺度,来衡量十八大的两岸相关论述,总是不宜把它当作即时性的「政策指南」。这和一年一度「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有差异的。
有一位涉台研究学者特别「提醒」说,其实胡锦涛这次论述两岸所提到的政治、军事谈判等内容,以前都有讲过,像去年的「辛亥100年纪念会讲话」中,就有提到相关内容。十八大只是将这些既有的内容综合整理出来,纳列为中共未来执政方针之一环,不能说中共十八大对两岸关系提出了新的诉求。
由此看来,十八大后,两岸并非要立即展开政治和军事的谈判,当前还是要先站在既有的两岸关系发展成果上,去作「巩固」和「持续发展」的工作。那么,当前非常热门的两岸经贸协商及交流,仍将继续是两岸关系舞台上的「重头戏」。只是,在经贸事项继续「发光发热」的过程中,两岸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协商或交流,已势必要逐步跟上,无法再静止不动。
中共当局显然要渐次发展出全方位、制度化的两岸关系机制及建构,以厚植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并建立双方的政治互信,以促成双方关系「从和平发展过渡到和平统一」。这对我方的两岸政策,是一大考验。只是,中共当局在这方面应不会急躁,而是在未来几年,全力「打好基础」,创造条件。因此,我方当可从容因应。
两岸关系也要「科学发展」
另外值得我方重视的是,中共十八大所提出的两岸关系政策方针,背后似有一套「理论基础」,就是十八大通过写入中共党章的「科学发展观」。这是笔者本次采访,所得到的一个重要认知。换言之,科学发展观在十八大之后,会主导大陆对台决策的取向,而逐步在两岸关系领域发酵。其道理很简单,即十八大既然已确立,科学发展观为未来大陆总体发展的指导思想,那么,它也将「顺理成章」地指导大陆对台决策。记得十八大期间,北京有家报纸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两岸关系要科学发展」,可见大陆方面的两岸政策思维里,已有科学发展观的苗头。我方有必要对此加以深入探究。
科学发展观,根据中共中央的定义,乃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若用这四句话来对照当前大陆对台政策的动向,可说是非常贴切。譬如,以人为本,正契合了当前大陆对台政策强调「民生导向」的特色。而全面发展,也合乎上述十八大政治报告所提出的「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交流协商一道发展」之方针。
至于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则已体现在现阶段两岸谈判中,所讲究的「平等协商」、「考量两岸特色」、「追求共同发展」等原则。这些原则,促成两岸顺利签署了ECFA(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等一系列的交流合作协议,且未来还有一连串的协议,等待双方陆续洽谈及签署。如此已充分显示了两岸关系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但这种难得局面在未来的长久维持,不只要靠「科学发展观」理论的作用,也要靠两岸双方的共同加以细心呵护。而关于如何细心呵护的问题,大陆方面的作法,应该如以往一样地重视「两岸现实」,避免提出一些让台湾难以承受的要求,譬如要求台湾开放陆劳、扩大对岸农产品进口,或要求在两岸经贸协议上附加政治条款等;这样的要求,很可能会引发台湾内部的争议,而打乱两岸关系的一盘好棋局。
台湾方面的作法,则应该主动放大两岸关系的视野和格局,使双方的制度性协商,能从经贸逐步扩大到文化、教育、社会等层面,且不排除进行政治、外交(台湾参与国际社会)、军事等议题的对话。
习近平的两岸政策蓝本
中共十八大在两岸关系方面,还有一个观察重点,就是中共新任总书记习近平的两岸政策思维如何。对此,众所周知,习近平因曾在台湾海峡西岸的福建省,任职长达17年,对两岸事务甚为了解。因而不少人期待,在习近平主政中共中央的情况下,大陆未来对台政策会更加「对台倾斜」。
然而,11月15日,习近平当选总书记后首度会见中外媒体,致词内容完全未涉及两岸关系。这表示两岸事项不是习近平的当务之急,他并无意对两岸关系相关政策进行「改弦更辙」,大陆对台政策仍将在既有的轨道上运行发展。
更何况,胡锦涛在十八大开幕日所发表的政治报告,事前的内容起草工作,是由习近平担任组长,整合了全党的观点及意见,所撰写而成。因此,胡锦涛报告的内容,也是习近平主政方针的蓝本,其中的两岸关系篇章自然也不例外。换言之,在习近平主政下,大陆对台政策的「图谱」和「发展路径」已甚为清晰,未来就看我方如何因应了。
(本文作者为投资中国信息网社长、海基会顾问)
(本文不代表本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