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专访大连台商协会会长董启堂

  • 更新日期:109-09-05

专访大连台商协会会长董启堂

文/林安妮



大连,维奇百科对她的形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东北之窗」、「 北方明珠 」与「浪漫之都」之称。大连同时也是夏季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WEF)举办城市,每逢论坛举行期间,全球重要企业巨子与一些知名政要,都会齐聚在此,讨论全球经济何去何从,以及企业如何提升竞争力。


维奇百科的描述,大致中肯,不过,「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或许是来自「北方观点」,大连对于长年生长在北回归线附近的台湾人来说,夏天虽凉,但是冬天的冷,还是叫人直打哆嗦的。大连台商协会会长董启堂形容,大连的冬天,不只是冷,还容易勾起寂寞,犯起对台湾的相思病。


董启堂最近才刚接掌大连台商协会会长,他是大连台协第七届会长,不过,他到大连打拚的时间,早于台协成立-他在1993年就以美商福特汽车公司第一批前进大陆的经销商之姿,在大连拓展事业。董启堂这一路走来,并非坦途,他到大连不久后的几年,就碰到大陆升起关税屏障,保护国产车,这对专以进口车抢攻汽车市场的外资经销商来说,犹如进入黑夜寒冬。


董启堂形容,1995-1998年之间,是他人生与事业最为低潮的时候,不过,在这段低潮时间,董启堂没有打起退堂鼓,凭著台湾人坚毅向上的精神,他朝著提供汽车周边产品走,这项尝试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他撑过了黑暗,待福特汽车公司在大陆展开合资事业、在地生产,董启堂的事业,也重新走入繁花盛开、鸟语花香的春天。



走过黑暗期  苦尽甘来展事业

当年董启堂在台湾,就是福特汽车公司经销商。1990年代初期,他成为福特进军大陆市场的第一批种子经销商,「那时全大陆只有10家经销商,我是其中的一家」。董启堂表示,最早大陆政府准许外资车厂进入,仅允许在4个港口开展事业,当时他选择了大连。


他笑说,当时福特征求第一批经销商时,尽管大陆市场还不是很明朗,不过,长年待在福特系统的他,认为这也许是一个机会,他想要试试看,自己的能耐可以到哪里,「1993年刚到大连时,那时的政策允许境外公司汽车可以免税」董启堂顺著政策风向球,在大连站稳了他的第一步。


不料,这项政策在1994年进入大转折期,当年大陆政府为了保护本土汽车工业,陆续取消一些汽车进口免税优惠,此举让包括董启堂在内的不少外资经销商备受打击,原本可免税进口的汽车,一下子要面对高达240%的进口关税,以往的销售热况,瞬间掉落谷底。由此也开启了董启堂口中的「人生事业低潮」。


他苦笑,面对突如其来的政策大转弯,他唯一能想的,就是怎么撑下去。1995年时,董启堂心想卖不了汽车整车,干脆来卖汽车周边产品,「这个新构想,后来并不怎么成功,因为当时仿冒品太多了,几乎赚不了什么钱」,不过,这并未打倒他,他表示,「虽然当时内心常常感觉灰心,不过,我总是想著,大陆车市深具潜力,事情在还没走到尽头前,我还是抱持著很大的希望」。


董启堂形容,在1995年到1998年这3年期间,他就是努力苦撑著,不让公司倒下。一直等到了1998年,福特汽车公司改变策略,顺应当时大陆政府规定,陆续在江西、南京展开与当地车厂合资计画,董启堂总算是又回到汽车销售的本业,「那时我们卖卖面包车,也卖小型货车,重新回到轨道的感觉真得很好」。


随著福特汽车公司透过合资策略加速在大陆布局,董启堂在大连的事业,也逐渐回春。2002年时,福特汽车公司与大陆长安汽车合作成立长安福特,董启堂也顺理成章成为长安福特经销商,他指出,2002年时,全大陆只有22家长安福特经销商,不过,现在已经高达500家,说明大陆车市一路千里,也验证了当年他没有看走眼,苦撑的岁月总算没白费。



心路历程  享受寂寞做起

从黑暗期盼到柳暗花明,董启堂坦言,走过这样长的路,需要适应,内心也要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才能抵挡黑暗。「在大连这段期间,看过身旁很多人的人生产生变化,但我都认为,人是有选择权的,面对自己的选择,必需要负起责任来。」董启堂重视家庭价值,也认为家庭是人生、事业的核心,唯有家庭温暖、和谐,事业才会成功,人生也才会完整。


董启堂那几年在大连碰上工作黑暗期时,只要没有太大的工作量,他选择就回到台湾遥控大连事业,「对我来说,跟家人保持密切关系,非常重要,因为那是支撑我的一个重要力量」,他表示,唯有家庭的力量,还有个人信念,让他挺过了黑暗期,而他也非常幸运,在儿子、女儿陆续上大学后,他的太太能长期到大连来陪伴他。


董启堂的感性,在讲述这段与家人的互动关系时,最表露无遗。他笑说,长年在大陆工作,下班之后就是一个人,平时看看书、打发打发还好,但是每到了冬天,「严寒」几乎就是无孔不入,很容易勾起一个人的寂寞感,而他也最容易在北方的天寒地冻中,想起了家乡的温暖,以及所有关于台湾、关于家人的美好。


「在大陆工作,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工就是享受寂寞。」十分看重家庭价值的董启堂说,习惯都是慢慢养成的,一开始走偏了,之后就越走越远了,「在大陆工作,不免碰到各类型诱惑,很多台湾人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就陷入了温柔陷阱」,「碰到这些时刻,最要紧的就是拒绝,同时享受寂寞」。


董启堂享受寂寞的方法,就是懂得安排个人休闲,看书、打室内网球,都是他的最爱。有了个人生活、懂得排遣寂寞,工作时自然能充满活力,更加专注。



新任会长 打造凝聚力

大连台商协会成军于1998年,董启堂最近履新,成为大连台协第七届会长。在当地政府眼中,大连台协的长期贡献是,团结并带领在大连台商,积极参加大连城市建设及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并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董启堂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凝聚在地台商的向心力,为企业、台协积极打拚,也发挥企业家精神。


董启堂形容,东北的台商协会型态与长三角、珠三角不同,后两者因为台商数量较多,犹如蚂蚁雄兵般,台协经常可一呼百诺;在东北的台商,先天上人数较少,很容易流于单打独斗,「东北的台商协会,向来组织松散,今后盼能发挥较大的凝聚力,让大连台协更发挥功能」。


他说,未来盼能以不同行业,依照各种行业特性,在台协里作分工,不同的功能委员会,可分别就自己专业,分析在那些地方需要当地政府施出援手,再由台协平台对外交涉,「大陆正在转型,市场也正在变,台商因应外环境变化时,若能获得台协、当地政府的力量,在地经商与生活,更能得心应手」。


他举例,大陆内需市场正在快速发展,大连就有不少台资餐饮、冷饮业立足,未来若是能结合台协与当地政府的力量,将更具规划未来与市场布局的能力。目前大连台协会员约有两百多位,当地台商样态纷呈,投入制造业、服务业样样都有。


为了提振大连台协凝聚力,董启堂也要求旗下副会长,必须主动联系会员,同时要求台协干部必须勤走、勤问,瞭解会员的需要。他笑说,很多大连台商都是个人公司,常常碰到困难,就不好意思麻烦台协,「我希望会员们能养成习惯,不要觉得腼腆、不好意思,碰到解决不了的事情,就由台协来帮忙」「台协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服务的热忱是有的」。



武装自己 法律创新都要有

董启堂长年在大连工作,他认为,当地台商最常碰到问题就是经商诚信问题,这点让不少台商都备感头痛。不过,他也说,有些台商在当地经商,也常「忘记」要守法。「大陆社会越来越多元化,也越来越讲求法治,过去喜欢走后门的台商,如果再不把法律看重一点,以后做事会很麻烦」。


董启堂语重心长表示,现在的台商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当今台商所处的时代,法规与政府运作均越来越透明,新时代的台商,不管是投资还是商业行为,都要确保凡事依法而行,同时还要靠法律来保护自己」。


此外,中国大陆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社会,台商若不能时时刻刻提升自己,很容易丧失优势。他指出,很多台商目前享受的优势,很可能是因为当年进入市场早,所建立起的一些优势,不过,在因应一个竞争更盛往日百倍、千倍的大市场里,要经常吸收新知,同时懂得创新,才能避免淘汰。


他也说,时代巨变,很多台商经常面临经营上的问题,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把自己武装起来,不要有太大的依赖性。此外,在抢占大陆内需市场的同时,也必须要转变思维,不能只站在台商的立场,「如果我们一直存在著台湾优势的想法,只会把自己推向一个『误区』。」他认为,虽然两岸同是华人,但却是两个不同的世界,面向大陆的市场需求,就要站在大陆的角度思考。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