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两岸签署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之意涵与效益

  • 更新日期:109-09-05

两岸签署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之意涵与效益

文∕王俪容


在众多台商及金融业者之引颈企盼下,「海峡两岸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合作备忘录」)终于在2012年8 月31 日完成签署,并自签署日起60天内生效。此一两岸货币清算合作机制之建立有何意涵?以及其将产生何种效益呢?以下本文将自若干角度试分析之。而在以上背景之下,本文最后将提出若干吾人未来须注意之事项,以供各界参考。


合作备忘录之签署及相关进程

「合作备忘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        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的架构,由双方各自同意一家货币清算机构,按照双方法规,为对方提供己方货币之结算及清算服务。同时,两岸金融机构可互开相应币种代理帐户办理多种形式结算业务。

二、        对货币清算机构的管理合作,如讯息交换与保密、业务检查、危机处置及联系机制等。

签署「合作备忘录」,不但落实了「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也是两岸货币管理机构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我央行指出,目前双方已积极进行相关准备工作,包括订修法规及选定清算行等,以期货币清算机制及早实质运作,并将探讨「两岸货币互换机制」(SWAP)等其他合作事宜。在选定清算行方面,我方在大陆设有分行之10家银行中,计有8 家依规定送件提出申请,后经央行组成遴选小组,已评选出整体条件最优的台湾银行(上海分行)担任大陆地区新台币清算行。惟因依合作备忘录之共识,央行只能同意一家大陆地区新台币清算行,故央行期盼其他7 家银行共襄盛举,担任大陆新台币清算行之参加行,俾完善新台币清算工作。



合作备忘录之意涵及效益

央行认为,「合作备忘录」的签署已为台湾人民币市场的成立建构基础;但后续发展,包括商品推出及规模扩大等,仍有待业者共同努力。两岸货币清算机制建立后,可产生下列效益:

一、        增加两岸经贸活动可使用的币别,提升厂商资金调度之灵活性。

二、        有助于政府推动「发展具两岸特色之金融业务」计划,包括金融机构办理人民币业务、发行人民币债券及提供人民币计价商品等。

三、        允许海外金融机构参与,有利台湾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

除上述效益,个人以为两岸货币清算机制之建立,尚包括以下效益:金融业者、民众、与企业皆可获益;降低民众与企业之汇兑成本与风险;提升未来两岸贸易与投资往来;两岸间之金融活动将加速发展等。以下分析:


一、        两岸贸易与投资往来将增加

因著「合作备忘录」之签署,金融业者、民众、与企业皆可获益,故可刺激两岸贸易与投资之往来。

多年以来,将持有之人民币放在保险箱、枕头下之企业或民众,未来即可将人民币纳为整体资产配置的组成分子,或是存放至银行之人民币户头,或是购买国内发行之人民币债券。另外,为了因应两岸货币清算机制建立,金管会也已经著手规划建置便捷的人民币结算平台,除建立境内人民币跨行通汇系统,使民众在国内之人民币汇款交易,不必再绕送到国外机构办理清算,而可即时完成清算外,更积极推动大中华区跨境中文汇款平台,提供专属华人之汇款服务,建构企业及一般民众快速、便利、安全、低成本及灵活资金运用之交易环境。


对于企业而言,原先即有许多在资产及负债两方面皆拥有人民币之企业,很希望其在两岸贸易上能以人民币计价,而得以互相抵销汇率变动风险,惟注册于国内之国内企业在两岸货币清算机制未建立前,碍于法令限制,无法透过DBU进行相关之金融操作(如贸易汇款),故迟迟无法进行以人民币报价之动作。如今,相关报价即可展开,而因如此得以降低汇率风险及汇兑成本,故无庸置疑地,将有利于提升未来两岸之贸易往来。此外,企业也不必再绕道到香港发行点心债,不仅节省成本,亦为金融业者创造商机,也为国内民众之人民币开创更多出路。


最后必须提及的是,金管会自2009年开放大陆地区发行之银联卡在台刷卡消费以来,截至2012年7月底止,银联卡在台刷卡消费之金额已超过新台币550亿元,显示两岸人民消费往来日益频繁。为了使国人在大陆地区的小额消费更加安全与便利,金管会正积极规划国内金融机构发行之金融卡也可以在大陆地区刷卡消费及提领现金,让国人不论是出差、观光或工作,均可在大陆使用我国之金融卡,而不需要携带人民币现钞。如此一来,在相关金融配套更为便利之情况下,两岸之观光旅游及商业活动也必然受到刺激,而更为蓬勃发展。



二、        两岸间之金融活动将加速发展

因著「合作备忘录」之签署,最先获益的是国内银行业者。首先,因人民币业务完全回归到「国际金融业务条例」的管理架构,各银行之境外银行单位OBU间得相互拆借人民币资金,不必绕道国外,省下许多成本及时间。其次,等到「海峡两岸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正式生效后,我国境内银行(DBU)业务就可全面启动各项人民币业务,亦将将大大提升包括保险及证券业者之业务面向与收入。譬如,金管会表示,近期内将陆续放宽DBU办理衍生性金融商品得连结至大陆地区的标的商品,并得以人民币计价或交割;同时也将开放金融机构办理人民币计价的国内基金,以及投资型保单等金融商品,并规划国内外发行人在国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国内金融业者也能发展各类人民币投资理财商品及人民币债券商品,使我国成为重要的人民币离岸市场。


再者,如表1所示,在2009年到2011年,在亚洲主要经济体中,台湾与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类似,皆对于中国大陆有著贸易盈余,再加上大陆积极推动人民币成为其对外贸易及投资之计价货币,这意味著这些对大陆有著贸易盈余的国家,将会快速累积人民币之持有。如果大陆当局不希望人民币在这些国家内流动,则中国大陆对这些国家开放直接投资或资产组合投资的步伐会愈来愈快;换言之,或许大陆会加速开放我国相关单位之QFII资格,而加速我国相关资金之前进大陆股债市。反之,如果大陆政府希望将这些在外流动的人民币留在其境外,则我国透过贸易盈余累积的大量人民币,将转至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而因处理人民币相关资产配置或运用,大陆来台设立据点之陆资银行,也会因为从事人民币相关业务而受益。


未来必须注意事项

正如上述,因著两岸货币清算机制之建立,两岸贸易、投资、金融往来皆将增长,在此种趋势下,吾人必须更加注意以下相关发展。

一、        吾人必须更加关注人民币未来变动趋势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当中,人民币的价值必须维持强劲,一方面吸引全球投资人(包括持有许多外汇存底之各国央行)对持有人民币的兴趣。由于人民币必须维持强势,这将会导致亚洲的区域货币有著相对强劲的预期,换言之,若仅考虑人民币国际化此一因素之影响,新台币作为亚洲地区之货币,也必然跟著水涨船高。


然而,在此同时,有一些影响人民币币值之因素同时在运作中。其一,中国人民银行正在尝试改革人民币的汇率体制,使其符合自主的、可控制的与渐进的原则。借由聚焦在市场供给与需求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参考一篮子货币,增强了人民币的弹性,并使人民币保持在稳定且合理的水准。在2012年第一季,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最高为6.2840元对1美元,最低是6.3358元对1美元,58个交易日中有29天是升值,另外29天贬值。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停滞的此时此刻,中国大陆当局并不愿意使其人民币变得太强势而伤害中国大陆的出口。因此,人民币币值的变动在短期内对亚洲经济体的影响并不会太大。但是,因大陆十二五规画之主轴为改变中国大陆促进经济成长的方式,由制造业出口,转为服务之内需,故须减少出口占中国大陆GDP的比例。如此一来,长期而言,人民币的价值不能保持弱势。


至于新台币与人民币之相对汇价,因受其他多种因素之影响,故不一定增加或降低。

在人民币波动趋势方面,2012年4月16日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被允许有更大的浮动区间,从以前的0.5%提高到1%。因为浮动区间的扩大,银行间买卖进出的汇率波动也更为强烈。此一扩大人民币浮动区间之措施,系人民币作为一个未来极有可能的国际货币,在政策上所必需推出的。惟在此情况下,考虑到央行持有更为稳定储备资产的诱因,人民币较大的波动将会减少各国央行持有人民币的意愿。然而,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操作下如果人民币能保持稳定,对上述持有人民币的负面影响将会降到最低。



二、        我国输出入结构可能改变

随著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之提升,可能改变两岸制造业及服务业输出入之相关比例及结构,原因如下。随著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之提升,大陆对于金融帐、资本帐之流出入将随之日趋开放;其中一项发展极可能为:台商可将在大陆所得更加自由地汇出大陆境外 ,如此一来,即会降低原先以台湾母公司接单之动机 ,故原先台湾接单、大陆生产之必要性将降低。

上述发展对于我国制造业对大陆输出入之影响方面,因台商增加在大陆直接下单,而减少自台湾母公司接单,此将会透过对台湾三角贸易之影响,而降低我国经常帐下服务项目(三角贸易及其他与贸易有关的服务)之出口数字,亦即我国整体之出口将降低。另一方面,在其他服务业部分,随著两岸货币清算机制之建立,透过两岸贸易以人民币计价贸易量及以人民币计价金融商品绝对会大幅增加,再加上ECFA持续开放两岸融开放,以及双方金融业互设机构进行直接投资及证券投资等之态势,故两岸金融输出入(不论哪一种模式下)之贸易量及交易必将增加。至于是输出或输入会增加较多,则目前尚难予以判定。

(本文作者为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本文不代表本会立场)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