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产业转型峰会」专题报导
- 更新日期:109-09-05
「台商产业转型峰会」专题报导
文/编辑部
自从1992年我政府正式开放企业赴大陆投资以来,迄今有超过8万7千家台商在大陆投资兴业,并在大陆各大城市成立125个台资企业协会,对两岸贸易投资合作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对大陆而言,台商带来资金、引进技术、增加就业、缴纳税赋、创造外汇,对当地和谐发展有很大的贡献。对台湾而言,台商返台采购机器设备、原料及零组件,带动台湾对大陆的出口,厚植台湾经济实力,也增加台湾干部的雇用。台商是两岸企业合作的脐带,是双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资产,更是扮演两岸与国际经贸舞台接轨的关键角色。
然而,近年来欧美经济发展大不如前,市场大幅萎缩,台商外销订单骤降,必须另外寻找替代欧美的市场。另一方面,大陆经济正面临结构转型的关键时刻,台商在大陆的生产成本逐年上升,不得不寻求更有利的生产方式。因此,台商必须要积极升级转型,以因应经济的挑战。
2012台商产业转型峰会
有鉴于此,大陆「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简称台企联)、南通市政府与《旺报》9月6日在江苏南通共同举办「2012台商产业转型峰会」,期盼能为台商转型升级找到出路。
时任海基会董事长的江丙坤先生在致词时勉励所有台商,「转型升级是必须走的路」,他希望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能在今年底前完成签署,大陆开放医疗、电影、金融等服务业市场,提供台商由制造业转型服务业的机会。他同时期许台商建立自有品牌与通路,创造更高的附加价值。
台企联总会长郭山辉则指出「现在是台商二次创业的时机」,希望台商在第二产业(制造业)累积的资金与人脉,往第三产业(服务业)开疆辟土,透过台企联的整合平台,团结群体的力量,一起努力发展,将事业做大做强。
经济部常务次长杜紫军「以创新模式发展服务型制造业」为题发表专题演讲,希望两岸产业结构优化,也就是走「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科技化、国际化」、「传统产业特色化」的发展方向。
此外海协会副会长王在希、南通市委书记丁大卫、市长张国华、《旺报》社长黄清龙、以及来自两岸的企业家,从当前国际经济情势、大陆经济结构调整、台商转型升级方向、以及两岸的政策支持的面向,对台商转型升级发表专业意见。
当前国际经济情势:欧美市场萎缩、保护主义兴起
2008年美国发生两房(房利美Fannie Mae 与房地美Freddie Mac)金融危机,2009年欧洲发生债务危机,这两项危机造成欧美经济衰退、失业率大增、消费需求锐减、进口市场大幅萎缩,台商的欧美订单大量减少,产品出口受到严重冲击。
在欧美经济不景气之际,厂商之间的竞争逐渐剧烈,贸易摩擦逐渐增加,贸易保护主义兴起。例如,美国337调查,大陆的华为、中兴通讯;台湾的宏达电、宏碁等企业上榜,连带使生产消费电子设备,如平板电脑、智慧型手机、电子书、移动热点、无线基地台和掌上型游戏机等相关的厂商受到影响。欧洲25家太阳能企业也联合向欧盟委员会提起诉讼,要求对大陆太阳能企业进行反倾销调查,将来类似的贸易纠纷会逐渐增多,严重影响台商对欧美出口。
大陆情势:面临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刻
大陆自从1979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与第二大 FDI投资地,当前大陆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刻。
在生产面:重视劳工权益,工资急遽上升,缺工问题逐渐严重,并且环保意识高涨,环保标准大幅提升。
在产业面:排除两高一低(高耗能、高耗资源、低效率),发展七大新兴产业(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育种、新医药、新材料、电动汽车、资讯产业)。
在市场面:由加工外销逐渐转为内需市场。此外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服务业大幅起飞,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兴起等。
台商必须转型升级
在面对国际经济情势严峻与大陆经济结构调整的双重挑战,台商必须积极转型升级,因应经济环境的快速变迁。
「升级」方面,包括:
第一,「技术升级」:如推动生产自动化、管理资讯化,减少用工人数、使用节能环保的技术,降低生产成本。
第二,「文化创意」:在现有的产品上进行创新研发,加入文化元素,开发文化创意产品,透过产品的差异性,来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
在「转型」方面,包括:
第一,「转移阵地」:目前台商正由南而北、由东而西的转移阵地,寻找最适合的生产基地。
第二,「转向内需」:欧美市场成长不如预期,台商可以进军大陆蓬勃发展的内需市场,这几年大陆每年的消费成长均超过两位数,去年高达17.1%,现在几乎世界知名品牌在大陆都设有旗舰店,台湾也可顺势尽早布局「通路」与「物流」体系,延升原本的制造业到销售的服务业,「由二接三」以进军大陆内需市场。
第三,「由二转三」:由工业、制造业的第二级产业转型到第三产业的服务业,2011年大陆服务业仅占43.1%,还有极大的成长空间,台商应尽早布局。
两岸推出的协助措施
目前两岸均推出若干措施,协助台商转型升级。在大陆方面,推出包括拓宽台商投资领域、促进两岸加强第三产业的合作、鼓励台商投资大陆资源开发与节能环保产业、支援和协助台资企业自主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两岸金融合作,为台资企业提供融资便利等。此外大陆各地也推动优惠措施,在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发展服务贸易等转型升级方面提供专项扶持,在融资、用工、租税减免、升级转型及拓展内需市场方面,给予台商协助。
在台湾方面,主要由经济部下属的财团法人,如工研院、生产力中心、金属中心等,组团到大陆提供台商转型升级诊断辅导。经过辅导的厂商技术大幅提升,经营模式多元化、由单纯的加工制造向产业链上游的研发设计、原料采购、仓储物流、订单处理和下游的检测、行销等环节延伸,形成研发、生产、行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自主研发能力及自创品牌大幅提升,并由加工外销转为经营大陆内销市场。
台企联则设有「转型升级委员会」,包含转型、升级、转移三个工作组,透过调查、探讨、沟通等方式,协助台商升级转型。同时台企联也结合大陆125个台商协会的力量,发挥群体效益,共同寻找转型升级的商机。
台商需要两岸支持
在两岸与台企联的协助下,台商转型升级已在积极进行,未来台商还希望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协助:
在大陆方面,第一,台商由加工外销转型大陆内需市场,希望大陆当局给予政策支持;第二,在经济不景气时,能够暂缓征收、或是调降相关的税、费,降低台商的生产成本;第三,大陆国家开发银行承诺提供台商500亿元人民币融资贷款,能够降低利息,方便贷款。
在台湾方面,第一,希望筹组转型升级服务团队,针对台商展开技术创新、自创品牌、申请专利、人才培训等方面的辅导服务,使台商迈向技术创新、设计创新、经营模式的创新;第二,协助台商办理「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贷款。
在两岸关系方面,第一,尽速进行ECFA后续协商,包括「货品贸易」、「服务贸易」等协议,为台商提供更好的经营环境,尤其是尽速完成服务贸易协议协商,为两岸服务业提供最广阔的合作空间。第二,推动新兴产业合作,强化台湾的「六大新兴产业」与大陆的「七大新兴产业」合作。第三,强化两岸金融合作,为两岸人民与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第四,培育两岸人才,并协助台商吸引、聘请国际级的经营人才。
结语
台商若能成功转型升级,两岸就能创造双赢,相信在台商自身努力以及两岸与台企联的支持下,台商必定能够转型升级,克服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冲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