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专访海南台商协会黄益丰会长

  • 更新日期:109-09-03

专访海南台商协会黄益丰会长

文/林安妮

海南台商协会新任会长黄益丰,有个豪气的称号,叫做「莲雾大王」,他是大陆第一位大规模种植莲雾、且让莲雾成功上市的企业家。尽管学生时代念的是土木工程,与农业八竿子打不著,但是他凭著热情,以及祖母、父亲的身教言教,让他勇于尝试,努力开创出自己的莲雾王国。

黄益丰在海南种植的莲雾园高达1,000多亩,经过10多年的苦心浇灌,一共孕育了40万株莲雾丛。为了让自家莲雾别在产季与其他莲雾作价格厮杀,他透过技术「分区」,让果园里的莲雾丛彷佛忘了时间,能够做到365天轮流开花,天天皆可收成。

今年4月,尚未就任的副总统当选人吴敦义,趁著在海南参加博鳌论坛期间,也拜访了黄益丰的莲雾园,同时还盛赞他栽种的莲雾又大又甜,是台商典范,莲雾大王称号当之无愧。

身为海南台协成立以来,第一位农业出身的会长,黄益丰有个梦想,那就是要积极协助同是农业型台商遭遇的「果贱伤农」困境。6月底当他接掌海南台协时,他也顺势成立「海南水果运销公司」,盼透过集体议价、集体行销方式,确保台商辛苦栽种成果不受中间商剥削。

农家子弟 一心向往水果梦

黄益丰小时候跟随家人在屏东务农,他最亲的家人,包括祖母、父亲都是辛苦的农家人,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家人辛勤工作的典范,自幼就深刻印在他脑海里,尽管他从未接受过正统的农业科班教育,但是靠著自学,他还是练就了一身的好本领。

个性朴实的黄益丰提起自己如何跨行到农业界,他的眼睛立刻笑弯了,彷佛这是一段相当美好的记忆。他谦称,念书时代念的是土木工程,但是每天看著家里人辛苦忙进忙出,耳濡目染之下,也点燃了心中对农业的热情。

他笑说,自己很喜欢买一些有关农业的书籍来看,有空也会研究看看怎么种水果,有一年他接手了一家专种印度枣(即蜜枣)的小公司,为了让印度枣长得更好,他试验性质地调配了一款营养液,果真让他的果园结实累累,吸引邻近不少农民前来问津,指明要买营养液。

「没想到这款营养液,一卖就卖了10年,」黄益丰娓娓道来自己如何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黄益丰靠著营养液大发利市,有了这第一桶金,他也寻思做起水果贸易,打算将南台湾种植的蜜枣,引进大陆与香港销售。

不料,水果贸易一做下来,才发现,成本实在有够高,还不如直接在大陆找寻合适地点自产自销。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开始展开自己的大陆考察之旅,最后他决心落脚海南,稍后他还在云南开辟了第二基地。那年正是1999年。

大规模种莲雾 他是第一人

2000年,黄益丰开启了他在海南的「莲雾人生」。他表示,当时的大陆市场对于台湾莲雾所知有限,市场等于一片空白,尽管有朋友劝他一步一步慢慢来,先批一小块地少少地种起,但是他想,「放手一搏的后果可能有两种,一是种太多结果失败,造成倾家荡产,二是拔得头筹大量上市,在市场上一炮而红。」左思右想,他决定放手一搏,期盼能够成为在大陆大规模种植莲雾的第一人。

在外人眼中,黄益丰初到海南,就批了100亩的土地准备种莲雾,这样的行径实在太过冒险,但是他搬出台语老话说,「惊惊不会得顶」(怕事的人做不了事),「莲雾深具市场潜力,空间很大,希望也很大,我认为只要方向看准了,就大胆冲下去。」

黄益丰在海南开启了他的第一步,随后也在云南开了第二基地,不过,当时他的生产重心都在海南,每周要抽空前往云南照顾果园,对他来说,实在难以分身,于是他索性结束云南果园,将全副心力都放在海南。2003年,他苦心耕耘的结果,有了回报,当时的他种出了与台湾莲雾品质相去不远的海南莲雾来。

他苦笑,在海南开辟果园,真的非常辛苦,「大陆果园面积较大,管理起来,很难做到像台湾一样精细,加上大陆物流不若台湾成熟,要将产地新鲜的水果,运送到终端的消费者口中,这中间不知道要面临多少的折损。」

他也说,一开始他与他聘用的农工,也花了很多时间沟通,「找来的人工作常受情绪影响,只要心情不好,很可能该拔的叶子不拔,不该拔的叶子拔光光,」「在人力管理上的确要花费很大心力。」

技术突破 莲雾天天收成

经过不断地改良品种、扩大种植面积,目前黄益丰在海南的果园,已拥有高达4万株的莲雾,种植面积更扩大到1千多亩。他一年可生产300多万斤(大陆1斤500公克)的莲雾,产量是大陆第一,市占率高达8成。

他认为,自己的不败秘诀就是,透过分区,让莲雾轮流开花结果,做到天天开花,天天有果可采,「种水果最怕同期采收,一碰上大家都盛产,水果价钱就变得很差,」为了控制上市量,他将自家果园分为36区,透过人工塑造假性气候,让每棵莲雾丛成为「时不知」,不能开花的季节,也能开花。

分区开花的构想,主要就是让莲雾在不正常的时间开花。他指出,为了让果树在正常的开花期不开花,他几乎把他学到的知识全用上了,但是到了一般正常的产期,果树园的莲雾还是全开花了,那时的他,看著盛开的花朵,真是哭笑不得。

后来他发现,透过修剪技术、遮光设备,还是能够成功骗过果树,由此就能做到每分区间隔5天或10天开花结果。

果贱伤农 发想共同行销

黄益丰在海南种植莲雾,也非一帆风顺。有一年海南遭遇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寒流,让海南原本炎热的气候,一下子降到只有7、8度。当时,果园里的莲雾还未成熟,根本无法采摘,他只好天天巴望著气温回升,无奈事与愿违,当年的那场冷空气一直维持了10多天,让他损失惨重。

他无奈说,当时如果寒流晚到1个月,就不会影响莲雾采摘,那么光靠收成,他就可变成千万富翁,不料造化弄人,让他与千万财富擦身而过。他也说,让果农莫可奈何的情况还真不少,其中最大致命伤就是运输问题,「越新鲜的水果,越好卖,可惜大陆的物流配送不若台湾成熟,果农成本有限,不大可能让莲雾坐飞机,坐货车一路颠簸,又怕撞烂了。」

「有时候,莲雾的量不多,被迫与同期盛产的木瓜、香蕉共同运送,坐同一趟车下来可不得了,莲雾碰到木瓜与香蕉的催熟剂,也就坏掉了。」黄益丰分析,他的莲雾从海南运上来,最多卖到杭州、上海、贵阳、长沙与重庆,就已经很厉害了,「莲雾长途跋涉,往往10斤送上去,烂了1斤剩9斤,隔天上架卖又折损1斤,剩下的8斤就只好卖贵一点。」

黄益丰回忆,最早在大陆各地展销莲雾时,大陆消费者没看过这款新鲜货,直拉著他,「这是什么花?」尝过味道后,不少尝鲜客更对这一颗颗饱满多汁的莲雾一试难忘,「一旦远方的初尝客,买回了价格高昂的莲雾,却发现不耐运送的莲雾已经不好吃了,下回恐怕就不再光顾了,这反而会做烂市场。」

此外,他的不少台湾同行也常碰到中间商剥削,让他深感,日子已经够辛苦过了,还要面临贸易商压榨,得想想办法解决大家的困境,最好的办法就是仿效台北的水果运销市场,集中销售、集中议价。

水果大战开打 团结力量大

黄益丰表示,目前海南台商约有600多家,其中400多家都是投身农业,为了解决果贱伤农的困境,他邀来众多会员共同成立海南水果运销公司,「未来大家的水果都可集中到运销公司来卖,由运销公司根据水果品项,制订合理价格;大家的产期也最好要错开,避免大家同期上市,成为自家人打自家人。」

他认为,这个构想要成功成熟,可能要花3年的时间,但如果不做,就会让大家反复地遭遇内外伤,一旦这个平台建立后,还可与各地的台商协会串连,只要有购买需求,就可以整批卖过去,「水果要卖高价,最好的办法还是要专攻礼品市场,以平台方式运作,较有机会做到高端市场。」

黄益丰在海南种莲雾,一种就是10几年,虽然他已荣登大陆莲雾大王宝座,但他还是认为还有进步空间,「长期来说,还是要做到外销」,近期他更相中来自印尼的莲雾品种:大叶胭脂红,比起台湾种的莲雾,外观更红润,也更耐运输,「我认为这又是一个对的种植方向,又要开始全力冲下去了。」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