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经贸消息辑要
- 更新日期:109-09-03
整理/李 文
大陆与日韩年内启动FTA谈判
据经济日报5月14日报导,大陆与日韩领导人会议于5月13日在北京举行,大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后记者会指出,大陆与日韩三国同意今年内启动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
报导指出,大陆与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的构想于2002年首次被提出,大陆是日本与南韩最大的贸易伙伴。大陆新华社在评论中指出,自由贸易协定可让大陆的国内生产毛额(GDP)增加2.9%,日本增加0.5%,南韩则增加3.1%。依大陆及日韩2011年底公布的贸易协定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大陆与日韩的贸易量占全球经济19.6%,出口则占18.5%。
另外,大陆与日韩于5月13日正式签署投资协定,分别完成国内程序后生效。这项投资协定历经5年谈判,共有27个条款和1个附加议定书,纳入国际投资协定通常包含的重要内容,包括投资定义、适用范围、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征收、转移、代位、税收、一般例外、争议解决等。
温家宝对三边务实合作提出4点建议:一、加速推进大陆与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确保年内正式启动FTA谈判。二、深化产业与金融合作,以签署3边投资协议为契机,为3国扩大投资合作创造稳定、公平、便利的环境,建设大陆与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扩大3国间贸易本币结算,推动东亚财金合作。三、加强可持续发展领域,探讨制定东北亚环境管理体制,加强在城镇化建设、新能源等领域合作。四、拓展社会人文交流,改善国民感情,加强影视、动漫等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实施「亚洲校园」计划,简化手续,便利人员往来。
前4月进出口较上年同期增长6%
据远东贸易服务中心驻香港办事处5月11日报导,大陆海关总署于5月10日公布,2012年前4个月,大陆进出口总值11,671.8亿美元,比2011年同期(下同)增长6%。其中出口5,932.4亿美元,增长6.9%;进口5,739.4亿美元,增长5.1%;累计贸易顺差为193亿美元。
4月大陆进出口总值为3,080.8亿美元,增长2.7%。其中出口1,632.5亿美元,增长4.9%;进口1,448.3亿美元,增长0.3%;当月贸易顺差184.2亿美元。经过季节调整法调整后,4月份大陆进出口、出口和进口的比上年同期增长速度分别为6.1%、7.2%和4.8%。
今年前4个月,大陆一般贸易进出口6,170.6亿美元,增长6.8%。其中出口2,802.9亿美元,增长7.3%;进口3,367.7亿美元,增长6.5%。一般贸易项下贸易逆差564.8亿美元,扩大2.7%。
同期,大陆加工贸易进出口4,129.9亿美元,增长3.3%。其中出口2,661.1亿美元,增长5.3%;进口1,468.8亿美元,下降0.3%。加工贸易项下贸易顺差1,192.3亿美元,扩大13.1%。
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中,大陆与欧盟和日本双边贸易增长乏力,对俄罗斯和巴西等国进出口增长较快。统计显示,2012年前4个月,大陆与欧盟双边贸易总值1,705.3亿美元,增长0.3%。同期,与美国双边贸易总值为1,461亿美元,增长9.2%。与东协国家双边贸易总值为1,176.5亿美元,增长6.7%。与日本双边贸易总值为1,071.8亿美元,下降1.5%,同期,大陆与俄罗斯和巴西双边贸易总值分别为286.9亿和250.7亿美元,分别增长27.7%和14.4%。
在出口商品中,今年前4个月大陆机电产品出口3,467.9亿美元,增长8.5%,较同期大陆总体出口增长高1.6个百分点。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1,402.9亿美元,增长5.5%;机械设备1,150.5亿美元,增长11%。同期,纺织服装和鞋等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中,服装出口399.7亿美元,增长1%;纺织品出口288.5亿美元,下降0.3%;鞋类出口124亿美元,增长4.2%。
在进口商品中,今年前4个月大陆铁矿砂进口2.4亿吨,增加6.5%,进口均价为每吨137.6美元,下跌13.4%;大豆1,815万吨,增加22.3%,进口均价为每吨532.9美元,下跌7.6%。此外,机电产品进口2,314.4亿美元,下降1.6%;其中汽车39.2万辆,增加26.7%。
外商直接投资连续6个月下降
据联合报5月16日报导,大陆商务部5月15日公布4月大陆外商直接投资(FDI)金额为84.0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0.74%,是连续第6个月下滑;不过,人民币FDI占2成,代表更多的直接投资是通过人民币来进行。
路透社报导指出,大陆商务部资料显示,今年1到4月大陆FDI 金额为378.8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38%。其中,欧盟27国对大陆实际投资只1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7.9%。
大陆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指出,大陆FDI持续出现负成长主要是因世界经济总体增长乏力,以及欧美鼓励产业回归等因素,不过他仍对大陆利用外资前景持乐观态度。
据大陆中国人民银行(大陆央行)此前公布,4月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外商直接投资达人民币24亿元(约新台币112亿元),占当月整体FDI的23%。
大陆西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剑辉表示,人民币FDI占比逾2成是源自外汇人民币结算试点的结果,目前有益于补充市场流动性,但还没有多到可以干涉货币政策。
今年起,人行开始按月公布人民币FDI资料。人行此前资料显示,今年3月外汇占款余额为人民币25.65兆元(约新台币119兆元),据此计算,当月外汇占款新增约1,246亿元(约新台币5,802亿元),连续3个月增加。
外汇占款是指人行为收购外汇资产,因而相应投放进入市场的人民币规模。人民币FDI自年初公布以来,占比一直维持在2成左右。分析人士指出,FDI和贸易使用人民币越来越多,对外汇占款的影响就越大。
调降部分产品关税以扩大进口
据经济日报5月1日报导,大陆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指出,进一步加强进口,促进外贸平衡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外贸易的基本工作。
在财税政策方面,该「意见」提出,调整部分商品进口关税。根据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暂定税率的方式,降低部分能源原材料的进口关税,适当降低部分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用品进口关税,重点降低初级能源原材料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的关键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继续落实对自最不发达国家部分商品进口零关税待遇,加快降税程序,进一步扩大零关税商品范围。
大陆海关总署在4月15日公告的「海关总署2012年第15号公告」就将新调整商品的税号公之于众,并从即日起实施,其中,备受瞩目的是桌上型电脑、笔记型电脑及平板电脑税率都从20%降为10%,部分电子、照相(摄像)产品税率都有下调。
长三角地区首季出口金额增3.4%
据远东贸易服务中心驻香港办事处5月14日报导,据大陆无锡市发布的首季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分析报告显示,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外贸出口呈现不同程度上升,今年首季实现出口总额1,53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恢复至金融危机前的增长态势。
该资料显示,长三角12个城市实现正增长。浙江7个城市出口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5.9%,分别快于江苏、上海3.6个和2.8个百分点。浙江占长三角比重也提升0.6个百分点。从总量看,16个城市中有7个城市出口超过50亿美元。
上海利用外资则领先长三角城市,首季上海利用外资比上年同期增长29.2%,分别快于江苏、浙江27.7个和17.7个百分点。16个城市中有9个城市到位外资超过5亿美元,其中5个城市超过10亿美元;13个城市实现利用外资正增长,6个城市增速在20%以上。
长三角16城市包括上海,浙江省的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台州,江苏省的南京、镇江、无锡、苏州、常州、南通、泰州、扬州。
南方5省恐爆电荒 广东影响最大
据经济日报5月6日报导,大陆南方电网公司5月5日发出警告,由于今年1季度受缺水、缺煤,以及发电机装机不足等因素,南方电网区域中的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海南5省,在今年夏天恐怕会再次面临限电措施,其中又以广东的电力缺口最大。
大陆南方5省从2011年6月开始,均被迫采取大幅度的限电措施,离峰强度和持续时间,均达到2006年以来最严重的程度,是全大陆电力供应最困难的地区。
大陆中国证券网5月5日报导指出,大陆南方电网公布今年1季度,南方5省区全社会用电量为1,778亿度,比去年同期增长5.6%,增速比去年同期减少5.7%,比全大陆增速低1.2%。然而南方电网电力供应仍然吃紧。
从各省区情况来看,预计今年广东最大电力缺口为600-1,000万千瓦,广西300万千瓦,贵州300万千瓦,云南200万千瓦,海南20万千瓦。南方电网公司认为,水源持续枯竭、煤电库存不足、发电机装机不足,是影响区域电力供应的主因。
截至3月底,云南的红水河、澜沧江、贵州乌江三大流域蓄能值76亿度,比去年同期减少38%。而煤炭输出的壁垒,加大了煤炭外运的难度;例如2011年贵州对煤炭输出,加收每吨人民币200元(约新台币927元)的出省费,甚至直接封闭,导致许多使用贵州煤的南方电厂缺煤停机。
此外,大陆电监会调查指出,今年南方电网新增装机仍显不足,全网计划投产新机组共1,588万千瓦,其中水电569万千瓦,火电876万千瓦,风电122万千瓦,其他20万千瓦:但目前广东、广西和贵州装机容量,仍赶不上电力供应缺口。
大陆电监会日前发布《广东、广西电力供需形势调研报告》预计,2012年南方电网电力供需形势将更为严峻,预计2012年5省区最高负荷需求约1.34亿千瓦,增长13.5%左右,最大电力缺口800-1,400万千瓦。
稀土限制出口 交付WTO仲裁
据经济日报5月16日报导,大陆限制稀土出口案由于各方在14日的最后期限日无法达成协议,将进入WTO法庭的阶段。大陆商务部表示,大陆与美欧日等国稀土出口限制案在协商中,尚未达成协商结果。
依据大陆新华网及北京晨报报导,美国、欧盟、日本在3月13日就大陆限制稀土出口问题,向WTO提起诉讼,根据WTO诉讼机制,大陆应在60天内与其谈判,争取磋商解决,如无法在这一期限内达成协定,美欧日有权要求WTO成立工作小组进行调查,5月14日是磋商解决的最后期限。
大陆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5月15日在例行记者会表示,大陆与美欧日稀土出口限制案目前正在协商中,尚未达成结果。
2009年,美国与欧盟先是将大陆铝土、焦炭、萤石、镁、锰等9种原材料出口限制诉诸WTO。今年1月底,WTO上诉机构驳回大陆基于环境保护或供应短缺就初步裁定提出的上诉要求,终裁大陆9种原材料出口限制违规。受此鼓舞,美国、欧盟与日本3月13 日迅速将上诉目标锁定为稀土。
税务总局:福利费不超薪金14%准予免税
据中国新闻评论5月2日报导,大陆国家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表示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税前扣除。
报导引述税务总局意见指出,企业职工福利费的范围,包括:
—尚未实行分离办社会职能的企业,其内设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费用。
—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发放的各项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企业向职工发放的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供暖费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职工困难补贴、救济费、职工食堂经费补贴、职工交通补贴等。
—按照其他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费,包括丧葬补助费、抚恤费、安家费、探亲假路费等。
除列举的职工福利费的部分内容,没有列举到的费用项目如确实是属于企业全体职工福利性质的费用支出,且符合税法规定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以及符合税前扣除合法性、真实性、相关性、合理性和确定性要求的,可以作为职工福利费按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广东首季25%企业亏损
据联合报5月6日报导,受外需疲软、内需减弱影响,今年第1季,大陆广东国营企业、外商企业盈利普遍下降,亏损企业家数增加,亏损面超过35%。
新华网报导指出,今年以来广东工业企业生产延续2011年下半年以来的衰退趋势,在能源、原材料等各种成本压力继续上升的条件下,企业获利更加困难。
大陆广东省统计局资料显示,广东工业企业在2011年利润仅增长2.4%之后,今年以来盈利形势继续恶化。1至3月,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391.21亿元,同比增长4.8%;实现利润760.38亿元,下降16.3%,是近3年来首次下降。
今年以来,广东企业盈利普遍下降。1至3月,广东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利润下降的行业达29个,降幅超过50%以上的行业12个,电脑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利润降幅达80.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降幅相对较小,同比下降1.3%。
广东呈现亏损企业增多、企业亏损面扩大的态势。1至3月,广东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305家,亏损企业9,574家,企业亏损面为25%。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面为35.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亏损面35.3%,亏损面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