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做面包 右手做时尚包~黄如旭的「双包」生意经
- 更新日期:109-09-03
文/林安妮
一踏进黄如旭位在台北的办公室,人未见,就先传来精神饱满的招呼声,这一天他刚好自美国返台,下午又将飞往厦门,虽然他刚经历长途飞行,但看上去依旧神采奕奕。为了打拚事业,黄如旭长期过著空中飞人般的生活,办公室也就常见他直接把行李搁在一角,上一趟飞行使用过的航空公司吊牌都还来不及取下,下一趟的忙碌飞行又将启程。
黄如旭是在1980年代前往厦门投资,他的本业是做五金制造,一直到现在,本业都还持续著,因为他深信,「二产(制造业)是支撑三产(服务业)的关键力量」。现在的他,背靠二产,积极以三产问津大陆内需市场,他左手做面包,右手做时尚皮包,「双包」生意(面包与时尚皮包)正为他的企业带来新利润以及新机会。
黄如旭旗下的「向阳面包坊」,目前已在全大陆展店超过440家,他盼望3至5年内,向阳面包坊展店规模能够突破1,000家,明年向阳面包坊也规划回台上市,有机会成为台股新生力军。至于他刚起步几年的时尚皮包品牌 WaObi,目前已在两岸开出5家店,独特的订制手工包,是不少时尚名媛与贵妇的最爱。
对于升级转型,黄如旭有独家观点,他认为,唯有抢进大陆内需市场,才能为企业创造一条可长可久的道路;对于一开始就欠缺品牌与通路的台商,也不必心急祭出价格割喉战,或是担忧难以与国际品牌抗衡,唯有先做好品质,由品质来支撑品牌,才能险中求稳,开创事业新蓝海。
外销转内需 向阳面包大陆飘香
黄如旭是在1989年前往厦门投资,他和当时不少台商一样,均是以代工制造业起家,专门承接海外大厂订单,靠著外销逐步发迹致富。不过,在他心里一直有个梦想,那就是有一天他要自创品牌,因为他深信,唯有品牌才能带领自家公司走上一条永续经营之路。
2005、2006年间,黄如旭与向阳面包坊结缘的机会率先来临。向阳面包坊原是一家在1998年就已创立的烘焙品牌,2006年时,他成功入股向阳面包坊并取得经营权,这是他跨入大陆内需市场的一个关键起点,靠著精打细算,目前向阳面包坊的展店规模已突破440家,不仅遍及福州、泉州、厦门等地,也跨出福建来到天津。
他表示,在大陆做内需,要有大局观,第一步要先计算好布点范围,先决定自家生意是否要跨省,还是先从地方型深耕起,「在大陆做通路,要有很庞大的资金,若不精算,资金很容易一下子就烧光」,「不要小看面包店,一家面包店的开业成本往往要价人民币7、80万元,若是再加上装潢、工资以及协助行销的高级管理人才等,还没赚钱,就已经先花掉大半资金了。」
展店的第二步,则是要计算自家产品的「有效范围」,举例来说,面包美味的关键在于新鲜,最好的开店范围就是距离中央厨房两小时以内车程之处,选址选对了,就有机会发挥物流、客流汇聚之便。
便宜时代结束 开拓内需是王道
黄如旭笑说,对不少大陆制造业台商来说,升级转型虽然是天天挂在嘴边的发烧话题,但却也是午夜梦回都会惊醒的心头之痛。原因就在于,过去台商只要面对海外品牌大厂,如今却是要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很多人不仅要先熟悉消费者的口味,还得重新打造品牌、通路两张王牌,「对很多人来说,一个不留神,就可能再失败一次。」
他直言,当年那个样样便宜的投资大陆时代,已经过去了,台商再也无法回到从前那个土地、人工都便宜的投资环境,不过,好消息却是,大陆内需市场大有可为,台商不妨可重新定位。他表示,当今在大陆上最会赚钱的台资企业,无一不是经历过大陆内需市场的枪林弹雨,举凡旺旺、康师傅、大润发、丹尼斯百货,达芙妮以及克莉丝汀饼屋等,都是走过艰辛的大陆内需布局,才能换来今日的成就,出口型台商要转型,不妨师法这些苦过来的前辈,一同开拓大陆内需市场。
「做外销,最怕却也最难以避免的,就是价格割喉战,」黄如旭一语道破出口型台商的长年苦楚,「客户永远都会去比价,只要客户找到最便宜的订单,台商手中的饭碗就可能被抢走。做出口的人都心知肚明,你的竞争对手,不是只有台商,也包括了陆资企业,以及那些生产成本比大陆更低廉的越南、柬埔寨等竞争对手。」
黄如旭指出,做代工为人作嫁,等于是在做无根事业,「它无法传承给下一代,反而是为下一代制造更让人头痛的问题。」不过,黄如旭也未全盘抹煞代工制造业曾带来的好处,他说,二产是三产的靠山,「三产所费不赀,唯有靠二产,才能帮忙扶一把。」由此也解释了,何以到今天,黄如旭依旧守著五金本业,作为转战服务业的靠山。
品质推品牌 WaObi 开创新蓝海
这几年,大陆内外市场发生极大变化,外有欧美市况不佳,内有大陆推行腾笼换鸟政策,在在都让台商寝食难安,纷纷思索一条可行的升级转型之路。黄如旭说,有些人的转型之道就是「跑」,继续往东南亚寻找更便宜的生产环境,有些人则是改变投资领域,不论采用那一途径,他认为,台商都不应该走回专比价格低廉的老路子。
黄如旭的转型之道是,左手做面包,右手专攻高级手工订制包,两者虽是隔行如隔山,但在黄如旭眼中,却都是抢攻大陆内需市场的关键法宝。他说,「面包店虽是专做人民币几块钱的生意,但只要想办法开在有年轻消费族群的地方,几乎就可站在不败之地,至于时尚皮包则复杂些,不仅要懂得消费者喜好、创造消费氛围,还得避免陷入同行仿冒与削价竞争中,付出心血虽然多,一旦功成,却也能带来事业新蓝海。」
WaObi是日文「和服上的腰带」之意,早年在日本做生意的黄如旭,对于启蒙自唐朝的和服,一向情有独钟,认为它代表著兴盛以及兼容并蓄。几年前,当黄如旭决心要自创皮件品牌时,他灵光乍现,认为不妨以日本腰封作为创造元素,佐入现代皮件中,如此创造出的和洋融合,正可凸显WaObi的个性美。
黄如旭表示,WaObi的最大特色,就是限量、不容易撞包,「在日本,一条顶级的腰封可能高达上百万元,腰封向来作工细腻,仰赖人工,原本就不是属于大量生产的产品,一条限量的腰封用于点缀皮件后,自然也让该皮件成为独特的限量包,对时尚爱好者来说,几乎可以避免撞包的尴尬。」
他也说,台商自创品牌要能与国际品牌一较高下,靠得不是设计或创意,「每一个国际品牌的背后,都可能拥有无数个精锐团队,帮忙想设计、搞创意,动辄日掷千金也不足惜,台商品牌难以烧钱比美,却可以透过精良的品质来推动品牌、感动客户,这才是真正台商品牌的优势与价值。」
WaObi包讲求独特、限量、纯手工,每一条取得不易的腰封,均让WaObi包成为难以被复制的艺术品,据说在台北,还有时尚贵妇专门买来收藏,彰显自己独特的品味。目前黄如旭已陆续在北京、天津、台北等五城市开出5家WaObi专卖店,未来还将进驻高档百货公司。
自创品牌 谨慎大胆要并行
面包与时尚皮包,是黄如旭大胆问津大陆内需市场的关键法宝,黄如旭坦言,向阳面包坊开设得早,目前正进入成长期,不需担心太多,利润就可倍数成长,不过,刚起步的时尚皮件生意,则让他胆大中,必须谨慎前行。
他说,做品牌得要有长期抗战的准备,举例来说,WaObi包采用了稀有的和服腰封,此举虽然有助防堵他人的仿冒,但却也因为强调独特、纯手工,必须仰仗自家工厂来做生产,此外,为了推展品牌,还得重金找来一批专门的设计、行销,以及创意人才,这些看得见以及看不见的成本,都说明了推展品牌十足烧金。
黄如旭预估,刚起步的WaObi,要做到大成功,可能需要花费8至10年时间,如此庞大的投资手笔,考验的正是企业主是否敢拚,但是为了让每分钱,都能产生最大效益,投资时的小心翼翼必然不可缺少,而胆大与谨慎之间如何拿捏,考验的更是大智慧。
黎明前的黑暗总叫人心惊,不过,与其心惊,不如抱持著企图心勇于开拓新道路,黄如旭的双包生意经,正足以表彰大陆台商勇于创新的不二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