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合会」第三次例会成果说明
- 更新日期:109-09-03
「经合会」第三次例会成果说明
整理/编辑部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与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4月26日于新北市淡水举行「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经合会)第三次例会。我方由海基会副董事长高孔廉担任召集人,经济部次长梁国新担任首席代表;大陆由海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担任召集人,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担任首席代表。
「经合会」是依据「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所组成的两岸协商平台,2011年2月,第一次「经合会」例会在台湾桃园召开,成立「货品贸易」、「服务贸易」、「投保」、「争端解决」、「海关合作」与「产业合作」等6个工作小组。
2011年11月,第二次「经合会」例会在浙江杭州召开,除了讨论这6个工作小组的工作进展之外,也针对ECFA赋予「经合会」的任务,做了一番前瞻性的讨论规划。
第三次经合会例会,双方检视ECFA货品及服务贸易早期收获计划执行情形、货品贸易、服务贸易、投资、争端解决、产业合作、海关合作等6个工作小组工作进展、两岸经贸团体互设办事机构经济合作议题,另就因应全球经济情势变化及开拓国际市场等经验进行交流,以及就未来工作规划交换意见。
三次「经合会」例会的举行,代表「经合会」已如海基、海协两会一样,迈向制度性的协商管道,扮演起两岸经济合作的协商平台,不但有助于双方经贸往来的互利双赢,更能借由分工合作,优化彼此的经济结构、提升双方人民的生活水准。
以下谨根据国贸局公布资料,说明经合会三次例会的成果:
ECFA货品及服务贸易早期收获计划成效显现
一、货品贸易
ECFA早期收获计划(Early Harvest)自2011年1月开始执行,依大陆海关统计,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台湾出口至大陆适用ECFA早收计划优惠关税的产品金额约58.9亿美元,关税优惠约2.3亿美元。另依我方海关统计,去年1月至本年3月台湾自大陆进口适用ECFA早期收获计划优惠关税产品金额约13.3亿美元,减让关税约3,356万美元。
二、服务贸易
根据经济部投审会统计,自2010年11月1日服务贸易早期收获实施以来至本年3月底,已核准陆资来台投资案件中,属于ECFA 服务业早期收获项目者计43件,投资或增资金额约1.08亿美元,其中大陆中国银行及大陆交通银行申请汇入计约9,148万美元作为营运资金,设立在台分公司从事经营商业银行业务。
至于我方服务业者利用ECFA服务早期收获计划开拓大陆市场,根据大陆方面统计,迄本年3月底,已有6家会计师事务所申请获得有效期1年的「临时执行审计业务许可证」,131家台湾企业获准独资或合资经营业务,核准金额为6.04亿美元,其中以专业设计服务最多;金融领域则涉及19家台湾金融机构;8部台湾电影片获准引进,其中5部已在大陆影院上映。
两岸经贸团体互设办事机构正式启动
为落实ECFA第6条有关推动双方经贸团体互设办事机构事宜,双方业务主管部门在经合会平台经过多次沟通,已就此议题的推动原则达成共识,初期采循序渐进方式推动,目前双方各自内部规定的作业程序业已完成,并于本年4月18日发布,正式启动两岸经贸团体互设办事机构。
有关双方第1家经贸团体,我方台湾贸易中心业经经济部核准,已向陆方提出申请;陆方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也即将向我方提出申请。在完成相关申请审核作业后,争取尽快正式挂牌运作。未来双方业务主管部门将评估执行情形,就新增互设办事机构的经贸团体进行意见交换,以落实循序渐进推动的原则。
双方对签署两岸投保协议及海关合作协议表示乐观
有关两岸投保协议,双方积极展开沟通,依目前进展,双方对在第八次两会会谈时签署本协议表示乐观。
在海关合作方面,双方海关官员依据ECFA第6条有关规定,积极展开协议文本协商工作,已就协议目的、范围、海关程序、海关合作等主要内容达成共识。该协议的签署将有助于促进双方海关程序的简化,提高通关效率,加强查缉走私,使ECFA执行更为顺畅,使两岸贸易更为便捷与安全,有助推动两岸经贸进一步交流与发展。
ECFA货品贸易、服务贸易及争端解决协议进展顺利
有关货品贸易及服务贸易协议,双方就协议文本及市场开放等议题持续进行协商,进展顺利。
在货品贸易协议协商部分,双方对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技术性贸易障碍、食品安全检验与动植物防疫检疫措施、贸易救济、协商范围、降税模式等议题充分交换意见。
至于服务贸易协议协商,双方已安排数十个服务业之主管机关进行讨论,进一步了解彼此提出之市场开放要求及未来开放之意向。双方均认为目前进展顺利,将持续积极推动相关工作。
有关争端解决协议,双方依据已经达成共识的争端解决机制设计理念,对争端解决的基本原则、程序架构以及争端解决协议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沟通。目前,双方已就协议的适用范围、磋商程序、调解程序、执行程序等内容达成初步共识。双方一致表示,愿共同努力,本著求同化异,积极稳妥的原则,继续推动两岸争端解决协议商谈进程。
两岸产业合作已初见成效
双方为落实第七次两会会谈达成关于加强两岸产业合作的共同意见,同意定期举办两岸产业合作论坛,协助推动产业合作。继首届论坛于去年在昆山举行,本年度规划移师新竹。另对双方已选定的5项,包括LED照明、无线城市、低温物流、TFT-LCD和电动汽车作为先期合作项目,已分别成立产业分组,并展开相关试点工作,均已取得一定进展。
另双方积极推动重大项目合作,针对两岸石化业者成立合资公司、有关企业经营权、统一设置汽电共生厂及特殊监管区等事项进行评估与讨论,双方认为这项产业合作案对于增进两岸石化产业上中下游的合作及提升双方在全球市场之竞争力相当有助益,两岸将尽速促成进入实质合作阶段,创造互利双赢。
「经合会」是推动ECFA后续执行与协商之重要机制,为两岸经贸领域制度化协商的重要沟通平台。双方透过经合会此一机制、平台,以务实的态度,积极推动ECFA后续工作,扩大早期收获计划成效,加快后续协议之协商,尽速签署投保协议与海关合作协议,落实并持续推动双方经贸团体互设办事机构、产业合作等经济合作事项,增进双方进一步交流与合作,并促进两岸经贸良性互动与发展。
综观「经合会」之成果,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第一,为台湾企业争取商机:2010年1月1日ECFA早期收获计划实施,当时仅有76项产品享有出口大陆零关税的优惠,但是已经有相当的效果。第二波降税己于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享有零关税待遇产品增为509项,这将大幅提升台湾出口大陆产品的竞争力,为台湾产业争取大陆市场广大商机。
第二,为中南部的中小企业争取商机:在列入ECFA早期收获计划的产品中,包括袋包箱、针织衣服及服饰、泳衣、袜子、内衣、毛巾、鞋子、小家电、手工具等,都是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生产这些产品的工厂大都位于中南部。这些中小企业的产品出口大陆的关税降为零后,势必会提升这些产品在大陆市场的竞争力,并且为中南部劳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三,为中南部的农渔民创造商机:台湾有18项农渔产品列入ECFA早期收获计划,包括冷冻秋刀鱼(2011年成长355%)、活石斑鱼(成长143%)、文心兰(成长709%)、茶叶(63%)等,为中南部的农渔民创造商机。
第四,为过去没有出口大陆的厂商开创大陆市场:许多厂商过去并无对大陆出口早期收获清单内货品的纪录,在ECFA早期收获计划推出后,2011年1至12月,即有2,829家厂商利用早期收获优惠措施进行出口,占利用早期收获厂商家数的56.85%。
第五,为台湾服务业开创商机:ECFA早期收获计划准许台湾8项服务业、3项金融服务业进入大陆市场,2011年1至12月台湾已有6家银行在大陆的分行开业,9家保险公司获准在大陆参股、13家证券公司设立25个办事处、5家合格境外投资机构(QFII)、2家投信办事处、5部电影核准上映、9家企业独资经营电脑及相关服务、26家企业经营专业设计服务、2家企业独资经营会议服务。ECFA 已经为台湾的服务业提供进入大陆市场经营的管道,使得台湾的服务业能够将「服务」卖到大陆市场,也能到大陆市场投资创业。特别是部分服务业资金的投入较制造业为少,非常适合有创意的台湾青年发挥长才,相信以台湾坚强的软实力,必定能在大陆服务业市场有卓越的表现。
「经合会」第三次例会在台湾召开,为两岸经济合作搭起制度化与分工合作的协商平台,也为两岸经贸合作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希望未来「经合会」能加速协商,尽速完成ECFA后续之「货品贸易」、「服务贸易」、「投保」、「争端解决」等4项议题协商,以及「海关合作」、「产业合作」等经济合作事项,为两岸经济合作开拓更宽广的空间,为两岸开创更安定繁荣的新局。
资料来源:经济部国贸局经贸资讯网,网址:http://www.trade.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0&pid=348460 ,下载日期:2012年4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