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专访莆田台商协会陈世耀会长

  • 更新日期:109-09-03

专访莆田台商协会陈世耀会长

文/林安妮


福建莆田台商协会会长陈世耀拥有一双台商圈少见的「流行之眼」,长年投身珠宝工艺事业的他,对时尚、流行特别敏感,据说设计师画出来的作品,只要他看一眼,当下就能判断日后是否大卖。他笑说,这是他从事珠宝工艺30多年来,所锻炼出的功力与专业。

陈世耀位在台北的珠宝作品展示间,空间约20多坪,灯光一亮,公司过去出产的每一件精心之作,立刻映入眼帘。据陈世耀夫人透露,这2、30年来,公司创造的作品多达上万件。陈世耀笑说,全球客户各有所好,「中东的客人喜欢华丽,宝石用得会多一些,样式也会设计得稍为夸张;日本客户则喜欢秀气,珍珠是最好的点缀,作品也经常是小家碧玉。」

他如数家珍介绍公司作品,彷佛过去30年的创业点滴,一一涌现。过去好些年,海外客户订单都是在台北敲定,他提及,当时不少海外客户还会特别飞到台北来决定样品,如今主要生产基地已移往莆田,「客人要看样,就直接飞到莆田去,(莆田)那边的展示间是这边的好几倍。」


前进莆田  妈祖故乡展业

陈世耀是国内最早一批前往莆田投资的台商之一,他的珠宝设计公司目前也是全球多家知名女性品牌长年的合作伙伴。他表示,当年不少台商登陆投资都往珠三角跑,他则因为公司有一位新加坡股东的祖籍在莆田,所以选择在莆田展业。

「珠宝工艺多仰赖人工,8、90年代的台湾,用工成本高涨,我们这一行要生存,非外移不可,」不过,这几年大陆薪资飞涨,也频频爆发缺工潮,他苦笑著说,从前招工容易,招来的「员工候选人」还可过滤挑选,但是现在招工难,已经从半年招工一次,变成每月招工,再变成天天招工。

陈世耀所经营的莆田谊来珠宝工业公司,是当地极具规模的珠宝工业公司之一,能从画图、打版、生产、电镀完成一贯化作业,每年均大量外销成品到日本、中东、欧美等国家,深受海外客户喜欢。据说,早期台商进驻大陆高达近百家的珠宝工艺公司,但是在同业激烈竞争下,最后只剩下了10家,谊来珠宝工业则是其中之一。

陈世耀说,他从商多年,最看重的就是商誉,在大陆工作最感麻烦的一件事,就是挖角与同业抄袭,「有时候也的确会发生公司尚未问世的作品,已有设计稿外流到其他公司,这种感觉就好比辛苦栽种的稻子,被人收割。」

他指出,对不少大陆本地公司来说,利润只有5%-10%,依旧可接单生产,但对正派经营、诚实缴税的台商来说,则必须锱铢必较,「仿冒事情多了,不仅有碍商誉,也会让海外客户心生质疑,何以同样的东西,别家公司的成本可以压这么低?」也因此,他经常告诫员工,不要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出卖自己的尊严与公司利益。


妈祖故乡  莆田台商活跃商场

莆田位于厦门、福州之间,素有妈祖的故乡之称,当地地灵人杰。也许是当地台商较少,过去少有国内官员前往探访台商,前一阵子,海基会副董事长高孔廉特别率团访问福建时,还在莆田稍作停留,让陈世耀相当感动,直说,高副董是莆田台协创会以来,国内首度登门造访的最高级别官员。

陈世耀则是在今年3月接掌莆田台协,他表示,莆田每年经济成长都在15%以上,中海油等10几家央属企业均落户莆田,莆田台协目前约有一百多家台商落脚,聚集了约4、5百位台商、台籍干部与眷属。

他表示,「在莆田发展的台商遍及各行各业,但以制鞋业为主,另外也有从事零售业、食品业、餐厅服务业、雕刻业,以及投身农业创业园区,以种植日本甜柿为主,面积约1,000多亩,是目前大陆种植最大园区。」莆田台商活跃于各种行业,他形容,莆田台协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大家庭,齐聚各路好汉前来创业。


经商大陆 鼓励年轻人接班

对于不少大陆台商来说,工作上的最大幸福,莫过于辛苦一辈子的事业,能够找到子女接班,陈世耀即是属于幸福的这一群台商。陈世耀的公子原本在国内的科学园区上班,是令人称羡的科技新贵,陈世耀表示,儿子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原本想出国进修,但是在他与太座联手劝说下,儿子终于首肯接班。

陈世耀夫人打趣说,儿子是被她「拐」到大陆工作的,一开始,她告诉儿子,「爸爸大陆的工厂需要调整一下,你愿意去看一下吗?」孝顺心切的儿子二话不说,立刻飞往莆田工厂考察,返台后却语重心长地告诉母亲,「要改好可能要一段时间,」于是陈世耀夫妇趁势要求儿子帮忙整顿,这个「哀兵策略」,果然获得第二代点头接班。

他指出,第二代加入经营团队后,为公司带进了不少新思维,不仅减轻了他的工作重担,也为他创造了更多轻松时刻,让可以常常回台投身公益事业与社团活动,不过,为了避免儿子冲太快,碰上重大决策或是涉及与公司老臣沟通时,他还是会帮忙瞻前顾后,让事情变得更周全。

陈世耀培养第二代接班的用心,也发挥在刻意扶植台商协会里的年轻干部上。他表示,在莆田,有不少台商第二代跟著父母在大陆做生意,「年轻人需要的是空间与舞台,有了舞台与空间,他们会做得更好。」陈世耀接掌莆田台协后不久,立刻拔擢了多位「六年级生」担任副会长,等于是一上任,就安排了接班人。

他表示,「期盼为这些年轻的第二代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此举也有助莆田台协更加制度化,一代一代延续下去」,「在他们还很年轻的时候,就多制造机会让他们可以跟其他友会交流,也学习处理一部份会务,这对他们日后接班,不论是在台协或是自家公司,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提三建言 活络两岸经贸

陈世耀投资大陆20多年来,两岸经贸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他笑说,当年投资大陆,为了降低投资风险,还特别选择与大陆签有投资保障协定的新加坡作为跳板,取道新加坡前往大陆投资。如今,两岸直接投资情况已是比比皆是,更别说,目前的两岸经贸环境更是开前所未有新局,不仅两岸三通实现,还签订了与台商密切相关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

他建议,两岸有关ECFA的谈判,脚步应该快一点,特别是美韩自由贸易协定(FTA)已经上路,将影响到台湾的工具机、纺织业者,「ECFA现在只签好早收安排,下一步的降税谈判要快一点,台湾在这一波的区域经济整合竞赛中,一定要加速融合,才能免除边缘化危机。」

此外,只差临门一脚的两岸投保协议,希望政府也应尽快签署,以确保大陆台商投资多年的心血,不会付诸流水。他表示,过去10多年来,大陆各城市发展一日千里,不少原本是在不毛之地投资建厂的台商,如今都碰到地方政府开出土地征收令,「有些工厂因为地方发展脚步快速,一下子变成市中心,临时被迫拆迁,若未能获得较佳补偿,很容易血本无归。」

在两岸直航问题上,莆田台商目前多取道福州或是厦门返回台湾,回家之路虽较过往便捷不少,不过,目前经营两地的航空公司,或许出于利润或调度考量,经常采取联营方式,未能如实飞满航班,使得不少台商经常陷入买不到机票回家的窘境。

陈世耀指出,航空公司将本求利无可厚非,不过,在两岸直航已出现班班客满,却又一位难求的情况,航空公司未能飞满航班,却又取价过高的问题,必须获得解决,以免落人「压抑供给、抬高票价」嫌疑。

两岸经贸环境与以往相比不可同日而语,随著交流日多,陈世耀乐观看待两岸关系会越来越平稳发展。他也期盼,政府能够更加关爱中小型台商,适时伸出援手,协助台商能够再为台湾经济贡献心力。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