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富民经济」 开创「黄金十年」
- 更新日期:109-09-03
实现「富民经济」 开创「黄金十年」
文/曾雪如
2011年下半年以来,台湾虽受欧债风暴及全球经济面临下行风险影响,致国内经济成长略显趋缓,惟在政府积极提振内需、分散出口市场下,仍能维持「外冷内温」景气格局。
为持续振兴经济,提升全民富足感,逐步落实马总统「黄金十年」施政愿景,行政院陈院长上任之时,特别援引汉朝「吴越春秋」一书中「民富国强,众安道泰」的古训,揭示「富民经济」施政理念,致力促进人民富足、国家强盛,人民安心、世道顺利,并期许台湾在安定基础上,创建繁荣、共享、永续的成长。以下谨就政府的重要施政成果,以及落实「富民经济」的各项作为扼要说明,期待能增进各界对政府施政的了解。
化经济危机为转机
2011年下半年以来,受到欧债危机阴霾笼罩、先进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以及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成长趋缓。台湾由于出口占 GDP比率超过 6成,在国际经济景气疲弱之际,出口成长空间遭受挤压,致使国内经济成长转趋和缓。为因应后海啸时期国力竞赛的挑战,塑造台湾的新竞争优势,政府以「黄金十年」为愿景,持续推动各项财经体质改造工程。由各项总体经济指标观察,政府积极性政策作为已逐渐发挥稳定成长与创新经济的功效,并获国际肯定。
一、力保经济稳定成长
面对动荡的国际经济情势,政府积极规划各项经济奠基、转型工作,强化我国经济成长动能,使得我国在全球景气普遍低迷下,与主要国家相比,总体经济表现仍属平稳。
-经济成长方面,根据行政院主计总处 2012年 2月资料显示, 2011年我国平均每人 GNP为 2万0,713美元,首次突破两万美元大关,为历年最高水准,并预测 2012年经济成长率为 3.85%,且呈逐季上升局面。依环球透视机构 (Global Insight) 3月预测, 2012年我国经济成长率将为亚洲四小龙之首。
-物价水准方面,受新兴国家需求强劲及国际油价上涨等因素影响,全球物价明显上扬;
相较之下, 2011年我国消费者物价指数 (CPI)上涨率仅有 1.42%,物价相对平稳,在亚洲四小龙中远低于香港的 5.3%、新加坡的 5.2%及南韩的 4.0%。
-就业情势方面, 2011年失业率为 4.39%,较上年度下降 0.82个百分点,连续两年呈现下降趋势;全年平均薪资为 4万5,642元,系历年最高水准,较 2010年增加 2.73%。
-外销订单方面, 2012年2月外销订单金额创历年同月新高,首度突破 300亿美元, 1至2月合计金额亦达 654.4亿美元,亦为历年同期最高水准,年增率为 3.3%,预计 3月接单金额将持续成长。
二、提升国家竞争优势
马总统就任以来,即将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列为施政重点。为此,政府除持续推动财经体制的松绑与改革工作外,并于 2009年由经建会设立「国际评比改善专案小组」,选定 21项国际评比主题,针对弱势项目按季管考。由近来我国在各项国际评比亮丽的表现,显示政府的努力已获得国际的认同与肯定。
(一)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MD)「2011年世界竞争力」
-近2年我国排名大幅进步,由 2009年第 23名,于2010年跃升至第 8名,2011年更在 59个受评国家中,再提升至第 6名,超越加拿大与澳洲;于亚太国家中,仅次于香港、新加坡,超越日、韩及中国大陆,系 IMD自1994年更新排名结构以来的最佳成绩。
-该评比各项指标中,与 2009年相较,以「经济表现」和「企业效能」进步最多,分别进步19名至第 8名及第 3名,「政府效能」则进步8名至第 10名,「基础建设」进步 7名至第 16名,充分反映金融海啸以来,政府积极推动各项经济奠基与结构转型之实质面改造工程已发挥成效,使我国面临当前欧债风暴时仍保稳定成长,故能于激烈的国际评比中脱颖而出。
(二)世界经济论坛(WEF)「2011年全球竞争力」-在142个受评国家中,我国名列第 13名,与去年相同,惟竞争力分数提升,且已连续 3年不但逆转胜超越韩国,且超越幅度持续扩大,目前已领先韩国 11名。
-在111项的细项评比中,我国有 37项创下有史以来最佳纪录,并有 8项评比在 142个国家中夺冠。此外,我国平均每人发明专利数已连续 4年全球第 1,且专利数持续大幅提升, WEF因此于报告中特别指出台湾的平均发明专利数超过美国。
繁荣蜕变 民富有感
「富民经济」的理念,是在安定的基础上,创建繁荣、共享、永续的成长,「富」不仅指金钱价值,更为生活品质与文化水准的提升。在追求经济成长之际,除应使成长的果实为全民共享外,更期盼全民在金钱与心灵上均获得富足感。为此,政府积极推动各项提振景气与财经体质改造方案,并透过所得重分配,打造均富社会,开创富民强国的永续成长。相关政策措施重点说明如下:
一、激励经济景气
面对欧债危机的外在冲击,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在挑战,行政院于 2012年2月成立「国际经济景气因应小组」,将原「经济景气因应策略小组」纳入,短期以「经济景气因应方案」涵盖之七大策略为圭臬,中长期则透过调整经济体制或机制、松绑法规等各项措施,期盼短中长期政策齐头并进,使台湾经济景气不但能快速复苏,并能长保经济成长动能。
二、调整经济结构
有鉴于近年来我国经济成长过度仰赖外贸,使国内经济受国外景气循环波及的风险增高,因此政府将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启动消费、投资及外贸等经济成长三引擎,确保稳定的成长动能。-在投资方面,根据世界银行「 2012年全球经商环境报告」评比,我国经商容易度于受评比的 183个经济体中位居第 25名,较 2010年进步8名。未来政府将持续松绑财经法规,并加速经贸体制与国际接轨,吸引国内外资金投资台湾。
-在外贸方面,以全球经贸战略思考,推动与主要贸易伙伴洽签自由贸易协定或经济合作协议,并规划成立「自由经济示范区」,循序渐进推动我国为自由经济体,为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协议 (TPP)创造有利条件,开展台湾第三波经济自由化。
三、调整产业结构
为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政府秉持「制造、服务并重,新兴、传统兼顾」理念,积极推动产业的维新与再造。
-在发展新兴产业方面,持续发展生物科技、观光旅游、绿色能源等六大新兴产业,以及云端运算、智慧电动车等 4项前瞻性智慧型产业,并推动会展产业、 WiMAX等十项重点服务业,厚植产业竞争力。
-在推动传统产业维新运动方面,将过去具生产利基的传统产业,注入工业设计、环保绿能、文创及资通讯等元素,让传统产业展现新风貌,使台湾由 Made in Taiwan走向 Made by Taiwan及Designed by Taiwan。
-在加速服务业发展方面,除原十大重点服务业外,将发展「可输出服务业」,如美食国际化、观光、国际医疗、国际教育等,以吸引国外来台消费及创造国内就业机会,扩大服务业产业关联效果。
四、缩小贫富差距
经济成长的果实为全民所共享、提升全民富足感是「富民经济」的核心理念,因此,政府将透过教育、税制及社会福利移转收支,使所得分配合理化,缩小贫富差距。
-在强化人才培育方面,将提高国人语文与数位能力,缩小知识差距,推动全球华语文中心,使台湾成为东亚高等教育重镇与华语文输出大国。另为避免学训用落差,将深化高等教育人才培育与产业需求连结,整体规划职业训练策略,增加学生职场体验,并协助提升高龄者就职条件,以强化劳工因应产业转型能力,维持整体人力资本投资效益。
-在促进所得重分配方面,包括租税合理化及强化社会福利两部分。租税部分,政府已成立「财政健全小组」推动租税改革,朝「税基扩大、税收增加有感」方向,落实「量能课税」原则,强化租税移转效果;社会福利部分,将协助经济底层民众脱贫自立,落实社会救助新制,完善健保制度与健全长期照护法制,确保弱势族群就医权益,并持续办理住宅补贴、兴建社会住宅及合宜住宅、提供友善育儿政策。
结语
面对后金融海啸时期全球产业与经贸版图重整,危机也是脱胎换骨、脱颖而出的绝佳转机。为掌握此崭新机会,发挥台湾的软实力与地理位置优势,并持续蓄积、提升国家竞争力,政府将持续强化经济体质,打造台湾成为全球创新中心、亚太经贸枢纽与台商营运总部,实现「富民经济」理念,为台湾经济发展开创崭新的「黄金十年」。
(本文作者为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综合计划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