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经贸消息辑要
- 更新日期:109-09-03
大陆经贸消息辑要
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解除台湾食品进口限制措施
据大陆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1月9日公告指出,鉴于台湾对受塑化剂污染食品全部下架、回收并销毁,台湾输销大陆食品遭邻苯二甲酸酯污染风险已得到有效控制,两岸将继续按照「两岸食品安全协议」,加强食品安全资讯交流与合作;经研究,大陆同意解除台湾食品进口限制措施。有关事宜公告如下:一、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恢复本公告附件所列企业2011年8月1日以后生产的运动饮料、果汁、茶饮料、果酱果浆、胶锭粉类产品和食品添加剂进口。其他企业相关产品进口不受生产日期限制。不再要求进口自台湾的上述产品凭台湾出具的不含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检测报告报检。二、各地检验检疫机构按规定对本口岸进口的台湾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实施检验和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监控。不符合大陆标准的,不得进口。
台湾部分农产品销往大陆免附产地证明
据联合报1月14日报导,大陆海关总署1月11日公告,为方便台湾农产品出口到大陆,从今年2月1日起,2005年和2007年公告15项台湾鲜果和19项农产品,完税价格不逾600美元者可免原产地证明。
大陆海关总署2005年第37号公告开放进口,但需附上原产地证明的台湾水果有:鲜椰子、鲜槟榔、鲜菠萝(凤梨)、鲜番石榴、鲜芒果、鲜柚、木瓜、桃、梅子、荔枝、杨桃、莲雾、枣子、柿子和枇杷等15种。
大陆海关总署2007年第6号公告开放进口须附上原产地证明的台湾19项农产品有:冷冻比目鱼、鲜或冷或冻鲱鱼、鲜或冷或冻鲭鱼、鲜或冷或冻带鱼、鲜或冷或冻鲳鱼等鱼类和小虾、贻贝等其他海产,及甘蓝菜、花椰菜、球莴苣、青江菜、小白菜、芋头、山葵等各式蔬菜共19种农产品。
去年经济成长 9.2%
据经济日报1月18日报导,受欧美日等主要出口市场需求不振,及大陆主动调控影响,大陆去年第4季经济成长率滑落至8.9%的近2年新低,但优于预期。
大陆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公布去年大陆经济成长率为9.2%,呈现逐季走低趋势,各季经济成长率分别为9.7%、9.5%、9.1%、8.9%,基本实现大陆官方所期待的宏观调控「软著陆」目标。
大陆国家统计局长马建堂认为,2011年大陆GDP逐季回落,有大陆官方主动调控的因素在内,但即便是第4季8.9%的增速也仍在正常区间内,况且大陆「十二五」规划所设定的成长目标为7%。如果经济能保持8.5%~9%的速度,物价又能得到较好的控制,将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总体格局。
发改委:今年外贸成长减缓
据经济日报1月15日报导,大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表示,今年上半年,大陆出口形势比较严峻,初步预计2012年大陆外贸成长目标为10%,远低于去年的22.5%。报导指出,去年大陆外贸总额高达3.64兆美元(约新台币109兆元),年增22.5%,并保持全球第1大出口国和第2大进口国的地位。然而,去年12月出口和进口成长衰退,分别只有13.4%、11.8%,和同年1月相比下跌了24.2%、39.8%,预计大陆外贸困境将会加大。
张晓强认为,日后贸易保护主义将会加剧,威胁大陆传统优势出口产品。他国对大陆出口产品反倾销、反补贴的案例可能增多,去年大陆出口产品就遭到67起贸易救济调查。随著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先进国家也会陆续采行新贸易壁垒限制新兴国家出口。
张晓强指出,今后在大陆,人民币升值造成汇率压力、融资困难、贷款昂贵,以及能源材料、劳动力、社会保障、土地、环保等成本上升,种种困境都将造成企业亏损甚至倒闭。
有关报导指出,为实现对外贸易成长、品质和效益协调发展,日后大陆外贸工作著重在5个方面:第一,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外贸融资,提高出口信用保险的覆盖面和服务水平;第二,积极扩大进口,改善进口贴息、进口信贷、进口便利化等政策措施;第三,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实施以科技产品振兴贸易,以品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策略;第四,进一步加强海外投资、工程承包与外贸的互动,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和营销网路;最后,推进贸易自由化,加大贸易摩擦对应力度。
大陆去年引进外资成长9.7%
据联合报1月19日报导,大陆商务部1月18日宣布,2011年大陆实际引进外资(FDI)1,160.11亿美元,较2010年成长9.72%,再创新高,服务业占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比率也首度超过制造业。
去年12月大陆实际引进外资122.42亿美元,较2010年同期下降12.73%,是连续第2个月负成长。另外,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万7,712家,年增率1.12%。
大陆商务部指出,去年大陆吸收外资呈现3大特点,分别为全年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及增幅均超过制造业、亚洲成为吸收外资增长主要来源地区、中西部地区实际引进外资增长快于东部地区。
2011年包括台湾、日本、南韩及港澳等亚洲10个国家及地区实际投入大陆的外资金额1,005.17亿美元,年成长率13.99%。欧美对大陆投资则下降,美国投资金额29.95亿美元,同比下降26.07%;欧盟27国投资63.48亿美元,同比下降3.65%。
去年大陆服务业实际引进外资552.43亿美元,占FDI总额的47.62%,比重首度超过制造业;大陆制造业实际使引进外资521.01亿美元,占总额的44.91%
去年大陆东部地区实际引进外资966.04亿美元,占FDI总额的83.27%。中部地区78.36亿美元,占总额的6.75%;西部115.71亿美元,占总额的9.97%。
2011年大陆外资直接投资金额(FDI)
金额(亿美元) | 年增率(%) |
| |
总额 | 1,160.11 | 9.72 |
|
农、林、牧、渔业 | 20.09 | 5.07 |
|
制造业 | 521.01 | 5.06 |
|
服务业 | 552.43 | 20.54 |
|
资料来源:经济日报 | |||
资料来源:经济日报
公布新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据大陆中国网2011年12月29日报导,大陆发改委、商务部于2011年12月24日发布第12号令,全文公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自2012年1月30日起施行。新「目录」增加鼓励类条目,减少限制类和禁止类条目,并取消部分领域对外资的股比限制。2007年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同时停止执行。
本次「目录」修订,主要有以下调整和变化:
一、扩大对外开放。新「目录」增加鼓励类条目,减少限制类和禁止类条目。同时,取消部分领域对外资的股比限制,有股比要求的条目比原目录减少11条。
二、促进制造业改造提升。将高端制造业作为鼓励外商投资的重点领域,促进外商投资__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新设备,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新「目录」在鼓励类中增加纺织、化工及机械制造等领域新产品与新技术条目。同时,鼓励外商投资回圈(再生)经济,鼓励类增加废旧电器电子产品、机电设备及电池回收处理条目;考虑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要求,将汽车整车制造条目从鼓励类中删除;为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盲目重复建设,将多晶矽及煤化工等条目从鼓励类删除。
三、培育策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外商投资节能环保、新一代资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及新能源汽车等策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大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层次和水平,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新「目录」在鼓励类增加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取消新能源发电设备条目的股比要求。
四、促进服务业发展。鼓励外商投资现代服务业,支持面向民生的服务业扩大利用外资,推进服务业开放进程。新「目录」增加9项服务业鼓励类条目,包括机动车充电站、创业投资企业、知识产权服务、海上石油污染清理技术服务及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业条目在鼓励类中的比重进一步增加。同时,将外商投资医疗机构及金融租赁公司等从限制类调整为允许类。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及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部署,继续实行差别化的产业导向政策。此次修订中删除的部分鼓励类条目,将根据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发展中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等原则,在修订「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时予以考虑。
大陆商务部:今年力拚绿色消费
据经济日报1月6日报导,大陆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今年将著力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完善促进居民消费的政策,总结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经验,研究节能环保产品消费扶持政策。并透过扶持物流行业,大力发展商贸物流。
陈德铭表示,「著力推动内贸扩消费、稳市场、提效率」将是今年经济工作主调。在扩大城乡居民消费方面,陈德铭指出,要总结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经验,研究节能环保产品消费扶持政策,以废弃电子和老旧汽车等回收利用为重点,提高废旧商品回收和再利用。深入实施「三绿」工程,开展绿色供应链综合试
点,推广碳排放绿色标签认证,推动创建绿色饭店。
其次,使扩大消费与培育品牌相结合。陈德铭说,商务部将推出「名品进名店」、「特色商品大集」等活动,鼓励各地设立品牌产品展示中心等。
第三,推进城乡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提升「万村千乡」农家店建设质量,推进乡镇商贸服务中心建设,落实推动物流业发展措施,发展商贸物流等问题。
政部:3成以上政府采购自中小企业
据大陆中国网1月10日报导,大陆财政部、工业和资讯化部公布「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暂行办法」(下简称暂行办法)。大陆财政部、工业和资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部分政府采购门槛较高,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难以达到相应要求;部分采购人倾向于采购大企业或大品牌的产品等等,使得中小企业在政府采购竞争中面临著不少困难。
为发挥政府采购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享受政策扶持的中小企业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符合中小企业划分标准;二是提供本企业制造的货物、承担的工程或者服务,或提供其他中小企业制造的货物,不包括使用大型企业注册商标的货物。
暂行办法规定,自中小企业采购的预算应当占政府采购专案预算总额的30%以上。在从中小企业采购的政府采购专案预算中,预留给小型和微型企业的不能低于60%。
暂行办法提出,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活动时将获得评审优惠等扶持措施。采购人及采购代理机构应当在采购档中作出扶持小型和微型企业的具体规定,对小型和微型企业产品的价格给予6%至10%的扣除,用扣除后的价格参与评审。
为避免大中型企业与存在关联关系的小型与微型企业组成联合体利用政府采购优惠政策谋取得标问题,暂行办法规定组成联合体的大中型企业和其他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小型与微型企业之间不得存在投资关系。
禁止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
据大陆中国广播网1月4日报导,大陆商务部等5部门发布联合通知决定在全大陆开始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
该通知表示,此次清理整顿主要针对利用市场优势地位向供应商违规收费的超市、百货店、电器专业店等大型零售企业及其下属门店。清理整顿的零售企业,其最大单店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含)、门店数超过20家(含),且2010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人民币(含)。对于供应商反映存在违规收费行为的其他零售企业,也可纳入清理整顿范围。该通知内容主要包括:规范零售商收取使用促销服务收费行为、禁止各种违规收费行为、零售商向供应商收费要落实明码标价要求等。清理整顿工作主要包括零售商自查自纠、有关部门联合检查、督促整改存在问题、推动建立长效机制等步骤。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7项措施
据大陆政府网1月8日报导,大陆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表示,大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未彻底解决,风险未完全消除,长效机制还没建立,形势不容乐观。2012年大陆各级农业部门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治理整顿,遏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深入农产品质量安全排查治理行动,强化蔬菜高毒农药、畜产品中“瘦肉精"和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及水产品中孔雀石绿等禁用药物的整治,集中查办一批制售假劣农资和禁用药物的大案要案,杜绝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坑农害农。
二、要监管示范,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先在「菜篮子」主产区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产地准出管理,提高投入品控制能力、标准化生产能力、质量追溯及质量监测能力。
三、要建设乡镇监管机构,提升监管能力。按照大陆农业部推进乡镇监管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确保年底前所有涉农乡镇全部完成监管机构建设的任务;
四、要检验检测,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综合执法。科学界定部、省、地、县四级质检机构的业务分工和工作范围;加强对质检机构的考核认可,建立检测人员资格考试制度。
五、要「三品一标」,实施农业标准化。对「三品一标」重点加强证后监管,严格认证,提高认证门槛,建立退出机制;推动农业标准化示范创建,加快农兽药残留标准清理,制定安全标准和质量要求。
六、要应急能力,做好突发问题的科学处置。完善应急机制,提高资讯报送时效,建立舆情监测制度,健全风险评估体系。
七、要总结推广各地成功经验,健全完善制度机制。从制度机制层面加以总结和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