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经营与活动
- 更新日期:109-09-03
贸协将登陆设办事处 协助台商拓销
据中央社1月31日报导,经济部长施颜祥表示,今年第1季两岸互设的经贸团体办事处将正式挂牌,外贸协会是首例,抢头香获准前往大陆6个城市设立办事处,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地,都是首波设处考量地点。
贸协强调,未来在大陆设立办事处后,从台湾派驻到当地名额可扩充到2名以上,当地雇员也可以增加为3至5人,未来将扩大服务台商项目,包括协助台商到大陆进行贸易推广、搜集海关与当地市场资讯等。
贸协表示,在经济部与大陆方面协商两岸互设经贸团体办事处过程中,贸协处于被动地位,如今确立贸协可以在大陆6个城市设立办事处,贸协会积极进行规画,从现有贸协在大陆设有「派驻人员」10个据点中,挑选6个据点就地升格为办事处。
目前贸协设有「派驻人员」据点包括大连、青岛、北京、上海、厦门、广州、南宁、南京、武汉与成都,北京与上海,当然是升格为办事处首选,其余包括武汉、广州等地,也纳入评估升格城市选择。
春节后 台商面临缺工调薪
据经济日报1月27日报导,农历新年结束,大陆台商缺工的问题再度浮上台面。随著中西部崛起,原本到沿海工作的农民工,趁著春节返乡之际,索性就待在家乡不回来。广东省统计,今年将有10%民工返乡后就留在家乡,让今年缺工情况更为严重。
两岸咖啡董事长杨进发说,缺工比较严重的主要在于制造业,对于餐饮等服务业来说,影响比较小。现在年轻人比较不想待在工厂里面工作,服务业的工作环境及内容较丰富,比较能够吸引年轻族群,缺工的情况比较好一点。杨进发认为,今年大陆沿海地区缺工的情况比较严重,主要原因是欧美外销等对外贸易情况不佳,加上大陆官方将经济发展定调为发展中西部,预估未来将出现「东缓、中平及西快」的局面,亦即东部沿海经济发展会放缓,中部维持平稳发展,西部经济发展的脚部会加快。
据广东省统计资料显示,今年返乡过年的外来务工人员约有1,000万人,其中有10%不会回来,预计3月之前缺工情况较为严重。值得注意的是,大陆内陆省市也趁农民工返乡之际,大举招募,将使沿海缺工的情况更为严重。
大陆台商今年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工资上涨,包括北京、深圳、四川、江西及陕西已陆续调涨2012年的最低工资,涨幅从8.6%至23.4%,让台商的人事成本节节高升。杨进发分析,不仅台商面临缺工及涨工资的问题,这是整个大结构的问题,也是大陆官方政策刻意要达到区域发展平衡的结果,让沿海先发展起来后,就让中部等内陆地区开始发展经济,加上要扩大内需市场,调涨工资就能够让一般劳工有更多的闲钱可以消费,带动整个内需市场。
杨进发说,台商目前最好的办法就跟著大陆政策走,跟著进入湖南、四川及河南等地区拓展市场,两岸咖啡近年来也积极布局内陆地区,希望能够搭上内需市场的成长列车,让企业规模快速成长。
早在1997年就进入大陆市场的克缇集团就看好大陆调涨最低工资带来的消费力,克缇集团董事长陈武刚说,调涨基本工资对贩售保养品的克缇集团来说是利多,让大陆民众更有闲钱可以购买保养品,至于加盟店员工的薪资远高于最低工资,因此不受影响。陈武刚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跟著大陆的政策来布局,克缇未来几年也会加强内陆城市及二、三线城市的开店数量。
市企经会公布「2011两岸10大经贸事件」
据中国时报1月12 日报导,台北市企业经理协进会公布2011两岸10大经贸事件,由「ECFA早收清单开始实施」居冠。接续排名的是两岸经贸团体互设办事处、台湾各银行登陆设分行、台商收益以人民币计算;台日签署投资协议、中共清仓台商58件投资纠纷案、台企登陆争取国民待遇、港澳经济文化办事处揭牌、
大陆开放台商设立个体工商户以及大陆政府对台商的扶持政策。
姜志俊表示,这次选出的两岸经贸前10大事件,排名其后的两岸经合会互设办事处、台商收入以人民币计算等,几乎每件都是以ECFA为主干发展而出,也可见其重要性。此外,由于许多日本厂商希望借道台湾前往大陆市场投资发展,因此「台湾与日本签署投资协议」这项重大突破,也入选为两岸10大经贸事件。
姜志俊指出,由于两岸经贸持续发展,因此去年的经贸事件与政策延续性措施相关的较多,显示两岸无论在互信、政策延续和运作上都日趋成熟。他也认为,未来ECFA要继续谈,台商的身分也要确立,在大陆,获颁台商证书者才会被视为是台商,否则一律归为外国人士,除了造成融资上的困难,投资或经商的权益也难受保障。他期待新的一年,两岸关系能继续有所发展,进而拓展与他国的关系,让台湾的经济更受保障。
投审会预估 今年台商登陆投资缩减
据经济日报1月27日报导,经济部投审会副执行秘书张铭斌指出,依往例「赴大陆投资金额」通常视为景气「落后指标」;故始于2011年下半年的全球景气趋缓,或将冲击今年核准「登陆」投资案件衰退1到2成。
据经济部投审会统计,2011年核准台商赴大陆投资金额高达13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推高「登陆」投资金额的原因,源自于金融保险业的赴大陆投资潮,及因全球笔记型电脑龙头HP西进成都、重庆而掀起的电脑供应链西进投资案。
张铭斌表示,有意「登陆」的金融机构,多抢在近2年完成布局,预料今年不会出现多家金融机构密集西进的现象。而笔记型电脑代工厂去年也受苹果平板电脑「替代效应」冲击,业绩颇不乐观。由此研判,不管是金融保险,还是科技制造,今年恐怕都无力「加码」投资大陆。
统计资料也显示,2008年金融海啸后,2009年台商全年赴大陆投资金额仅60亿美元,为近6年最低;「登陆金额」显然是景气循环的落后指标,延后时间约半年至1年。张铭斌直指,口袋够深到具有「逆市」投资的台资企业,实属少数,今年「登陆」投资金额,势必难以再创新高。
此外,投审会「核准赴大陆投资金额」与企业「实际对大陆投资资金实行情形」当中的落差,也能看出端倪。尽管去年核准赴大陆投资金额创历史新高,但实际到位投资只有28.83%,是9 年来最低;代表全球、乃至大陆经济成长放缓,已严重冲击台商赴大陆投资意愿。
苏州2011年GDP破兆 台商功不可没
据旺报1 月10 日报导,据统计2011 年苏州国内生产总值(GDP)预计达到1.05 兆元(人民币,下同),增长达到12% 左右。苏州罕见以地级市与天津、深圳共同晋升大陆「兆元俱乐部」。
2011 年苏州金融业增加值达到600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7%,金融资产总量超过2.3 兆元,多项指标领先全大陆,苏州市各类金融机构高达510 家,几乎已成为大陆地方金融业生态最丰富与体系最建全的地级市。苏州市能在经贸与金融产业有如此亮眼表现,当地台商长期的深耕经营实属功不可没,据《中评网》
报导,台商在苏州投资除了大型的电子、加工、制造业之外,大量的新型服务业企业,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业也都选址苏州工业园区。而最受瞩目的就是台湾富士康集团、诚品书店与新光三越在苏州的投资,富士康科技集团在苏州工业园区拥有许多电子产业项目的经营;在大陆拥有很高知名度的诚品书店也选在苏州工业园区开设大陆第一家分店;大型百货商新光三越也选在苏州工业园区开设新的分店,积极开拓苏州的零售业市场。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杨知评表示,园区内4,000 多家外来投资企业当中,台资企业就占约1/5,现在苏州工业园区吸引台商企业的优势在于,高效的服务、公平透明的经营环境、规范的市场秩序和广阔的大陆内需市场;但是在台湾加入WTO 之后,园区内的台商企业所享有的优惠政策已较不如以往。
杨知评并表示,大量的台资银行以及商贸零售业已开始瞄准苏州工业园区这块庞大的市场商机,因此台商对于如苏州等城市的贡献并不只是提供资金和技术,最重要的是台商将广大的市场带到这些城市,并且为这些城市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东莞设立台湾精品馆 协助台商拓展内需市场
据中央社1 月14 日报导,欧美经济不景气,对外销为主的东莞台商而言雪上加霜,经济部决定补助东莞台商办理名品博览会,并由外贸协会前往设立台湾精品馆,盼协助东莞台商拓展大陆内需市场。
经济部政务次长林圣忠邀集国贸局长卓士昭、对外贸易协会副秘书长黄文荣等召开会议,讨论补助东莞台商办理名品展事宜。林圣忠表示,东莞台商规划在今年4 月办理东莞名品博览会,拓销东莞台商生产产品,由于当地台商希望邀请贸协在东莞名品博览会中办理「台湾精品馆」,希望借由台湾精品馆形象,提升东莞台商产品在大陆形象。
林圣忠认为,东莞是台商在大陆投资重镇,但多是出口导向的传统产业,从2008 年金融海啸到最近欧美债信危机,东莞台商希望转型求生存,改以拓展大陆内需市场为主,而4 月份举办的东莞名品博览会,目的就是要拓销当地台商生产产品,但与贸协办理的台湾名品展性质不同。林圣忠说,经济部支持由贸协带领台湾厂商前往参加东莞名品博览会,以台湾产品形象带动当地台商生产产品在大陆的形象与知名度,会中决定提供经费支持贸协在东莞名品博览会建立台湾精品馆。
除东莞台商自行办理名品博览会外,外贸协会今年已经确定在大陆7 个城市办理台湾名品展,包括上海、广西南宁、四川成都、河北石家庄、山东青岛,均是贸协首次前往办理台湾名品展地区;而天津与南京也再度列为预定办理城市。
上海采新措施 协助台商应对不景气
据经济日报2011 年12 月26 日报导,上海市台办与上海市发改委、经信委、金融办等单位联袂公布「上海市进一步促进台资企业发展的若干举措」(简称「若干举措」),内容共计15 条,涵盖金融服务、转型升级、专项补贴、智慧财产权保护、台商人力需求等多个层面。上海市台办副主任瞿国梁表示,2008 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动荡、人民币升值,以及企业经营成本上升,都让台资企业经营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为协助台资企业应对挑战,上海市会同上海市发改委等「上海市对台经贸工作协调小组」,研拟出这份「若干举措」。
综观这15 条扶持台商的措施,重点之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协助台商解决长久以来所面临的融资不易的问题。包括鼓励上海金融机构通过智慧财产权质押、股权质押、供应链融资、出口信用保险等服务,支持上海台商发展。
「若干举措」明确表示,将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在大陆上市、返台上市,以及发行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同时将支持在小额贷款领域有经验、有影响的台资企业,在上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
上海市金融办联络推广处处长屠友富表示,台商一旦获准在上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服务对象将不限台资企业。「若干举措」并表示,将支持上海台资银行尽快获准开展人民币业务,并支持台湾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在上海开展合资合作,设立合资公司。此外,在上海设立的台资金融机构,在机构设立、人才引进、金融创新等方面,也将享受上海市金融业发展扶持政策。
台湾文创西进 盗版问题须克服
据经济日报1月3日报导,大陆「十二五」规划已将文创列为支柱,「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2015年产值至少将占GDP5%」;台湾也在2010年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台湾墨色国际总经理李雨珊认为,台湾文创产业在大陆目前仍有优势,但她也指出,不同级别城市的落差,以及至今无法改善的盗版问题等,都是必须克服的障碍。
李雨珊表示,台湾的优势在于原创内容、优秀的创意人才,以及特有的人文气质。面对大陆市场,台湾文创业者仍是挑战重重。此外,李雨珊忧心地指出,台湾的人才和团队的养成也是一大问题,因为文创品牌的管理比其他科技业或传产业困难许多。李雨珊说,要『顾细』又要『做大』,真的非常不容易,而且偏偏文创的企业规模小,但市场流通性大。因此她认为,「细节与细致」是台湾文创产业该固守的核心价值。
此外,多名已在大陆布局文创通路的台湾文创业者也认为,虽然在大陆广大市场布建通路很辛苦,有时会被当作先头部队带动商圈,而一旦商圈被带动后,租金上涨,或是会面临不敌其他国际大品牌或当地品牌的竞争,而需黯然退让。但如何藉通路打响台湾文创品牌,已是愈来愈多台湾文创业者,不得不投入的战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