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台商经营与活动

  • 更新日期:109-09-02

整理/玹 聿


台企联公布明年春节两岸航班及团体优惠票价

据中央社10月14日报导,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叶惠德表示,经过台企联与两岸航空业者多次沟通协调,达成以下共识:

1.两岸航空公司将根据台籍人士返台需求,妥善安排运力。

2.台企联秘书处设立售票服务小组,负责与两岸航空公司联系协商票务及运力安排,与各地台资企业协会合作协助台籍人士购买返台机票,并咨询相关问题。

3.各地台资企业协会设立售票服务小组,负责本地台籍人士的购票登记,并负责与各地航空公司及台企联的联络。

4.两岸航空公司自2012年1月1日起至2月15日止,推出返台团体优惠机票,优惠范围为:

(1) 2012年1月13日(含)之前返台后回到工作地,并于1月22日(除夕)前又需要返台者;

(2) 2012年1月13日(含)之前返台者。

5.两岸航空公司将在大陆台商较为集中的地区台协设立专人、专柜;航空公司指定旅行社也可协助台协购票事宜。

6.自今年10月10日起,台籍人士可向各地台协登记,申请优惠机票。无台资企业协会的城市或地区的台籍人士可于就近的台资企业协会办理购票事宜。

7.具体票价可在台企联网站上查询(http://www.qgtql.com/)。

至于航班班次部分,两岸春节加班机经过协商后确定,从原本规划的86班增加到170班以上,民航局从11月10日开始受理航空公司申请,预计11月30日前核准第一波加班机,便利旅客订位安排行程。两岸双方同意春节加班机期间为1月9号到2月6号,航班总量不予限制,仅在少数繁忙机场设上限,170个航班中,北京16班、上海浦东50班、杭州35班、南京18班、广州13班及深圳38班,但飞航班次起降时间,仍须按实际状况决定。

欧美债券风波  珠三角台商经营困难

据中央社10月24日报导,受欧美债券风波影响,大陆珠江三角洲不少工厂近几个月来相继倒闭,情况虽然没有温州市那么严重,但不少台商企业正陷入困难。在这一轮危机中,佛山、东莞、惠州、中山、珠海、江门等地的中小型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首当其冲,高科技企业也无法置身事外。

今年6月、7月,东莞连续倒闭一家针织服装、一家玩具公司,这2家工厂都拥有2,000多名员工,在业界都有较长的历史和较高的地位。另外,中山一家拥有1,300多名员工的鞋厂也宣告停产,遣散全部员工。当「倒闭潮」在温州出现时,珠三角台商企业已经相当吃苦,但中等以上规模企业的倒闭和停产还只是个案,珠三角企业情况比温州稍好之处,是至少没有企业老板「跑路」的消息。

珠三角各地发布的经济数据中,各项重要指标大都正常,负成长的现象鲜见,出口增幅大多超过10%,经济呈现相对稳定。但微观而言,珠三角企业经营困难的局面没有缓解,相反却成「温水煮青蛙」之势,企业对后市普遍担忧。

欧美频频出现利空消息,汇率的波动,大陆国内原材料的直线上涨,劳动力成本的节节攀升,加上宏观调控导致的资金供给紧缩和部分地区出现的限电,让许多珠三角台商企业陷入经营危机。

大陆21省市工资再涨  冲击台商经营成本

据旺报10月26日报导,大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截至9月底,北京、天津、山西等21个地区陆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21.7%。

在近来欧美订单减少、原料成本上升的状况下,陆工资调涨未停蹄。据悉,接下来相关退休、医疗、工安等保险也可能要调涨,另外大陆人保部也透露特殊工时办法,正在研究起草过程,这势必再冲击台商的生产成本。

大陆人保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未来将在全大陆进行「企业薪酬调查制度」试运行,今年上半年共有北京、天津、山西等18个地区相继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而目前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深圳市每月1,320元(人民币,下同),时薪最高的是北京市的13元,官方也正在起草「特殊工时」的相关规定。

除了工资上涨问题外,已有不少台商曾透露,他们担心的是贫富差距过大让人心浮动,担心为逼迫企业加薪而罢工、甚至暴动等问题,据悉日本手表制造商Citizen在深圳代工厂日前爆发罢工,也因薪资低、工厂将部分员工改为时薪制,结果出现长达1周的罢工。   

另外,尹成基也表示,除进一步加强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工作,指导各地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外,也会积极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实施「彩虹计划」,对非公有制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探索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以推动建立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台湾学者表示,过去大陆官方或是媒体甚少让这类新闻曝光,但在富士康事件后,大陆官方可能也将逐步「鼓励」员工以「团结」力量来要求公司加薪。

目前大陆也有超过13个省发布2011年度工资指导线,基准线多在15%以上。对企业来说,除了工资上涨外,技术工人不足还是问题,深圳艾美特电器副董蔡正富表示,大陆大学生人数太多,但技术工人还是不足,大陆80后、90后的一代更不愿意吃苦。

「湖北‧武汉台湾周」、「武汉台湾名品展」10月相继登场

据中央社10月7日、经济日报10月9日报导,10月份的武汉热闹滚滚,除了有「湖北‧武汉台湾周」,还有「武汉台湾名品展」两场大型活动相继登场。

第8届「湖北‧武汉台湾周」10月7日开幕,首日签约56个项目,合约金额人民币208.57亿元,折合新台币约1,011亿元。湖北省长王国生表示,截至今年9月底,湖北共登记注册台资企业2,218家,例如富士康、冠捷、健鼎、威盛、远东、统一、旺旺、康师傅、宝成等台湾的大企业均在湖北投资设厂,投资总额75.24亿美元。

另外一场活动是外贸协会于10月13日举办为期4天的台湾名品展,计有350家台湾厂商参展,设立800个摊位,展出商品高达2万件。

此次在武汉的展览将分别设立台湾精品馆、文化创意区、服饰及配件珠宝玉石区、节能减排,以及消费电子区、农产食品区、运动休闲与生活用品区和健康养生美容区。外贸协会副秘书长黄文荣说,台湾名品展希望能帮助台湾中小企业,深入到大陆内陆二、三线城市,让中小企业能在整体包装台湾形象的名品展中,拓展自己的品牌,找到代理经销商,获得更多的生意机会。

黄文荣表示,大陆是台湾中小企业发展品牌处女地,从过去3年来贸协在各城市举办的名品展成果来看,的确让一些中小企业建立了品牌知名度,「很多案例是从参展的短单变成在大陆拓展长单。」

黄文荣举例指出,生产沙茶酱的好帝一、新力香肉松、酱油业者,还有故宫、琉璃工房等文创产品都已在大陆建立品牌知名度。鉴于台湾中小企业亟欲开拓新市场,外贸协会过去几年已在大陆办理多场台湾名品展,迄今参展成效普遍不错,除了10月的武汉之外,11月在重庆与北京有2场台湾名品展,摊位数分别为1,000个与5,00个,参展厂商也早已经爆满。

北京首次举办「台湾名品博览会」

据工商时报、中央社10月25日报导,「第14届京台科技论坛暨2011年北京台湾名品博览会」于11月6日至9日在北京举行,这是北京首次举办台湾名品博览会。

博览会邀请约200家台湾企业参展,展品近万种,包括台湾的高新科技、节能环保、文化创意、运动休闲、品味生活、农业有机食品等。博览会采用展销结合、展洽结合的方式,邀请北京企业与参展台湾厂商进行一对一有关采购、经销代理、贸易合作等方面的洽谈。

贸协指出,这次名品展的地点选在农业展览馆,地处东三环,但因展场有限,总计只有500个摊位,也是贸协所有举办过的名品展中,最迷你的一个。不过正因展位有限,参展厂商都是具有台湾特色的知名厂牌为主,其中,医疗美容是首次在大陆亮相,包含美容 SPA、微整形、美齿以及健康检查等精致服务,呈现台湾微创美容、健康检查的最高水准。展馆分类包括台湾精品馆、台湾农业馆、医疗美容形象区、连锁加盟智慧E化体验馆、节能减排形象区,以及专为「MIT微笑标章」产品的展区。

除了台盐、泰山、新东阳、伊莎贝尔、金门酒厂、金兰等食品产业参展,其他如法兰瓷、长荣航空,还有医疗美容企业、软体公司及纺织品企业也都会参展,品牌规模盛大。

至于科技论坛则以「合作创新,共赢未来」为主题。两岸的行业组织、知名企业、著名学者就云端计算、物联网、智慧电视、汽车电子、新能源、生物医药、食品安全、双向投资贸易、农业合作、农产品物流合作、女企业家交流等10多项议题,进行专题研讨。

第二代接班问题  台商忧心

据经济日报10月1日报导,台北经营管理研究院9月底发布的「大陆台商的接班传承调查报告」,报告针对华东、福建、广东地区的164家台资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指出,8成以上台商面临接班传承问题,回答接班「良好」是0票,「尚可」以上占了8成,2成比率则处于「不佳」。报告中也发现:真正接班3年以上者,不到4成。

台总联企会长郭山辉坦言,台商二代接班问题,的确让他烦心。陆委会副主委高长表示,企业接班传承有其必要性,企业家第一代年纪大,对市场敏锐会降低,整个环境变化,技术日新月异,企业若要向上发展,需要有新的观念与人才挹注。高长进一步说明,企业家第二代接班不成功,部分原因可能与第二代一般都被送到国外念书,所学与家族企业本业不同,也无法适应大陆的生活环境。勉强接班后,与父执辈的理念不同,就很容易发生问题。为防止企业接班断层问题,高长建议,企业应制订接班传承人才培育策略:一、提早规划接班;二、善用社会资本,利用第一代社会网络、经验与人际关系,转化为接班的社会资本;三、建立信任关系。

台北经营管理研究院院长陈明璋表示第一代台商专长的是制造业的生产活动,虽然学历不高,但社会历练与阅历非常丰富。新一代接班人在富爸爸加持下长大,拥有丰富学历,但社会历练不足。近年来,为了缩短二代接班学习曲线,这些台商二代们开始互相取暖、学习,甚至还自行成立青年委员会(简称青委会)来交流接班经验。目前,除东莞、深圳、惠州、福州外,上海青委会也于今年年中成立,陆续也会在大陆各城市推动,二代透过加入青委会互相观摩学习、取经外,同时也是人脉管道。第一代精彩的演出总有落幕的时刻,第二代正蓄势待发。只是如何将目前沉重的接班转化成明日的成功,将考验台商第一代与第二代的智慧。

台资便利超商  展现优势发展迅速

据联合报10月5日、TVBS新闻10月18日报导,台湾便利超商登陆已经7年,包括统一旗下的「7-11」,顶新集团入股的「全家」,和润泰集团的「喜士多」等台商超商,市占率约2成,虽然目前还不敌大陆本土超商,但已对大陆本土便利超商构成莫大威胁。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大陆本土便利超商不改变发展思路,提升服务与产品品质,优势将逐渐丧失。

台资超商标榜店「环境干净明亮,餐点卫生可口,店员热情有礼」,目标客群锁定白领上班族,主打便当、凉面、三明治、寿司饭团等「鲜食品」,而且24小时不间断供应,因此扩张速度相当快。尤其上海2千3百万人口,外食族多达8成,鲜食品销售,就占整个超商总营业额3成以上。超商卖便当,在台湾很平常,却是台商登陆抢滩的秘密武器。反观大陆本土便利超商的店员多为大陆国企退休下来,由政府辅导就业,普遍缺乏服务意识,且店面小内部空间局促,餐点卖相也不佳,许多年轻白领,根本不愿进去光顾。

全家便利超商最近获评选为大陆最佳外资便利超商,顶新康师傅集团魏应行董事长表示,全家便利超商在上海拥有500家分店,加上苏州、广州达700家,到2015年要开设至2,000家的规模。2009年才进驻上海的统一集团7-ELEVEn,经1年多努力,店数虽不够多,但已赢得口碑,预计今年底上海门市将达到100家。由润泰集团尹衍梁投资设立的「喜士多」,凭藉著关系企业大润发庞大的采购资源和物流配送体系,在大陆发展迅速。

业者分析认为,随著全家、7-ELEVEN、喜士多台资便利超商强势扩张,大陆便利超商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已不可避免。不过,在大陆官方保护政策下,大陆本土便利超商仍有些「在地优势」。例如,上海官方不准外资便利超商贩卖香烟,而本土便利超商则拥有卖烟的执照;另外,大陆许多国企会向本土便利超商系统大量购买「便利通」、「OK卡」、「斯玛特卡」等现金储值卡,赠送员工做为年节福利,挹注其营收与客流。

业内人士分析,上海的便利超商将出现顾客群分流现象,即年轻白领钟情台资店;年龄较长或国企员工等仍是本土店的拥护者。未来3至5年,上海便利超商将呈现本土、台资对决的局面,台资与本土便利超商的市场占有率将从原有的2比8,变成4比6;未来甚至还会扭转为5比5。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