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专访潮洲台商协会会长詹丰瑜

  • 更新日期:109-09-02

专访潮洲台商协会会长詹丰瑜

文/谢嘉恩

大陆名酒不知凡几,不过,若是提到四川泸洲老窖,相信经常穿梭两岸的人或是偏爱白酒的酒国英雄会立刻竖起大拇指来。泸州老窖酒是大陆浓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泸洲的酿酒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秦汉。一直到明、清,泸州老窖酒的酿造技艺才算成熟定型。

泸洲老窖酒的窖池始建于1573年(万历元年),至今已连续使用了4百多年,因此泸洲老窖酒又被大陆誉为国窖酒。前年,泸洲老窖特别打造了一款国窖1573国礼酒,看过这款酒的人,一定会对它那点缀著牡丹花的大红灯笼造型,印象深刻。这款泸洲老窖国礼酒的红灯笼陶瓷,是由台商集体打造,而且还在去年拿到了德国世界包装之星殊荣。这位「红灯笼」的打造者即是潮洲台商协会会长詹丰瑜。

詹丰瑜提到这段少为人知的打造经历,仍是相当开心。他说自己是在因缘际会之下,结识一位深圳大学教授,这位教授当年也是北京奥运水立方体育馆的设计团队一员,后来教授接下了泸洲老窖纪念酒设计工作,就由教授画下红灯笼设计图,再交给詹丰瑜邀集更多手工艺技术精湛的台商一同参与打造。

詹丰瑜说,要打造出这款雍容华贵的红灯笼陶瓷酒瓶造型,相当不容易,不只是要想办法打造出顶级、温润的陶瓷来,用来点缀酒瓶的木器、金属镶嵌、穗花,也是缺一不可,为了找到顶级团队,詹丰瑜尽可能在台商圈「挖宝」,还因此找到一位昆明台商一同共襄盛举。


接掌潮洲台商协会一年多 最挂念台商升级转型

陶瓷起家的詹丰瑜,最早是在苗栗开启他的陶瓷事业。他的「登陆」历程相当特别:一连两次都是受到朋友邀请、先到大陆协助友人整顿工厂,看了好几年的市场,他才决定亲自踏上征途,成立自家事业。他笑说,自己没赶上1988-1990年初期的第一波台商登陆潮,但也因为如此,他选择在广东、福建交接的潮洲落脚。

詹丰瑜第一次为朋友两肋插刀,目的地是深圳沙井,那一年多的时间让他惊觉,要管理一大片工厂真是不容易,「当时的大陆员工常常需要一遍又一遍的教育训练,才有办法做出高品质产品来,」「很多工人都是外地来的,流动性非常大,老是这么跳槽来跳槽去,还真是很难培育出熟手来。」

第二次的两肋插刀目的地则是汕头,一待也是两三年的光阴,不过,这一次襄助朋友的经验,也奠定了他自行在大陆创业的想法。詹丰瑜回忆,当时差不多是1992年到汕头,汕头与台湾语言、风俗更为相近,于是在1995年时,他将投资目光看到了距离汕头不远的潮洲,心生了在潮洲创业的想法。

他笑说,不少朋友一听到他要到潮洲创业,都力劝他应该到东莞去设工厂,因为东莞台商众多,可以彼此照应,不过,詹丰瑜还是决定到潮洲去,因为当地的本地工较充足,可以省去他老是要面临外地工跳槽的问题,「以后见之明来看,潮洲后来又获选成为大陆的瓷都之一,当时候真是选对了。」

詹丰瑜1995年就在潮洲落户,不过,一直等到2010年5月,潮洲才在当地政府协助下,成立了潮洲台商协会。他表示,过去10多年来,因为少了台商协会这个平台,当地台商只能透过「潮洲台商高尔夫球队」勉强维持当地台商的联谊工作,现在台协成立了,潮洲台商都非常欣喜。

作为潮洲台商协会首任会长,詹丰瑜每次提到自己的重点会务工作,就是要协助当地台商升级转型。他提及,潮洲当地的台商,都是以中小企业居多数,「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泸洲老窖的设计大单,但每位台商为了求生存,却得不停地靠单打独斗来创造机会。辛苦之中,有人不幸战死沙场,但也有人换来甜美回报,若是能提供更多资源给台商,台商存活机会越大。」


首任会长满腹服务经 帮忙转型也帮忙协调纠纷

潮洲台协属于「小而美」型的台商协会,目前会员家数包括企业与个人会员约有180位。潮洲台协会员在地投资也属多元化,除了较大宗投资散落在陶瓷行业与木器制造,还有不少台商在当地养殖鲍鱼、经营烤鳗工厂与商贸服务业等等。

詹丰瑜说,潮洲台商不像东莞、深圳一地台商,动辄几千、几万户规模,但也算是多元化发展。每回召开会务会议时,他总是会勉励当地台商,「我们就像是当地的国宝台商,大家一定要相互扶持、一同努力。」

对詹丰瑜来说,潮洲台协成军后最大好处,除了是提供更多会员一个联谊的大平台外,这个平台还可再对接当地政府以及来自台湾的资源与奥援。他说,这几年大陆投资环境快速变迁,很多法令都是推陈出新,这对台商以及台商所聘用的劳工,都是一大挑战。

他举例,这几年,大陆相当重视劳工权益,不少劳动法规因此快速推出,但是在劳动意识过度抬头的情况下,却也常让一些贪心的劳工心生歹念,扩大解释劳动法规、演变成一点小事就跟老板狮子大开口,「不和谐的劳资关系,常让台商不胜其扰,这时候台协就成为一个很好的协调平台。」

詹丰瑜表示,台协经常会举办一些活动邀请当地政府官员一同出席,有了互动、彼此认识就深,这对协助当地台商理解当地法令与实务操作有很大的帮助。不过,他也忧心,大陆「十二五」规划推出后,可预期在未来5到10年,大陆当地工资要翻一倍成长,这对来不及作升级转型的台商来说,将是一大考验。


台商升级转型刻不容缓 潮洲台商盼政府伸援手

「我们最大希望就是故乡政府能够协助台商升级转型,」詹丰瑜语重心长说,「这几年大陆投资环境真得变化太快,台商面对投资成本越攀越高之余,还要留心当地竞争对手的挑战,特别是台商产品只要有一点创新,很快就被复制,对台商来说,总是要想办法跑得越远越好。」

他指出,台商以前在大陆制造生产,靠得就是人海战术,把工厂开得大大间,然后靠著大批人力来消化来自海外的订单,只要想办法把成本因素降低,就可获利。不过,目前的局面,已深深挑战到这种人海战术生产法,特别是目前的劳动成本太高,以前上千、上万人的工厂比比皆是,但现在要维持如此特大规模,就必须有心理准备,人事成本也会高到吓人。

他举例,自家的工厂不过5、6百人,但每个月要支付的劳动成本就高达人民币10~20万。潮洲当地的最低基本工资不过是人民币700多元,但每月需支付给员工的薪资包括社保等费用,就要人民币2~3千元,由此不难想见,此刻的大陆台商对于生产自动化、机械化的需求有多庞大。

詹丰瑜指出,台湾有丰沛的自动化生产经验与创意人才,他盼台湾政府也能提供一些奥援给这些亟待升级转型的台商,举凡协助台商回台设立研发中心,或是透过工研院等法人协助技术转移,让大陆台商生产能更有效率,「在大陆,有自动化需求的台商实在太多太多,若是能与工研院合作,由工研院协助辅导,台商再另外支付一笔费用给工研院,相信这对台商升级转型,会是最有帮助的。」


在逆境中成长 潮洲台商努力思索何去何从

过去的詹丰瑜,是个努力承接欧美订单的外向型台商,如今随著大陆投资环境遽变,欧美等市场景气动向不明,最近的詹丰瑜也在自家公司成立了大陆商贸部门,准备积极抢攻大陆内需市场。他谦称,抢攻大陆内需市场的计划,还在思索阶段,他盼能集合有志一同的台商,联手进军大陆市场。

他说,东莞台商集结众人之力成立了大麦客,一同展销台商产品。他则以另一条路,来邀集与他志向相合的台商一同拓展大陆通路,例如目前大陆当红的网购、团购、礼购都可以是不错的销售管道。

他笑说,台商精神就是一种逆境求生的精神,在困顿中,也能思索出一条生存道路来。只是过去强调台商单打独斗的时候,已经宣告结束了,现在在大陆的台商,都需要共同合作,一同找出创造变革的新方法,他认为,只要台商一同努力,一定能够绝处逢生、开创更美好的事业。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