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专访泰州台商协会会长陈昌盟

  • 更新日期:109-09-02

专访泰州台商协会会长陈昌盟

文/林安妮


提到泰州,不少人恐怕摸不著头绪泰州的地理位置到底在哪里?「泰州」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沿岸,是长三角经济区16座中心城市之一,有「凤凰城」的美誉。这座古城有著2,100多年的历史,在秦朝时被称为海阳,在汉朝时则称海陵。

最早一批考察大陆台客 从广东转战华东

去年10月才刚接掌泰州台商协会第四届会长的泰州台阳涂料公司总经理陈昌盟,满是喜悦,他说,泰州是扬州分出来的地级市,人口多达500万人,「从前泰州是个文化古都,大家生活得富裕,工业自然发展得慢,不过,这几年,泰州工业化进程开始了,现在不仅要盖新机场,也要盖长江大桥了。」

泰州要盖苏中机场这件事情,可让当地台商乐坏了。原因是以前要搭飞机时,可得先坐将近两小时的车到南京,或是一个半小时的车到无锡,再不然也要搭三小时的车程到上海,来往路途相当费时,不过,明年苏中机场启用后,当地台商出门的路,可就更便捷了。

陈昌盟的声音听起来相当的年轻,让人猜想不到他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泰州对不少台商来说,是一个新生的投资地,但若回溯陈昌盟投资大陆的历史,他却可以被归为1989年最早一批到大陆的台商之一。

陈昌盟说,1989年他第一次到大陆考察,当时在大陆投资的台商不如今日多,不过,由于自家生产的涂料,广泛用于自行车,所以当时也就跟著一批台商在深圳龙华落户,「当时的龙华还被称为是自行车一条街呢。」

陈昌盟设厂的那一年是1990年,此后随著公司业务拓展,陈昌盟还将厂区搬到松岗,2003年又前往东莞生产。之后随著客户的脚步来到了江苏泰州。他笑说,「一开始在广东投资的时候,在台湾与大陆的时间各半,但随著大陆事业越来越忙碌,他在大陆的时间也就变多了。」

现在的他则是常驻在泰州,广东的厂因为上轨道了,且交给专业经理人打理,他也就专心经营泰州的公司。

初掌泰州台协 订下三大工作目标

泰州台协成立于2002年,当地长驻台商约550家,著名台资企业包括了纬创资通、宏国建设等。陈昌盟在去年10月接掌台协会长后,也立下三大工作目标。一是要定期举办活动,凝聚会员的心;二是加强与当地政府互动,努力成为会员与当地政府的最佳桥梁。三是协助企业开拓商机,让会员大陆事业更加蒸蒸日上。

陈昌盟说,泰州台协属于小而美的台商协会,虽然成军时间不长,但靠著缘分也把大家聚集在泰州。最近泰州台协就成立了羽球队与高尔夫球队,协助会员透过运动来增加情感。

有趣的是,泰州台协的羽毛球队不只是「向内发展」,也积极对外连结,不仅经常与昆山、苏州地区台商球叙,最近这支球队也才和当地的国税局官员一同在球场竞技,由此拉近了会员与当地政府间的关系与距离。

陈昌盟从广东转战泰州,爱运动的他,也不忘将公司里的自行车爱好者组织成一个自行车同好会。他笑说,「有的时候,大家会一起骑车去高港汽车渡轮站,然后坐渡轮去扬中,吃个饭再骑回来。看看东流的长江,吹吹江风,大家都玩得很开心。」

陈昌盟偶尔也成为台商间的投资顾问。他表示,台协是一个最棒的平台,把各行各业的台商都聚集在一起,「有些人擅长制造,有些人擅长销售,偶尔经验交流,也能对彼此的投资事业激发一些灵感。」

专业经理人接掌台协         人生经验多拓展

陈昌盟在接掌泰州台商协会会长前,就已经担任副会长一职。他的出线与当地政府大力游说以及自己也想多认识各界朋友有关。有别于过去大陆不少地方的台商协会负责人都是企业主,陈昌盟则是典型的专业经理人。

他表示,现在愿意接任台协会长的专业经理人增加。主因是过去大陆人治色彩浓,必须有人脉、有财力的台商老板才可能掌握会长工作,但现在大陆社会制度化运作成为主流,照制度走,不需要太多额外花费,因此才有较多的专业经理人愿意出任会长。

他认为,担任会长后,经常可以有机会与其他友协互动,同时协助当地政府到各地招商,不知不觉也拓展了生活经验。

大陆投资新生困难多 盼两岸政府多伸援手

陈昌盟在大陆投资工业用涂料,可广泛用于家电、手机、电视与音响上,也可用作金属线材涂料,用途相当广泛。陈昌盟的客户中,也不乏国际大品牌与中石化、中国电信等大陆本土知名企业。

陈昌盟表示,他的产品附加价值高,较能抵御大环境变动,不过,这些年来,大陆土地、劳动成本高涨,已让台商普遍感受到经营不便,他苦笑,「一些转不过来的台商,都已经打包了。」他疾呼,两岸政府应多多关爱台商,适时伸出援手。

他表示,现在在大陆经商最大问题就是人力问题,特别是今年是大陆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1年,工资普遍提升已是趋势,加薪现象让不少产品附加价值率低,或是纯做外销的台商,相当吃不消。

举例来说,在华东要聘请1位技术工,每月最少要付出人民币5,000元薪水,若是资深一点,往往还要再追加个人民币几千元。陈昌盟苦笑,在他厂内还有不少资深熟手1个月月薪超过人民币1万元,有些还会比从台湾聘请过来的台干薪资还要高。

此外,近期国际原物料上涨,也带动大陆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走升,更是让台商普遍甚感头痛的问题。他提及,近期大陆物价上涨,已让不少台商面临进货成本高攀的压力,进货高,但若无力调价、反映部分成本,对台商来讲就是雪上加霜了。

他也说,大陆政府这几年为了提高对银行的金融监管,要求银行不得浮滥放贷,一紧缩的结果,直接打击到不少台商融资能力。

陈昌盟认为,这些台商眼前面临的共同问题,盼能透过两岸政府一同协助,一些两岸已经签署的协议,举凡两岸经济协议(ECFA),以及即将签署的两岸投资保障协议,也要赶紧洽签落实,以便台商能在大陆投资能够更自在,也能为当地与台湾创造更多价值。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