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台商在两岸经贸发展的过去与未来

  • 更新日期:109-09-02

台商在两岸经贸发展的过去与未来

文/林祖嘉


台商的源起

1978年11月四人帮下台,邓小平上台,大陆采行改革开放政策。一方面大陆开始与周边国家进行贸易;另一方面,大陆在1980年选择了沿海的4个城市当成特区,包括深圳、珠海、厦门、与汕头,吸引港澳台资的资金与技术。但是,由于当时两岸的政治关系仍然是相当敏感,因此两岸之间只开始了双边贸易,而仍然没有准许台商进入大陆投资设厂。台湾取消戒严法,1987年11月蒋经国总统因为人道精神,允许人民赴大陆探亲,两岸关系正式解冻,台商利用此一机会进入大陆投资,开启了两岸经贸关系新的一页。

事实上,1980年末,台商开始赴大陆投资的主要理由有两个:首先,由于1980年代下半年开始,台湾出口大幅成长,外汇存底快速累积,造成新台币兑美元汇率迅速上升,由1986年的38:1升到1988年的26:1。在新台币大幅升值的情况下,以出口为主的中小企业很难在台湾继续生存下去,于是他们想要到海外寻找新的生产基地。但是,由于这些中小企业规模有限,无法带著大量资金前往先进国家去投资。就在此时,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出现了,就是政府开放人民赴大陆探亲。在许多台商赴大陆探亲的同时,他们发现大陆有许多的廉价劳工与土地,而且当时只要带著数百万美元就算是有相规模的投资了。再加上语言上又没有任何的障碍,于是1980年代末期大量的台商开始涌入大陆投资设厂。也就是说,台商赴大陆投资其实是由两个单纯的经济原因所造成,一个是由于台湾投资环境的恶化,把台商往外推;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因为大陆的投资环境非常适合台商前往生产,于是造成巨大的吸引力。

两岸经贸关系与台商的贡献

从大陆采行改革开放至今30年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两岸经贸关系起了重大的转变:首先,两岸贸易依存度快速上升,尤其是因为台湾的规模较小,造成对大陆的贸易依存度不断上升。以2010的数字来看,台湾对大陆与香港出口总额为1,148亿美元,占台湾对外出口总额的41.8%;台湾对大陆与香港的进口金额为376亿美元,占台湾进口总额的14.95%。另一方面,大陆对台湾的贸易依存度则是先上升,然后又逐年下降,到2010年时,大陆自台湾进口占总进口的3.92%;出口比重则更低。其次,由于台湾对大陆出超的金额相当庞大,2010年时,台湾自大陆的贸易顺差为772亿美元,而对全球(含大陆在内)的顺差也不过是232亿美元;也因此两岸贸易对于台湾经济成长的贡献就相当可观。第三,由于赴大陆投资的厂商开始时是以中小企业及劳力密集型厂商为主,因此当这些厂商赴大陆投资之后,台湾的制造业比例就快速下降。另一方面,由于留在台湾的制造业是以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为主,因此台湾的制造业同时出现快速的产业升级的现象。

另一方面,大量台商赴大陆投资,也同样的对于大陆的经济产上了深远的影响:首先,由于在台商赴大陆之初,其投资的主要目的在寻找另外一个廉价的生产基地,因此台商赴大陆时几乎都是带著订单前往投资的,所以台商对于大陆的出口可以说是有很大的贡献。在大量出口的带动下,对于大陆经济成长的贡献当然就会很可观。其次,由于台商大都是以劳力密集型产业为主,再加上大量廉价的劳工,因此台商到大陆投资时,往往其生产规模都会比原来在台湾时的规模要大很多,所以大陆台商对于大陆就业的创造也有很大的贡献。第三,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大陆台商把很多生产技术带到大陆去,直接带动了大陆生产的技术进步。

再从台商本身的变化来看,我们看到赴大陆投资的台商从中小企业慢慢转成中大型企业,从劳力密集产业转成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地点也从东南沿海转向长江三角洲,再转向内陆。其中很多原来在台湾是默默无名的企业,到了大陆以后,经过多年的打拚,而成为两岸知名的企业,例如康师傅、统一、旺旺、及灿坤等等。还有很多高科技产业利用大陆廉价劳工与土地,进入大陆以后就迅速扩大他们的生产规模,而成为全球知名的企业,如富士康、华硕、与仁宝等等。另外,还有相当数目的大陆台资企业在大陆、香港、新加坡及台湾的股市上市,这些都是台资企业在大陆成功的例子。

由于台商及外商在大陆大量投资,而且其中又有许多是集中在制造业及进出口产业,因此使得大陆出口快速成长,2009年大陆出口总额为12,016亿美元,已经高居世界第一。但是依大陆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大陆全国出口中的55.9%是来自于外商的贡献,而我们估计其中至少有15-20%是自于台商的贡献。另外一个明显的统计是,在2009年大陆出口创汇的前20名企业中,台商就占了11家,这些资料都再再显示出台商对于大陆出口与经济成长的贡献是非常可观的。

ECFA与十二五规画后的台商机会

经过30年的发展之后,最近两岸经贸关系可说走到了另外一个重要的关口。一方面2008年下半年发生的全球金融海啸之后,国际经济版块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世界经济的重心由美国家转到了以中国大陆为首的亚太地区。另一方面,2008年5月,马英九总统上任以来,两岸经贸关系大幅改善,尤其是2010年6月底签署的两岸经济合作协议(ECFA),更是让两岸经贸关系进入了另外一个新的里程。

未来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还有几个重要的方向要走:首先,ECFA的签署只是第一步,以后还有商品贸易协议、服务业贸易协议、投资协议及经济合作协议等多项协议,仍需要两岸进行更深入的协商。其次,由于两岸产业的生产关系虽然是如此密切,但基本上都是台商在大陆单打独斗下的结果,缺乏两岸政府的支持,因此我们认为为了协助台商在大陆能更成功的发展,未来两岸的搭桥专案应该要更积极的去执行。第三,另一方面,大陆市场固然对于台湾的企业而言是绝对需要的,但是以台湾过去60年的发展来看,大陆市场不能成为台湾的单一市场,也就是说,在台湾打开大陆市场的,台湾也应该要更努力的去拓展其他的国际经贸空间,这是我们政府应该要非常努力去做的一件事情。

另外,大陆于今年提出了「十二五规画」,在中「稳增长、调结构、促消费」的原则中,我们看到未来台商在其中仍然可以找到许多的商机。一方面,由于大陆强调消费与内需市场的重要,因此,服务业的发展未来应该有很多的机会。尤其是,2009年大陆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只有42.62%,远低于先进国家近7成的服务业比重,而在十二五规画中,大陆把5年后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目标设在46%,因此,未来大陆服务业必然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由于服务业一方面需要较高级的人力支援;另一方面,又需要许多人与人的沟通,而台商在台湾发展服务业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与经验,所以我们可以提供很多的高级人力;另一方面,两岸在语言上又没有任何的障碍,因此未来台商在大陆的服务业市场中,必然会有很多的机会。

另外,由于大陆人力成长快速上升,再加上国际能源价格高涨,使得大陆在调结构方面,提出了七大战略性产业,而其中有5项与台湾提出的六大新兴产业和四大智慧型产业是相同的,这些项目包括环保节能、新能源、生物科技、新一代信息产业与电动汽车等等。因此,两岸未来在这些产业上合作的机会应该是很大的,而台商就是实现两岸产业合作的不二人选。

台商未来的角色

综观未来两岸经贸关系中,我们相信台商仍然会扮演关键的角色,就像过去30年以样,毕竟经济利益才是带动两岸关系改变的最大动力。而且,在ECFA签署之后,两岸之间的经贸关系将会更为开放与平顺,因此两岸之间的经贸关系与产业整合也势必更为密切。其中服务业必然将会是台商投资的重点之一,包括金融、医疗、零售与通路、与文创产业等等;另外,诸多新兴产业未来在两岸之间也必然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最后,过去30年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两岸之间存在著非常巨大的经济利益,而未来两岸经贸关系进一步深化的趋势是很难避免的,因此政府要做的应该尽快是让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去年两岸签署的ECFA是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中最重要的一步,但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两岸经贸之间仍然有非常多的项目需要更深入的协商。只要两岸政府能把两岸经贸的平台理顺,我们相信台商自然会进一步的利用两岸的比较利益,只要台商能在两岸之间创造更多的经济活动,则对于未来两岸的经济发展必然也会有更多的贡献。

(本文作者为政治大学经济系特聘教授)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