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电动车节能减碳最佳选择
- 更新日期:109-09-02
智慧电动车节能减碳最佳选择
整理╱编辑部
永续能源 发展低碳高值产业
政府通过「永续能源政策纲领」中揭示:2016 至2020 年间CO2回到2008年排放量的水准、2025 年回到2000 年排放量水准。而我国2005 年运输部门的CO2 总排放位居第2,占全台总排放量的14.4%,由于工业部门推动低碳节能已具有共识,因此运输部门CO2 减量就相形重要。为达产业发展政策目标,行政院推动「新兴智慧型产业」,规划发展云端运算、智慧电动车、智慧绿建筑及发明专利产业化,揭橥台湾未来将发展低碳高值之产业方向。本期「投资台湾」介绍和未来生活习习相关的智慧电动车供民众参阅。
电动车辆种类大致可分为电动机车及电动汽车两类,其中电动汽车又可分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 HEV)、可充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PHEV)以及电动车(Battery Electric Vehicle, BEV)三种。目前全球电动汽车发展现况,HEV 专利布局严密,关键技术掌握于国际大厂,而PHEV为HEV 衍伸产品,可以一般家用电进行充电,为介于HEV 与BEV 之过渡产品,上述两类节能减碳效益仍属有限,零碳排放量则以电动车(BEV)最为环保,可以提高节能减碳效果,故政府选择以电池为动力来源之电动车(BEV)为发展目标。
近年来,消费者已可在经销商购买到国际品牌车厂所推出的混合动力车或电动车,各国车厂也正积极开发。比较电动车及混合动力车,混合动力车外观与传统汽油引擎的车辆并无差异,所需底盘结构及钣金件也是相似,然而,电动车是完全仰赖电力马达为车辆的动力来源,取代传统内燃机引擎与油箱的配置,行驶不需燃烧汽油,所以使用时是完全「零」废气排放,最为环保。而根据工研院研究,若于国内使用智慧电动车之能源效率与传统汽油车相比,可提升29%,估计2011-2016年可节省油费支出约12.9 亿元;至2030 年共可节省约1,480 亿元。
善用台湾优势 成就智慧电动车
台湾具领先全球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产业,无论是在资讯、通讯、半导体及光电产品等领域,均有极佳之发展经验, 因此,凭藉著台湾具优势之ICT 产业技术,将可以加值应用电动车成为更安全、 节能、舒适的智慧电动车。此外,台湾地形区段具优势,人口密集,城市间距适当,交通建设便利,具备电力充足等核心价值,适合发展智慧电动车。台湾发展智慧电动车,有机会经由创立自主整车品牌,带动零组件行销全球。过去台湾汽车产业中,零组件已经站上国际舞台,但受限技术母厂及内燃机引擎技术,尚无法大量出口汽车整车,未来以台湾优异的ICT 产业为基础,极有机会切入智慧电动车新兴产业,带动智慧电动车整车、零组件及加值服务等整体产业发展。
台湾相关产业发展现况
◎领先全球ICT电子产业,产业链布局完整,可直接供应智慧电动车所需之关键零件:
台湾在电子电机竞争力强,拥有制造技术及基础,多项ICT 项目在全球竞争力名列前茅,例如半导体制造、IC设计/封装/测试、LCD、GPS、光碟机、LED、DRAM、无线通讯设备、电池、马达等项目,从产业链上游至下游,布局相当完整。因此,对于智慧电动车制造及开发上之需求,台湾的厂商将可做为最有力之后盾,并提供在研发及制造上的全方位服务。
◎台湾的智慧电动车厂商已小量量产,世界各国皆把握此电动车潮流,台湾相关业者亦不落于人后:
目前已有纳智捷、必翔等厂商推出智慧电动车,纳智捷已于2009年底发表第一款智慧电动车Lexgen M7,将于台北坪林进行示范运行20 辆,必翔更是于2008年在欧洲推出与法国MicroCar 所合作的轻型智慧电动车,并已接获1,000 辆订单,智慧电动巴士业者将于2010年下半年推出中型巴士(15-20人座),100 年推出30 人座以上之巴士。
◎智慧电动车关键零组件已进入国际供应链:
台湾厂商除了有智慧电动车整车能量外,亦于智慧电动车零组件供应上展现相当实力。富田科技、公准精密及致茂电子已与美国Tesla Motors 智慧电动车制造商签订合约,分别供应智慧电动车用感应马达与动力控制模组。此外,能元科技更是负责提供BMW第一款电动车Mini-E 的锂电池模组,台湾智慧电动车零组件厂商在国际之竞争力强,实力不容小觑。
综上所述,虽然智慧电动车产业仍处于萌芽阶段,但台湾厂商在国际上已与国际大厂建立合作关系,且在ICT 产业的雄厚基础作为后盾之下,将具有加速智慧电动车产业发展之能量。
绿能智慧环境 带动智慧电动车产业升级
政府为推动智慧电动车正式上路及普及化,并带动智慧电动车产业升级之目的,拟定五大发展策略:
一、以环保节能减碳标准健全智慧电动车的发展环境:
国外陆续规定未来执行油耗、CO2 排放量、行车安全等促进节能减碳及绿能智慧生活环境之标准。因此需由相关单位订定相关法规标准,以达成推动节能智慧车辆促进产业升级之目标。
二、推动智慧电动车示范运行:
(一)推动示范运行专案
因智慧电动车属于全新开发之产品,社会大众对其仍为陌生,因此,各国政府、国际车厂与相关厂商相继合作以进行示范运行计划。透过智慧电动车之示范运行,有利于暸解智慧电动车于实际使用环境之性能测试,充电设施与充电营运模式之标准规范,以及提升大众对于智慧电动车的认知。
(二)示范运行专案案例
参酌国际示范运行经验,规划国内电动车营运模式,可分为机关公务用车、大众运输车辆、企业用车等,其使用案17例及产业效益分述如下:
(1) 机关公务用车:使用对象为机关首长配车、地方公务用车及警备车等,借由政府率先推动,具有政策宣导及示范效果。
(2) 大众运输车辆:使用对象为大众运输车辆、游览车及活动接驳巴士等,提供民众体验电动车安静及环保搭乘经验,提高民众与社会认知度。
(3) 企业用车:使用对象为计程车队、离岛观光租车及快递物流业者等,透过使用经验有助于改善电动车品质及修正营运模式。
三、提高消费者购车诱因:
(一)降低智慧电动车购置成本及使用负担
(二)智慧电动车免征货物税与牌照税
1. 货物税
由财政部增(修)订货物税条例后,免征智慧电动车货物税3年,第二阶段全面推广期(2014年-2016年),将于第一阶段3年示范运行届满前,全面检讨是否延长免征智慧电动车货物税。
2. 牌照税
(1) 由于牌照税系属地方税,未来地方政府进行示范运行专案申请时,将鼓励地方政府同意免征牌照税。
(2) 由交通部修正相关法令核发电动车专用牌照。
(三)推动消费者购置智慧电动车补助或税赋优惠
经第一阶段示范运行后,将视未来政府财务状况,再拟定第二阶段(2014-2016年)之补助额度。
四、健全智慧电动车友善使用环境:
由于国内电网建置完善,电力供给充足,然而智慧电动车需借由充电使其顺利运作,因此,健全民众充电使用环境,友善充电便利性,为推动电动车能顺利上路之当务之急。因此,规划由台电公司建构完善智慧型电网以支援各式充电站的电力供给与控管。此外,由台电公司评估尖峰、离峰时段供电调配及未来用电需求攀升的应变能力,建构智慧型电网,智慧电网结合智慧电动车架构。
五、辅导产业发展:
(一)发展智慧电动车关键模组技术开发
政府将协助推动智慧电动车关键零组件技术开发及产品性能提升,例如:电池、马达、电源管理系统、智慧电动车专用底盘开发、车用安全系统产品、LED 车灯及车载资通讯系统等,完善智慧电动车关键零组件的验证标准及车辆验证平台建构之基础,以作为智慧电动车整车及关键组件技术开发产业规范,引领世界电动车产品规格制定发展。
(二)发展智慧电动车关键模组供应链体系
政府将推动国内智慧电动车及汽车电子零组件业者取得相关国际证书。透过国际认证机构,取得欧洲、美国、中国等零组件国际证书(E-MARK、GB…等),扩大建立智慧电动车产品之认证合作管道,以协助国内厂商外销拓展,建立国际验证服务机制,以取得国际证书,并建置智慧电动车整车、关键零组件、电池等产品之检测程序(BATSO、UL、UNT、ECE、SAE、GB、CISPER 等)。
(三)建构智慧电动车辆发展环境
为了强化智慧电动车产业价值链,政府将建立智慧电动车辆产业聚落,建构智慧电动车辆发展运用环境,完成智慧电动车整车验证设备与建立技术能量,以及智慧电动车辆工程验证平台,吸引国内外关键零组件厂商及相关专家进驻园区,促成研发、验证、产业升级、行销、实验运行、就地生产之智慧电动车辆发展环境。
(四)建置智慧电动车辆标准与验证平台
政府将引进具规模之国际验证机构与验证技术,以带动国内产业研发技术,达到提升国内产业进入国际供应链之目的,使国内标准与验证能力与国际接轨,创造国际共同服务验证平台,带动智慧电动车产业竞争力提升。
节能减碳 带动产业竞争力
台湾积极推动电动智慧车产业的发展,经济部预期效益包括:
一、在节能减碳方面:预期2016年当年度新车耗能与CO2 排放量均减少15%(约105座大安森林公园1年吸收CO2 量);2025年智慧电动车销售量25 万辆,保有量累计达150 万辆,当年度减少碳排放量225万公吨。
二、在产业方面:1.制造业:智慧电动车产量目标2016 年超过6 万辆 (含外销1.5万辆),产值超过1,200 亿元(整年约900 亿元,零组件约300 亿元);2.服务业:目标2016年创造智慧电动车相关服务业产值共312亿元;3.就业人口:目标2016年创造2.4 万以上就业人口。
三、在环境效益方面:推动增(修)订智慧电动车环保、交通及检验等法规,此外另包括便利智慧电动车使用、研发补助及税赋补贴等法规之增(修)订,推动建构便利之使用环境并促进产业应用升级。
四、市场效益方面:协助智慧电动车及汽车电子厂商开拓新区域市场,取得相关证书,切入国际汽车供应链体系,带动国内相关绿能新兴产业应用之发展。
五、创造环保与带动产业竞争力:引进国外技术协助正在起步之国内智慧电动车厂商,提升技术研发能力,整合相关资源,建构智慧电动车关键模组之供应链体系,使我国成为智慧电动车研发制造的重镇,使得智慧电动车产业产值跃升至全球 TOP5,智慧电动车国际品牌排名推升至 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