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2011年两岸经贸关系展望

  • 更新日期:109-09-02

2011年两岸经贸关系展望

文/高 长

2008年5月之前,台湾对大陆之经贸政策采取较为保守及管制的作为,目的是希望台商多留在台湾,减少到大陆投资,同时也希望减少对大陆经济过度依赖。结果,这些管制政策的预期目标根本未达成。以贸易为例,台湾对外贸易总额中大陆所占比重,自1995年的9.8%,逐年上升至2000年的11.2%,2007年间更攀升至21.9%,大陆已成为台湾第1大贸易伙伴;同期间,台湾对大陆的投资也逐年增加,台商至海外投资,平均60%以上集中在大陆。两岸经贸关系的实务发展与政策目标背道而驰,而更严重的是,管制政策对台湾经营环境造成伤害,同时也不利于台湾的国际处境,进而挫伤了台湾民间投资及外商来台投资意愿,最后削弱了台湾经济成长的动能,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大。

松绑两岸政策创造利基

有鉴于过去政府对大陆的经贸政策违背市场经济法则,同时也背离了全球化潮流,不符合台湾海岛型经济,必须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需求,因而台湾经济陷入低成长的局面,经济实力在全球的排名逐渐倒退。马总统上任后乃重新思考对大陆经贸政策,选择「要松绑、要开放」,也就是选择务实面对大陆经济崛起在国际分工占有重要地位的事实,松绑两岸政策促进两岸经济正常交流,俾得以审慎运用大陆的资源与市场腹地,追求「壮大台湾、连结亚太、布局全球」的目标。在政治上则主张搁置政治争议,减少政治冲突,希望以和解代替对抗,逐步建立两岸政治互信,创造有利于台湾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马总统上任后的大陆政策战略目标很清楚,就是要维系台海的和平与区域的安定,促进台湾的经济繁荣与发展,最终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福祉。新政府采取一连串的兴革措施,在放宽两岸经贸交流方面,主要包括:放宽两岸证券投资、放宽大陆投资金额上限及审批便捷化、松绑海外企业来台上市及适度开放陆资投资台湾股市、开放台湾地区办理人民币兑换业务、「小三通」正常化、推动大陆专业人士来台便捷化等多项措施。此外,政府更致力于恢复及强化两岸制度化协商,希望透过制度化协商处理及解决两岸经济、文化、社会交流所衍生的各种问题,并促进两岸之间良性互动。迄今已举办6次正式协商(即所谓的「江陈会谈」),共签署了15项协议,包括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空运、海运、邮政、食品安全、金融合作、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农产品检疫检验合作、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合作、渔船船员劳务合作、经济合作架构、智慧财产权保护合作等,以及一项陆资来台投资共识。

自2008年5月以来,马政府以新思维规划推动对大陆经贸政策陆续实施之后,基本上运作良好,对于促进两岸民间交流及经贸关系的发展效果显著,尤其在去(2010)年,随著全球与大陆经济逐渐复苏,以及两岸政治关系改善,两岸经贸往来恢复了往昔热络的景象。以贸易为例,台湾对大陆(含香港)贸易总额,2008年间只成长1.7%,翌年甚至呈现负成长17.5%,其中,进口、出口贸易分别衰退22.3%和15.9%;不过到了2010年,1至11月资料显示,台湾对大陆贸易总额较上年度同期成长41.7%,其中,进、出口贸易分别成长49%和39.4%,均创新历年纪录。

政策松绑促进两岸经贸交流大幅成长

再以投资为例,受到全球金融海啸的影响,2009年经济部核准台商赴大陆投资共计590件、71.43亿美元,较上年度分别衰退了8.2%和33.2%。去年1至11月的累计资料显示,台商赴大陆投资核准775件、121.8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成长率分别为57.21%和111.98%。为推动两岸双向投资,政府曾于2009年6月底开放大陆企业来台投资,经济部采正面表列方式订定开放投资之项目,第一阶段开放项目包括制造业部份64项、服务业部份117项、公共建设部份11项;2010年5月间增加开放12项服务业(主要为银行、证券、期货)。截至2010年12月底,已有102家陆资来台投资,投资总额约合新台币42亿元。陆资来台投资涉及个别企业之投资策略选择,也涉及两岸政府的政策,短期内的绩效不如预期,可能需要一些时间磨合。

开放两岸直航及开放大陆居民来台观光,促进了两岸民间、经贸交流蓬勃发展。两岸海空运直航,可以节省往来两岸运输时间及成本,提升两岸运输效能,有助于改善台湾的经营环境,让台湾在亚洲乃至亚太地区的区位优势地位得以发挥,吸引更多跨国企业来台投资,海外台商也会有更大的诱因回台湾投资。

根据统计,自2008年7月4日两岸空运直航后,截至2010年底止,共飞航50,419多个航班,搭机直接往返两岸的旅客超过936万人次。此外,开放大陆居民来台观光,旅客人数逐年增加,累计已达182.5万人次,为台湾观光相关产业带来超过910亿的外汇收益与商机。去年全年来台观光的大陆旅客共计约117.5万人次,远超过上年度全年的59.2万人次。台湾民众赴大陆地区旅游人数,在经历2008、2009年低潮后,去年也呈现大幅成长,1至11月累计资料显示达474.8万人次,较上年同期成长15.27%。两岸海、空运货运自97年12月15日首航,迄去年11月底止,实际载货吨数累计将近30万吨;同期间,从事两岸海运直航业务之船舶,进出我港口总装卸合计逾345.7万个20呎货柜,货物重量超过16,153万吨。

两岸签署「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后,2009年11月两岸金融主管部门进一步完成银行业、证券期货业及保险业等三项金融监理合作瞭解备忘录(MOU)的签署,作为两岸金融业互设分支机构的法制基础。为因应两岸金融业互设分支机构及建立监理合作机制,金管会配合研拟之金融业、证券期货业及保险业务往来及投资许可管理办法,已于2010年3月16日发布实施。

此外,根据两岸金融合作协议,双方货币主管机关将指定商业银行及其他适当机构,办理人民币现钞兑换、供应及现钞防伪技术等方面展开合作。双方货币主管部门经多次协商后,已先就人民币现钞供应方式达成共识,同意得由双方指定之银行直接办理。依据2010年7月13日修订之「人民币在台湾地区管理及清算办法」及两岸货币主管部门之协商共识,中央银行及金管会于去年10月19日指定台湾银行、兆丰银行为人民币现钞之抛补银行,并与大陆中国人民银行指定之中国银行(香港)签订人民币抛补协议,自同年10月26日开始营运,供应人民币现钞。

政策松绑效果将持续发挥

展望未来一年两岸经贸关系之发展,主要将受到国际、大陆经济景气,以及两岸政府相关政策后续推动的影响。首先,过去两年多两岸政策松绑,以及签署的15项协议和一项陆资来台投资共识陆续实施之后,对两岸经贸交流的促进作用,在未来一年可能发挥更显著的效果。譬如,大陆居民来台观光,2008年下半年平均每天只有323人,翌年则增加至1,623人,去年来台大陆观光客创新高,平均每天人数突破至3,219人。去年底第六次江陈会上双方达成共识,今年开放人数的限额将由3,000人增至4,000人;同时,两岸观光产业主管部门也正在洽谈开放大陆居民来台「自由行」(大陆称为「个人旅游」),规划中的方案为:初期将选择若干大城市先试先行,每天开放400-500人,不包括在团进团出旅客限额中,今年来台大陆观光客可望再创新高。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之签署和生效实施,将对两岸经贸交流造成深刻的影响。ECFA早收清单中货品贸易(我方获得539项,陆方获得267项)的关税,将分两年三阶段调降至零,第一阶段在今年1月1日已正式实施,关税降低有利于促进两岸双边贸易之发展。此外,ECFA早收清单还包括服务贸易(我方开放9项,陆方开放11项),双方协议分为两阶段实施,并已于今年1月1日全面落实。台湾服务业者透由ECFA早收之待遇,在大陆可享有较其他WTO会员更优惠的市场进入条件,在经营管理及资金调度等方面更具灵活弹性,将有利于投资、经营及深耕大陆市场。台湾开放给大陆服务业的早收项目包括研发、会议、经纪商、银行业等,优惠的市场准入条件预期将更吸引陆资来台投资。

ECFA生效实施为两岸经贸交流注入新动能

服务业早收清单包括金融服务业,迄目前金管会已核准7家银行赴大陆设立分行,除了中国信托银行外,已有第一(在上海设分行)、土地(上海)、合作金库(苏州)、彰化(昆山)、国泰世华(上海)等5家银行获大陆银监会批准,已开始营业,华南银行(深圳)已完成筹设,即将开业。这些获准在大陆设立分行的台资银行,都积极与大陆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同业洽签业务合作协议,包括外汇、贸易融资、联合贷款、同业拆借等业务之合作,两岸银行业合作即将迈入新的阶段。

除银行业,金管会也已核准富邦投信申请参股投资大陆地区基金管理,又已核准中国人寿参股投资大陆地区保险公司;有7家国内投信事业向陆方提出申请「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格,已有富邦投信及群益投信获陆方证监会核准资格,投资额度则尚待大陆外汇管理当局核准。另外,金管会也已核准大陆交通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3家银行来台设立代表人办事处,其中前2家已完成设立。有7家大陆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来台登记投资,金管会核准的额度为5亿美元,已汇入1.63亿美元。这些金融业开放措施之落实,预期今年两岸金融交流会有较大之发展。

ECFA生效实施后,两岸各类经济合作计划将渐次展开,尤其促进两岸产业合作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此同时,大陆研拟的「十二五规划」自今年开始执行,其擘划未来5年大陆经济与产业发展的蓝图,以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计划为例,结合ECFA因素,将影响今后两岸产业的竞合关系。从宏观面看,两岸产业发展各有优劣势,若能通力合作,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必能发挥整合优势,创造双赢。自2008年底起,由两岸官方支持推动的「产业搭桥专案」计划,已针对15项重点行业举办近20场会议,在促进企业交流、合作方面初具成效。未来随著大陆企业愈趋成熟和壮大,以及大陆当局积极建构的产业体系逐渐完整,将改变两岸产业优势互补的局面,产业界彼此合作的意愿是否因而受到影响,值得关注。

其次,两岸经贸交流与国际经济景气息息相关,目前国际景气逐渐复苏,对大陆出口有利,从而可望带动两岸双边贸易稳定成长。根据全球透视机构(Global Insight Inc.)最新的预测显示,全球平均经济成长率,今年将因各国经济振兴措施刺激效果减弱,而由去年的4%减缓为3.3%,整体表现可说是差强人意。未来一年美国、加拿大、德国等都还能维持2.3%的成长,欧元区由于主权债务危机尚未解除,各国政府财政支出及民间消费都可能转趋保守,经济成长平均只能维持在1.4%左右;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4.3%)、中东(5.5%)、北非(4.9%)等地区则大都维持中度成长;中国大陆、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表现最为亮丽,未来一年的经济成长率可望超过8%。整体而言,去年下半年全球经济成长减速后,近来已呈现逐渐好转迹象,尤其美国经济形势,未来消费支出与企业投资将成为带动经济成长的主要动能。未来一年全球经济之展望尽管仍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但综合各国际机构之预测,全球经济可望持续成长。

国际与大陆经济持续成长有利两岸经贸交流

大陆经济经历全球金融海啸的冲击,目前已走出低潮,国际货币基金预测今年的经济成长率将超过9%。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大陆当局强调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成长品质和效益及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以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取向为「积极稳健、审慎灵活」。此外,大陆自今年开始实行的「十二五规划」,以「稳成长、调结构、促消费」为政策主轴,将持续推动扩大内需政策,著力于城镇化建设、改善收入分配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范围等政策措施,以建立消费需求稳定成长的内生机制。未来在城市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下,诸如医疗卫生、教育、交通、物流、电信等行业将有较快发展机会;而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可能为金融、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现代服务业提供更大的成长空间。在ECFA的催化下,大陆这些政策因素对两岸经贸交流都将有促进的作用。惟值得注意的是,大陆目前面临通膨压力及资产泡沫风险增加的困扰,也面临全球主要经济体景气复苏缓慢,加深国际贸易摩擦的挑战,可能成为两岸经贸交流持续成长的不确定因素。

综上所述,未来一年两岸经贸关系之发展前景审慎乐观。两岸双边贸易将持续扩大,台商对大陆投资也将保持成长,惟贸易与投资的涨幅可能较去年缩减;两岸金融的合作与交流,以及大陆居民来台旅游则可望有较大幅度的发展。大陆企业对台投资件数和金额,迄目前为止都很少,经济部正在检讨并研拟放宽陆资来台投资范围的新方案,以及改善相关的配套措施,预期可创造更多的诱因吸引陆资来台投资。

过去两年,两岸经贸关系不论在质与量都有显著的发展,ECFA生效实施后,两岸经贸关系有可能进一步发生变化。「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已经在海基会、海协会架构下成立,即将就货品贸易、服务贸易、投资保障、争端解决和经济合作等议题展开后续协商,为未来进一步扩大两岸经贸交流做具体安排。ECFA是启动两岸制度化合作的关键起步,更是台湾经济迈向全球化的里程碑,对台湾未来经贸发展会有极深远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待协商的各项议题涉及各方利益分配等复杂问题,后续协商达成共识的困难度可能愈来愈高,双方需要有更多的智慧和更大的耐心去协处。

两岸两会制度化协商机制运作以来,已累积许多宝贵的经验,尤其最近两年多来,制度化协商之成果相当丰硕,更获得绝大多数台湾民意支持(去年底政大选研中心民调结果显示,73%的受访者支持两岸透过制度化的协商来处理两岸间交流的问题,只有15%表示不支持)。展望未来两岸互动发展,也仍需要两岸的制度化协商担起重责。两岸事务经纬万端,许多复杂的问题透过两会会谈沟通,逐步建立共识或共谋解决方案,对增进两岸共荣发展与互信绝对有助益。

现阶段各界更为关切的是,两岸已签署的15项协议之执行成效如何,去年底在台北举行的第六次江陈会谈中已达成共识,将建置已签署协议之检讨机制。我们期待该项机制落实执行后,有助于各项协议发挥更大的综效,为两岸民众谋求最大的福祉。

(本文作者为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