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经营与活动
- 更新日期:109-09-02
整理/玹 聿
两岸智慧财产权优先权主张 正式受理
据经济日报11月23日报导,海峡两岸的商标、专利注册「优先权」自11月22日起正式受理;专家建议,企业或民众考虑申请地要以台湾或大陆为主时,应考量费用、申请时间、策略布局等因素,但单就时间而言,台湾还是比大陆快许多。
大陆工商总局表示,受理台湾地区商标注册申请人提出的「优先权」申请,其第一次申请的日期,可追溯到2010年9月12日。台湾地区申请人,自商标在台湾地区第一次提出商标注册申请日起6个月内,又在大陆工商总局商标局,就同一商标在相同商品上,提出商标注册申请的,可要求「优先权」。
台一国际专利商标事务所总经理江丕群表示,这是为落实第五次江陈会所签署的「海峡两岸智慧财产权保护合作协议」,两岸主管机关同步实行的接轨措施。他解释,巴黎公约规定,商标或专利,一般采先申请主义,谁先申请,就属于谁,也就是「优先权」的概念,讲的是「时间上」的优先权。
以台一的商标为例,假设7月30日向经济部智财局提出申请,申请后6个月内,例如11月22日,又针对相同的商品,向大陆的工商总局商标局提出申请,就可享有以「7 月30日」而非11月22日作为申请日的优先认定权利。好处是,假设大陆有人在8月20日,也申请相同商标,在「优先权」保护下,已在台湾优先提出申请者,就可享有时间上往前认定的好处。
江丕群说,商标的优先权是第一次提出申请后6个月内有效,专利部分,新式样也是6个月内有效,另外两种:新型与发明的有效期更长,均有12个月。
两岸的商标、专利均适用巴黎公约精神,对个人或企业为利多,不必为担心被捷足先登,而得多花钱,赶著同时在两地都要申请注册。尽管如此,江丕群说,两岸目前商标或专利的注册费用与核准时间不同,企业或个人仍须多做功课,并搭配企业本身营运布局,再选择以台湾或大陆为注册地。
以商标注册为例,大陆规定10种商品以内,规费人民币1,000元(约新台币4,600元),每超过一个加计一定金额;台湾则是20个商品内要新台币3,000元,21到60个要5,000 元,61个以上要9,000元。时间方面,台湾从申请到核准,一般要8个月;大陆要2年多,这些都是申请人可多加比较之处。
大陆汇率物价夹击 影响台商经营
据中央社11月12日报导,大陆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大陆10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4.4%,再创今年以来新高。专家分析,物价上涨压力不仅来自于食品价格的上涨,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以及原物料价格的上涨,都是这波物价上涨的推动力。
大陆10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冲破4%,节节高涨的物价冲击台资企业经营,加上汇率的波动,台商们纷纷表示,目前必须讲究策略、步步为营。
推升这波物价主因之一为食品价格不断上涨。上海台商协会荣誉会长,也是上海龙凤食品集团创始人叶惠德说,食物原料成本涨势惊人,以糯米为例,与去年相比,到今年10月,价格涨了约80%,糖价也比去年同期贵了2倍以上。叶惠德表示,原物料价格上涨与汇率息息相关,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热钱不断涌进的情况下,经营成本也跟著上升。
此外,物价上涨后,员工收入跟不上物价水平,紧接著就会要求加薪。多种因素夹击下,公司经营策略不得不小心讲究,例如降低促销力度、减少折扣。叶惠德无奈地说,经营环境变得困难,台资企业只有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以龙凤为例,降低原料成本是方法之一,但是现在客户若想拿到好价钱,都会被要求付现金。
大陆年底前提出台商土地问题解决办法
据中央社、联合报、旺报11月6日报导,大陆台商的土地用地争议问题,将有解决的曙光。大陆国台办协调局局长刘建中表示,大陆国土资源部去年推出「关于加强涉台土地问题投诉调处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后,在今年底以前,将针对台商土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确保台商土地产权。
刘建中表示,大陆台商土地使用问题,案件要依个案、历史不同状况作分类。他强调,尽管台商的问题无法百分之百获得解决,只要依法、合法的问题,大多数能获得处理。他说,大陆国土资源部近期颁布「解决涉台土地的若干指导意见」,即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所提出的方案。同时,国台办也将在年底和国土资源部召开「关于贯彻落实涉台土地指导意见」座谈会,就台商土地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由大陆相关主管部门提出解决办法,逐步推动个案解决。刘建中说,只要是依法、合法的问题,台商的土地问题大多能获得解决;他强调,将按历史问题,一案一议逐一解决。
另外,台企联智库召集人叶宏灯表示,未来智库也将针对台商权益保障问题及影响台商经营的急迫性政策问题,进行搜集、汇整及研究。包括涉及台商人身安全、土地产权等台商权益保障问题,以及制订与修改「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施行细则」、「劳动合同法」部分不适用的条款。
工总向大陆国台办提出「投资经营环境建言」
据经济日报、联合报11月5日报导,为解决台商在大陆经营所面临的问题,全国工业总会理事长陈武雄、秘书长蔡练生和多位理监事会成员在北京与大陆国台办主任王毅及大陆副总理王岐山会面,并当面提出工总日前发布的「大陆投资经营环境之建言」白皮书。
蔡练生表示,工总对大陆政府提43项建议,内容涵盖投资、金融、税务、劳工等台商所关切的议题。对于台商在大陆经营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大陆国台办主任王毅表示,将协调国台办经济局和协调局、工总和台企联等三方筹组工作团队,落实处理台商关切的问题及争议。至于台商关注的土地问题和人身安全,王毅表示,大陆国土资源部已针对土地征收补偿问题进行全面检讨;国台办也和海关等部门协调,若扣留台商,必须在24小时内通知台商家属。
针对白皮书中有关「提升大陆各地台办位阶」的提议,王毅也回应说,大陆幅员广大,各地所处的内外环境不同、地方领导的作法也互异。各地台商协会和台办可透过沟通协调,让当地领导了解台商的重要性。王毅强调,台办是台商的褓姆,虽然大陆沿海省区的台办位阶较高、内陆相对低,但台办对台商是可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蔡练生说,未来除了筹组工作小组解决台商问题外,明年开始将与台企联合作编制「台商白皮书」,将更广泛收集台商经营所面临的问题,提供做为大陆官方施政建言,并确保台商在大陆的权益。
台商城建税、教育费 12月开征
据联合报11月20日报导,从12月1日起,大陆将对台、外资企业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自此,外资将和大陆内资企业在税率成本上,站在同一起跑点上。
过去30年来,大陆以「市场换技术」,提升经济发展,因而给予外企一些「超国民待遇」。但大陆国务院近日下发一纸「关于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的通知」,正式结束优惠外资的年代。
「通知」指出,12月起,对在大陆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建税)和教育费。大陆国务院表明,「这是为了进一步统一税制、公平税负,创造平等竞争的外部环境」而制订的。大陆财政部也指出,大陆若继续实行内外有别的税费制度,将会加剧内外资企业之间的不公平竞争,不利于提高内资企业的竞争力。因而,对外资企业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有利于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税费环境。此前,城建税和教育费都只由大陆内资企业负担,并未向外资企业征收。
广州台商协会会长程丰原说,多数广州台商都已知道这件事情。目前内外资已在25%的营业所得税取得统一,未来新增加的税费也一律适用各行业,不分制造业或服务业。对于成本增加的冲击,台商也只能接受。
大陆限电措施 影响台商企业生产
据旺报11月1日报导,大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表示,受到季节与可能出现异常天气等因素影响,不排除于大陆西南、华中等个别地区在今年冬天至明年春天,采取时段性限电,对当地台商将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小型、耗能产业,甚至恐会有一波退出潮。
对此限电措施,多数台商认为,从今年开始,大陆已为了节能减排而进行限电,各地区、不同行业的限电状态都不同,若是幅度不大,还可以购买发电设备来因应,虽然增加成本,但至少还撑得过去;但幅度大的,如安徽省规定限电50%以上,限电情况严重,等于许多产业是被逼停工1到3个月,大型企业资金还可以调度,但小型企业资金就很难调度,最后可能被迫转移生产地,甚至停业。
从今年第3季度后半段开始,河北、浙江等多个省开始对钢铁等高能耗行业进行拉闸限电,并相应减少项目开工,大陆十一长假结束后,山东、河南及安徽等省市相继限电限产,其中山东济南地区部分钢厂自10月15日起每月停产7天,3个月累计停产20天,减产幅度普遍在30%,个别达50%。
台泥副总黄健强表示,他们接到的限电令会持续到今年年底,只希望这样的情况不会延续到明年春天,毕竟明年的情势谁也说不准。不过今年广西被限25%的正常用电量、江苏减10%的幅度下,大型企业可以因此协调停炉检修来因应缺电的问题,而在供给量减少的状况下,产品价格上涨,多少也回补了产能的损失。黄健强也分析,由此可看出大陆政策对于节能减排的决心,所以各地政府与企业也都有预期心理做好节能减碳,不会像今年这样「赶进度」的状况,对产业转型也是正面帮助。
两岸部分航线联营 服务台商及眷属
据中央社11月1日报导,中华航空与长荣航空均表示,将与大陆南方航空和中国航空集团合作两岸航线共用班号联营,增加旅客班机选择的便利性,开启两岸航空界合作新页。
华航宣布旗下华航、华信公司,即日起与中国南方航空共用班号,联营包括桃园往返上海浦东、广州、深圳、郑州、长沙及沈阳航线。
长荣也宣布旗下长荣、立荣航空与大陆中国航空集团所属的中国国际、深圳航空,联营桃园往返北京、天津、上海浦东、杭州、深圳、重庆及松山往返上海虹桥航线;此外,11月底大陆中航集团所属山东航空桃园往返青岛航线也会加入联营。
华航、长荣与大陆的航空公司共用班号联营两岸航线后,往返两岸航线的旅客及台商行程安排将更弹性、便利,同时两岸航空公司也能扩大营运范围、增加获利,共创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