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专访新任深圳台商协会会长张周源

  • 更新日期:109-09-01

深圳,是大陆经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重要起点,当年,大陆就是在深圳、珠海、汕头与厦门成立的四大经济特区里,逐步试验、逐步引进外资,也逐步远离了计划经济。今年正值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在大陆成立最早的台商协会之一:深圳台商协会,也刚刚欢度它的20岁生日。

6月26日这一天,新任深圳台商协会会长张周源在深圳华侨城洲际大酒店,从前任会长黄明智手中接过了会长印信,一向沉静少言的他,侃侃而谈他上任后的四大理念,分别是:要实现协会团队平衡过渡、要推动会务工作改革创新、要发挥沟通政府、服务台商的功能,以及要热心社会公益、彰显社会责任。 深圳经济特区跨入而立之年,而深圳台协也正好成立届满20周年,不难想见,当年这个以渔村起家的城市,在成功吸引大批台商、港商进驻后,彼此是如何透过密切的协作关系,打造出让世人赞叹的特区经济。

根据统计,截止至2009年底,台商在深圳投资累计达5,007家,实际台商投入资金达60.94亿美元,去年全深圳的台资企业,一共出口400多亿美元,如此庞大数额,不难想见台商对深圳经济贡献程度。

老店新开张 擦亮台协招牌 

张周源的上任宣言,和多数新上任的大陆其他地区台商协会会长相仿,听得出他对台协工作的热忱,也看得见他对未来工作的展望。不过,对他而言,他却有一个比全大陆100多位台商协会会长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他要擦亮深圳台商协会这块20年的老招牌。

张周源是1990年首度到大陆投资,他笑说,当时候也没特别考察大陆的投资环境,「刚好有朋友在深圳投资,口耳相传下,就这么来到深圳了。」张周源最早是在深圳沙井投资,目前则是在松岗落脚。他投资大陆的第一年,也正好是深圳台商协会成立的第一年。

据不少深圳老台商回忆,当年大陆经济虽然已经步入改革开放的年代,但是以当日的政治时空,台商想要成立自发性的联谊性社团,几乎是不大可能的一个事情,但深圳是经济特区,一些原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往往就成真了,当年深圳台协获准成立,就是其中的一项特区奇迹。

张周源长年参与深圳台商协会活动,过去也担任过沙井分会会长,以及深圳台协的监事长,不过,向来闲静少言的他,很少接受媒体专访,因为他总是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要出名的机会应给让给会长。」也因此,要在网路上找到与这位有著谦让性格会长的事迹与事业,就不大容易了。

对于深圳台协,张周源有著无比的感情。他说,深圳台协在过去,都曾提过很多时髦、先进的「点子」,像是成立台商学校、成立台商医院,以及兴建台商会馆,这些点子对于大陆其他台商协会来说,可能已经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但是却是由深圳台协最早提出,「当时提出时,大家可能都很想作,但就是少了一些客观条件配合。」

提起深圳台商协会,张周源说,深圳台协不只是全大陆最早成立的台商协会之一,也是迄今唯一拿到ISO认证的台商协会,目前分会高达20个,足见军容壮盛。他还说,几年前,深圳台商协会还当选过深圳当地的优良社团,回想起这些光荣历史,张周源也忍不住哈哈大笑。

新人新气象 企盼成立深圳台商会馆

对于过去一些欠缺客观条件配合的事情,张周源说,他都希望能在他的任期内,一一达成,缴出一张不让人失望的成绩单,「现在要盖学校,可能来不及了,因为一旁已经有设立多年的东莞台商学校了,但台商会馆,是一定要建的。」

他提及,目前很多台商都在自己的投资城市,陆续兴建起自己的台商会馆,例如,距离深圳不远的东莞台商会馆就有68层楼高,但深圳却长期因为土地供应较为紧俏等因素,一直未能如愿,「台商会馆可以作为深圳形象的一环,也可展示出深圳台商在这个城市里,努力打拚过的成果与实力。」

过去20年来,深圳台商协会不断发展,会员数从一开始的60多家,增加至迄今的2,000多家,会员数仅次于东莞台商协会,目前是全大陆规模第二大的台商协会。

深圳台协成军以来,也不间断地投入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回馈当地。截至目前为止,深圳台协一共成立了「深圳教育基金」、「妇女儿童基金」与「见义勇为基金」,同时也为先前不幸发生的华南水灾、长江水灾、汶川地震踊跃捐输,总价值超过了人民币两亿元。

此外,为了协助解决大陆偏远地区学生就学问题,深圳台协近年来也相继在黑龙江、江西、广东等地方,一共捐建了18所希望小学,资助了近千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随客户需求拓展大陆市场 最叹缺工、工资涨

张周源是南投人,90年代初期,他首度到深圳投资设厂,一开始从铁制品作起,随后又作了木制品、树脂制品,现在则主要投入运动器材和家俱类产品制作,例如撞球桌、乒乓球桌,以及电脑桌等产品,都可满足客户需求。

他笑说,会跨足作这么多产品,主要原因是自己专作来料加工,「客户有时候会问我们,可不可以作家具,我们说可以,就作了家具,后来客户又问会不会作运动器材,于是才又增加了营业项目。」张周源的说法,活脱脱是不少大陆台商的工作写照,也表彰了台商的制造强项。

张周源说,深圳台协和一些台商协会,可能有一点不一样,那就是深圳台协是根据会员缴交会费情况,来登录会员名册,「每个月总是会发现有一些会员流失了,这些流失的会员,有些是歇业了,有些则是转移到海外或是大陆内陆去。」

张周源描述的现况,正好是珠三角台商的整体写照。特别是深圳经济特区发展迄今已届30年,在长三角、环渤海,甚至是中部城市等后起之秀崛起下,珠三角不再是台商独爱的投资地点。这几年来,大陆投资成本提高,举凡工资涨、原料涨,再加上大陆长年实施一胎化政策,现在全大陆更面临了缺工问题,于是开始有台商跑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投资去。

他无奈表示,现在的缺工问题真的很严重,「白领可能不用担心找不到,但就是一般蓝领和普通工,真的很难找。」以他的公司为例,现在普通工缺口约有20%,很难满足日常的生产需求。此外,深圳工资也是年年涨,涨幅多在10%-20%之间,从前深圳基本工资是人民币900多元,但现在已经涨到1,100多元了。

面对这些大环境的不利因素,张周源当选深圳台协会长,也多了一项新使命,那就是要继续协助台商转型升级,目前深圳台协也规划了不少相关活动,其中一项,就是藉助与台湾生产力中心的合作,让台商赶紧朝高附加价值移动。

深圳台协夜未央 圆梦计画开展中

两岸在今年6月底才刚在重庆签署「两岸经济合作协议」(ECFA),明年元旦起,两岸有超过800多个税号产品,将分2年3期实施零关税。张周源说,这对有意拓展彼此市场的台商来说,的确是一大商机,而他在两岸洽签ECFA之后,也明显感觉到两岸关系更加和平稳定。

8月的第三周,大陆广东省长黄华华率领大批企业来台采购,张周源也随深圳市政府官员一同返回台湾参加「广东周」,而黄华华也顺势对台大举采购。张周源表示,过去几乎不可能在台湾办「广东周」,但两岸关系和缓,一切就办得到。

作为深圳台协的新掌门人,张周源脑袋还闪过好多梦想,要赶紧完成,除了台商会馆外,他还要赶紧敦促会员成立小额贷款公司与信保公司,「ECFA虽然允许台资银行可以到大陆发展,但是要等到台资银行真正能大举承作人民币业务,还有一段路要走,」在那之前,很多广东台商还是会随著景气好转,想要扩张事业,「这时候,若不能赶紧协助会员找到金援,就可能错失了与民企相互竞赛的黄金时机。」

他也认为,两岸才刚洽签ECFA,未来两岸经贸互动会更密切,随著大陆工资费用高涨,环保意识也不断提升,若政府此刻能赶紧推出吸引台商回台从事高端制造业、并且升级转型的话,他预期,很快就会有一大批台商等著回流家乡。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