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大陆知名台资咖啡餐饮连锁品牌:两岸咖啡

  • 更新日期:109-09-01

大陆知名台资咖啡餐饮连锁品牌两岸咖啡 「高盛会投资两岸咖啡,并不是看上牛排好吃,也不是认为两岸咖啡一天可以赚进多少钱,而是看上两岸咖啡这几年在大陆建立的品牌与通路价值。」两岸咖啡董事长、新任杭州台商协会会长杨进发如是说。

2008年,两岸咖啡获得国际知名投资银行高盛及华生入股人民币2亿多元,取得两成股权后,两岸咖啡也开始从一家土生的台商品牌,注入了更多国际元素,杨进发形容,「国际资本进来后,对公司规章、体制的要求,都是向高标准看齐。」

过去10年来,台湾连锁加盟品牌一波波、风起云涌进入大陆市场,这些业者看到的大陆市场,不只是当下庞大的内需商机,更对大陆逐渐从「世界工厂」转向「世界市场」的「未来」憧憬不已。

不过,能够在这10年来作大、作强,不被大陆本土或外资品牌夹杀的台商品牌,却是少之又少。两岸咖啡反而成为少数在大陆市场闯荡10年不败,不仅彻底打响品牌,最后还能获得国际投资银行青睐的少数台商成功案例。杨进发说,高盛入股两岸咖啡后,两岸咖啡就开始脱胎换骨,全面朝2012年上市计划迈进。

国际化的第一步就是启动组织调整计划。目前两岸咖啡主要是将大陆画分为「四大区域」,以杭州作为总部,由总部在四大区域复制中央厨房、物流以及人力训练。去年两岸咖啡在大陆已坐拥400家门市店,营收高达人民币20多亿元,今年随著全球景气复苏,两岸咖啡在大陆的展店数还要往上攀升到500家。

杭州小桥流水风 专切高档消费群

身为台商知名的加盟品牌之一,杨进发最常被问到问题是,「展店计划如何?目前开出几家店?」杨进发在回答年度目标后,有时也会忍不住提醒旁人「展店数不是关键,也有不少台商开了200家店,但倒了150家。」

在他眼中,展店数只是一个很表面的数据,但若是添入两岸咖啡的「特色」来解读,一切就变得格外有意义了。以两岸咖啡的开店标准来说,每家店至少要在1,000平方米以上、至少聘雇50位员工,而且专走高价位路线。

杨进发说,两岸咖啡的特色,就是「在地化」。在大陆,咖啡餐饮店必须要走「大规格」路线,跟台湾强调的「小而美」很不一样。而且中间价格往往难以吸引市场,反倒是最贵的和最便宜的价格,较容易吸引消费者目光。

他举例,两岸咖啡有一家分店,80%以上的客人一进门就点最贵的牛肉吃,牛排一客是人民币1,500元起跳,价格在台湾实属天价,但在大陆历经10几年的「一部分富起来」政策,已培育出一批顶级消费群,台商只要顺利切入,就有商机。

他也笑说,有一回心血来潮,细数了杭州西湖畔一家门店门口停的车,「车主都是来用餐的,一算竟然有10几辆双B名车(BMW与宾士车)一字排开,」让他直呼大陆尖端消费客的实力,令人惊奇。

大店面、精致排场与高档美食,若是以为两岸咖啡仅止与此,那就错了。在两岸咖啡的不少门市店里,更是直接搬来了杭州独有的「在地特色」,好比西湖的小桥流水,江南的庭园香榭,这些独特「氛围」,也成为两岸咖啡的最佳卖点。

纺织业起家 拉炼大王成为咖啡一哥

杨进发是云林人,最早在台湾从事纺织业,20多年前,他也和当时不少制造业台商一样,前往大陆投资设厂,随后他将投资焦点转向房地产,最后「情定」西餐厅。他笑说,大陆商机庞大,只要台商不犯大错,就算一直到现在仍是在作制造业,还是会赚到钱,「很多制造业者当年圈地盖厂,光是土地就不知道飙涨了几十倍。」

杨进发在1989年到广东投资建厂,一度被封为当地的「拉炼大王」,他一年销售金额就高达人民币10多亿元。1993年,他转入房地产,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他发现,接单作外销生产,太容易因外在景气波动而大起大落,反倒是大陆内需服务业市场,看起来有稳定且逐步成长趋势,值得投资。

最早,杨进发入股的投资也是台湾人引进大陆的「上岛咖啡」,不过,随后因为与其他股东理念不合,他转而自创「两岸咖啡」的品牌。至于咖啡西餐厅何以取名为「两岸」,除了与台湾人一向关注两岸问题外,还有一个浪漫的理由,那就是两岸咖啡也表彰了,他与杭州姑娘金梅央的两岸联姻。

杨进发与金梅央当年是在拉炼厂时代认识,杨进发对这位有双水汪汪大眼睛的杭州姑娘可说是一见钟情,最后两人缔结良缘。杨氏夫妇可说是夫唱妇随,最早两岸咖啡逐一在杭州起家、开店时,经常可见「杨先生」负责监工,「杨先生」前脚才刚离开,「杨太太」后脚就踏进来,开始指点起装潢师傅「室内美学」来。

目前「杨太太」金梅央还是两岸咖啡专属杂志的代言人,据不少两岸咖啡员工表示,只要有金梅央的照片放在上头,杂志就变得很热销,「不少客人在店里看杂志,回家时就顺手把杂志带走,」起初两岸咖啡员工还会吓得赶紧追出门外,把杂志讨回来,不过,金梅央认为,作服务业,顾客永远是对的,反倒告诫员工不可有此鲁莽行为,两岸咖啡以客为尊,可见一斑。

飞机场经营哲学 开拓大陆二级城市

今年5月,上海世博会热闹开张,在10月底闭幕以前,入园游览的旅客,除了饱览各国城市风情外,还能在园区内品尝到中外资著名餐饮品牌提供的美味佳肴。今年,两岸咖啡也幸运获选进入世博会园区开张作生意,据说是叫好又叫座。

据了解,上海市政府对于入驻世博园区的餐饮企业,设置了高标准,要备齐各种证照不用说,入园的权利金及店租更是高得惊人,不过包括两岸咖啡、永和豆浆、85度C等台商业者,为了向中外旅客展示品牌形象,还是忍痛付费进驻世博。

杨进发表示,上海世博开幕以前,两岸咖啡击败了120多家对手,取得开店资格。为了世博会,两岸咖啡还推出了推出「四大美人」特级咖啡,每杯虽然高达人民币78元,但还是卖得吓吓叫。

上海世博园区的咖啡西餐厅不少,不过,为了凸显特色,杨进发特别要求,要把中国文化融入咖啡中,这一点,也可以从两岸咖啡在世博园区,放眼望去都有小桥流水与大红灯笼高高挂。

两岸咖啡目前在总部杭州、华中武汉、大西部起点的重庆,以及华北的天津,都开设两岸咖啡培训学校。对于经营,他也有一特独特的「飞机投资法」,那就是观察当地的飞机载客率,判断当地的商务与市场是否活络。

他举例,本来大家不看好太早在重庆开店,但他认为,包括重庆以及大陆的不少二级城市,反而是最容易推广品牌的地方。他解释,很多二级城市都还在发展中,竞争者较少,比较容易脱颖而出。他也鼓励,一些有意发展大陆内需品牌的台商业者,第一步不要急著往北京、上海去卡位,反而由二级城市入门,会比较容易。

新手杭州台商协会会长 打造温暖人情的台商协会

杨进发这10多年来全力投身咖啡餐饮服务业,最近他突破杭州台商协会多年传统,以服务业之姿,接掌杭州台商协会。有趣的是,他还要拿出服务业精神,派出专任的台协干部挨家挨户拜访台商,了解杭州台商的真实需要。

杨进发说,杭州台协在大陆110个台协会中,重要性不可言喻,但是规模却未能符合各方期待,他期盼在他任内,能让企业及个人会员人数增加50%,达到300人以上,「透过敲门之旅,可以明白会员的真实需求,尔后还要再设置法律咨询平台以及即时通服务中心。」

他相信,只要根本作好服务台商,会员家数就能倍数成长。他也期待,在任内要把杭州台协打造成一个透明的、亲情的、开放的、双向沟通的台商交流平台。

过去几年,杭州台商协会如同多数大陆台协会一般,也积极筹设台商会馆,作为会员间交流的「家」,不过,杭州台商协会几年前盖的下沙会馆,近期却因产权纠纷,无法成为会员真正的家。

杨进发说,他上任后的其中一项任务,就是要积极协调解决下沙台商会馆的问题,目前相关工作已经次第展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有好消息传来。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