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总统偕同副总统举行「台湾新契机,亚洲新时代」记者会

  • 更新日期:109-09-01

「台湾新契机,亚洲新时代-关键时刻,正确选择」

─总统偕同副总统举行记者会


马英九总统7月1日下午偕同萧万长副总统在总统府举行「台湾新契机,亚洲新时代-关键时刻,正确选择」记者会,行政院长吴敦义、总统府秘书长廖了以、国安会秘书长胡为真、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陪同出席。


总统致词内容全文为:

就在6月29日于重庆举行的第五次江陈会,我方海基会与大陆海协会签订了「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7月1日早上行政院会通过此协议,并且立刻送立法院审议,如果审议通过,预定会在明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这项对台湾未来可能影响深远的协议,无论在国内是赞成或反对,大家都非常重视,尤其是国际社会极为关注,因为它不但对两岸关系未来发展有深远影响,进一步巩固两岸和平繁荣的现状,而且它对两岸经济舞台的结构将产生变化,因此借此机会向各位说明个人的观察与心得。


我认为,「两岸经济协议」的签订对台湾、两岸、亚太地区乃至于全世界,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项协议「跨出3大步、证明4件事」:第一、「两岸经济协议」是台湾突破经济孤立的一大步,让台湾走出经济被边缘化的威胁;第二、「两岸经济协议」是两岸经贸走向互惠合作的一大步,可以在制度化的架构下为台湾创造更多商机且增加更多就业机会;第三、「两岸经济协议」是加速亚洲经济整合的一大步,今后台湾的价值会受到亚太地区与国际社会更大的重视,台湾很可能将成为各国企业进军大陆市场的跳板。


此协议的签署也让我们在过去对人民所做的四项承诺都能实现。首先,此协议内容完全没有触及开放大陆劳工问题,以及增加开放大陆农产品,至于现在已开放的1,415项农产品的关税也没有任何的减免,这是从4月初政府就向民众说明的重要承诺;其次,从此协议的内容可以证明并非只为大企业而签订,它也照顾了广大的台湾产业,包括中小企业、弱势产业、劳工与农民,政府估计将有2万3千多家中小企业、42万多劳工受惠,而且多开放18项农产品可以销往大陆,包括香蕉、柳橙、茶叶、石斑鱼及虱目鱼等农渔产品,当然,有些民众及产业期待的产品没有完全纳入早收清单,政府将会在「两岸经济协议」生效后的6个月内进行争取。第三是此协议做到了货品及服务业关税的减让与市场的开放,并签署了「两岸智慧财产权保护合作协议」,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让台湾文化创业及其它产业增加到大陆发展的空间,并且政府也把保障投资的协定列入下一次的协商项目,这一次没有就具体的问题谈,但是下一次一定会谈,这对于我们到大陆投资,一般估计也许接近2,000亿美金的台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讯息。第四则是此协议做到了我们一再强调的「对等互惠」,「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原则,没有损害国家主权,也没有伤害台湾的尊严。


有关「两岸经济协议」,事实上,我们可以举出一些实例来了解这些中小企业乃至于农民、渔民在这方面会受到什么样的好处。我在今年4月曾经到台中地区拜访机械厂商--台中精机,他是一家工具机制造业者,一年销往大陆大概有50亿元,其中有6成是这次被「两岸经济协议」所涵盖,据估计第1年降税就可以省下约1亿5千万元的关税,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又开放了脚踏车整车、还有零件销往大陆,以及有外国的厂商看中商机,愿意来台湾投资制造汽车。这都会增加对台湾汽车零件的需求,不论是脚踏车零件或汽车零件的需求一旦增加,工具机的需求也一定会增加,因此该公司估计未来的业务可以增加1到2成。另外该公司表示,与其有关并供应零件及配件的厂商一共有1,200家,直接或间接员工全部加起来超过1万5千人,这就是我在双英辩论时特别说过的,他好像串粽子的头,如果这个头拴不紧,一松就全部松下来了。在我访问台中时,有一家只有6个员工的巨茂公司赖老板,他很高兴,因为他卖给台中精机的产品,这次列入了「两岸经济协议」。


另外就是石斑鱼,各位知道石斑鱼是台湾闻名世界的产品,产量占全球4分之1,产值占58%,在我们执政之前,因为两岸没有直航,石斑鱼的运搬船要去直航非常困难,常常还会被当做走私处理,等到我们一上任8天之后,我们就开放石斑鱼直航大陆。从2007年我们上任前一年,石斑鱼外销的金额是2,700多万元,到了去年,已经增加到14亿元,增加50倍。今年我们更进一步开放了大陆11个港口可以直接从台湾如东港运石斑鱼到大陆去,因此今年估计比去年会成长3成左右。现在石斑鱼进入大陆的关税是10.5%,因此,往后成长的空间非常大,最近我们听到南部的朋友说,渔会接到很多的电话,问能否增加更多石斑鱼的养殖,所以,他们现在估计光关税一年就可以省2亿元,这使得石斑鱼将来成长的空间非常大。我现在举的是两个小的实例,其他的这种例子很多。


我们要了解,「两岸经济协议」对我们的经济会有帮助,它虽然不是万灵丹,不过在关键时刻,它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各位想一想,当我们要做一个决定,要不要签、要不要去推动的时候,我们考虑的因素是:第一,它是不是能够提升我们产品的外销竞争力?它是不是能够促进区域的整合?是不是能够帮助我们去签其它的自由贸易协定?另外,我们要想,它能不能保障台商的权益,能不能促进外商来台投资,能不能帮助我们农渔产品外销到大陆,这些是我们考虑的因素。


当我们整个思考过后,觉得答案都是正面的,所以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做了这个决定,但「两岸经济协议」虽然消除了台湾在经济发展上的一些障碍,让我们有更公平的机会与其他的国家,尤其是我们主要竞争对手,在一个公平的环境竞争,但是,即使是我们的起跑点是一样的,如果我们的体质不好、体力不强,没有足够的竞争力,还是一样跑不赢别人,所以签「两岸经济协议」只是我们基本上把台湾经济进一步振兴的方法之一,而不是唯一。在此我特别提醒大家,千万不要认为签了「两岸经济协议」之后,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以后都是幸福快乐的日子,不是这样,我们要利用这个机会,用这个好不容易争取到的机会,赶快重新检讨我们许多到目前已经饱和、已经招式用老的政策,赶快把经济提振起来。各位回忆一下想想看,台湾在东亚有非常优越的地理位置,我们有非常优秀进取的国民,我们也有很开放的民主自由的社会,还有非常优质与多元的教育,照理说我们应该很有机会,在很早的阶段,就能够和我们的竞争对手一样,大力往前进。在我们执政前的这些年中,台湾的这些优势都被锁住了、都被卡住了,没有办法发挥,所以我们看到那个时候的台湾,好像身上挂满了枷锁,被套住了,没有办法把优势发挥出来,所以我们执政一开始,就采取松绑与重建的政策,基本上是朝开放的方向走,我们修改了几百项的法令,来进行松绑的工作。税捐方面,降低了遗赠税与营所税及扩大公共投资。另外,我们开放了两岸三通直航,开放了大陆观光客来台,同时分别与大陆以及日本洽签虹桥与日本的羽田机场直航,所以这整套做法是一个整体,不是靠其中的一项或两项,靠的是整体的力量,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打通台湾经济的任、督二脉,将这些架在台湾脖子上的枷锁,一项一项拿开的此刻,「两岸经济协议」的签订把台湾的经济装上了一对翅膀,让我们有机会趁势高飞。


在此情况下,我们如何将台湾的经济继续往上提升,第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国内如何壮大台湾的经济,要壮大台湾的经济一定要加强投资,所以要吸引国内外的资金到台湾来,「两岸经济协议」尽管打通了任、督二脉,如果不好好地去招商引资,台湾投资不振,要想提高就业率,提高国民所得就不容易做到。但是我们有没有投资机会呢?我们有很多,例如「爱台12建设」、6项新兴产业,包括生物科技、观光旅游、绿色能源、医疗照护、精致农业及文化创意等,去年我们就提出了,吴院长上任后又提出4项智慧型产业,包括云端运算、智慧型电动车、智慧绿建筑与发明专利产业化等4项工作。而萧副总统也研究10项重点服务业,加起来共有30多项,都是可以做为投资的标的。在签订「两岸经济协议」前,投资诱因还不是很大,签了之后就比较有更好的机会,因为他来投资将来有机会产敏免税卖到大陆去。


其次,要透过法令加强创新工作,要用创新与刚才所讲的措施来促进投资,立法院通过了「产业创新条例」,这不只是减税而已,更重要的是,国家政策要鼓励各种行业的创新,不是只有高科技,在这样的理念下,我们要很有计划、很有效率地把政府有关的研发机构整合起来,包括工研院、资策会、生物科技中心及国防部中科院等,把这些大型研究机构整合起来,以提升台湾产业创新能力、开发自有品牌、提升服务业的附加价值,同时发展绿能经济,为现代发展相当成熟的ICT产业(资讯与通讯产业)找到新的应用。


另外,很重要的是要往下扎根,最近经济部也通过10项非常基础的工业技术,要靠这些技术让我们真正能够在未来5年、10年变成一个工业大国,所以这整个关键技术的开发与推广,是台湾向上「转骨」、转大人的重要关键。「两岸经济协议」可以在这里扮演一个推波助澜的角色,所以这波转型工作是非常艰困与浩大,一定会有一些产业在转型时有点适应不良,甚至会受到一些挫折,因此政府必须要做准备。各位应该都记得,我们前一段时间提到经济部、劳委会编列950亿元,分10年时间来辅导原先担心有17项弱势产业,包括成衣、鞋类、瓷砖及寝具等,可能会受到这次纳入大陆销台产品早收清单的影响,但是这17项一项都没有。不过267项大陆销台的产品里面,会不会影响我们这边的产业,初步估计应该不大,因为大都是我们强势的产品,有的是互惠、有的是我们根本不生产的原材料;但是万一有的话,经济部原来提出的950亿元还是照样编列,这是为了因应自由化贸易所带来冲击所做的准备,换句话说,不是针对大陆,我们将来与别的国家签自由贸易协定或者经济合作协议,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因为如果不把贸易自由化,别人不会跟你签这些协议的,但要这样做,我们自己就可能会遭到转型的痛苦,这部分政府一定要施以援手,所以我们对于转型过程中的辅导、振兴与救助措施都完全没有改变,都继续在推动、继续编预算。


第二是要加强两岸合作,大陆也在转型,从世界工厂变成世界市场,换言之,将来我们卖到大陆的产品,不只是由他加工后再卖到北美、欧洲市场,相反的现在有些产品也要直接进入大陆消费者手上,也就是大陆的内需市场,这个市场在去年因为经济海啸、经济衰退,大量家电下乡后,大陆已经成为举世注目的消费者市场,我们当然不能缺席。因此,我们将责成包括贸协在内的贸易推广机构,协助台湾企业拓展大陆市场,我们刚讲过那17项我们认为的弱势产业,并没有列入大陆的要价清单,相反的,反而列入我们的要价清单,虽然有一些被认为是弱势的产业,他们还想到大陆去开发新市场,因为他们认为他们的创意与设计,比大陆的好,像这些我们会采取循序渐近的做法,跟大陆继续协商进一步的货品清单,帮助产业到大陆抢占市场。


第三是全球布局,台湾的发展绝对不能、也不会只仰赖大陆,所以必须要分散、控管风险,以全球布局为目标。我们有地理优势吸引外商来台投资,自从我们说要签「两岸经济协议」后,不管是台北美国商会、欧洲商会、日本工商会,乃至于其他外商,都提高了对台投资的兴趣,尤其是日本兴趣更高,他们与台湾合作了40年的经验,到大陆投资效果比独自过去好很多,因此,我们可成为跨国企业到大陆投资的平台。同样地,大陆到台湾的投资将来也可以成为他进入世界市场的平台,这样的努力可以帮助台湾成为「全球创新中心」、「亚太经贸枢纽」、「台商营运总部」与「外商区域总部」,这些都是我们在竞选时提出的理想。我们还要与贸易伙伴洽签自由贸易协定或经济合作协议,过程中要评估彼此在经济方面的互补性,互补性愈高,签的机会与效益愈大。同时,我们也要利用大陆市场,未来每年都会有新的免、减税项目,我们有大量的机会把产品卖到大陆,如何利用此机会进一步开发新兴国家市场,也是将来思考的方向。


基本上,我们的愿景是让「世界走进台湾,台湾走向世界」,借由协议的签定,配合许多「培元固本」的方案,改变台湾在亚太经济舞台的角色。未来具体的做法是,行政院成立「全球招商专案小组」,3个月内提出全球招商方案,由目的事业主管机关,包括经济部、财政部、经管会等跨部会合作,主动出击,除了对美、欧、日等国招商外,也希望大陆台商回台投资,同时定期检讨招商成效。最近10年,国内投资不振,许多资金外流,即使如此,国内仍有充裕资金,如何投入刚才提到的多项机会,也是未来努力的方向。此外,我准备在国家安全会议下成立「全球经济战略小组」,督导追踨包括创新、招商、投资等工作,先与行政院相关部会咨商,决定后再请行政院提出具体计划,一步步推动,相信此机制可整合相关力量,发挥更大效果。


在此,我要呼吁立法院尽快审议通过ECFA,府院党一致认为ECFA要经过国会审议,一方面这涉及法律修正,二方面它是重大政策,要由代表民意的国会加以审查我们台湾企业向大陆、向亚太、向全球布局的一个新起点,而且我们也会安排吴院长到立法院报告,由阁揆很清楚地告诉大家到底我们要怎么做,而且会有什么样的效益。这些工作都是希望能够让我们的国会议员充分地了解,我们这一步走出去,是对台湾有利的,是关键时刻的正确决定,也希望他们能够全力支持,尤其是希望反对党、欢迎反对党理性地监督,也欢迎他们对「两岸经济协议」提出他们的看法,如果大家能够理性地监督,能够尽快地通过,对业者或者人民而言,就早一天享受到两岸经济协议带来的正面效益。我们也希望在审查的过程当中,要特别注意审查的方式,因为审查的方式会对我们未来跟贸易伙伴洽签自由贸易协定或经济合作协议时,影响到他们的意愿。因此不管怎如何,我们今天已经做好了准备,希望国会能够尽快审议,让两岸经济协议能够真正成为台湾未来黄金十年一个重要的第一步。以上的报告,敬请各位指教,谢谢大家。


资料来源:总统府网站,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31&itemid=21895&rmid=514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