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如何解决缺工问题
- 更新日期:109-09-01
台商应重视大陆用工成本及缺工问题
依据电电公会历年对大陆投资环境风险调查资料显示:大陆员工缺乏敬业精神与忠诚度问题,在2002年以前风险程度不高,但是从2003年开始出现问题,2004年起问题变得比较严重,而且开始出现适任员工招募不易与留用不易的风险注1 。又依据美国Aplix Partnerers咨询公司报告注2指出,在制造成本低廉程度排行榜,大陆从2008年的第4位,跌至2009年的第6位,输给墨、印、越、俄。
因此,大陆低工资时代已经过去,这是大陆台商应该面对的现实。由于大陆劳动工资的不断提高,劳动保护及社保要求不断强化,最低工资调整及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于以人海战术为利基的台商来说,大幅增加用人成本。这种经营环境的变动,对于传统产业固然构成影响,对于量贩业及科技业的影响也不小,尤其对于用人越多的产业影响越大。以地区别而言,华南地区的台商影响要比其他地区的影响要来得大,原因为此地区属于劳力密集产业或用人密集产业的大本营,以往对于用人政策较不规范,用人的绩效掌握度不够,用工浮滥,遇到缺工问题,往往被动性不得已调高工资,亦即增加了用工成本,但是没有办法同程度的回收效益,也没有办法因此不缺工。长三角的台商,有些动辄用人达数万人,如果没有做好人力规划与成本控制,也会造成营收增加但是利润反减以及缺工追工的现象。因此用工成本的提高以及缺工问题成为台商必须面对的事实。
台商的缺工问题关键在用工问题
依据2006年陆委会委托台北市企经会调查资料,员工流动性高一直是台商用人最大的困扰。因为员工离职率偏高造成经常性的招聘挖脚、培训、离职等恶性循环问题重复发生,也造成经常性循环性的缺工现象。因此,缺工问题的根源是用人与留人问题,如何留住有价值的员工成为台商缺工问题的解决关键。台商必须针对留人问题改善,找出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法。(详附表一)。
附表一:2006年台商用人遇到的问题注3
附表一:2006年台商用人遇到的问题注3 | ||
人力资源问题 | 家数 | 百分比 |
1.技术管理人员不易招聘 | 77 | 47.8% |
2.员工流动性高 | 97 | 60.2% |
3.缴交社会保险费压力 | 23 | 14.3% |
4.基层员工招募不易、缺工 | 47 | 29.2% |
5.干部管理不易 | 37 | 23.0% |
6.组建工会压力 | 8 | 5.0% |
7.人力无法配合企业成长 | 42 | 26.1% |
8.人才培训难落实 | 53 | 32.9% |
9.劳工雇用成本提高 | 35 | 21.7% |
10.员工忠诚度不佳 | 70 | 43.5% |
11.员工营私舞弊 | 37 | 23.0% |
12.观念沟通不良 | 36 | 22.4% |
总和 | 161 | 100.0% |
*本调查为复选题
为正确了解台商缺工的本质与深层问题,可以从以下因素结构做观察,一为外商是否也发生缺工问题;二为陆资企业是否也发生缺工问题。导致缺工的因素可分为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两种,外在因素包括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工权益意识的抬头、大陆拉动内需后工作机会的城乡化、以及大陆一胎化后的教育程度提高,对于工作的选择性高、以及20年来台资外资企业对大陆劳工创造的财富效果注4, 让部分劳工有能力和机会转型创业。内部因素则主要为台商所提供的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是否已经失去吸引合适员工的魅力。虽然外在因素会产生缺工问题,但是仍然有许多不缺工的企业,因此台商不应该一味怪罪于外在因素的变化产生缺工。台商想摆脱缺工的命运,最刻不容缓的事,就是要想办法改善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
依据笔者多年辅导台商的经验,台商提供的劳动环境,真正做到5S管理,整齐清洁的可以说并不多。对于工厂工作环境的不重视,其弊有三:一为影响工作效率,因为要多花时间找材料与模具等;二为容易发生原物料及产品的堆积与损坏,三为造成员工不珍惜工作效率和公司的财物而产生浪费。当然其结果是员工的薪资不会太高,公司的利润下滑,员工无向心力,以及造成员工离职。至于改善劳动条件,主要是指公司要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让员工全心为公司服务,并得到相应的报酬。然而台商多半还迷失在偏低工资策略的人海战术的泥沼中,因为组织编制的不合理,员工的劳逸不均,间接员工与直接员工的比例失衡,以及偏重劳动合同法的改善,并不重视内部工作效率的改善。因此,台商常犯错的逻辑思维如下:压低工资,多雇员工,产生冗员,效率降低,超时加班,利润下滑,员工薪资偏低,删减福利,员工离职,人事找人,接著又离职,成为新人培训所,产生恶性循环。因此,对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的不重视,是台商留不住人才造成缺工的主要原因。
台商用人留人的盲点
台商之所以无法提供优势有竞争力的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导致经常性缺工问题,其主要盲点有:
一、采取低工资、低效率的策略,以超时加班解决无效率问题。
二、组织臃肿,机构设置不合理,人与事不相结合。
三、部门职责不清,造成重复浪费或者推诿责任。
四、业务衔接不顺,内部协调不顺,信息沟通不顺。
五、员工素质偏低,造成以后人才培养、改善绩效及接班的障碍。
六、薪酬制度、升迁制度、考核制度设计不用心不合理,无法让人才获取高薪或升迁机会,形成反淘汰。
七、人力结构不合理,直接员工与间接员工比重失调,中高层员工与基层员工比例失衡,多能工太少。
八、员工教育训练制度流于形式,重量不重质,形式多于实用,因此白花教育训练费用。且因为教育训练造成反效果,没有配套措施留人,造成人才流失严重, 变成新人培训所。
九、计件工资惹祸,工资承包制造成放任管理,造成新员工比例高居不下,熟练工流失严重。
十、现场工作环境太差,影响工作意愿和工作绩效,又误以为提升效率是不可能的事或者要花许多钱而不愿意改善。
针对以上10大盲点,台商的高阶主管可能意识到但不重视,因此放任问题的发生。为改善此情况,建议做员工满意度调查,以回归分析方式找出深层的员工管理问题,以及离职率偏高或留不住人才的原因,并进行人资改革,工作盘点与人力盘点,找出滥竽充数的员工,避免冗员或人情关系夹杂在数量庞大的员工阵容中。
台商可以做到的改善对策
一、工时下的最佳工作效率:最理想工资结构,不是靠加班赚取工资,或者靠生产的浪费赚取工资。而是让员工的工作最有效率同时有钱又有闲,不需要靠加班赚取工资。如果经常性加班,动辄日加班3小时,日工作时11小时,不仅多工伤,也缺效率、增成本,造成高离职率。
二、要注意劳动合同法问题,更要重视用人效率改善问题:台商通常只解决了劳动合同法问题,但无法改善人员效率问题,虽然想提升效率,但缺乏有效的做法,因此无法解决人力成本上升的问题。
三、劳动环境,排除影响工作效率的各种因素:台商的生产车间有充满著人的浪费尤其是间接员工,机器的浪费,材料的浪费,工作流程的浪费以及各种影响效率的因素存在,但是台商通常习以为常充耳不闻,难怪赚钱难,留人难,为员工加薪更难。为培养为员工加薪的本钱,必须切实从消除工厂常见的7大浪费著手:
1. 库存的浪费
2. 生产过多(早)的浪费
3. 品质不良的浪费
4. 等待(监视)的浪费
5. 搬运的浪费
6. 动作的浪费
7. 加工的浪费
四、做有意义、有效率的人才培训,以及多能工培训,以减少用人。并对每年季节性的缺工,应有预知能力,并事前采取对策防范。
五、应建立改善机制,将效率提升的效益部分回馈给员工,作为改善劳动条件薪资的基础,让员工分享改善的成果。
六、对于超量用人或经常缺工情势的发生,有些作业应研究改按自动化生产。
结论与建议
由于台商擅长于生产工作与行销工作,但是对于人资管理和效率管理有时存在一定的盲点,因此面对缺工问题时可能就以调薪为手段,以为就能解决问题,其结果变成劳民又伤财,赔了夫人又折兵,工资成本提高了但是效率未提高,影响公司的竞争力。且又容易产生同理情节认为缺工是普遍的现象,而自我安慰,殊不知可能是自己公司经营的盲点。因此为有效改善缺工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著手:
一、作员工满意度调查回归分析,作为改善员工浮动的依据。
二、订定企业年度目标,建立合理化组织与人员编制,进行工作盘点与人力盘点。
三、针对性启动现场管理的改善机制,让员工的工作更有效率。
四、将员工效率提高的利益分享员工,让员工有更好的工资待遇。
五、让员工薪资达到比外部更有竞争力,而且达到内部的公平性。
六、利用青蛙理论,让员工习惯于良好的工作环境与薪资待遇中,而努力工作不愿离开。
台商如果善用管理工具,将用人目标改为精兵高薪主义,例如做到用人减半,产量不变,工资提高且少加班的境界,则相信缺工的情况变成主客易位了。
(本文作者为海基会台商财经法律顾问、陆委会台商张老师、三泰管理顾问公司董事长)
(本文系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本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