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台湾 经贸消息辑要

  • 更新日期:109-09-01

总统对《产业创新条例》发表5点意见

依总统府4月11日新闻稿,马英九总统对正在立院审查的《产业创新条例》发表5点意见如下:

一、两岸经济协议已进入协商洽签阶段,《产业创新条例》是台湾未来非常重要的战略配套法案。两岸经济协议可降低台湾产品的出口障碍,增加竞争力,有助台湾成为「亚太经贸枢纽」;而《产业创新条例》则将帮助台湾产业,透过创新研发增加附加价值,促进台湾产业升级,提升竞争力。促使台湾成为「全球创新中心」。二者相辅相成,将使台湾产业竞争力出现加乘效果,使台湾经济如虎添翼,将吸引更多台商与外商分别以台湾为全球及亚太营运总部。

二、虽然民进党对《产业创新条例》的内容提出了若干意见,但透过协商,朝野也达成了部分共识,总统对此表示肯定。

三、税率调降有助于引进国外直接投资、提升跨国企业在台湾设置亚太营运中心的意愿,可达促进台湾经济成长的目的。加上台湾即将进入两岸经济协议时代,进入经济活水期,更可为台湾产业竞争力带来加乘效果。为加速《产业创新条例》的立法进程,总统请行政院与国民党立法院党团研议降税的可能性。

四、长期以来,中小企业是带领台湾经济成长的先锋,并且照顾涵纳台湾7成以上的就业人口,对社会安定贡献卓著。总统呼吁民进党能考虑中小企业与广大劳工的利益,认同国民党照顾中小企业与广大劳工的立意,支持在《产业创新条例》中,有关鼓励中小企业,在一定条件下,每增聘1名员工得给予补助的规定。

五、 「开放一定兴旺,闭锁一定萎缩」,这是政府推动经济政策的核心理念。而《产业创新条例》则是攸关台湾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大法案,一旦无法尽速完成立法,将会迟滞台湾竞争力的提升,希望朝野能理性沟通、尽速立法。

注:《产业创新条例》业于本年4月16日经立院三读通过,详细说明如本期专题报导「产业创新条例对台湾产业发展的影响」。


总统出席北、高「两岸经济协议座谈会」

     马总统分别于4月10、17日出席高雄软体科技园区、台北县秀朗国小「两岸经济协议座谈会」,总统指出,政府不是只谈好处,而是衡量利弊,发现利大于弊,特别是「两岸经济协议」签订之后,台湾的外商会因此增加投资,其他的外商也会提高来台投资的意愿。总统也重述他的经济愿景,就是要将台湾打造成为全球创新中心、亚太经贸枢纽及台商全球营运总部、外商的亚太营运总部,证诸历史,「开放一定兴旺,闭锁一定萎缩」,当然,开放要有技巧,政府会做好规划,他身为总统,所有的施政都会秉持「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的原则,一定说得到、做得到。总统表示,两岸经济协议第二次正式协商于4月2日结束,双方对早期收获清单原则等达成多项共识,他强调,政府一定会保护传统及内需型弱势产业。

      总统指出,与大陆的贸易与投资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必须用非常务实而且严谨的态度加以管理,让它走上正轨。事实上,我们与大陆进行贸易,其中很大一部份是到了大陆之后,台湾接单、大陆生产,然后外销到欧美去,两岸在这方面是合作的,而不只是他买、我们卖而已。我们过去20多年与大陆的贸易,都是我们享有很大的顺差,顺差的总数已经超过4,000亿美元,等于有13兆以上新台币的顺差,最近这几年,台湾与全球的顺差还没有我们与大陆的顺差来得大,也就是说,如果不与大陆贸易的话,我们全球的贸易就会变成逆差,这已经是一个事实。

     总统表示,台湾在外交上已经孤立,不希望在经济上也被孤立,所以2002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我们而言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在2001年全球贸易进出口是2,200多亿美元,到了2008年,增加到4,960亿美元,增加了2.2倍,台湾当然有利益,但其实也有损害,我们的农产品、农民受了一些损害,但是因为因应得宜,农业产值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到4,100多亿新台币,原来2001年的时候是3,500多亿新台币,增加了18.75%,换言之,农民、农业人口虽然减少了17万,但是每一个农民的产值增加了,让农业获得转型。

        谈到有人质疑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足够,为什么还要与大陆签「两岸经济协议」,总统表示,这是因为世界贸易组织主要的运作方式是每隔几年就推动一个多边贸易谈判,让大家一起来谈如何降低关税、增加贸易,有东京回合、甘迺迪回合及乌拉圭回合等,但最近的多哈回合却陷入僵局,所以现在全世界又回到双边协议,全世界到本(4)月6日为止已经签了273个自由贸易协定,亚洲签了58个,原来亚洲在2000年民进党执政的时候有3个,去年增加到58个,增加了19倍,而这些签署的国家里只有两只经济整合的孤鸟,一个是台湾,另一个是北韩。

总统指出,他在竞选前提出的经贸政见就是要让台湾成为「全球创新中心」、「亚太经贸枢纽」、「台商营运总部」及「外商区域总部」,不是只将鸡蛋放在大陆,而是著眼于全球布局,这是他上任后积极推动的目标,如此一来,台湾就活络了。

总统强调,签订「两岸经济协议」不但不会出卖台湾,而且可以让台湾站得更稳、竞争力更强,更能够维持台海的现状。至于签订「两岸经济协议」是否需要公投的议题,总统认为,公投是人民的权利,在野党要发动公投,只要依法办理,政府不会干预。但是全世界的自由贸易协定或者类似「两岸经济协议」都是先送国会,国会监督是非常重要的,将来签订「两岸经济协议」,立法院不通过就不会生效,他请大家放心,一切一定按照程序。而在送立法院审议之前,陆委会与经济部在每次谈判之后,都会到立法院向王院长及相关委员会、各党团报告,让大家充分掌握进度,一定会落实国会监督、绝对不会逃避。

博鳌论坛  肯定两岸经济协议商机

据总统府新闻稿指出,马总统于4月2日偕同萧万长副总统在总统府接见「2010博鳌亚洲论坛」我方代表团,期许代表团秉持「以民为先、精诚合作、和衷共济、再创双赢」的理念,顺利达成任务。

总统表示,2008年政党轮替后,萧副总统参加当年的博鳌论坛,使得两岸关系有了历史性的进展,也让后来的协商相当顺利,开启了两岸关系的一个新时代,使得中华民国的国际关系获得前所未有的正面转变。去年,钱团长率领代表团到博鳌,也圆满达成任务,这次论坛以「绿色复苏」为主题,也就是亚洲经济复苏可能发展的新方向,这也是台湾代表团能够发挥的好时机。

另据中时电子报、台湾新生报4月12日报导,博鳌论坛今年首度纳入「两岸签订ECFA后的商机」论坛,与会的台湾与大陆贵宾均肯定ECFA为两岸所带来的商机。

论坛于11日举行,由台湾代表团团长钱复与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现任大陆全国社保基金理事长戴相龙主持。钱复致词时指出,ECFA是增进两岸未来发展非常重要的架构协议,两岸都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会员,将会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架构下,依照世贸组织相关规定来制订并签订两岸经济协议。戴相龙则在致词时重申,大陆在签订ECFA时将遵循市场原则,也会充分考虑两岸经济规模和市场的不同,关注台湾中小企业和广大基层农民的权益。

现任中金公司总裁朱云来表示,签订ECFA除可丰富大陆市场的不同形式竞争外,台湾高科技企业亦能更深入大陆市场,利用技术优势促进大陆行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有助于两岸产业的良性发展。

台湾发言人之一刘忆如表示,ECFA商机处处都在,不光是早期收获清单,商机为全面性。刘忆如表示,过去两岸密切经贸来往,但没有制度化时,结构被扭曲,例如台湾对中国大陆普遍为单项投资,ECFA能够提供导正的机会。阳明海运董事长卢峰海则形容,两岸签订ECFA后,可消除经营环境上的不确定性,从协议签定开始,台商就可安心在大陆投资及合作。中国远洋运输总裁魏家福表示,若ECFA能实施,随关税降低,台湾商品在大陆市场将更有竞争力,当然会有更多大陆商品进口台湾,但可使两岸经贸更紧密。

2010台湾GDP估达6.5%

据TVBS、中央社4月22、26日报导,国际货币基金IMF,公布最新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估今年全球经济成长,将可以达到4.2%,成长速度是2007年以来最快,亚洲将扮演全球经济复苏的火车头角色,预估今年大陆经济成长为10%,印度也有8.8%,而今年台湾的GDP将有6.5%。

根据IMF的最新报告,台湾的经济成长率将由负转正,预估今年台湾GDP可达到6.5%,比起韩国的4.5%、香港的5%,还有新加坡的5.7%,今年台湾的GDP将居亚洲四小龙之冠。而今年台湾的就业市场,比起去年也将有所改善,去年失业率5.9%,IMF估计,今年台湾的失业率将为5.4%。

另,台湾经济研究院26日公布2010年台湾经济成长率(GDP)预测值,全年GDP从原先预估的4.81%,上修至5.11%。

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率团来台采购

继去年江苏、河南团访台后,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4月19日率领千人访问团来台,这也是大陆今年第1个由省委书记带队来台的访问团。在台期间,湖北团除了进行「台湾湖北(武汉)周」各项活动,同时采购农业、科技、民生产品等30多个项目。 

为因应罗清泉来台,首度移师台湾举办的「第七届台湾湖北武汉周」,于20日在圆山饭店举行开幕式,21日举办商品采购洽谈会,22日转往台中参访台中港,并举办企业座谈会等。湖北团由罗清泉担任团长,省委常委兼省委秘书长李明波、湖北省副省长田承忠、武汉市市长阮成发等3人担任副团长,团员组成包括政府官员、企业与专家学者,其中后两者占大多数。全团于4月26日下午离台。 

至于这次湖北团采购部份,采购项目方面,针对农业、科技、民生产品等3大类,原预计将采购30多个项目,而面板、LED等电子零组件也包含其中。据4月22日中国时报报导,经过该团与我方厂商一对一贸易洽谈后,采购金额大幅加码,由原来5亿美元,现场再加码至6.1亿美元,相当新台币192亿元。

上海市长韩正率团来台访问

据海基会、中央社4月6、7日报导,上海市市长韩正应台北市政府邀请于4月6日率团抵台,进行为期4天的访问。抵达当天,双方举行台北、上海双城论坛,台北市市长郝龙斌与韩正以「加强合作、共同发展」为主题进行演讲,交流两市发展和管理经验,并就文化、旅游、科技园区及环保等交流领域签署合作备忘录。

海基会江丙坤董事长于7日设宴欢迎韩市长一行,江董事长表示,韩市长肩负多项任务,包括介绍上海世博会,推动台北、上海双城联盟等,上海在韩市长的领导下,脱胎换骨。这次举办世博会,在投入人力与财力下,上海已是中国大陆中位居第一的经济体与外贸体,更是外资最喜欢的城市。

这次随同韩正访台除了上海交响乐团外,还有46家企业组成的上海市贸促会经贸采购团,成员包括大陆流通业龙头百联集团、联华超市、上海水产集团、上海市供销合作理事会等大型买主,由上海市贸促会会长岑富荣率团,随同在台采购百货业相关产品、农产品、及电子零组件等。该团于4月10日上午透过外贸协会与我方厂商进行一对一洽谈,会中共达成18亿元的交易金额。

财政部:第一季进、出口亮眼

据中央广播电台4月8日报导,财政部8日公布今年第一季海关进出口贸易统计,第一季出口值618亿美元、进口值也有569.1亿美元,创下历年同期次高纪录。在进口部份,财政部统计处指出,第一季资本设备进口金额为87.9亿美元,其中以半导体相关设备增加最多,可以看出科技产业景气畅旺。

国际景气回温,带动外贸需求,财政部公布今年3月台湾出口值233.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成,进口值为218.7亿美元,也比去年同期增加8成,创下金融海啸以来最高值,而今年第一季的进、出口表现,则是创下历年同期次高。财政部统计长林丽贞表示,出进口值已经连续5个月正成长,出进口相抵,3月份贸易出超是15亿美元,比上年同月减少19.4亿美元,第一季出口618亿美元,这是历年来第一季同期次高,比金融海啸前2008年第一季640亿美元有少一些,如果跟上年同期相比,是增加52.5%。

财政部表示,全球景气情况有助于台湾出口扩增,今年目标希望每个月出口额能逐月上升;因为去年比较基期低,如果没有重大经济变动,今年各月年增率至少都会有两位数成长。

行政院核定淡江大桥建设计划

据行政院4月9日新闻稿,行政院副院长朱立伦视察台北港时宣布,行政院已核定淡江大桥建设计划,未来淡江大桥和台北县的特二号道路,以及已完工的西滨快速道路、八里到新店快速道路,将成为台北港的重要联外道路,和附近的桃园航空城一起发挥海陆空联运的功能,并和基隆港的客运休憩功能相辅相成。

朱副院长表示,台北港必须和桃园航空城一样,强化转运的功能,把大陆的客、货透过地理上的优势进行转运,才能发挥潜力。他说,港口的转运功能除了必须积极和大陆各港口及产业合作外,还要发挥海陆空联运功能,而台北港在海陆空方面都有最好的优势。

朱副院长稍早也赴基隆港视察东岸联外道路新建工程计划。他指出,台北港和基隆港应扮演相辅相成的角色,未来基隆港的发展将走向客运、休憩码头为主,而台北港将成为台湾未来经济发展的重镇。他期许中央、港务局及台北县政府一起努力,扩大台北港的腹地范围。

朱副院长表示,基隆港在整个东岸联外道路完成后,配合一高和二高,可以有非常完整的联外体系。他也表示,行政院会全力督导基隆东岸联外道路新建工程,让工程早日完工,并推动基隆港整个港务系统改造,提升客运功能,希望对整个基隆的观光有正面帮助。

基隆港紧邻基隆市区,由于港市交通未能作有效分离,造成基隆市区道路交通壅塞,为分离港区货运及市区交通,促进市港和谐发展,基隆市、港已共同推动「东岸联外道路新建工程计划」,该计画自2004年6月开始,预定2012年12月底完工。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