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专访南昌台商协会会长蔡钦铭

  • 更新日期:109-09-01

通讯业界的资深前辈

专访南昌台商协会会长蔡钦铭

整理/晨光


1957年出身于基隆的蔡钦铭,有著谦虚的个性,脸上始终挂著笑容,从小就对数理逻辑方面相当感兴趣,国中毕业后,放弃一般高中,选择台北工专电子科就读。

放弃铁饭碗  转战民营公司

工专毕业后,蔡钦铭顺利进入人人称羡的中华电信服务,前景一片看好。任职期间在台湾工业技术学院工管系完成学士学业,吸收了行销、管理等各方面知识,也因优异的表现,被中华电信安排赴美国,学习最新的通讯专业知识与训练。

蔡钦铭在中华电信一待就是8年,妻子也是中华电信的同事,由于在中华电信一直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蔡钦铭认为自己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刚好这时候,台北工专的学长成立新公司-系统电子(目前为台湾上柜公司),主要生产通讯设备的测试产品等,学长大力挖角蔡钦铭担任总经理。经过深思熟虑后,也得到妻子的支持,蔡钦铭毅然决然放弃了中华电信的铁饭碗,转战民营公司。

公司成立初期,蔡钦铭建构了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带领公司跨入生产电脑周边设备,如滑鼠等。之后,蔡钦铭认为已经完成公司阶段性任务,也算是对学长有所交代,于是将手头上的系统电子股票卖出,转投资另一位学长所创立的冠宇国际电讯公司,成为该公司的董事。

赴陆发展  奠定未来创业基础

当时的通讯及电脑相关产业正值起飞阶段,一片蓬勃发展,处处是商机。而冠宇公司所研发生产「局用交换机」(使用于电信局),在当时的技术可说是第一流。除了台湾,冠宇公司也看准了大陆的市场,于是,蔡钦铭挑下公司赋予的重责大任—大陆市场的开路先锋,带领著公司的团队进军大陆,开拓市场。当时要将妻子与2个小孩留在台湾,内心是经过几番挣扎,但蔡钦铭告诉自己,一定要把握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并且深信自己一定会成功。

1990年初全大陆只有3,000万个电话门号(迄今已达至少6亿个门号),当时大陆的电信通讯业发展空间及商机无限。而蔡钦铭在大陆选择第一站不是台商聚集的沿海一级城市,而是冰天雪地的东北—辽宁铁岭下的一个县级市「铁法市」,当时选择在东北投资的台湾人寥寥无几,而会选择在这个地方作为前进大陆第一步,是因为公司透过引介,谈成了第一个在当地电信局安装一套3,000个门号的交换机程式控制设备的案子。从这开始,蔡钦铭不断建立自己的人脉,勤跑客户,也因为这样的努力,接到东北及华北各地邮电管理局的案子。

1992年到1996年这4年的时间里,蔡钦铭几乎都待在东北,很少回台湾。印象最深刻的是:「东北下大雪时,晚上常常都带著几个离乡背景的台湾干部,穿著长筒靴子在月光下踩雪,藉著踩雪时是那种”刷刷刷”的声音,暂时忘了对台湾故乡的思念」蔡钦铭说。

深耕农村  解决通信问题

在东北、华北地区市场基础稳固后,蔡钦铭与公司团队更是信心十足,加快脚步向外拓展,业务触角往甘肃省、陕西省以及云南省等地延伸。很多人都很好奇,早期的台商都是在沿海地区,为什么蔡钦铭公司的业务却是往大陆较内陆偏远的省份农村推展?蔡钦铭说:「由于我们公司所研发的程式控制设备(即通讯交换机)与技术等各方面虽然相当纯熟,但在全球知名度及行销上根本敌不过欧美大品牌。当时的大陆电信通讯市场主要是被所谓「7国8制」(即7个国家8个制式)所主导,例如阿尔卡特、西门子、NEC这些国际大厂牌,已经充斥在大陆沿海比较发达的区域了。但是这些厂牌的设备最大的缺点,就是他们产品是针对发达地区所设计及研发出来的,所以成本相对就高。」

「而大陆通讯市场中,最需要发展的就是农村的通讯市场,当地称「农话」,也就是农村电话的意思。而我们的产品设计是一个交换机可接1,000个至10,000个电话门号,另外交换机的使用环境的温度、电压及成本都非常适合农村使用。因此我们主要的市场都在大西北、大西南,以及中部等这些地区县城以下城镇的电信局,当然也解决了农村的通信问题」蔡钦铭接著说。

经过蔡钦铭与团队的努力,先后成立了沈阳冠宇、长沙冠宇、九江冠宇及海南冠宇等分公司,但遗憾的是,这些分公司在大陆缺少整合,加上后来大陆推出保护本地产业政策,生产同类型通讯设备的大陆华为公司、中兴公司在政策羽翼下逐渐发展茁壮,成本甚至压到最低,蔡钦铭公司此时遇到竞争上的瓶颈,慢慢的,冠宇公司淡出了大陆市场,转进欧美、东南亚等地。

因缘际会  走进江西立足南昌 

虽然如此,蔡钦铭仍不放弃大陆市场,因缘际会下,2003年认识了当时南昌的市委书记,「江西」也因此走进了蔡钦铭的视线,开展往后在江西的创业之路。

蔡钦铭到南昌创业,仍以本业为主,延续发展通讯产业。同时,蔡钦铭相当看好大陆未来通讯市场上宽频网的发展趋势,尤其是三网融合的市场(即指三大网路,包括通信、电脑和有线网路。通过技术的改造,能够提供语音、资料、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这个市场规模相当大,大陆有2亿的有线电视用户,但是中间无论是核心技术产生,中央政策的形成,以及当地政府的配合,这些都是要经过一定的磨合过程,蔡钦铭很清楚这点,所以这个产业必须长期耕耘。

在三网融合产业还不能大力发展之前的过渡期间,蔡钦铭除了继续努力外,也开办了一间双语幼稚园,同时生产汽车电子产品。尽管创业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但多年生意场上的历练,使蔡钦铭坚信自己的眼光。

而今,蔡钦铭创立了「江西韵通科技发展公司」,专职三网融合市场;另外还有「江西昌泰科技集团」,主要发展3G平板电脑,客户有中国电信等,这2家公司都是蔡钦铭本业的延伸。除此,蔡钦铭也跳脱本科;与陆企合作「江西勤上光电公司」,生产LED照明产品,主要承接当地政府的采购案,现已在南昌市部份路段装置LED路灯。蔡钦铭骄傲的说,大陆节能减碳观念及环保意识抬头, LED产品的节能效果是立竿见影,这是个新兴产业市场,前景一片看好。

接掌台协会长  服务台商 

对于如何保持企业的竞争力,蔡钦铭认为,台商未来在大陆的发展,无法避免与所谓世界级厂商在大陆竞争。早期台商在大陆的发展是以外销为主,帮欧美的市场做贴牌的生意(OEM),但是随著劳动成本的增加,各项费用的高涨,这种性质的企业早就不再适合台商的发展。大陆有相当惊人的内需市场,足以让台商在这个市场上打造一个品牌,因为有了品牌,产品才不怕竞争,蔡钦铭认为台湾与大陆,语言通,风土民情相似,台商在大陆打造品牌,会比欧美国家来得容易些。

在事业发展顺利之余,蔡钦铭接掌了南昌台商协会的会长,希望为台商尽一份心力,做好服务与回馈,更以自己过来人的经历,协助更多台湾人在大陆的创业路。回想20年的大陆生活,蔡钦铭走南闯北,与台湾家人聚少离多,最感谢的是妻子在背后的默默支持,打理家中的一切。如今,蔡钦铭的2个小孩,女儿念大学、儿子在高中就学,每年寒暑假都飞往南昌与爸爸团聚,家人是蔡钦铭坚持努力的最大支柱与动力。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