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从大陆「两会」看2010两岸经贸政策动向

从大陆「两会」看2010两岸经贸政策动向

文/李孟洲



2010年大陆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于3月上旬在北京举行。笔者去该会现场作采访,特别关注了会中所透出的两岸经贸政策动向。对这方面最重要的发现是,大陆当局今年的两岸经贸政策布局,主轴是商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即一般通称的「ECFA」。然而,除此之外,大陆当局也作了全方位的政策配套,涉及支持大陆台商、推动陆资入台、深化产业合作、加强民众交流等。总的来看,大陆当局这方面的政策思维,应是「ECFA带头,两岸经贸全面大对接」。

从「两会」看两岸经贸政策,最重要的观察点,是大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表的「政府工作报告」。该长篇报告的口头发表场合,是3月5日上午9时的人大会议开幕式,媒体记者则提前1小时拿到文本。台湾各家媒体记者拿到时,莫不「先睹为快」其中表述今年两岸关系政策方针的段落。而且,很多人先从里面搜寻ECFA的相关论述。果然,在该段落的中间部份,发现了这样的语句:「通过商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促进互利共赢,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

ECFA的政策布局已完备

这是一种「高度概括」的原则性表述方式。其中的关键词有4,分别为:「框架协议」、「互利共赢」、「两岸特色」、「合作机制」。这应是大陆方面今年推动两岸经济合作的4大方针。其中的「两岸特色」,最具有深意,因它所描述的,是两岸双方一种特殊的联系关系。而这样的关系,在世界上并无前例可循。其将来如何去型塑,端视两岸双方未来的互动与协商态势。当然,它也包涵了温家宝稍早在另一场合提出的「对台让利」之说。至于将来大陆如何对台让利,也势必要取决于双方对话后所达成的共识。

事实上,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对台部份,还有不少内容是属于「ECFA的关联论述」。诸如:

第一,表述两岸经贸交流的阶段演进。即说明了双方正在从「经济关系正常化」阶段,迈向「经济合作制度化」。而众所周知,ECFA就是该「制度化」的最大表征。

第二,列举两岸经贸交流的重点类项。其包括密切两岸金融交往、深化产业合作、支持在大陆的台资企业发展、维护台胞合法权益、鼓励有条件的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等。其实这些都是未来两岸ECFA文本内容所要涉及的主要类项。如其中的「维护台胞合法权益」,就牵涉我方厂商智慧财产权的保护,及大陆台商商业纠纷的妥善调处等,刚好也都是我方当局刻正大力推动的项目。另外一项「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行先试」的表述,其与ECFA的关系究竟如何,尚待探讨。

第三,说明两岸经贸交流之外的「并行类项」。就是表明两岸双方交流内容的多元性。除了要发展经贸交流之外,还要推动文化教育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加强两岸民众交流,加强两岸社会各界交流等。这些都是两岸经贸交流的「并行」、「相互搭配」之类项。

第四,描述两岸交流合作的未来愿景。即指出两岸经贸等各项交流的追求目标,在于使两岸双方「共同分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并「进一步凝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识」。其中,「共同分享」的概念,特别值得重视。

今年年中签署的可能性很大

上述之报告内容,实为本次「两会」讨论两岸关系政策方针的张本。所以,全国人大发言人李肇星、全国政协发言人赵启正,在被问到两岸关系相关问题时,也都以上述内容为「口径」。其中,李肇星对于两岸商签ECFA之事,有更具体的表示。他说,关于这件事,两岸双方已在台中的四次江陈会中,作成原则性决定,且若今年双方谈得好,则下次的五次会上就可以签署。李肇星虽未斩钉截铁说五次江陈会一定会签署ECFA,但他的语意属正面、积极。笔者现场听完他的谈话,自己当下有了一个心得:「五次江陈会上签署ECFA的可能性,已显著高于不签的可能性」。这可说是本次「两会」所确认并呈现出来的两岸新局。

江陈会的大陆方主角,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是本次「两会」的重要成员之一,因他现在同时担任全国政协港澳台委员会主任。他在本次「两会」会期中经由新华社专访,陈述了今年两岸海协、海基两会商谈的两大规划,第一就是推动ECFA商谈,并争取尽早就此及「早期收获」达成一致共识。第二是进行文化、教育、卫生、新闻等议题之商谈,研究商签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除此之外,陈云林在会上也回应台湾媒体采访,认为两岸应会在今年年中签署ECFA,并表示双方将在近期内尽快安排五次江陈会,以积极促成ECFA的签署。

而本次与会的一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对这方面的看法又是如何?笔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随机访问了10几位代表或委员,几乎所有受访者都对两岸经济合作前景,表示相当乐观。其中大约有半数人士,还主张两岸经济合作的脚步要加快,以早日实现两岸经济的充分互补互利。倒是有两位与台湾作过经贸业务「交手」者,言谈较为平稳。他们不约而同地说,两岸经济合作的推动过程中,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双方耐心地去合力加以解决,所以,人们不能不切实际地直觉此事会一切顺利,但从长远来看,两岸经济合作之事一定会逐步往前发展,而且,发展的空间很大。这样的讲法,显然比较「实事求是」。

两岸合作也有助大陆经济转型

另外还有一份「两会文件」,也是观察两岸经贸政策动向的重要参考资料,就是大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表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该报告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抓住历史机遇,积极推动两岸经济文化合作与交流,扩大两岸直接三通,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这段话表明了,大陆整体经建规划,与两岸关系事务两者之间,有一定的「交集」。

总的看来,这次「两会」中关于两岸经贸事项,「新闻高潮」是在会期最后的「总理记者会」。在该会上,大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回应台湾记者提问时,说明了两岸商签ECFA的三大原则,包括平等协商、互利双赢、彼此照顾对方的关切。他另外明确表示「通过关税减免、早期收获来对台湾让利」,「关心台湾中小企业和广大基层民众的利益」,「要做出让台湾农民放心的事情」等。而在说明大陆为何要这么做时,温家宝用了一句感性十足的话:「因为我们是兄弟」。这句话立刻成为海内外的新闻热点。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句话似乎也为今年两岸双方的经济合作协商,定了「基调」。

由于政策面已显现出高度的积极性,所以今年两岸双方的相关协商,理当是「顺水推舟」,成效可期。而目前除了「政策面」外,另有一项推动两岸经济合作的重要因素,来自于「经济基本面」,也就是大陆「调整经济结构」的需要,给两岸经济合作带来很大的施展空间。台湾的资源,可以有效帮助大陆经济的转型与升级,成为后者的重要助力。从这个角度看,两岸经济合作,并非是台湾一面倒地求助于大陆,而是双方之间具有一定的「互助」关系。台湾帮助大陆调整经济结构,大陆帮助台湾拓展大陆内销市场。双方进而可合作研发创新,创造出新世代产品。这是两岸经济合作最高价值之所在。

今年「两会」最重要的议题,就在于大陆经济结构之如何调整。该议题的份量,比对台政策议题要「显赫」得太多。与会代表、委员们费了很多心力,讨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政策布局与实行方法。因大陆经受这一波国际金融海啸的冲击后,证明其总体经济发展方针必需全面改弦更辙。其实该议题里面,也蕴藏著未来两岸经济合作的契机,与台商大陆经营的商机。

高科技与服务业有利于台商

根据「两会」文件所述,今年大陆调整经济结构的政策方针,有部份早已明朗化,如扩大居民消费、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此外,更值得注意的是,大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本次的「政府工作报告」,用了8个字来表述整套政策运作的预期效应,就是「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而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该报告列举了6大落实方向,分别是:一、振兴重点产业。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四、发展服务业。五、节能减排。六、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从台商的角度来看,这6大方向,几乎都有他们发挥的空间。尤其是其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属高科技产业范畴,台商凭著较优异的「高科技产业化」能力,将是大陆业者欢迎的合作对象。其次,服务业方面,台商在大陆因具有「同文同种」的优势,也比其他外商更有发展条件。还有,节能减排方面,台商现时已在大陆的相关市场顺利「卡位」,包括工程设计、技术移转、设备提供等层面,台商的表现都相对活跃,其发展势头堪称良好。

而大陆商务部在「两会」期间发出的一份文件,也足以作为台商未来的商机线索。这份以「推动商务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的文件,阐述了当前的扩大消费内需政策方针,其中除表明要继续实行「家电、汽车下乡及换新」政策外,并提出了「流通现代化」,及「以流通来引导及促进消费」的新策略。这对积极开拓大陆内销流通渠道的台商们来说,是个利多消息。

所以,从大陆「两会」看两岸经贸政策动向,显然不能单看对台政策论述的部份,而应该放大视野,进一步看大陆整体经济动向。后者所蕴含的商机要素,堪称为两岸经济合作的「基础建构」。对此,如果我方能积极加以掌握,并将其作为两岸双方协商的重要参据,则未来形成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将更加贴近两岸「互利双赢」的理想境界。


(本文作者为投资中国信息网社长、陆委会台商张老师、海基会台商财经法律顾问)

(本文不代表本会立场)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