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宏观新局下之台商大陆发展策略

 文/罗怀家



根据中华征信所于去(2009)年11月公布的「2009台湾地区大型集团企业研究」分析指出,受到金融海啸的影响,2008年台湾100大集团的整体表现欠佳,获利总额由2007年的1兆2,262亿元下滑到3,881亿元,大幅衰退了68.35%,但100大集团之大陆获利占集团获利总比重却较2007年成长一倍。以食品业为例,顶新味全集团及统一企业集团两家食品企业集团,目前矿泉水及方便面两项产品占大陆市场的份额都超过50%;世界电子50强中,台湾厂商2008年有5家上榜,到2009年已增为8家,分别为英业达、广达、纬创、宏碁、华硕、鸿海、台积电、仁宝,台湾资讯硬体产品包括笔记型电脑等12项产品生产占有率已独占世界鳌头,数位相机等4项产品居世界第二。显示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对两岸有利,且企业得到很大的发展。

一、两岸产业交流现况

根据全球透视(Global Insight)机构于2009年12月预估,全年受到国际金融海啸影响,世界经济将衰退2.0%,出口及进口成长率分别衰退23.0%及23.2%。由于台湾是以出口带动成长,经济成长衰退2.4%,进出口各衰退约2成。然而中国大陆在扩大内需带动下,经济继续成长8.7%,进出口则衰退约1成。在此总体经济情势下,两岸经贸发展原本应会有更大的衰退,但由于两岸关系的大幅改善,在此阶段发挥重要和缓作用。包括历次江陈会推动的两岸直航、陆客来台观光及陆资来台投资等协议签署并在两岸当局推动下,成果显著。

有两件事特别值得提的是大陆海贸会推动的3次采购团与江苏等主要省分来台采购,以及经济部推动的「逐陆专案」,包括贸协、工总及电电公会等单位的促成,总共推动181.5亿美元的对台采购,将在这两年内完成,对两岸产业大有挹注。

其二,面对严峻的国际金融海啸影响,大陆新型平面电视市场商机,在南韩政府采取激烈贬值因应之时,三星及LG倾销扩大大陆市占率,并彼此采购,同时切断对台采购, 希望一举歼灭台湾面板业,所幸大陆推动「家电下乡」持续扩大需求,并由国台办组团来台采购面板,且在贸协及电电公会配合协助下,台湾面板业在大陆市场市占率已大幅领先南韩。

第三,根据投审会资料,2009年政府核准对中国大陆投资件数为249件,较上年同期减少48.34%,核准投(增)资金额为60亿5,849.7万美元,亦较上年同期减少38.45%。由于台湾对中国大陆投资以电机电子产业为主,在欧美日等主要消费市场需求尚未恢复前,以及大陆产业政策调整及生产成本上升下,对中国大陆投资金额持续减少。核准对中国大陆投资案件,若以投资地区分,主要集中于江苏省27亿4,663.3万美元(38.45%)、广东省12亿8,216.5万美元(17.95%)、上海市9亿5,500万美元(13.37%)、浙江省5亿9,218万美元(8.29%)及福建省2亿6,246万7千美元(3.67%)分居前5名,合计约占本期核准对中国大陆投资总额的81.73%,以相对比例言,上海及福建衰退最多。

在投资业别方面,则以电子零组件制造业18亿129.4万美元(25.22%)、电脑、电子产品及光学制品业10亿1,940.4万美元(14.27%)、批发及零售业7亿4,315万美元(10.40%)、电力设备制造业4亿6,268万美元(6.48%)及机械设备制造业3亿9,451.8万美元(5.52%)分居前5名,合计约占本期核准对中国大陆投资总额的61.89%,其中批发零售业大幅成长48.90%。

数据显示,台商对传统投资地点选择已逐渐减缓,厂商重视之新兴地区包括重庆、西安及成都等城市,配合大陆内需成长,第三产业金融、物流及商贸开始增加。

就两岸政府推动标准及产业搭桥计划显示,大陆政府对于台湾最具竞争力产业如资通讯、新能源、汽车电子、纺织、资讯服务业、物流、文化创意产业特别有兴趣,台商则对掌握生产资源、内需商机及通路较有意愿。

第四,政府于2009年6月30日颁布「大陆地区人民来台投资许可办法」,准许包括制造业64项、服务业117项,及公共建设11项,共计有192项产业大陆企业可以来台投资。至2009年底共核准陆资来台案件23件,核准投资金额计3,748.6万美元。若就业别观之,分别为电脑、电子产品及光学制品制造业3,030.6万美元(81%)、电脑系统设计服务业448.3万美元(12%)、批发及零售业228.7万美元(6%)及运输及仓储业41万美元(1%),显示陆资来台集中在台湾具国际竞争力产业如资通讯产业,以及两岸直航涉及之航运、物流产业。未来大陆具备竞争力之地方特色餐饮,例如全聚德、王老吉等也将会陆续来台。此外,大陆对台湾近期发展很好的新兴产业也非常感兴趣,例如奇瑞汽车将在台设电动车研发中心,裕隆将吉利车厂之熊猫汽车智能化成「酷比」,将行销东南亚及两岸,都是很有意思的产业合作。


二、两岸产业交流之变化

台商早期赴大陆投资,在投资珠三角部分的台商大多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所谓「三来一补」方式进行,在华东及其他地区则常藉助于当地企业,多以合资及合作企业经营,90年代以后,台商对已掌握在大陆生产的窍门,对当地厂商借重地方相对较少,逐渐以100%外资的外资企业为主,并逐渐由中小企业投资转为大型企业集团为主的投资。

由于台湾产业具备制程先进、管理高效之优势,大陆具备劳动力多、生产资源丰富、政策优惠,2000年后随两岸加入世贸(WTO)市场开放,双方结盟案例很多,并呈现优势互补现象。例如:台湾声宝电器与海尔家电于2002年在香港结盟,双方互为代理及销售家电与电子产品、零组件的相互采购,双方相互OEM互补合作。台湾专业生产水龙头的成霖企业,2003年并购山东潍坊美林窑业,扩大生产领域与市场范围。其他包括中华航空与大陆南方航空的合作,台湾平面显示器供应商华映入股厦门厦华电视机厂、台湾矽太阳能电池组专业制造商升阳科与亚洲最大多晶矽片制造商江西赛维共同合资,成立江西升阳新公司等等。


三、两岸产业交流之问题

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自2000年起每年均对中国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进行调查,发现投资发生纠纷的案例每次都高于样本数,显然厂商努力生产销售外,也需不断处理相关纠纷(2009年已经较上年下降)。根据2009年的调查报告,台商经常发生的纠纷,依次为劳动纠纷、合同纠纷、买卖纠纷、土地纠纷及债务纠纷;在纠纷标准化后呈现增加的有商标纠纷、合营纠纷及劳动纠纷。去年以来两岸交流热络,台湾金门高粱酒、阿里山茶遭抢注册与仿冒问题逐渐浮上台面,媒体报导北京新光合资人质被扣事件,以及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华南围厂罢工问题,均相当困扰台商。

政府开放陆资来台投资后,大陆企业则希望我方能进一步开放投资限制、人员进出、金融需求、就学、就医等相关问题之管制。


四、台商策略

面对总体经济情势的变化,包括国际经济区块化发展、气候变迁、大陆政策转变,以及企业竞合策略的转变,我们认为台湾厂商应有以下的认识并提出胜出的策略:

(一)在整体局势变化方面,面对国际金融海啸肆虐,美国实力强,惟复苏较慢但影响巨大。欧洲各国则情况不一,葡萄牙及冰岛等国仍陷危机,整体复苏恐仍须一段时间。全球复苏最快的将是东亚、南亚及东南亚,台湾厂商应注意这个趋势,特别是东协加一、加三及加六的发展,并贴近发展较快的地区。

(二)重视气候变迁对产业的影响。近年来的大旱、暴风雪及地震海啸,显示气候变迁遽增。从京都议定书到今年哥本哈根会议协定,均显示各国政府正努力节能减排,厂商除应注意生产销售时遭受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外,更应注重节能减排,以符合政府日趋严苛的环保规定。

(三)重视中国大陆近期的政策发展。大陆近期积极推动政策、法规的增修,希望调整城乡差距、商工差距及地区差距。厂商无可避免将面对严苛的生产管理规范、调高的土地厂房价格、跃升的劳工成本,但是,大陆快速的基础建设,包括高速铁路网,由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到图门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近20个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相关基础建设工程,以及富裕农村带来消费商机,厂商均应积极规划因应。

(四)重视两岸新兴产业发展机会。为增加高附加价值产业,近期台湾推动六大新兴产业发展,大陆「十二五计划」也推动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台湾推动的绿色能源、生技、精致农业及医疗照护产业与大陆推动的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生物育种及新医药均可对接。且在此新兴产业两岸均有研发单位协助及财政挹注,企业应顺势发展。

(五)重视跨国企业竞争与团体合作。近年以来,台湾企业在IC产业如DRAM,面板产业如TFT-LCD等均遭到美日及南韩等之夹击竞争,因此台湾企业应该透过公会进行合作或策略联盟,并与两岸政府、研发单位形成产业推动小组,例如通讯产业联盟,彼此既竞争也合作。

(六)重视企业基本功的修练。金仁宝集团董事长也是海基会副董事长许胜雄先生说企业要在当前市场全球化、产品数位化与竞争国际化中胜出,企业必须不断创新、扩大核心竞争力、落实执行力与讲求速度。因此,企业应从擅长的生产制造,拓展到创新研发与品牌通路,此外,善尽企业社会责任,也是经营企业形象的重要工作。


五、两岸产业交流之未来

两岸关系自2008年3月大幅改善以来,诚如海基会江丙坤董事长所言,签署包括两岸直航等12项协议有如开了12条高速公路,对协助台商做生意,推动经贸发展有极大贡献,在政府推动两岸签署经济协议,希望大陆降低关税、开放服务业、保障台商投资权益与保护智慧财产权之时,也期待政府能协助企业扩展商机,并协助台商解决纠纷。

(作者为台湾区电机电子公会副总干事、海基会台商财经法律顾问)(本文不代表本会立场)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