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新任太仓台商协会蔡宗仰会长
- 更新日期:109-08-31
誓做清洁剂领域的「郭台铭」
专访太仓新任会长~蔡宗仰
◎ 文/徐银矶
2009年9月27日甫接任苏州太仓市台商协会会长的蔡宗仰,在台湾经营清洁品牌—妙管家,赴大陆发展前,在台湾已有相当名气。个性谨慎的他,在当年台商一窝蜂往大陆迁厂时,并未因此心动,而是采取以静制动的策略。直到2002年,蔡宗仰透过朋友的居间帮助,在评估包括厦门、嘉兴等10多个大陆城市后,终于选定在太仓市落脚。
虽前进大陆 却坚持根留在台湾
许多台商在大陆发展渐趋稳定之后,多半会选择逐渐把工厂整个迁移至大陆,在台湾仅留研发中心。蔡宗仰的决定却与其他人大不相同,即使是已经决定前往太仓市打拼事业,积极开拓大陆市场,但他仍让台湾的工厂持续生产,在台中的妙管家厂区,目前无论是生产量与规模,都远比在大陆的工厂来得大,至今妙管家每年在台湾的营收金额约为14亿台币,比起大陆现有的每年4亿台币进帐,高出3.5倍,充分达到根留台湾的理想。
蔡宗仰认为,贸然将台湾工厂整体移出并不明智。以妙管家来说,大瓶装的产品若在大陆生产,运费实在划不来,因此,蔡宗仰将较为费工、小瓶装的产品,放在大陆工厂生产,减少运费的成本。
目前妙管家工厂所承接的业务,包括回销台湾的产品、在大陆的内销产品、外销日本的物流业者的自创品牌,以及承包台湾知名物流业者,包括大润发及家乐福产制其自创品牌的产品代工。
蔡宗仰说,在他们这一行,管销费用非常高,一般均在30%左右,高得吓人。因此,他把管销费用摊在自家产品身上,而在为人外销代工方面,自然就不用再摊管销费用,或是可以借此有效降低其管销费用,如此一来,他的报价就可以比较低,他所生产的产品自然就可以比别人的产品更具竞争力。蔡宗仰的目标就是要让自己得以成为清洁剂领域中的「郭台铭」。
台湾妙管家在1984年底由蔡宗仰集资成立后,其公司成立目标就是致力成为华人世界家庭主妇的最忠实伙伴。蔡宗仰说,当初创业的最核心理念,就是要不断追求创新突破,以提供安全、高品质及经济实在的产品为宗旨。
蔡宗仰的台湾妙管家营业额,不但远超过大陆苏州妙管家,并持续增加产品种,服务顾客各种需求。公司据点分布在台湾台北、桃园、台中、台南、高雄、花莲;中国大陆则有上海公司,工厂则设立于台湾台中与大陆太仓市。其生产项目包括各类衣物清洁剂、家庭环境清洁用品、疏通剂及芳香剂系列产品、个人沐浴清洁用品。
妙管家在台湾品牌知名度高达93%,2005年营业额排名台湾企业前1,500大,也是当年度台湾清洁剂品牌营业额排名第1名。妙管家在台湾与大陆皆有加工生产工厂,从研发,吹瓶,生产到销售的一贯作业,借此确保产品品质及服务,在对客制化的代工产品上有极佳经验。在台湾的通路客户有家乐福、大润发、吉安、惠康、特易购、特力屋、佳士客、全联社;在大陆的通路客户则有大润发、家乐福、归尚、乐购等知名通路商。
谨慎投资大陆「一区打稳再一区」
面对大陆广大市场,蔡宗仰采取的策略是「稳扎稳打」战术。在蔡宗仰的眼里,大陆土地面积太大,「再大的企业进军大陆市场,也只是沧海之一粟」。
蔡宗仰认为,企业再大,也不要妄想要一举进军大陆。「回想一下,无论是台商还是外商,只要想一次做足的企业,在大陆哪个不惨败?」蔡宗仰严肃地说。在他的经营想法中,应将中国大陆市场分为东北、华北、华中、华东、西北、西南等6个区块,采取「一区打稳再一区」的方式,逐步扩大市场规模。
蔡宗仰指出,企业可依自我实力进行评估,财力雄厚的以二区为单位打下市场;财力较不雄厚的,则采取一区打下,再扩张至下一区的打法外,也应注意不要再拿台湾总部的资金投入中国大陆的企业,而是应待大陆企业所得积累一定数目后,才可以再进行下一阶段的扩大投资动作,「千万不要一直拿台湾总部的资金,无限额的扩张在大陆的投资」。
对于大陆目前的经营环境,蔡宗仰也深感现行政策已不若当年优渥。不但如此,现在就连低廉的人才成本都已经没有诱因。「算起来,现在给大陆员工的薪水,已经不见得比台湾员工来得低廉」。蔡宗仰娓娓道来其计算方式。
他说,目前在大陆的妙管家中阶主管薪水平均在4,000至5,000元人民币(下同),有些表现杰出的员工,甚至已经高达7,000元,这些薪水加上工厂必须供吃(平均每月300元)、供住(每月平均100元)以及每月工厂代其缴交的每月350元的社会保险金,换算下来,大陆员工薪资已经高过台湾的法定最低薪资,低廉的劳动力在中国大陆已不复见。
不过,在环保意识逐渐抬头的大陆,却并未带给以「化学工业」为主业的蔡宗仰任何困扰。蔡宗仰自豪地说,大陆对于环保的严格要求程度远高于台湾,他因而花了8百万台币增添污水处理厂的各项设备,不但其工厂排放污水完全合乎标准,在其工厂附近排放污水河川中,「鱼还可以悠游其中,不会死」。
爱惜人才 也希望员工能够自我调整
企业发展能否永续端视人才培训的能力,蔡宗仰对此深有同感,在妙管家的人才培训上,他始终坚持以完善的员工福利与不断的培训,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蔡宗仰说,以往大陆台商必须靠高薪挖角台干至大陆派驻方式,维持工厂基本营运,但现在台干的选用上,大幅减少台干数量已是趋势。
蔡宗仰认为,虽然有人对于陆干的忠诚度「无法信任」,培训后自立出走转成为竞争对手的例子,也经常上演,但是,台商培训陆干已经是不可能扭转的态势。他说,过去许多优秀的台干大多不愿意离乡背井,因此,派出去的人往往多半在台湾只能是「二军」,所以会出现这些「二军」到大陆去管理「三军」。
蔡宗仰开玩笑说,「二军管理三军怎么可能变成一军?」,最后还不都是要老板亲自下海去管理,否则根本撑不下去。尽管人才难觅,蔡宗仰每年仍花大钱送表现优异的员工去卡内基等地方受训,他自己也不定时给员工上课,借此灌输企业理念及公司的规定及各项要求,提高员工对公司的向心力。
除此之外,蔡宗仰也采取高薪与优渥福利,增加员工留在企业发展的动力。日前蔡宗仰在妙管家主管中遴选出绩优人员,招待他们到台湾旅游数日,除了让员工有诱因努力表现外,也希望借由旅游方式,让大陆优秀的干部及员工能亲自到台湾的工厂参访,更深入了解台湾公司整体运作方式。
蔡宗仰对于员工薪水虽出手大方,但相对的,他也严格要求陆干绩效表现。他最经常对员工训勉的话就是,「你们的薪水一直不断地在暴涨,但是,你们若仍不调整工作效率与心态,到最后被换掉的人,一定就是你」。
推动厂房设备自动化以解决缺工问题
在太仓市台商协会所举行的第二、三届换届会长/理监事交接仪式中,与前会长刘显模交接印信及互赠纪念品,出任太仓市台商协会第三届会长的蔡宗仰,在典礼上,信心满满地说,将扮演好会长的角色,遵循「会长大家当,我们共参与」的大原则,并强调以「服务、团结、分工」为目标,发挥群策群力的最大功效,积极为台商服务、为台商争取利益,协助台商在大陆有良好的企业经营环境,促进台商企业能够在太仓市茁壮发展。
蔡宗仰的这番发言,可不是「空嘴薄舌」。目前太仓已有600多家台商企业落户,总投资近20亿美元,太仓已成为台商投资较密集的城市之一。但目前太仓市也跟一般沿海城市一样,必须面对当前「招工难」的窘境。
眼看缺工情况益发严重,已使部分企业出现设备开工不足,甚至部分生产线、车间停产的现象。身为太仓市台商协会会长的蔡宗仰,为进一步了解这样的问题出在哪里,特地自费聘请4位助理为他服务台商之余,也逐一针对太仓市的台商企业进行调查。
蔡宗仰说,经调查113家台企,发现其中有61家企业缺工达到3,684人,已经超过用工的14%,全太仓市有400余家的台湾企业中,保守估计缺工达到1万3,000人以上。这样的数据,与当地太仓就业管理处所提供的资料,在第3季企业需求4万9,177人,求职人数只有1万6,756人,用工缺口达到3万2,521人相互印证。
对此,蔡宗仰有其自己的看法,并努力让会员了解情况共商解决之道。针对太仓台商企业内部普遍存在的缺工问题,蔡宗仰认为,要想解决企业「缺工现象」的问题,首先必须提高设备自动化的程度,才能进而提升生产效率。「只要能够提升自动化,就可以减少用人的窘迫感」,蔡宗仰说。
为了要能够鼓励台商提高自动化设备,蔡宗仰上任不久即往来大陆官方与会员间,积极提供建议,试图说服大陆相关机关能够提供台商在设备投资上的抵减税率政策,提高与加速业者在增添自动化设备的意愿及步调。
蔡宗仰表示,以前大陆的政策是鼓励台商增添自动化设备,只要添购设备,均可以获得全额退税,但现在大陆政府担心许多企业做不到半年就倒了,或者只是空壳公司,于是近年来将此优惠政策做出调整,企业增添设备必须等5年后才能享有退税措施。
除减少人力外,蔡宗仰也认为,台商必须开始提高工人工资的福利与待遇,让其生活有保障,民工的流动自然会减少。
虽然蔡宗仰接任会长仅有3个月的时间,但他已提出以「群体议价、集体采购」的团体力量,为台商协会会员寻找有利大家降低成本机会的方案。在此期间,他已经完成为协会会员与银行谈判,只要是台协会员即可享有当地农民银行对台商优惠融资的各项方案,不必再局限于中央级4大银行的对台商融资的重重限制。
此外,蔡宗仰也正进行推动会员间共用网内手机和座机、文具用品共同采购、团体保险与财产险等方案,估计可为会内经费获取每年商业收入高达480万人民币之多,堪称为最会为台商会员谋福利的会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