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大陆投资经验-台泥

◎文/林朝易


台湾水泥走过一甲子,进军中国大陆不消几年间,从一家老字号,大幅蜕变成为大陆生力军,最近更透过并购方式,在华南市场从老三跃升到龙头,借此雄霸大陆南方。

 大陆华南水泥市场包括广东、广西及福建三大市场,福建与广西两地需求量各有3,000万吨,广东水泥需求量约1亿吨,整个华南市场除各地中小型水泥厂之外,主要由台泥、海螺及华润三大集团主导市场。

今年11月30日,台泥公开宣布,透过香港子公司台泥国际公司,将以港币40亿元(约合新台币166.34亿元),收购港资昌兴矿业公司在大陆年产能1,600万公吨的水泥厂。

台泥国际公告,与昌兴矿业签订备忘录,将以港币40亿元左右的对价,向昌兴矿业收购Upper Value投资公司全部已发行股份,双方并预计在今年12月31日以前签署。

而此次并购案,由于包含昌兴在海螺集团所拥有的四条生产线,让台泥由华南地区原本第三大的地位,跃升成为华南水泥市场龙头,取代强劲对手海螺水泥与华润水泥。

台泥布局华南市场

从广西省会南宁搭车往内陆,两小时抵达台泥贵港厂,四座高大生产线拔地而起,只要一生产出水泥,就一车一车往外头送,尽管附近一大片都是水泥厂,但台泥的贵港厂显得特别壮观。

紧邻台泥贵港厂有一条西江,流经两广地区,是通往珠三角出海口的交通大动脉,水泥需要透过海运,广西因拥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因此吸引台泥的广东英德、广西贵港皆设于此,华润水泥、海螺水泥等大型水泥业亦进驻,西江因此有「黄金水道」之称。

贵港航线原只是贵港至梧州的短程航线,如今贵港可通往珠三角,已有贵港到黄浦北方港内贸航线,贵港到香港深圳航线,贵港到珠三角和港澳的常年货运航线。据统计,2009年贵港港吞吐量超过2,500万吨,一跃成为西南内河第一大港。

不仅如此,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政策更规划,西江这条「黄金水道」将在2012年前,新增内河港口吞吐能力超过7,700万吨,总吞吐能力达1亿吨以上,建成一批枢纽船闸和主要航道,提升西江水运整体能力。

透过西江,广西每年向广东输送1,500万吨水泥,相当于广东新干法产能的40%,对广东市场影响极大。而包括台泥国际、海螺水泥及华润水泥等多家大型水泥生产商,都在广西设有庞大的生产基地。其中近年来华润、台泥等企业,更是加大在广西贵港等地的生产投放。

台泥为什么会选在广西贵港投资?台泥贵港厂总工程师陈增仙表示,首先是广西石灰石的资源特别丰富;其次是水泥厂要「靠山靠水」,海运比陆运还要便宜;第三是可享受大西部的优惠政策。但他坦言,最早并不是以贵港为优先考量,还评估过广东封开、广西梧州等地。

 台泥贵港厂的厂区达1,650亩,年产量达900万吨熟料,建厂面积不包括矿山,因为在大陆的矿山要向政府租赁才准许开采,由于大部分矿产资源来自广西横县,台泥计划在广西贵港之后,进一步在广西横县设立年产900万吨的新水泥厂。

但美中不足的是,陈增仙透露,虽然贵港与横县彼此区域相邻,但台泥的贵港厂是由覃塘区所管辖,而横县是划归为南宁市管辖,在大陆地域之争是常态,这两个单位也互不相让,因此在短时间内,恐怕还不容易解决台泥贵港厂扩厂的问题。

大陆实施新宏观调控

最近大陆水泥逢年底需求旺到不行,岂料却遇到诸多不利因素,广西与广东水泥大幅提高价格。台泥贵港厂财务处协理陈逢彬表示,从今年9月至今广东水泥已三度提高价格,第一次每吨涨人民币20元,第二次每吨涨人民币30元,第三次每吨涨人民币50元。

首先是长期干旱水路运输不足,陈逢彬坦言,因为西江水位偏低,一条船以前可载1,200万吨,现在只能装下600万吨,而且还有不少船商不愿承载,海运走不通,而被迫改走陆路运输,致使运输成本大增。

其次是最近遇到大陆实施「新宏观调控」,大幅抑制水泥业等产能过剩现象,偏偏年底又适逢水泥需求旺季,近期大干旱则致使西江水位降至低点,运费因此大幅提升;在此多重因素冲击之下,两广地区近3个月来已三度提高水泥价格。

所幸的是,广西发改委、环保局皆向台泥保证,只要不涉及产能扩充的都可以做,例如改善运输路线、改善环境保护等措施。台泥方面也认为,现在大陆当局严打产能过剩,反而有助于提升水泥价位,不见得就是坏事。

台泥也乐观预期,2009年到2012年的四年间,台泥在大陆的产能还要再翻一倍,达到年产4,200万吨以上,站稳大陆华南地区水泥市场的龙头地位;以大陆当前经济的成长态势分析,大陆对水泥一年所增加的需求量,相当于美国一年的所需,更是台湾的150倍,大陆市场如此庞大,将驱使台泥在未来几年中,更积极于大陆市场的扩产与布局。

辜成允意志力惊人

台泥进军大陆后出现蜕变,首推台泥集团董事长辜成允的功劳。早期,辜成允从原本接下台泥企业团时摇摇欲坠,到现在每年获利都突破50亿元,在中国大陆更是后发先至,可望成功抢占前三大的局面。辜成允的意志力,让台泥10年来全然脱胎换骨。

在2001年长兄辜启允过世后,遗留下上百亿的庞大负债,辜成允成为台泥企业集团的新掌门人,一肩扛起事业重担,为不让伤口蔓延,经历一场大整顿,人事精简、组织扁平化、e化管理,以致于后来让台泥集团有重新崛起的契机。

接手台泥之后,辜成允坚持励行精简的管理方式,他一人独撑大局,面对外界质疑仍不改其志,锐意改造台泥经营体质,尽管昔日乌黑头发早已斑白,脸上更多了不少风霜,但努力交出的成绩单令人惊叹,硬是让台泥有不一样的转机,并逐渐步上坦途。

承袭前海基会董事长、其父亲辜振甫的世家气质、个性敦厚沈稳的本性,辜成允举手投足间仍具有「刚中带柔」的意志力。虽然历经多年在商场的冲撞,辜成允带领台泥迈向全新的新世纪。

台泥在大陆积极扩充版图,辜成允带头冲锋陷阵,为寻觅新的设厂地点,为了考察大陆水泥基地,他一年前往大陆不下10次,几乎走遍每一家可合作的水泥同业,亲自领军与大陆业者谈判。

除了布局大陆华南市场之前,台泥集团也没有忘记根留台湾。「花莲和平水泥专业区」这个投资,对台泥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里程碑。在水泥同业一片看淡之际,事后证明,辜成允的眼光神准,在确定和平水泥专业区后,不管是水泥厂、专业港与电厂等「三合一」的投资,都办得有声有色,尤其是发电厂更是台泥获利的金鸡母。

迈入第二个甲子

台泥主要以大陆华南地区为主,厂房分别设立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苏、安徽等地,合计每年在大陆的水泥总产量约2,600万吨,是台湾产能的两倍,台泥已然成为华南水泥的一哥。

当前中国大陆的水泥市场适逢「诸侯争霸」的战国时代,台泥考虑在下一阶段积极地收购企业,并与更多企业合作整合,以实现既定产能目标。

此外,台泥长年以来与各方有共谋利益的文化传统,与不同类型的企业合作均有不同的合作方式。在台湾和美国、欧洲、日本企业都有合作,在东南亚和泰国、印尼也有合作,在大陆早期也和柳钢、海螺合作过,而在香港则与中信等企业合作。

对于台泥未来蓝图展望,台泥未来市场重心仍在大陆。辜成允曾说,台泥也曾考虑到菲律宾等地设厂,而菲律宾在矿石等资源也相当丰富,但考虑到双方在语言、文化、民情、风俗习惯,以及劳工问题后,很多不熟悉的投资风险一一浮出,也就不得不打退堂鼓,而选择风险相对较小、但市场更具高倍潜力的中国大陆。

台泥走过第一个甲子。原本是一家老牌公司,现在已摆脱掉老公司的沈重包袱,辜成允立足台湾、放眼大陆的雄心壮志,经过多年来的锐意改革,让台泥在大陆市场发光发热,为台泥在第二个甲子开创出新生命。

台泥集团小档案


成立时间


1946


2008年产能


华南:2,400万公吨

台湾:1,060万公吨

未来产能预估


2012年华南5,000万公吨


生产据点分布


广东英德、广西贵港、江苏句容、台湾和平、苏澳及花莲设水泥厂

安徽朱家桥、广西柳州及福建福州及东莞设立粉磨站

市场策略


以华南第一大水泥厂为目标,再延伸到其他市场


资料来源:台泥官网、台湾证交所、香港联交所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