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第四次「江陈会谈」将于十二月中下旬在台中举行

  • 更新日期:109-08-31

◎ 文/编辑部

  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高孔廉与大陆海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10月13日于杭州,针对第四次「江陈会谈」(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与海协会长陈云林)的各项事宜,进行程序性商谈,正式启动两会第四次会谈的相关准备工作。

  双方初步商定今年12月中下旬,在台中举行两会第四次「江陈会谈」,双方也同意,立即由两会进行联系安排,针对已有共识之4项议题,展开两岸主管部门的沟通与讨论,期能早日形成共识,完成协议文本草案。

  经行政院大陆委员会授权海基会与海协会协商的4项议题包括:(1)建立农产品检验检疫机制;(2)避免双重课税;(3)渔业劳务合作;(4)产品标准检测及认证合作。这些议题都是两岸经贸往来密切下所衍生出的相关问题,与民众的身体健康、两岸经贸往来成本及两岸经贸合作效率息息相关,海基会希望能尽速与海协会达成协议,为台湾人民开创更健康、更完善、更有效率的两岸关系。

  未来时机成熟时,亦可考虑商谈之议题包括:(1)双向投资保障协议;(2)货币清算机制;(3)智慧财产权保护;(4)经贸纠纷调处机制;(5)新闻、文化、教育产业的交流合作;(6)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等(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ECFA)。

  第四次会谈时,可能就ECFA进行对话,但不会签署协议。两岸签署ECFA的主要目的,就是降低双方关税及非关税贸易障碍,提供两岸商品公平的竞争环境,与政治问题完全无关。两岸签署ECFA将会促进两岸贸易及投资往来的进一步发展,对两岸经济发展是双赢的结果。如果能谈成,其他国家包括美国、欧盟、日本及新加坡等,可能愿意与台湾洽谈签署经济合作协议,增进双方经贸往来,提升彼此的实质经贸关系。

  海基会江董事长曾说「台湾商品不怕竞争,就怕面临不公平的竞争状态」。试想,如果两岸不签ECFA,可以想见2010年大陆与东协自由贸易协议生效后,台湾出口至大陆的产品将比东协出口至大陆的产品多征5%-15%不等的关税,这对台湾产品而言是多么不公平的竞争状态。同时两岸若不签ECFA,也会对台湾会产生「贸易移转」及「投资移转」的效果,使台湾经济面临空洞化的危机。

  两岸自去年海基、海协两会恢复协商以来,所有协商都是在对等、尊严前提下进行,所签的9项协议与一项共识对台湾经济发展有极大助益,也获得绝大多数台湾人民的支持与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亦绝无涉及政治或主权矮化之问题,希望朝野各界人士能以台湾经济发展及人民福祉为重,用纯经济专业的角度来看待两岸协商,以及签署互惠双赢的各项协议。

  有了民意的支持,海基会将更有力量与大陆海协会协商,希望全国人民,包括在野党在内,能与政府站在一起,共同为台湾开创最完善、最稳定、最有利于发展的两岸关系。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