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经营与活动
- 更新日期:109-08-31
◎ 整理/林良谦
海基会感谢各地台商协会捐款赈灾
大陆深圳台商协会会长黄明智、中山台商协会会长李俊德分别于8月19日、28日代表台商协会会员,透过海基会捐款新台币2,000万元及1,300万元,表达大陆台商对「八八水灾」受灾同胞的关怀并提供实质帮助。
海基会由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高孔廉代表接见并接收捐款,高副董事长表示,台商长期在大陆辛苦打拼,此时遇到全球金融海啸的严重冲击,在如此不景气的当下,台商还是情系家乡,关怀同胞,踊跃捐款协助赈灾,全体国人感受到台商给予的温暖,他要代表灾区民众和政府,向台商致上最诚挚的谢意与敬意。
高副董事长进一步表示,台商在大陆打拼是台湾经济实力的向外延伸,对台湾经济成长及两岸经济的发展均贡献卓著,政府理应做台商的后盾,为台商开创更完善的经营环境,同时建立台商与台湾经济的链结,让台商在大陆的经营能持续为台湾经济注入源头活水。
海基会表示,大陆各地台商协会纷纷响应捐款赈灾,经初步统计,截至9月中为止,大陆各地台商协会预计捐入海基会帐户金额将逾新台币1亿元,还有许多台商协会向海基会表示,正持续向会员募款,相信大陆各地台商协会的捐款还会持续增加。
服务台商 9大机构进驻东莞
据8月14日联合报报导,台湾9大产业专业服务机构进驻广东东莞联合办公,全力辅导东莞地区台商加速推进产业升级与转型。
全球金融海啸对以出口外销为主的东莞台商,造成巨大冲击,除了节省成本,进行产业转型与升级,也成为东莞台商化危机为转机的重要出路。
东莞台商协会全力引入台湾产业升级转型经验,邀请台湾9大产业专业服务机构—中国生产力中心、工业技术研究院、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对外贸易协会、纺织拓展协会、中卫发展中心、资讯工业策进会、台商张老师袁明仁顾问等,为台商诊断企业情况,并针对个别企业开出产业升级的药方。
9大专业服务机构各有所长,例如,中国生产力中心为台资企业提供管理、营销方面的一对一辅导;工研院云集数千名顶尖科研人员,提供台商产业技术研发和科技转换;外贸协会则能帮助台企在全球进行市场调查,再根据调查结果辅导企业如何争取订单及宣传品牌等,9大机构正式入驻,为东莞台商提供更深入的服务与辅导。
东莞台商拟回台挂牌
据台湾新生报 8月24日报导,东莞台商协会会长叶春荣率20位台商企业高阶负责人回台拜访柜买中心,除强烈表达回台挂牌意愿外,也希望争取更多政策协助措施。
柜买中心由董事长陈树、总经理吴裕群会同业务相关单位接待,并解答相关问题。陈树表示,柜买中心将本著服务、效率、创新的理念及开放、信赖、竞合的策略,积极建置健康而高效率的资本市场平台,并开发新的机制及多元化商品;也期待台商企业在台挂牌后,除让国内投资者享受其经营成果外,也让台商企业能更加茁壮,而柜买中心也将持续提供台商企业更便捷的服务,成为台商企业在大陆及其他地区开拓业务最有力的后盾,并提供最有利的资源。
东莞台商协会会长叶春荣表示,东莞台商协会目前为大陆地区最大之台商协会,会员众多且不乏绩优台商,依其保守估计符合资格回台挂牌的台商应有百家以上,此行拜访柜买中心,除表达回台挂牌意愿外,也希望争取更多政策协助措施。
长三角珠三角 面临劳工荒
据中央社8月24日报导,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陆出口加工业最近出现转机,今年7月以来长江及珠江三角洲多家出口企业订单大增,企业却陷入劳工短缺困境,其中东莞和温州至少短缺劳工20万人。
今年以来,东莞劳动市场上征人倍率从3月的0.76上升至8月的1.51,即每151个职位仅100人应聘。东莞市劳动就业中心的用工情况报告指出,「东莞市企业用工需求向上转向,6月和7月出现招工难」。另外,智通人才市场提供的数据显示,4月份提供5万多个职位,而求职者7万多人;5月份约9千家企业提供近9万个职位,求职者却迅速减到6万多人。
东莞中心人才市场负责人表示,劳工需求有动态变化的特性,加上各大劳务市场间需求状况不共享,东莞实际缺工规模难以统计,但至少10万以上。东莞有32个镇区,其中石碣镇缺口就有5千至8千人,招工难情况非常严重。
至于长三角的状况和珠三角差不多,温州劳动力缺口约10万人,主要是传统行业,包括服装鞋子、五金打火机、电子电器等,其中缺口最大的5个是普工、服务员、学徒工、平车车工以及注塑工,从规模来看基本是中小企业。
业界人士预测,用工短缺状况可能要到9月中下旬后,随人才市场旺季到来才会减缓。
台连锁品牌 抢进陆内需市场
据台湾新生报8月24日报导,为抢进大陆内需市场,由中华两岸连锁经营协会、外贸协会在上海举办「两岸企业家论坛上海合作论坛」,以及「两岸连锁加盟品牌大展」。
中华两岸连锁经营协会理事长王国安表示,有近千位两岸连锁、地产、资本等业界企业家出席,就两岸连锁业、地产业、资本业界间的合作发展,商机趋势等热点话题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
随著两岸经贸合作的不断升华,两岸产业间的交流互访也越发密切与加强,尤其是当前两岸双向投资政策的推出与实施,更是让大陆企业对赴台投资的前景出现积极乐观态度。王国安指出,为鼓励台资及台商企业的投资发展,大陆城市所提供的相关优惠补贴政策,将为到大陆投资的台资及台商企业提供最有利的投资环境和条件保障。
首届两岸性的连锁产业大型专业展览活动有300个展位,参展的两岸知名连锁品牌包括:永和豆浆、两岸咖啡、迪欧咖啡、真锅咖啡、长颈鹿、吴记老锅底、可颂坊、达芙妮、多样屋、特立屋、欧德名店、避风塘、锅比盆大、四海游龙、德克士、和成卫浴、亚历山大、冠军瓷砖等知名连锁、地产及连锁业大型服务商与供应商。
4大台资装修业结盟登陆打江山
据经济日报8月24日报导,和成卫浴、冠军磁砖、台湾玻璃及南宝漆等4家装修建材企业在上海宣布结盟成立「精品装修联盟」,未来4家业者将在装修设计、统购、配送、零售据点及售后服务上进一步整合。为两岸连锁企业及开店的业者提供设计装修配套服务,并将开放更多台资企业加入「精品装修联盟」,扩大联盟在业界的影响力。
4大台资装修建材业者1年营业额近人民币100亿元(约新台币480亿元),借由优异的产品品质及售后服务,抢占大陆装修市场大饼,并对抗由大陆本土6家建材业者所组成的「冠军联盟」,联盟包括欧派厨柜、东鹏陶瓷、大自然木地板、雷士照明、红苹果家俱和美的中央空调等。
冠军磁砖董事长林荣德表示,台商用最好的设备生产品质最佳的产品,但宣传行销却不如大陆本土品牌,造成客户选择较低价的产品,却面临磁砖脱皮或油漆味久久不散的问题,借由知名品牌的结合,提供客户一次解决的服务,加上通路的合作,降低运转成本,扩大商机。
和成卫浴董事长邱世楷指出,和成卫浴在大陆各地有200多个据点、冠军磁砖有400多个据点、南宝漆也有500多个据点,加上台玻的7大生产基地,4家业者光是在通路上就有1,000多个据点,在产品线互补及通路扩大下,预估可望带动各家业绩大幅提高。台资企业成立「精品装修联盟」后,将结合设计师及联合促销活动,提高「精品装修联盟」的影响力。
大陆内需商机 台商占优势
据经济日报8月21日报导,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叶永刚表示,大陆中西部经济未来几年成长幅度将远超东部沿海,台商除将厂房移至中西部外,精致农业、加盟连锁、百货零售等内需产业也都具有优势。
叶永刚表示,中西部地区近5、6年来基础设施与水陆空交通运输快速发展,使加工出口企业最重视的运输成本大幅降低,加上近年沿海成本一直上升,使得很多加工出口企业明显往中西部迁移,去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中西部的成本优势更得以发挥,近年来吸引了不少台商前往投资。
为了吸引台资,江西省赣州成立了以台商创业园为龙头的「赣闽产业承接走廊」,于区内设立了一个大陆国家级的出口加工区,标榜同时兼具大陆中央给予的「西部大开发」,以及「海西经济区」的优惠政策。
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获批准,升格为大陆国家级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是大陆西部唯一的国家级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统一企业、亚东水泥已先后进驻;湖南省湘潭台商工业区去年9月也正式招商。
而湖北省过去5、6年成功争取富士康、冠捷进驻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外,原来只是省级工业区的吴家山台商工业园区,也获批成为国家级开发区,是华中地区唯一一家以引进台资为主的工业园区,目前已有远东水泥、统一企业、东元电机等上百家台商进驻。
另外,专家估计几年内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成长幅度,将远超过沿海地区,内需与消费商机也随之浮现,台商在农业、消费与服务行业,都较大陆本土业者具有优势。近年来已有新光兆丰农场、永丰集团等台资企业,进驻湖北黄陂台商农民创业园,发展大陆精致农业;还有两岸咖啡、太平洋集团的太洋百货、元祖食品等,都已卡位大陆中西部市场。
抢进大陆内销 制鞋公会吁合作
据联合报8月24日报导,台湾制鞋工业同业公会、台企联鞋产业升级小组在东莞举行「经贸讲座」,为台湾鞋业企业传授进军大陆内销市场的策略。
受金融海啸冲击,各行业的台资企业纷寻求产业升级与转型,其中进军大陆内销市场已是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为协助台商鞋企了解大陆内销市场,顺利地「出口转内销」。
台湾制鞋工业同业公会大陆经贸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健安表示,鞋业旺季已过,订单未见起色,厂商清库存的举措还未结束。他指出,进入大陆内销市场已是鞋企必须面对的课题,台商企业的优势在于产品品质好、信用佳,整合力量一起进军内销市场,比单打独斗更容易成功。
李健安说,制鞋业是劳力密集产业,有些业者为了降低成本,迁厂到大陆内地,虽然可以降低劳工成本,但内陆招工反而困难,迁厂并非根本之计,重要的是如何开拓大陆内销市场。他呼吁台商鞋企团结合作,共同面对环境的变化。他表示,鞋企之间不要为了薄利多销,大家抢订单,形成削价竞争,造成恶性循环。而是应妥协减产,以量制价,共同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