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中国大陆糖王-徐福记

  • 更新日期:109-08-31

◎文 / 李道成

  在中国大陆每逢年节,各大卖场内的徐福记专柜总是人山人海,这家彼岸糖果第一品牌,目前年销售额动辄30多亿人民币(下同),并已在新加坡股票上市,然而事实上,大陆数亿徐福记的喜好者,几乎都不知道这是个台商品牌。


  徐福记的成功,就是如此的在地化,包括通路、品牌策略与价格,都是打著高品质、中低价位的口号;但在大陆近20年,能够成功,除了总裁徐乘之外,徐家四兄弟的团结更是不可忽视的主因。


 兄弟合力顶出一片天

  团结的四兄弟,共同创造了徐福记,更造就了中国大陆糖果第一品牌。设厂于东莞19年的这家大型食品公司,跟许多台商一样,原本立足珠三角从事外销,但浅尝内销市场甜头后,重视业务的徐乘,立即改弦更张;这一调整,带动了这家企业近10年来的飞快成长。


  「出口为主,内销为辅」的经营策略,从徐福记大陆设厂以来,就是基本策略;然而1997年香港回归前后,广东批发商反映内销市场热络后,长期浸淫业务,对于市场上任何风吹草动都相当敏感的徐乘,立即做出全力冲刺内销的决定。


  20出头就全球走透透的徐乘,在家中排行老二,同时也是徐福记的关键人物,推动内销挂帅策略后,家中四兄弟各有分工,老三徐沆负责厂务与公关,老四徐梗职掌不断扩大的各类营建工程,不论是在家中或公司里,徐乘都是当然的总管角色。


  正确的行销与市场策略,让徐福记近10年来的成长,几乎都是大陆GDP的2到3倍,亲自抓业务的徐乘,坚持以专柜、大卖场经销模式,对于传统通路批发市场则是敬谢不敏。


  除兄弟团结各有分工,市场策略精准外,徐福记当年引进新加坡汇亚基金,占该公司的25%股份,让这家企业快速从中小企业,成长为让同业刮目相看的市场新兴势力,这股庞大的后援也功不可没。


 积极研发新口味满足市场

  能够创造如此庞大的业务量,除生产线规模足够外,徐福记致力开放新产品的能力,也让许多食品业者惊讶。不仅传统的近千种糖果、糕饼持续生产,每年研发部门都要开发2至3百种新产品,以满足中国大陆内销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传统强项年货糖已成徐福记在大陆的招牌,但近年来开发的沙琪玛、巧克力与薄荷喉糖等新产品,也都造成市场轰动,进而带动了这家台资企业的营业额,并引导其往上市之路迈进。 


  经过外销扎根打基础,快速扩充内销市场后,徐福记近年来,从两岸三地引进许多专业人才,企图冲淡家族企业色彩;然而四兄弟团结就是力量的根深蒂固观念,还有保守的财务策略,仍将是这家台资企业今后成长的重要动力。


  除了起家的东莞东城的周屋工业区上千亩的厂房外,徐福记近年来在河南驻马店、浙江湖州与四川成都,都设立了生产基地,未来包括华北、内陆,基于开拓农村市场的前提下,都会陆续设立生产线。 


  对于能长期维持「中国大陆糖王」地位,徐乘透露,首先是靠这几年打出来的市场品牌形象,市场上已培养出一群有「品牌忠诚度」的消费客户群;其次是做好市场区隔,提升产品的质量与价值,不与一般的商家打价格战。


  另外,提升对商品的创造力,为此,徐福记的研发团队已超过50人,未来还可能会再增加。目前徐福记生产的各类糖果商品已高达4百种。


 建立通路掌握钱潮

  至于在通路的建立上,徐乘强调「现代化渠道」的建立及掌握。包括超市、百货公司,以及量贩店,都将成为徐福记销售的重点平台。


  徐福记在大陆的年节糖、沙琪玛的市占率,目前都是第一,徐乘认为,除了要表现经营的竞争,徐福记的优势,就是建立在对中国人「食文化」的熟稔上。

事实上,2006年底在新加坡上市后,这家蝉连10年中国大陆糖果王宝座的台商公司,未来的目标,不仅是继续坐稳既有产品的高市占率;企图心极强的徐乘,还想在徐福记尚未涉猎的其他糖果种类上攻城掠地,甚至国际市场也是他的目标。

目前已在通路、原料价格上占有优势的徐福记,不仅在维持年节糖果与沙琪玛的市占率第一地位,未来包括口香糖、喜糖与休闲糖等商品,都能够经由合适的合作对象跨进市场。


  即使已稳居中国大陆糖果市场领先地位,徐福记仍规划在生产据点和通路扩充双管并进,希望借此,持续在大陆糖果市场中保持霸主宝座。


  原本只有东莞一个生产基地的布局,在成都厂预计已于2009年第一季投产,还有浙江湖州厂如火如荼展开建厂动作后,未来不仅产能将更为庞大,同时在就地生产的影响下,将更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


  不仅生产基地持续扩大,徐福记多年来建立的广大通路,包括二、三级城市与农村市场的分公司、专卖系统,还有新通路,都让其他同业对手难望其项背。

预计投资将超过2亿元人民币的徐福记湖州厂,占地约150亩;由于邻近上海、江苏等地,未来将是这家糖果大厂提高华东市场市占率的最佳利器;尤其是在运输费用高涨的情况下,就地生产还可以节省大笔运费,提升产品竞争力。


  至于今年第一季投产的徐福记成都厂,虽然因为四川大地震稍有冲击,但基本上不会影响到未来的建设与装机时间太多。


  由于看好大西南的内陆市场,这个投资6千5百万元人民币兴建,全方面产品都齐全的工厂,往后将作为徐福记大举进军西南市场的先头部队,除了四川外,还将辐射到云南等西南省份。


  此外,位于河南驻马店的徐福记华北厂,由于占地1千亩,除了一般的产品生产线之外,这里还是该集团农副产品的加工基地;包括芝麻、花生等多项原料,都在当地采购,再作初步加工后运往东莞等生产据点。


  占地面积广大的徐福记驻马店厂,预计2009年内将全数建设完毕,除了供应集团的农副产品原料外,这里制造的成品也将负责华北与东北市场。


  徐福记所有的据点都在扩充当中,就连东莞周屋也不例外,为了应付华南地区不断成长的市场规模,最近又批了1百多亩土地,作为员工宿舍与生产线使用;这笔新的土地也让东莞总部的面积正式超过8百亩。


  今年第一季的徐福记营业额,虽然正好碰上中国大陆严重的雪灾,不过拜景气良好,还有通路布署既广又深,金额仍高达12.69亿元;再加上同样属于旺季的去年第四季业绩亮丽,这家糖果大厂今年应该仍有好成绩。


 审慎评估返台上市

  2008年的营业额超过33亿元人民币的徐福记,在蝉连年年中国大陆糖王宝座;并在2年半前于新加坡风光上市后,规模急速成长,徐福记总裁徐乘对开放大陆台商回台上市,则持比较长期的眼光。


  他认为,已在港、星上市的台资企业,返台发TDR的筹资意义有限,主要是因为这种间接上市的模式,包括股价、筹资量与影响力都不够;徐福记将耐心等待台湾政府,拿出较星港证券交易市场都还优惠的政策后,徐福记将考虑返台上市。


     虽然新加坡下市再转台湾上市的工程浩大,但徐福记评估过,基于长期发展,台湾的证券市场应该会对海外上市的优质大陆台资企业开放,这个重大转变,徐福记已在考虑选择适当时机展开行动。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