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陆委会主委赖幸媛  文/苏永耀(自由时报记者、央广节目主持人)《交流杂志97年6月号第99期(历史资料)》

四月底马团队宣布将由台联前不分区立委赖幸媛出任新政府的陆委会主委,引发关心台湾及两岸的人士热烈讨论。有人认为这是一招好棋,有助未来马总统掌握两岸交流的快慢节奏;但也有人担心新政府的大陆政策是否转调。 点头应允接任主委一职,赖幸媛确实跌破许多人眼镜。但或许对她来说,人生也不过就是这样一连串的挑战与意外所累积;很少人知道,赖幸媛在世新三专毕业后,也曾经是平面媒体记者。   但她后来宁愿接受更大挑战,到英国念书,并且一路完成英国伦敦政经学院硕士、萨塞克斯大学发展研究博士。前陆委会主委、现任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早她三年到英国留学;两人也从同窗关系,到现在分属朝野阵营共为台湾打拼。   承受外界两极看法的赖主委,为避免衍生不必要争端,这段期间也极其低调,可谓如履薄冰。   担任新职前,赖幸媛除主动拜会将接任海基会董事长的江丙坤,澄清外界揣测。待五月廿六日江丙坤就任,赖幸媛二度拜会江董事长。六月十一日江丙坤率团前往中国大陆进行两会复谈,她更亲往送机。   作为前总统李登辉的爱将,赖幸媛也被外界赋予「李登辉路线复辟」的解读。另一方面,台联在政党光谱上曾与国民党相距甚遥;未来如何执行马总统的两岸政策路线,是否会产生不适,都让外界好奇。   对此,赖主委的回答倒是明快,强调以后只有新政府的路线。至于台联的背景,赖幸媛则说,从去年一月开始,台联已转型为中间偏左,即照顾中下阶层、照顾弱势的路线。这也是她当时在幕后所推动。   赖幸媛还说,统独是政治座标轴,不是经济座标轴。她自己的两岸政策理念更是超越统独,并把关心焦点放在经济议题上。这与马总统、萧万长副总统所申言不统、不独、不武的理念是一致的。   观察赖幸媛的从政生涯不难发现,这些理念并不是只有说说而已。   过去担任台联立委期间,赖幸媛已把关怀焦点放在弱势的本土产业上。尤其,当大陆方面大量倾销如毛巾、纺织等廉价商品到台湾,甚至还有黑心产品时,她更与业者共同站在街头,大声疾呼政府必须有效出面处理。   更早出任国安会咨询委员时,适逢台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赖幸媛一直是核心的参与者;维持台湾主体性与本土产业的活路,更是其念兹在兹。   也因此,赖幸媛在说明接任陆委会主委的理念时,同样展露「中间偏左」、重视弱势族群态度。她认为两岸交流发展过程要能增进百姓的工作机会,也希望在交流中获利的一方能够在社会安全体系多付出,让财富能更合理分配。   赖幸媛更强调,若两岸交流增加、国民生产所得成长,但人民的就业与创业机会反而减少,便不是健康发展。   赖主委的思维是希望减少两岸交流过程外部性效应,将社会负面冲击降至最低;并让交流产生获益,尽量以全民共享为原则。上述理念有人评论赖像是当「劳委会主委」;但这些关怀的驱动,应是她愿挑战新职的主因。   两岸政策一直是蓝绿之间的关键差异。赖幸媛的另一个重要职责,如同她自己所说,就是扮演一个协调者角色。   这个协调者的定位,将不仅继续过去陆委会功能,整合部会间意见差异而已。除政府外,更大的社会面向,包括朝野政党、各产业及团体之间;总之,将受到两岸交流牵动的对象,都将是赖幸媛要去接触的范围。   如同马总统自己所言,台湾还有五百多万的民众没有投票给他。   整合这些内部差异,也是马英九主动找赖幸媛来接任这个最敏感政府职务的原因。这也已经超越李登辉所说的「煞车皮」功能;更精确说,从关怀本土弱势出发、进而确立台湾主体性,将是赖幸媛开创朝野良性合作空间的活路。 从赖立委转轨到赖主委,不同过去的咄咄逼人,赖幸媛也把身段放的极其柔软。因为她现在已不是特定团体的利益代言者;而必须站在多元利益整合者的高度,看待未来两岸大幅交流后所衍生的各项课题。   尤其,过去的陆委会像是政府在两岸政策的把关者,扮演所谓安全阀的功能。   如今两岸情势不同过往,交流平台已趋多元且复杂,除官方授权的海基会外,包括国共平台等都在两岸关系上展现影响力。陆委会原先扮演的管理或主导角色,也面临到重新调整与定位的必要。   台联党主席黄昆辉六月九日拜会赖幸媛时,也曾以过去担任过陆委会主委的经验,认为陆委会应把协调与执行的角色分开。随著两岸事务愈来愈多,陆委会更难以担纲任何执行者,反倒是做好横向与纵向的协调才是关键。   此外,鉴于过去法令规章多偏管制面向,面对开放的大气候,与法规还未全然更张的过渡情况,赖主委要如何做到维系依法行政及适时开放的杠杆平衡,也考验其智慧。从九○年代初两岸接触、过去十年关系冷淡、乃至未来将展开的密集交往,在载浮载沈的台海情势上,赖主委正站在关键的浪头,准备迎来一波又一波的挑战。〈本文刊于97年6月「交流」杂志第99期〉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