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灾后重建路长远两岸携手同心行  文/徐银矶《交流杂志97年8月号第100期(历史资料)》

四川地震后,台湾法鼓山圣严法师以「救苦救难的是菩萨,受苦受难的是大菩萨」的大悲心开示,鼓舞在震灾中齐心齐力、不分昼夜救灾的人员,也安抚受灾罹难者亡灵及家属受创的心灵。逝者已矣,现在对于四川灾民来说,更重要的事,是如何从残破的土地上与经历天人永隔的家乡重新站起来。

  重建路迢迢 台湾各界人士持续关注

  震灾之后,台湾法鼓山、慈济等宗教团体,在汶川地震的救灾黄金时期,投入大量资源进入灾区,协助救灾、安抚灾民工作,在近二十天的救灾工作中,宗教团体发动各地分处所进行救灾资源的募集,抢在第一时间送进灾区使用。   时至六月,慈济功德会人员分组分梯进入灾区进行慰抚及医疗工作,仍持续进行,但工作性质已渐渐转变为以灾后重建为主。根据功德会在台湾九二一地震的经验,对于大量因震灾而流离失所的灾民,为其找个立锥之处是为第一要务,因此,功德会在当地积极协助搭建临时铁皮屋安置灾民,好让学童有学校可念,民众有家可住。   法鼓山也不落人后,在圣严法师的指示下,法鼓基金会人员分批往四川内部继续寻勘需要协助的地方,适时协助规划及执行重建工作。法鼓山基金会日前针对四川地震举办「安心、安身、安家、安业,重建希望」座谈会,除表达对灾区民众的关心,也强调重建工程耗资费时、非常艰巨,尤其安心,比安身、安家、安业,更难做到与做好。由于四川地震死亡人数逾六万三千人,灾后重建工程浩大,其人力与物资不能只急用于一时,必须「细水长流」,台湾民众要从「安心、安身、安家、安业」持续给予关怀与支持。   中华民国红十字总会搜救队总指挥欧晋德也认为,未来川震灾区重建需要的援助还很大,台湾民众未来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尤其在对灾民的照顾工作上,同文同种的台湾社福团体,可以比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更多的协助。家扶基金会主任周慧香也说,该会与联合劝募协会人员在六月八日到北京,除与北大社工系学生座谈外,也前往西安、兰州、成都做服务评估,除培训当地大学生在暑假进入灾区扶助失依儿童,研商编印心理卫生、社工辅导等教材,让灾区家庭能参考利用。

  不藏私!台湾官方明订帮助川震重建条款

  为持续帮助川震灾民重建,行政院长刘兆玄甫上任就在行政院会上指示内政部、卫生署与陆委会等机关,参考南投九二一地震救助及重建经验,拟具「加强协助大陆四川震灾灾后复原措施」。创下台湾有史以来针对大陆天然灾害,透过官方正式明定措施,交由跨部会执行的首例。这项救助将以九二一震灾救援、安置和重建的经验,透过收容安置、物资捐助、医疗防疫与校园重建等方式,提供灾民实质救援与帮助,展现两岸同文同种的人道关怀。协助方案涉及两岸互动部分,将透过两会(海基会、海协会)既有交流互动机制,共同研议如何使政府与民间捐输款项与各项具体措施,落实在灾民照顾和认养灾区。   而为能够向台湾借镜九二一地震重建经验,大陆中国科学院日前也邀请台湾中央研究院一同参与四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中研院副院长刘兆汉也在六月二十七、二十八日率团前往北京,出席「海峡两岸汶川地震研讨会」,将台湾九二一地震灾后重建经验与地震预警技术,带去北京与中国科学院专家进行交流。这是两岸交流以来首次「院对院」为单位的相互合作,创下合作先例。   此外,由于灾后重建过程漫长,台湾大学与台湾商业周刊杂志特别成立「台湾支援四川灾后重建行动联盟」,前导队伍前往四川进行灾后评估,希望借由九二一地震重建经验,帮助四川灾民重建家园。台大建筑与城乡研究所长夏铸九表示,四川大地震的威力比九二一地震(七点三级)还要大,且灾区范围广大,重建工作更为艰辛。他说,台湾曾经历过九二一大地震,也有重建经验,这次地震更能看到台湾社会的力量,相当可贵与感人。今年六月会先进行灾后重建的乡镇评估,并提出中期、长期灾后重建的计划。他强调,台湾支援四川灾后重建行动联盟成立后,还需要广纳各界专业人士加入,希望台湾企业和民间都有积极参与,让大陆人民深刻感受到台湾民间的能量。夏铸九建议,可以将「台湾—四川」,或者「成都—重庆都会区域」之间,发展成经济互惠特区。而「桃园—成都机场」甚至可以成为率先直航的航点,民间企业可参与投资协助四川重建;至于公部门的经建会,则用以作为四川与台湾的窗口,以制度、优惠措施,实际支持企业前进四川,并结合台湾九二一大地震受灾经验的中部市镇乡村,与汶川建立合作机制,协助其重建。

  重建工作首在心灵层面

  灾后重建工作,硬体建设固然重要,但在灾民心中因生离死别留下的伤害,难以抹灭,灾民们的心灵重建工作乃当务之急。总统马英九曾表示,台湾愿意以认养(助)灾区、为灾民心理辅导的方式,协助灾区重建,凝聚两岸更深的感情。大陆中国国家科学院也透过民间管道向台湾求助,希望藉助台湾处理九二一灾后心灵重建经验,派员前往提供专业训练,帮助生还者重建受到创伤的心灵。中华心理卫生协会宣布两岸灾后心灵重建合作计划,多位心理卫生与咨商专家参与,包括儿福联盟执行长王育敏、知名文化评论家暨精神科医师王浩威等,专精在创伤治疗、社区心理辅导及志工训练的专家,相继前往四川灾区协助灾后心灵重建工作。

  激发同理心,学生们亲身体会饥饿感

  为让学生激发出「人饥己饥」的同理心,台湾明道大学师生在灾后满月当天时,发起「饥饿十二」活动,学生们从上午七点半至晚上七点半禁食,亲身体验灾民的饥饿感,并把节省午餐的钱全数捐出,意义非凡。该活动由春晖社发起,以人饥己饥的精神,回应四川震灾的救援行动,虽然活动举办正值期末考前夕,但才短短二天就有八十名师生报名,而十二小时的饥饿期间,学生们带著「饥饿证」上课,体验物质匮乏的经验;午休时大家一起观看灾区报导,感受大自然对人类的考验。   而一直以「饥饿三十」带动人溺精神的台湾世界展望会,日前在高雄应用科技大学体育馆举办跨校际的「联合饥饿三十体验营会」,一共吸引三百七十一名高雄青年学子共襄盛举,共同搭建难民营挑战饥饿,体验三餐不继的滋味。   灾后重建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重建是救灾的延续,由于台湾曾经经历九二一大地震,对于川震自有一份刻骨铭心的同感,加上两岸同文同种,从血液当中自然泛出的同理心和悲愿心,不分领域,无分官民都进入重建行列。然而。台湾在九二一大地震之后,历经近十年的时间,灾区目前才渐渐现出重生的形样,而四川灾区较台湾九二一灾区及受灾人数都是多上数十倍,重建时间将势必更为漫长。相信在两岸同心努力之下的「天府之国」||四川,能够在大地的裂痕之中,重新绽放美丽重生的花朵。〈本文刊于97年8月「交流」杂志第100期〉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