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世界经济发展趋缓下的两岸经贸互动  文/林时章《交流杂志97年10月号第101期(历史资料)》

两岸经贸互动是过去二十余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轴,台湾在一九八○年代中期以后,以劳力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出口产业大规模向大陆转移;而中国大陆则以改革开放和广大的市场潜力吸引国际投资,也成为台湾产业外移的主要承接者,从而带动两岸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目前,台湾是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第九大出口市场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   在经济全球化下,美国的次贷风暴终于形成全球问题,世界各国经济都面临衰退危机。美股从去年一万四千多点跌到最近的八千四百五十一点,带动全球股市大跌,至今仍有继续向下修正的风险,预测美国未来经济不会有V型复苏,房地产价格可能持续下滑、失业率攀升,世界经济短期将难脱低谷,消费者信心降低等很可能会持续到二○一○年。世界经济情势的变化也相当程度的冲击到两岸的经济发展,两岸经贸关系也已不再只是单纯涉及到两岸之间的问题,而是必须加入世界性的因素。

  台湾受到的冲击与挑战

  受到美国次贷危机与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台湾今年一至七月总进出口贸易罕见地出现四点一亿美元的逆差,预测下半年整体经济增长幅度将持续趋缓,GDP增长率向下修正为四点五五%左右;实质民间消费亦将呈现相当疲软的走势,预估二○○八年实质民间消费年增率将由二○○七年的二点五五%减缓为一点七三%,全年的实质民间投资年增率可能由去年的三点三四%转为负一点九八%。   台湾的经济发展除了面对世界性因素外,还有来自中国大陆的挑战。台商在大陆投资设厂,增加了当地的就业机会,有助于大陆出口的增长。对台湾而言,对大陆出口扩大了台湾的外部净需求,上世纪九十年代对台湾经济增长率平均每年提高零点五%,二○○○年以来,对大陆的巨额贸易顺差一直是台湾出超的最主要来源。然而此种两岸互蒙其利的情况,随著中国大陆经济实力的增强,逐渐成为大陆检讨的焦点。大陆认为,长期以来两岸贸易不平衡的问题,并非是由自然禀赋和分工所引致的,而是台湾方面单边主义的贸易政策所造成的。此种观点似乎已产生影响,因为自二○○二年以来,大陆实际吸引的台资金额持续下降,两岸贸易增幅减缓,台湾产品在大陆市场的占有率也被韩国赶过。最重要的是,大陆积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与港澳、东协、韩国的区域经济协定不断进展,台湾对外经贸面临被孤立的挑战。

  美国金融风暴对大陆的冲击

  近一年多来,在美国次贷风暴、人民币汇率上升、国际油价暴涨、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大幅提高等因素的冲击下,大陆上半年GDP虽然有十点四%的增长,但CPI上涨七点九%;贸易顺差为九百九十点三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十一点八%,减少了一百三十二点一亿美元。其余如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进口指数、采购量指数回落幅度达五%;随著新订单的回落,生产增速继续锐减,七月生产指数为四十七点四%,比上月回落六点八%,预示经济趋缓可能会持续下去。普遍来说,各界对今后大陆经济发展速度持保守观点,例如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将大陆二○○八年的经济增长率从十一点四%下调到十点五%,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经济分析师陶冬预估今年第四季将是大陆经济成长的最坏时机,预估下半年GDP仅成长九%。最近受到毒奶粉事件的冲击,情况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探索促进两岸经贸互动的机制

  两岸经贸关系是两岸互动最核心且最实际的部分,过去两岸在政治与意识形态方面存在难以跨越的鸿沟,而两岸经贸却一直热络不断,俨然成为维持两岸和平共处最大的力量。然而此种形势在大陆经济快速崛起,与世界经济发展趋缓的大环境下,似乎已到了需要变革的时刻。   对此马英九总统曾表示,将在一、两年内快速开展台湾与中国大陆的经贸关系,而不只是周末包机直航及开放大陆人民来台观光。大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则曾于今年三月「人大」、「政协」两会期间谈到两岸经贸关系时,提出「加强合作、互利共赢」的观点。显示两岸对经贸问题都在酝酿与构思新的互动形式。   过去由台商投资大陆而引发的两岸经贸关系,是一种「功能性合作」的架构,这种互动方式没有政府机制做后盾,在出现经营争端、投资保障、人身安全、双重课税、相互认证、智慧财产权等问题时,往往无法有效解决,造成双方的困扰。针对这些问题,近期来两岸兴起探索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热潮,如倡议设立「自由贸易区」、「两岸经济论坛」、「两岸经济合作联席会议」、「商务仲裁合作机制」、「两岸经贸协商的机制」、「建立两岸经贸合作制度化安排」、「两岸产业合作平台」等,相关构思都是希望透过各种机制,推动两岸贸易、投资、人员交流的直接、双向发展;让两岸经贸转型、升级,步入一个新的、互利双赢、正常的两岸经贸关系。   在经贸互动架构的探索之外,两岸近期都推出了若干单边措施,为经贸往来加温。例如大陆在江苏昆山筹划「两岸经济自由贸易试验区」;规划把湖北打造成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以及海峡西岸之后大陆台资聚集第五极。我方则通过「小三通人员往来正常化实施方案」,全面扩大「小三通」;开办人民币兑换业务,使今后两岸的资金融通将更加方便;通过海外企业来台上市松绑及适度开放陆资投资台股的有关方案,包括开放大陆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来台投资证券、期货市场等。   另在两岸实质经贸互动方面,今年四月中旬,大陆的中国海洋石油公司(CNOOC)与台湾的中国石油公司(CPC,恢复油矿探勘。八月,台湾国际贸易法律权威罗昌发与大陆的张玉卿同时成为世界贸易组织「补贴暨平衡税措施委员会(CSCM)」成员,这是罗昌发受到大陆杯葛而晚三年取得的职位,显示两岸在WTO的对抗有和缓的迹象,至少可说这次两岸没有相互抵制,为两岸互动创造和谐的氛围。

  乐观展望两岸经济前景

  从历史与地理位置看,过去两岸透过台商进行两岸经贸交流,大陆吸纳台湾的投资,获得了可观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台湾则通过对大陆的投资,使产业获得了发展新空间,促进产业升级,维持台湾贸易和经济发展,得到两岸双赢。台湾资源匮乏,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业转型升级困难重重,未来要持续发展就必须更加对外开放。   面临全球经济变革与大陆经贸双边竞局,特别是在世界区域组织成形的时代,两岸经贸关系尤须与时俱进,台湾应以更开放的态度积极面对,妥善结合大陆的优势,才能持续发展经济。   就中国大陆而言,在美国金融风暴的冲击下,世界经济前景不明朗,被誉为世界经济稳定与发展重要支撑力量之一的大陆也无法幸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如何推动进一步改革,乘势再度崛起,是中共面临的重大课题。 〈本文刊于97年10月「交流」杂志第101期〉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