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雾上桃源清境  文/吴燕玲《交流杂志97年10月号第101期(历史资料)》

台湾夏天动辄三十五、十六度的高温湿热难耐,但即使在最热的七、八月,来到海拔二千公尺的清境农场,空气中竟有阵阵凉意,入夜后,气温更降至十九、二十度,难怪有人说:「清境是一个只要暖炉,不要冷气的度假胜地!」现在的清境农场,更是台湾最热门的度假胜地。   其实早在十九世纪,清境这个区域是泰雅族道泽群的祖居地,直到雾社事件后,日本人为了方便管理,才在这里设立「立鹰牧场」,教导泰雅族人养牛、定垦,一直到台湾光复后,南投县政府接管,才改名为「雾社牧场」;直到民国四十九年,退辅会为了安置荣民,向南投县政府价购,这里又改名为「见晴农场」。   说来有趣,「清境」这个名字,还是蒋故总统经国先生取的,民国五十六年,时任国防部长的蒋经国来到此地,有感于这里「清新空气任君取,境地优雅是仙居」,所以才将这里改名为「清境农场」,经过四十年的开垦,才有今日的风貌。

  清境之美|欧风浪漫

  而今日清境的美,是欧风浪漫的。   十年前的清境农场,附近还是一大片铁皮屋,但因为「长白山农场」,这一栋带著乡村气息的英国都铎风建筑在这里诞生,开启了清境农场成为台湾欧风精致民宿的发源地。   「长白山农场」的主人郑秋文说,他当初盖这栋房子时,根本不是要拿来做民宿,而是要当作自己的高丽菜农场的办公室,但没想到,落成之后,竟引起往来游客的高度注目,郑秋文说:「那时来清境露营的年轻人,跑来说想要借宿,我就说,好啊!你帮我拔三个钟头的草,就当作房租好了。」但来自都会的年轻人,忍受不了在艳阳下拔草的辛苦,反而希望付房钱了事,就这样,带领了清境欧风民宿的蓬勃发展。   现在的台湾有许多旅人也常常舍五星级饭店不住,喜欢投宿在这些独具风格的民宿小屋,因为这样的住宿经验代表著一种生活气氛的转换,满足了退休时隐居山林的梦想,还可以从民宿主人挖掘出当地的轶闻趣事,无怪乎,到清境住欧风民宿、逛欧风民宿,也成了清境的最大卖点。   其实这十年来,清境欧风民宿的发展,也可以看到台湾人面对休闲事业发展的思考轨迹。清境一些「元老级」的欧风民宿,如「长白山农场」、「香格里拉空中花园」,走的都是温馨的欧式乡村风格,但随著业者竞争日益激烈,清境的民宿在发展自己的特色之余,也开始争奇斗艳起来,欧式乡村、美式木屋、俄罗斯风……,一栋栋造型各异、装潢豪华的民宿,纷纷出现,「香格里拉音乐城堡」、「欧风小镇」、「普罗旺斯玫瑰庄园」……都是「升级版」的豪华民宿,最奢华的莫过于普罗旺斯的独栋villa,连私人的温水游泳池都有!当然,一晚二、三万元的房价也令人咋舌。

  清境之美|山中云雾

  清境的美,也不止在这些欧风民宿的争奇斗艳,还在于它变幻莫测的山色。   清境的上午,天空总是湛蓝如海,但一到下午,云雾就会飘过你的脚边,往往这一秒钟,还可以看见对面合欢山、奇莱山,连绵不绝的中央山脉,但下一秒钟,风起云涌,分不清是云是雾,白茫茫的一片,不但完全看不到对面的山色,连几公尺外的房子,都悄悄躲进了云雾中。   所以在清境要享受它变幻莫测的山色,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要静下心,让自己放空,对著山色发呆,才可以感受到它变幻莫测的美丽;那时,你会纳闷,到底是风在动?云在动?还是雾在动?抑或是你的心在动

  清境之美|瑞士草原

  清境的美,也不止是在它变幻莫测的山色,还在于它犹如阿尔卑斯山脉中,那一个个童话故事的孕育之地︱︱青青草原。   假日的「青青草原」,是喧闹的,因为牧羊人格兰的绵羊脱衣秀、训练有素的牧羊犬从山上赶集羊群的画面,总是让空气里夹杂著小朋友的惊呼声;「绵羊城堡」里,父母亲带著孩子喂绵羊喝奶时,传来呵呵的笑声,周末的「青青草原」,是亲子共欢的天地。   只有人潮散去的平日,才可以享受到「青青草原」的宁静,蓝天白云下的绿草如茵,这时的清境才真像是童话故事里的仙境,是卡通「小天使」主角小莲的家,是那个靠近阿尔卑斯山,那个宁静的小村庄。

  清境之美|摆夷风情

  清境的美,也不止在于它如同童话故事般的仙境,还在于它蕴含著一段血泪交错的历史。   整个大清境社区,泛指雾社到梅峰之间的区域,包含著博望新村、仁爱新村、忠孝新村、道班新村、荣光新村、定远新村、寿亭新村等七个村落,直到现在,这里二百多户人家,许多都是滇缅孤军的后代。   这段历史要回溯自民国三十八年,从云南往缅甸撤退的孤军,在共军与缅军的夹击下,又得不到国民政府的支援,历经艰难险阻、伤亡惨重,却又得在复杂情势中谋求生存,直到民国五十年才奉命撤退来台湾,当时七十七位游击队,连同眷属二百多人,被国民政府安置在博望新村与寿亭新村,但当时没水没电,什么都得靠自己的双手开垦,加上对高山气候的不适应,滇缅军眷们的日子,可说是过得极为辛苦。   也就是这群游击队连同眷属(当时称为义民)胼手胝足、默默耕耘的奋斗精神,加上退除役官兵的开垦,清境才有今日的风貌,所以至今在清境的博望新村,还保有难得一见滇缅文化风貌,特别是在饮食习惯上,博望新村家家户户前,都种植著特殊的香料,如刺葱、香根、野当归等,造就清境特殊的滇缅美食风味;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博望新村居民还养殖了许多甲虫,让许多小朋友来到这里,怎么劝也劝不走;此外,如果你运气好的话,还可以欣赏到滇缅后裔拿著长长的水烟筒,吞云吐雾的表演,据说这水烟筒,已成了博望新村的至宝,轻易不拿出来见人哩!   因为博望新村特殊的滇缅文化,也让清境更加吸引人,今年七月初,大陆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针对开放大陆客来台观光,率领的踩线团来到清境时,本来因为行程的延误,场方原打算取消博望新村的参观活动,但邵琪伟因为曾任云南副省长,坚持要到博望新村走一趟。   邵琪伟一到博望新村,马上就以家乡话和居民打招呼,他更在听了居民的口音之后,立刻说出对方是傣族或其他哪一族群,还猜出他们是来自哪个区域,场面顿时沸腾了起来;当邵琪伟走访村内艺品店时,他看到店中一个小鱼篓,还主动向其他人解释这是云南当地传统用来抓鱼的工具,并解说它的操作方法,让博望新村的滇缅后裔备感亲切。邵伟琪当时还有感而发地告诉博望新村的居民说,他在云南工作三十五年,来台还能见到老乡,感到非常高兴,他回去后定会特别加以推荐,让大陆民众来台旅游时,可以看到存在于台湾的滇缅边界少数民族的风情。

  清境之美|物产丰饶

  当然,今日清境的美,也不止在于它的摆夷风情,更在于它的物产丰饶。 春天的清境,满山的杜鹃花,加上桂竹笋的采收,象征了大地的欣欣向荣;夏天的水蜜桃,更是每位游客下山必带的伴手礼;秋天的枫红与蜜苹果,更教人心醉不已;就连冬天埔雾公路的樱花、梅峰农场的梅花,加上奇异果的采收,也让人流连忘返。   更不要说,从清境这里一直延伸到大禹岭、武陵的高山乌龙茶,更是精擅品茗人士的最爱,台湾茶友之间总爱说,好茶的关键,四分之一决定在品种,四分之一决定于节气,四分之一在它的生长环境,如海拔够不够高;最后的四分之一,则在它的韵,也就是炒茶、存茶的做工;清境这一线的高山茶,春有水,冬有韵,品质之优,早在行家心目中留有好口碑。   这样丰饶的物产,令人想起清境茶艺推广中心老板娘所说的一段话,她说:「台湾农民面对自己家园的土地,总会保护的很好,哪怕是到达家园土地的这条路,是多么地崎岖难行!」这番话,也十足显露出台湾农民坚毅的韧性!   这几年,因为九二一之后,中横路断,因此要往梨山一带,只能循清境这条路往上走,更带动了清境的蓬勃的发展,著名的广告人孙大伟就说:「清境农场有7-11、有星巴克,虽然是在山上隐居,却有著城市的便利!」而这也是清境之所以会成为繁忙的都市人,心目中最向往的退休家园最主要的因素。〈本文刊于97年10月「交流」杂志第101期〉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