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以新思维迎接全球华文热 纪念两岸出版交流二十周年 文/李国安《交流杂志97年10月号第101期(历史资料)》

一九八八年十月二十日,两岸开放交流尚未届满周年,台湾第一批出版界人士即取道日本前往上海参加「首届海峡两岸图书展」,为两岸出版交流开启历史新页。两岸出版市场自此迈入相互影响又彼此学习的历程,华文阅读领域不断随之开拓,版权交易更成了双方出版界的重点业务。   二十年后,为纪念这段从破冰到水乳交融的岁月,大陆特别由主管全国出版业务的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率近六百位出版人、四百七十余家出版社、十二万余册图书来台参加出版交流二十周年成果展、第四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第九届大陆书展、纪念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二十周年座谈会、第十三届华文出版联谊会、台北出版论坛等一系列纪念活动。再度为两岸出版交流创下多项纪录,包括来台人数最多、层级最高、活动最多元等,同时也是大陆出版代表团出境从事交流活动人数最多的一次。   九月十九日,柳斌杰等一行抵台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先生为表达欢迎之意,特别假圆山饭店会见柳斌杰等部分代表。江董事长在谈话时指出,目前大陆专门出售台湾书籍的书店并不多,除了福州「闽台书城」、厦门「台湾书店」专卖台湾图书之外,其他大型书店都只能零星贩售,这对两岸图书市场的互惠来说,将会流于失衡的状态,对广大华文市场的读者而言,也是一项缺憾,希望两岸将来能进一步在出版品互相进出上给予支援。此外,两岸目前都必须取得外国书籍的版权,双方各行其是,以致版权成本高涨,未来两岸出版界应该建立一个共同开发国际版权市场的机制,创造互利的商机。在动漫画方面,江董事长也强调,两岸各有优点,如果能够合作,创造更多的品,行销全世界,将是一个极大的商机,不过大陆现在对台湾动漫画业的进入,还是有一些版号上的限制,希望大陆能优先给予台商类似香港企业的待遇,让台商的产品拥有更广大的市场,增进两岸经贸合作与往来。   回顾两岸交流的历程,台湾最初就是以文化交流为先,而文化交流则以两岸出版业的交流为前锋。从出版业者的初步接触、版权合作、定期研讨、互办书展,到台湾开放大陆简体字图书直接贩售,两岸出版界的互动,随著时间的推移,可说是不断地提高交流层次与密度。不过,由于网路的发达,两岸出版业者都面临传统阅读方式改变的冲击;加上当前全球经济发展出现瓶颈,更使出版业面临严峻的考验。值此之际,两岸出版业者更应该同舟共济,携手合作。两岸出版业各有所长,台湾在选题的精确度、速度及企划行销上较具优势,大陆则是资金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如何在资源、人才、技术等方面合作,甚至集合双方力量将具有价值的出版物翻译成其他文字,让华文著作迅速进入世界出版的主流市场,在逆境中开创出一番荣景,都有赖两岸加强互信互助。   出版是一个已经有千年历史的古老行业,如何因应阅读型态的改变,是今天所有出版业者都要面对的课题,而其难度将比过去千年来任何一个时期都更艰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出版业永远是知识经济时代不可或缺的一环,尽管大环境充满挑战,但在任何恶劣的情势下,永远都有赢家胜出,关键就在于创新思维。目前两岸关系的发展能够较过去顺畅和谐,主要就是因为两岸都能以崭新的思维,朝著和平共荣而努力。期待两岸出版界下一个二十年,能以新思维迎接全球正在兴起的华文热潮。〈本文刊于97年10月「交流」杂志第101期〉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