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人语─协商促进互信 共维两岸和平《交流杂志97年12月号第102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26
风云变幻,世事难料。世人几乎难以想像的是,去年美国次贷引起的华尔街投资银行倒闭事件,竟然会蔓延扩大成为全球金融风暴,进而冲击到经济发展,造成全球经济景气低迷,甚至严重衰退。回顾台海两岸,今年三月二十二日总统大选后,两岸关系快速发展,台海两岸由全球危机引爆点之一蜕化成为和平协商解决争议的热点,受到国际舆论的高度肯定,堪称是海角一大惊奇。
海基会与大陆海协会今年举行了两次协商,第一次是六月十一日至十四日,海基会组团赴北京进行「互信协商之旅」,与海协会进行第一次「江陈会谈」,签署了「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与「海峡两岸包机会谈纪要」两项协议。第二次是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应海基会江丙坤董事长之邀,于十一月三日至七日组团来台与海基会进行第二次「江陈会谈」,签署了「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与「海峡两岸食品安全协议」等四项协议。经过这两次会谈,两岸两会有来有往,正式确立了制度化协商机制,也为两岸关系进入良性发展铺下稳健的台阶。
检视这半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轨迹,可以很肯定的是两岸的协商会谈已逐渐成为主流民意。以第二次「江陈会谈」为例,会谈之前,陆委会的民调显示有百分之六十五、苹果日报百分之五十九、TVBS百分之五十五的支持度。会谈结束后,民众高度欢迎这些可以增进两岸往来便利以及节省时间、成本的协议,对于两岸包机建立「截弯取直」的新航路、海运直航及两岸邮务合作的满意度更超过八成,超过六成民众认为这些具体成果对台湾经济发展有好的影响。至于两岸协商的模式,在目前海基、海协两会架构下,由政府各主管部门实际参与并由两岸官员直接对谈的协商方式,有六成八的民众认为有助于解决两岸交流的问题,另有高达七成五的民众支持这样的模式能继续下去。这些数字显示新政府务实开放的两岸政策已经为大多数人所认同。
两岸经贸关系越来越密切,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海峡两岸各自的经济、金融与经贸往来已经受到相当不利的影响,双方也都推出振兴经济的方案。这次「江陈会谈」特别安排了两场座谈会,加强两岸金融机构间的相互了解,为克服世界金融海啸危机寻谋探策。然而我们相信这只是一个起步,希望明年两会能就重要经贸议题,例如投资保障、避免双重课税、智慧财产权、检验标准的相互认证、金融合作、农产品检疫检验、扩大食品安全沟通机制、疾病疫情通报、农业合作、大陆资金来台等,次第展开协商并确实合作。
马总统最近指出,下阶段的两岸政策主轴是「深耕和平思维,将持续扩大交流与合作,为和平协议扎下基础」。相信在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沟通平台的基础上,两岸顺利开展制度化协商,将能逐渐累积互信,进而走向和平新时代。〈本文刊于97年12月「交流」杂志第1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