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中共改革开放政策三十周年之回顾与省思  文/朱新民(政治大学外交系教授)《交流杂志98年2月号第103期(历史资料)》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八日,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此会议上做出重大的战略转折,决定自此后开始要放弃「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走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方向」。自此,中国大陆开启了持续长达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政策,并且取得了令全世界惊羡的成绩。展望未来,中国大陆必然在改革开放政策既有的方向与基础上向前迈进。   本文在此针对改革开放政策三十周年的特别时间,将做以下重点的探讨。包括,第一,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大陆出现了那些重要具体的成绩。第二,改革开放是一个非常艰巨的建设工程,是那些主要因素让中共能够克服种种困难,让改革开放政策能顺利推展。第三,改革开放固然给中国大陆带来了傲人的成绩,但也有产生了「改革并发症」,这些困扰改革的问题是什么,是否会失控,进而影响到改革的持续。第四,就是改革开放政策对两岸关系带来那些冲击。

  改革开放的成绩不容忽视

  中国大陆持续推动改革开放已历经三十周年,在很多方面都已取得重大的成绩,「中国崛起」已经不只是一个概念,基本上已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根据大陆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资料,中国大陆在二○○七年的经济规模达到三点三八兆美元,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与日本。同时根据「日本经济新闻」的报导,中国大陆已超越德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也是全球最大的贸易顺差国。中国大陆的经济规模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七十倍,其经济成长率长期维持著二位数字的高成长。如果维持著这种发展速度不变,大陆将在本世纪中之前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经济强权。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发展,中国大陆人均GDP更从一九七九年的二百七十五美元增加到目前将近二千美元左右的所得。目前中国大陆的外汇存底将近有二兆美元,高居世界第一。更重要的是中国大陆已成为「世界的工厂」,中国制造的产品成为全世界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   中国大陆除了在经济建设上取得惊人成绩,更在国际与区城角色与形象上获得提升与改善,在二十世纪末的亚洲金融风暴中,中国大陆除了自身得免遭到金融风暴的袭击外,更运用其经济实力与外汇存底,协助香港与东南亚国家,使他们不仅得以重建,更很快的得以复苏走向繁荣,大陆的国际角色与形象逐渐得到肯定与改善。   二○○八年的北京奥运,不只是中国大陆内部的事务,更是中国大陆与国际全面接轨互动的大事。中国大陆在北京奥运过程中展现的以「体育」为中心的全方位「软实力」的运作,在国际舞台上更加受到尊重与肯定。   二○○八年对全球经济都是重大震撼。从年初到年中的通货快速膨胀及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很快的因为美国金融危机引爆或全球金融危机,全球经济急转直下,银行倒闭、企业亏损裁员,全球经济一片衰退。中国大陆处于此一全球金融风暴中也受伤严重,但中国大陆一方面表态愿意配合各国协助稳定金融秩序,同时会全力加速内部投资,扩大内需市场,中国大陆的国内经济能否及早复苏,世界各国都有此期待。这些都在在说明中国大陆经济与世界经济已密不可分,在全球中的角色形象都有积极正面的提升。

  改革开放顺利进展的重要因素

  中共自一九七八年底宣布推动改革开放政策,历经三十年的过程,这期间遭遇到诸多的挑战与困境,但最终都能坚持下去并获致重大成果,这主要来自以下的根本因素:   记取文革惨痛教训,成为保护改革的历史经验   文革是中共政权最大的浩劫与灾难。在文革期间,文革派高举「阶级斗争为纲」的主张,坚持极左意识形态,在「政治挂帅」的指导下,整个国家社会陷入内部的分裂与动乱,搞到亡党亡国的危机。因此,在文革结束后,中共的改革开放是明确坚持「以经济为中心」的路线,即使有不同的政策争议,但绝不搞群众动员式的政治斗争,在「全国拼经济」的努力下才有今日成绩。 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中共推动的改革开放政策,是坚持根据于中国大陆国情,是坚持独立自主,是坚持发展一套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路线。简言之,社会主义国家为发展经济,可以容许引进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机制,但是并不适合立刻移植西方的政治体制模式。这就是所谓的「先经济、后政治」的发展策略。在中共的改革政策过程中,上述的主张曾在内部引起争议并不断受到西方各国的批评,但中共在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上没有退缩,而且还更加落实。   采取务实主义与渐进主义的步骤 中共的改革开放,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是解决中国大陆本身的经济困难,所采取的是务实主义,也就是只要能真正改善经济提升生产力的手段与工具都可以引用,不再受到意识形态因素的干扰。 另外就是依循渐进主义的步骤,不好大喜功、不唱高调,一步站稳再走一步,就如同摸著石头过河一般的谨慎小心,从点、线、面、循序发展,才能有今天的格局成就。   不受人事更迭权力转移的因素影响   中共改革开放政策最终能有不错的成果,最关键的可能就是在中共对改革开放政策的路线有其「坚定性」、「一致性」、「持绩性」。正是由于中共当局视改革开放的政策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是全党全国全民共同的责任与利益,因此尽管在推动过程中有不少的争议与批评,但是三十年来,自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启动此一建设以来,从第二代领导到江泽民以至于今日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领导集体,都能奉行改革开放政策,「没有前后反复」、「没有朝令夕改」、「没有因人而异」,这才能让改革政策贯彻到底。   改革引发的并发症   中国大陆的崛起固然在经济上有傲人成就,但是也引发不少的并发症,甚至有人提出中国崩溃论的质疑。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大陆在经济成长上虽有重大表现,但呈现一种「不平衡、不协调、不和谐」的内涵。这主要包括了日益严重的「三农」与「三差」的「分配不公」、「发展失衡」、「弱势倾斜」的问题。再加上政府治理能力危机、生态环境破坏、人口结构老化、能源供需短缺、经济犯罪猖獗。而二○○八年又因金融危机冲击,造成大量的工厂倒闭、失业率快速上升,这些都是严重的挑战。   而更令人关切的,则是经济成长与社会多元化与政治民主化发展之间的落实。当前中国大陆社会日益走向开放,但中共当局对新闻媒体、资讯传播仍有相当管制,缺乏较多的包容。而在政治民主化方面虽有基层民主之建设,但仍只是局部性,这些都有待后续的政治改革来因应处理。

  掌握两岸和平发展的良好契机

  自中共开启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关系就进入到一个和平发展与和平竞争的时代。这期间虽曾经因为台湾内部政党轮替因素,而导致两岸关系曾经陷入对抗与紧张。   然而随著政党再度轮替后,马政府主导的大陆政策主轴是朝向「开放」与「松绑」,在海基会与海协会恢复谈判之后,两岸关系已经朝向良性正面的发展。   目前大三通的实现,已经打开了两岸的「任督二脉」。只要双方本著相互尊重、尊重现实、互惠双赢的精神,掌握两岸和平发展的良好契机,就能为两岸人民开创出符合人民愿景的新局面。〈本文刊于98年2月「交流」杂志第103期〉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