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交流升温 大陆期货证照热 文/贺静萍《交流杂志98年6月号第105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26
两岸两会此次在南京举行的第三次「江陈会谈」,在两岸金融合作部份,确立了今年两岸资本市场最重要的一件事,即两岸三个月内,就要在银行、保险、证券及期货三方面,完成金融监理备忘录(以下简称MOU)的签署。 这对两岸资本市场是件大事,对延烧了好一阵子的金融证照考试,也将再起带动作用。据了解,目前不少金融业界从业人员,特别是期货及证券的业者,已在摩拳擦掌,准备登陆考取证照,占领参与中国市场的先机。尽管目前两岸尚未完成银行、保险及证券期货的MOU签署,但是大势底定,业者全都动了起来。 台湾证交所董事长薛琦日前接受彭博社(Bloomberg)专访的谈话就是最好证明。薛琦十分明确地表示,今年预计台湾和大陆双方所编制两岸三地ETF(指数股票型基金)相互挂牌交易平台将上市。两岸三地ETF交易平台,系由彼此提供三十档成份股组成指数进行交易,目前已提出三十七家台湾公司组成ETF在香港交易,此一作业可望在今年六月完成。 除了证券业打出的明确讯号。在期货业界方面,鉴于两岸金融监管备忘录(MOU)签署在即,业界也彷佛终于接收到一线政策曙光。
大陆期货业的发展空间非常大
期货公会理事长贺鸣珩当时表示,银行、证券业在大陆的发展机会有限,但期货业的发展空间则非常大,因为大陆期货业比台湾小太多,而且技术都在台湾这里。因此,期货公会希望两岸MOU签署后,开放台湾期货商可赴大陆投资期货公司、开发业务,同时也能引进陆资参股台湾期货业,使两岸期货业互相投资、双边协作,而且互相承做两岸期货商品。除此之外,为了加速进程,业界也希望相互承认期货专业证照。 业界的反应,是市场嗅觉最灵敏的反射,且跳出了过去鸭子划水的阶段,全都展开大动作准备布局。 事实上,以目前中国大陆经济规模来看,二○○七年,其经济规模已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GDP达到二十五兆七三○六亿元人民币,去年总量预估超过三○兆人民币。这个数字,已经说明中国在全球经济扮演的重要角色。中国不断增强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加上两岸关系自去年五月以来大步向前,及政府政策的开放,业者动作愈大,自然会让想要取得登陆执业各项证照的人,出现前仆后继的趋势。 二○○七年,大陆对台开放了十五类考试,包括经济、会计、卫生、计算机技术与软件、质量管理、翻译、拍卖师、执业药师、棉花质量检验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房地产估价师、房地产经纪人、造价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和注册税务师。根据大陆的政策,符合报考条件的台湾地区专业技术人员,可向大陆任何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应专业考试机构,提出参加考试的申请。这项政策也就代表,有愈来愈多的台湾专业人士,有机会登陆一展长才。 但根据补习业界人士说,在大陆宣布开放这些行业考试时,过去赴考的人并不多,一直到去年总统大选过后,参加大陆考照班的学员暴增。目前,除了金融证照班之外,还有房地产业、室内设计师、大陆律师证照班等等,有意思的是,补习班开班的主力,大多放在大陆金融证照班。 这其中,除了证券及理财分析的执照之外,期货证照更是目前最夯的项目之一。一位市场分析师受访时指出,未来一旦两岸签署期货MOU,会给予两岸期货商更大舞台,也将成为台湾期货业新契机。这位业者分析,根据期货产业协会(FIA)数据显示,台湾期货市场在短短十一年间,排行跃升全球第十七名,与台湾证券全球排名相当。在国内的金融版图中,也仅有期货交易量超越新加坡及香港市场。 此外,台湾期货市场总保证金约新台币一千二百亿元,大陆三个交易所保证金约合新台币二千五百亿元,两岸期货商的前十大期货商资本额差距不远。再以大陆发展期货是以商品期货为主,包括黄豆、小麦、棉花等原物料,以及全球很特殊的塑化、金属等商品期货。台湾擅长的是金融期货,正好双方形成完美互补,各有学习与增长的空间。 基本上业者都认为,「证券业、银行业及保险业都已有国际大型机构在中国大陆市场卡位,且发展得都不错,反而是期货业还在起步阶段,这就是台湾期货业的契机」。
参与大陆期货证照考试要抢占先机
不过在此前景之下,一位曾赴大陆参与相关证照考试的业界人士提出几点意见供有意报考者参考。 这位投顾经理表示,目前看来政策会愈来愈宽松,因此他首先建议,报考要趁早,也就是要抢占先机。以他自身报考经验,大陆方面会给予台湾人相对的优惠,也就是提供更多机会。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是,随著政策放行及股市反转,大陆方面可能为了保障大陆本地业者的权益,逐步减少对台湾报考者的优惠,他表示,大陆在这方面的最大特色就是,政策变化太快。举例来说,证照考试分为多级,他表示,「基本上,台湾人要取得一级的证照并不容易,因为这是要保障本土就业的既定作法,所以台湾报考者可以先有心理准备」。 此外,他表示过去很多人都搞不清楚,大陆的证照考试有中央及地方区别,「如果是想在全中国有执业机会,一定要报考中国国务院举办的考试,否则各地区的考试,就只局限于地方就业」。而据了解,这一点曾让不少人吃了闷亏。 不过他也表示,近日包括中信、国泰金控都宣布会有增资计划,金控额定资本额将从一千亿元大幅提高到一千五百亿元,此新增的五百亿元,均指向引进陆资。这些讯息在在说明,受惠两岸题材最大的金融业,将对国内金融人才西进引发一股热潮,而这股热潮,恐不是一时的变化,很有可能成为人才西进的长期演变。相对来说,台湾方面会不会要相对开放?也成为业界关注的问题。(作者系工商时报大陆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