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深化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  文/蔡逸儒《交流杂志98年6月号第105期(历史资料)》

四月下旬,两岸关系有重要进展。先是海基、海协两会在南京召开第三次「江陈会谈」,达成具体协议,接著世界卫生组织传真邀请台湾以中华台北、观察员身分派团,参加今年的世界卫生年会。两件事都有深远的政、经意涵,全世界都相当重视。   比如说,两岸合作打击犯罪就意味著司法互助,关于航机的适航、认证,金融的监理、清算,台湾成功参加国际组织活动,其中都隐含有承认,或至少是不否认对方管辖权的意涵,具有强烈的政治意味,但是双方低调处理的结果,还是达成共识。由此可以看出,两岸双方只要有诚意与善意,不要刻意强调某些事情的政治意涵,很多事情是有想像、转寰的空间。

九成民众对于台湾参加世卫年会表示肯定

  关于第三次「江陈会谈」,虽然部分议题仍待进一步协商,民进党对此仍有相当程度的批评,说是该守的没守,该争的没争,而亲绿媒体甚至指称,台湾参与世卫年会根本就是中共的糖衣毒药。但整体来说,大家认为台湾所得不少,并未失分,甚至是北京让步较多。难怪事后的台湾民意调查数字显示,百分之四十四的民众对于江陈会谈结果表示满意,百分之九十以上民众对于台湾参加世卫年会表示肯定。后来,马英九政府称赞第三次「江陈会谈」成果丰硕、大有斩获,肯定中共对于台湾参加国际组织活动的善意,并非一无所本。 有关两岸经贸双赢互利问题,马英九总统在会谈之前,曾经对海基会代表下达政策指示,强调先经济后政治的谈判节奏,要先行解决与民生相关的问题。后来,双方果然对增加航班、航点、共同打击犯罪、金融合作、陆资来台达成共识。其中稍有遗憾的是,台北所想要的每周三百航班、航空货运、保险及证券、票券业登陆未能如愿,而经济合作协议架构也还有待进一步磋商。就目前情况看来,海基、海协两会在下一回合的谈判中,应会就这些问题有进一步的讨论。   为何两岸关系会有如此重大的转变?一般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重要理由:一是马英九当选、国民党赢回政权,马英九政府所采取改善两岸关系的政策;二为两岸互信的增强,海基、海协两会主事者的积极努力;三是中共总书记胡锦涛的和平发展政策;四为中国大陆综合国力增强,以及随之而来的自信;五是国际社会对于两岸关系改善的鼓励以及乐观其成的态度。缺一不可。

两岸关系在良性深化发展之中

  前述说法,可由海基会江丙坤董事长在这次会谈中的谈话得到佐证。江董事长在四月二十六日签署协议前后曾经公开表示,两会现在已经建立一套流程:第一是建立机制,包括沟通联络;第二是累积互信;第三是在累积互信的基础上解决问题,而且解决问题的速度愈来愈快;第四是都要共创未来。江董事长一再强调两岸「同舟共济、相互扶持、深化合作、开创未来」的重要。这一切都显示出,两岸关系不但在往良性的方向发展,而且是在不断的深化之中。   除此而外,江董事长也提到,两岸之间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第一是金融海啸对两岸所造成的冲击,第二则是台湾所面临的区域整合威胁,第三点则为台湾有尊严地参加国际活动的问题。江董事长不卑不亢的点出了问题的所有面向,表现可圈可点。未来双方将对这些相关议题进行磋商,中国大陆方面虽然对于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空间问题,并未当场正面回应,但台湾今年能够顺利参加世界卫生组织会议年会结果,也算差强人意。   另外,江董事长也特别提到,过去六项协议执行的成果,方便了两岸旅客的往来,有利于货物的运输,大大降低了成本。从更高的层次来看,这不但改变了个人家庭的生活型态,形成两岸一日生活圈,也改变了企业经营的型态,两岸互利的成果已经呈现,让人民的福祉能够提升,让两岸和平基石更巩固。他说,未来双方应进一步建构各项良性互动机制,深化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交流,并加以落实。江董事长的谈话内容,完全符合马英九的政策指示,也符合双方先经济后政治、先易后难的共识。   实情既然如此,我们可以合理预见两岸紧张将会继续降低,各种关系将会持续发展,但大家倒也不必就此对未来两岸关系抱持著童𫘤性的乐观,认为从此将会一帆风顺。因为,事情发展越到后来,问题将更形艰巨、困难,且不说高阶政治的敏感问题无法、不易克服,即使是经济议题也会牵扯到更多的实际利益,这不是单纯的表达善意、理解与诚意,就能解决的。这也说明了,为何两岸高层虽然都提过和平协议等高阶政治问题,但又都说要循序渐进、经济为先、不要躁进。

两岸问题复杂难解 需要极大的耐心与智慧

  具体来看,第五延远权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货运航班也对台湾事关重要,另外开放台湾保险及证券业登陆也同样是各界期盼的目标,因为这些都是台湾具有相对优势的项目。但是,中华民国政府更重视的恐怕是,如何透过双边协议的方式,进一步拓展多边的经贸关系,甚至再由参与世卫年会扩大到其他的国际组织活动。这些问题,目前显然没有共识,困难度颇大,如何实现都还有待双方进一步深入的探讨。   两岸问题确实复杂难解,需要极大的耐心与智慧,但台湾内部的特别政治问题,则是重中之重。台湾内部朝野意见纷歧,统独对立严重,要想求得共识几乎毫无可能,民进党坚持事前就应公布谈判议题,接受立法院最严格的监督,北京必须承诺不阻扰台湾与其他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等等。其实,只要民进党不是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和意识形态,只要不损及台湾长远的利益,其所主张部分观点或有值得探讨之处。如果彼等目的不是要破坏两岸经济关系的良性发展,或让台湾无法参加世卫年会,然后怪罪北京打压,指责政府无能,国内朝野双方尽可透过沟通、对话来寻求共识,解决歧见。爱台湾,不是任何个人或政党的专利。

两岸应把握双赢、多赢的历史机遇

  同样的,国际社会对于两岸关系的持续改善,降低紧张都持正面的看法,从美国到日本,由欧盟到东协,所有国家都乐观其成。不但鼓励两岸双方持续对话,对台湾能够参与国际组织活动,中国大陆展现新的思维与政策灵活同声赞扬。只要这种趋势能够持续长期发展下去,这不但对两岸自己有利,也对区域安全、经济发展都有帮助,最终将会形成一个双赢、多赢的局面。两岸都应把握这种历史机遇。   当前成果确实得来不易,但潜藏的反对、破坏力量仍然存在,时机稍纵即逝,虽然有些事必须水到方能渠成,揠苗不能助长,连国台办主任王毅也承认,「两岸交流愈深化、问题也愈为复杂」。但两岸当局、海基、海协两会,还是要以大局为重,秉持著「搁置争议、存异求同」来解决这些问题,共创双赢。双方都要加快力道与速度,从各个面向,多管道、多层次,由政治到经济,从文化到社会,来改善两岸之间的关系,强化彼此之间的文化血源,和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   如果许多事情一时不能达成具体成果,大陆仍然应该持续展现善意、诚意与理性,那么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终将赢得台湾民众的认同,让马英九政府有更大的权威性与正当性来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如果台北方面还有安全或内政、选举的考量,也可以尝试透过考试及教育,加强台湾民众对两岸命运共同体的认识,设定目标,成功建构大家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身分认同,这或许也是一个值得努力的方向。   最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解放思想、改善关系这才是硬道理。两岸双方都应共勉之。(作者系中国文化大学中山所教授)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