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开放陆资助益台湾经济「连结东亚,布局全球」  文/李孟洲《交流杂志98年6月号第105期(历史资料)》

四月末在南京举行的「第三次江陈会谈」,除达成两岸金融合作等三项协议外,并发表了「开放陆资来台共同声明」。该声明中说:「双方应秉持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原则,积极鼓励并推动大陆企业赴台考察、投资,以利于加强和深化两岸产业合作。双方希望两岸业务主管部门以适当方式建立沟通机制,共同推动大陆企业赴台投资」。   此一共同声明,正式为陆资来台开了大门,也使以往两岸投资的「单向」格局,成为历史。此后双方之间的投资事项,将呈现「双向交流」的正常样态,而两岸经贸结构,也将因此而全面更新。这堪称为一座「里程碑」。 两岸经贸正常化的重要一环   开放陆资的真正意义,不是坊间传言的「救股市」、「扶房市」、「撑经济」,而是在追求「两岸经贸正常化」,达致双方经贸的全方位交流,使彼此的交流渠道全通,且有来有往,以形成优势互补的经贸互动机制。且若机制运作良好,双方尚可协议建立制度化的经贸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双赢,进而助益台湾经济连结东亚、布局全球。   具体地说,陆资开放了,才有条件谈一系列的两岸经贸合作事项,如投资保障、避免重复课税、互设银行营业单位、保护知识产权等。所以说,开放陆资是个「系统化工程」,绝非单纯的「引进资金」。它对两岸经贸影响重大,并使台湾经济具备「走出去」的新动能。   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陆资之入台,如何达成「宾主尽欢」的局面,并对两岸经贸与台湾经济,带来向上的「质变」与「量变」呢?以下提出几项要件,供政府与工商界参考。这些纯属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任何机构。   第一、掌握陆资的特殊性   两岸关系相对特殊,双方除有非常密切的经贸往来与社会交流之外,还有敏感的政治互动关系。因此,对于陆资的开放与管理,不能等同于一般外资,而必需考量两岸关系大局,订定特别的管理规章,并采循序渐进的步骤来开放。这并不代表陆资一定会被管理得更紧,而是表示陆资在台湾的「生态」,会和一般外资不相同。有些领域,一般外资不方便介入,陆资却大有挥洒空间,如双方产业合作「搭桥计划」项目、两岸旅运相关合营项目等。而陆资的特殊性,有关方面确已有所认知,如台湾证券交易所于五月四日开放陆资登记首日,就将统计名目定为「外资及陆资」,显示陆资是一种特殊外资。   第二、支持陆资企业来台投资考察   陆资入台后经营是否成功,事关未来两岸经贸合作能否顺利推动。因此,我方不必急著吸进大量陆资,而是支持陆资企业,先行做好来台考察,与作投资可行性研究,务期其规划完善,以提高其日后投资的成功率。因此,我方应对陆资派来考察研究的人员,放宽入境与居留限制,并可多举办相关的论坛、研讨会,增加双方的相互了解。事实上,大陆当局也已一再强调,赴台投资之企业,应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行。显示其这方面之政策思维,亦倾向稳步渐进,不急躁。   第三、强化执法与财务监管   从法律环境来看,台湾的水准在东亚地区相对优越,其中,保护私有财产权的法律,系统完整,立场鲜明,预料这将对陆资发生一定的吸引作用。换言之,来台的陆资,产权将获得充分的保障。然而,我方法律对于陆资的作用,应不只保护产权而已,另外,对于陆资在台的营运,也要时时刻刻发挥规范的效能。一旦对方经营发生法律纠纷,若属我方管辖范围,我方应严明执法,黑白分明,不能使法律问题演变成政治问题。除此之外,我方还应对陆资在台的财务运营,依法进行有效的监管,维护本地工商社会的交易安全。由于两岸同文同种,陆资入台后将迅速深入台湾社会,形成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因此,我政府相关的执法监管效能,特别重要。   第四、引用互惠型相互投资模式   大陆经济体制与台湾显著不同,其投资大户多属中央控股企业,其赴外投资因而具有政策性色彩,且其资金调动实力非常雄厚。此种陆资将来入台时,恐会引起各方之疑虑,甚至触动政治敏感神经。然而,此种陆资因多是大陆产业的龙头,地位举足轻重,它们也是未来两岸经贸合作中,不可或缺的要角。在这样的矛盾中,调和解决之道,是运用两岸协商机制,适时采用双方互惠型的相互投资模式。如大陆的主权基金,或中央控股公司来台作政策性投资,金额达一定标准情况下,大陆当局亦应相对允许我方的同性质机构、企业,进入大陆作相对的政策性投资。该类相互投资之安排,可通过海基、海协两会协商机制,进行谈判敲定。   第五、发展「多方混合投资」模式   陆资来台后,随著时日的推移,其资本内涵、形态肯定会发生变化,包括资本数量的增减,与资本主体成分的调整等。关于这方面,我政府可加以主动引导,使陆资的营运,更加契合我经建发展目标。其中,最具有积极意义的是,鼓励陆资与本土资本,及一般外资,作「多方混合」,组成「以台湾为运营基地」的跨国、跨境资本集团,一方面前进大陆市场,另方面攻取欧美日市场,形成一种全球化的投资经营网络。其实,这种大格局的投资经营模式,两岸业者已经有所触及。如有家大陆汽车厂,最近和一家台湾同业谈妥,将在台合资生产汽车,并将产品外销到世界各地,使台湾成为其外销基地。可见有些陆资是抱著全球化的思维入台投资,这样的思维,是将来发展「台、陆、外多方混合投资」的基础。   使台湾经济走进全球主流圈   以上所列举的五项之中,对台湾最具有积极意义者为第五项,也就是藉陆资入台,为台湾经济开拓新的全球化运营空间。   我政府已一再揭示,发展两岸经贸之最高目标,是助益台湾经济连结东亚并布局全球。而这项目标的达成,有一个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的过程。去年六月,第一次「江陈会谈」促成了大陆观光团入台,实现两岸「人的流通」的正常化。去年十一月,第二次「江陈会谈」促成海空运全面直航,实现两岸「物(货品)的流通」的正常化。今年四月,第三次「江陈会谈」,促成金融合作与陆资入台,实现两岸「钱的流通」正常化。至此,两岸「人流、物流、钱流」渠道,已全部打通。下一步,双方将磋商两岸经济合作,期待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这一系列的步骤,环环相扣,而其总目标,则是使台湾经济重新走进全球的主流圈。   资本要素,是未来台湾经济布局全球的要角。人们都希望,陆资进来后,不只增加台湾资本的数量,甚且能引来更多的各方资本,使台湾拥有强大的对内、对外投资之实力。譬如,一些欧美日资本,会为了开拓大陆市场,而来台湾投资,甚至与来台陆资、台资联合,组成策略联盟。这将使台湾成为跨国、跨境经营的重镇或要津。   直航搭台投资唱戏   如果说,资本是金光闪闪的「明日之星」,那么,它的演出舞台,就是两岸海空运直航所构成的平台。今天人们能够大谈陆资入台的作用,还必需归因于两岸刚形成的海空直航网络。陆委会最近发表的「两岸会谈相关政策说明」有言:「海空运直航重建了台湾在亚洲乃至亚太地区的经济战略地位,让台湾又可以重回到亚太地区经贸枢纽的地位,也强化台湾经济与国际市场的联结,进而可以吸引更多跨国企业来台湾投资,并以台湾作为前进中国大陆及东南亚市场的营运基地;海外台商也会有更大的诱因回台湾投资,在台湾建立营运总部。」这段话充分显示,政府这方面的决策思维,是「两岸海空直航搭台,各方投资唱大戏」。而在各方的投资中,陆资是颇具新意与活动能量的一方。   大陆台商也将受惠   无论如何,未来陆资在台湾处境的良窳,与其自身表现的优劣,事关我方上述政策目标之能否达成。为此,我政府应深入、细密地参酌所有相关因素,构建完善的陆资管理机制,务期陆资进入之准驳,理由皆能说服各方。另外,对陆资在台营运的监管与辅导,也能做到合乎情理法。我政府不妨趁此机会,广泛吸取各国规范外资方面的长处,构建出完善的管理陆资和一般外资的架构体系,使其「放诸四海而皆准」,成为台湾未来扩大吸引多方投资的基础。 另方面看,我方对陆资管理之合理完善,对大陆台商也有相当大的间接帮助。因为,陆资在台处境好,将加速两岸签署投资保障协定,与避免重复课税协定,而给大陆台商带来实惠。此外,如陆资在台湾获得合理的关照,则大陆台商在当地发生的个案经营问题,也将因此而得到大陆官方更多的协助解决。所以,陆资的入台,使两岸双方的「互惠」,有了更大的行使施展空间,值得期待。(作者系投资中国信息网社长,海基会台商财经法律顾问)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