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被忽略的两岸潜在因素 文∕编辑部《交流杂志98年10月号第107期(历史资料)》

(本文系林中斌教授,于二○○九年七月十六日在海基会专题演讲摘要)

「马胡掌权,两岸和解」的七项预测
  二○○六年七月,本人曾在《财讯》发表一篇文章,标题为「马胡掌权,两岸和解?」。我当时假设,如果大陆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十七大能进一步固权,马英九在二○○八年能当选总统,两岸就会和解,并且做了以下七项预测:
一、两岸互设办事处。此事在今年五月初马总统曾提及过。
二、两岸大三通。这点在去年十二月十五日已经实现了。
三、实质外交。台湾由「名份外交」走向「实质外交」,跳脱邦交国的迷思,从务实方向来推展外交,成果有目共睹。自二○○八年一月我国与马拉威断交后,迄今尚无丧失邦交国的事情发生。
四、两岸军事紧张下降。二○○八年五月,美国前国务院副国务卿理查德.阿米蒂奇表示:「两岸的军事紧张已经下降了。」
五、民进党须调整转型,顺应社会潮流。自高雄市长陈菊赴大陆后,民进党内部掀起一股风暴,民调显示有五十五%赞成陈市长前往大陆,有五十一%赞成蔡英文主席访问大陆。近期像许荣淑等民进党资深前辈,不顾党中央的决定仍坚持赴大陆,可看出民进党的转型风暴仍在蕴酿中。
六、文化产业在大陆兴起。台湾将扮演重要的催化角色,因为台湾文化产业比较细腻而有深度,份量小但效果大,并有利于扩大两岸合作空间。
七、台湾的民主会渐渐的改变大陆。台湾的自由民主特色,在两岸密切交流的情形下,将会引起化学作用,一点一滴浸入对岸民心及制度。

硬的更硬,软的更软
  二○○五年三月十四日,大陆「反分裂国家法」通过后,全世界一致认为这是为「攻台」所做的法律准备。但本人次日在《苹果日报》发表一篇文章:「横眉冷对反分裂法」,认为「反分裂法」通过后,北京将积极对台发动柔性攻势与作为,例如准许台胞参加专业考试取得就业资格、台生就读外交学院等。果然,此后从连战访问大陆开始,然后开放台湾医师到大陆执业、台湾水果产品登陆及赠送熊猫来台等等,直到二○○八年二月底止,至少有四十四项惠台措施。
  从「反分裂法」的条文中可以发现两点:第一,全文中已透露出趋势方向,「反分裂法」全文内容共计十条,前五条与最后一条是形式上的说法,重点在第六、七条是有关两岸的交流与谈判,属软性的;第八条是有关非和平手段;第九条是有关非和平手段的补助措施,属于硬的。但从字数可看出,软的字数共计三八五字,硬的字数共计二六四字,从文字分析可看出「反分裂法」的方向,以软的为主,硬的部分保留在后面。
  第二,当需要执行非和平手段时,今昔有别。以往毛邓时代,只要领导人说:「打!」,军委会全部举手赞成,军队就开动了。现今情况不同,首先须由文人组成的国务院通过,第二步才轮到军委会决定,最后还须即时通知全国人大的秘书处,总共有三道关卡。
  二○○七年中共「十七大」举行前,西方媒体、国内各界及北京内部皆猜测,因陈水扁执意推动公投、胡锦涛内部权力不稳定等原因,胡可能会借用军事动作巩固其地位,然而结果并非如此。「十七大」胡锦涛工作报告中除了提出「和平协议」的概念之外,甚至未提「十六大」江泽民所说「反对任何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以及台湾独立」、「一国两制」、「不放弃对台用武」等说法。不论是西方、台湾或北京有名的学者都误判情势了。为什么?因为北京有大战略的思想转变。自「反分裂法」通过后,中共改变了对台做法,凡是对台湾人民有利的就做。反映二○○二年后逐渐成形的一种新的「大战略」。
  去年十二月三十日,我在《苹果日报》的专访中预测两件事。第一,台湾有希望进入WHA(世界卫生大会);第二,中国大陆会像护航在索马利亚外海的台湾船只一样,宣布驻外使领馆优先照顾台湾人民。次日,胡锦涛宣布的「胡六点」中第五点提到:「我们驻外领馆要加强同台湾同胞的联系,全心全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今年四月三十日,台湾也成功的出席WHA。
  北京对台这种新的「大战略」形成,后面的背景原因有数个:
  第一,社会转型。二○○一年后大陆每年经济成长率超过十%,增长其信心来源。
  第二,中共在经历与美国、台湾打交道的经验后,自二○○二年夏天起逐渐形成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与美国的关系要以「合作」为主,中美之间矛盾永远存在,但不能让矛盾超越合作。第二个原则是国家经济发展重要性高于祖国的统一,两者有矛盾时,以经济发展为优先。自二○○二年迄今,回顾北京的作为,皆未违反上述两个原则。
  在言词方面,二○○二年十月中央党校杂志《学习时报》刊登一篇大陆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的专访,其中提及「我们在发展与美国关系时,仅有斗争一手还不够,发展合作一手同样重要。合作才是对美反华势力重要的箝制。」次年一月十五日,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熊光楷也代表中共解放军在《学习时报》呼应钱其琛的话,认为解放军的外交责任首推与美国的关系。
  在行动方面,二○○二年十一月联合国安理会针对美国可否出兵伊拉克举行投票,全世界都认为大陆会反对,结果大陆非但未反对也未弃权,反而投了赞成票。从二○○三年后,大陆整个外交,包括对台政策基本上作了改变,「大战略」有清楚的优先顺序:
  一、内部的稳定
  二、与美国的合作
  三、吸附台湾,尽量不要用武力
  四、与邻国的政策
  五、与欧洲的关系
  六、与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关系
  这个大战略有几个特性:
  第一、整合。提高部门之间的协调,减少矛盾。例如台办与外交部之间,虽仍有矛盾但比以前减少了。
  第二、间接路线。先以他国代替自己去说服或面对,自己不站在第一线直接面对,像美国攻打伊拉克,中共就站在德国与法国的后面。
  第三、注重超军事的方法。如经济的、文化的(孔夫子学院)、外交的、法律的、心理的、媒体的方法与工具等。
  第四、信心。有信心就有耐心。
  「硬的更硬,软的更软」这句话,最初是二○○五年二月一日我在《中国时报》的专栏中提出的。我写道:胡锦涛的对台策略是「对官吏更硬、对人民更软」。其后我再提出「对台独更硬、对其它更软」,最后演变成「硬的更硬,软的更软」。美国又称此为「sweeter carrot and harder stick」。随著时间转移,这说法必须演变。二○○七年九月我与华府期刊China Security编辑,在讨论二○○八年台湾大选两岸局势,中共是否会武力攻台时,我回答不会的。同时使用了新词:"more carrot and stick",那成了我二○○八年一月期刊论文的标题。回顾现今中共的对台政策,的确是胡萝卜多于棒子,棒子并未消失,似乎看不见却依然存在,但胡萝卜是非常明显。

中共对台政策的演变
  回顾自一九九六年起的历次台湾总统大选,中共的因应方式不断在学习、检讨与改进。第一次一九九六年采取的是「文攻武吓」,结果李登辉在四组人竞选下以超过五十四%的高票当选。第二次二○○○年,没有「武吓」只有「文攻」,中共总理朱镕基当年三月十五日,在电视上严辞警告台湾选民不要选民进党,结果促使选情辛苦的陈水扁,以二.五四%的差距赢得总统选举。第三次二○○四年,大陆将台湾问题国际化,二○○三年十一月台湾开始推动公投,大陆在十一月送交一份白皮书致驻北京的一百七十多个使领馆,说明大陆对台湾的立场,此为大陆自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第一次把台湾问题国际化。
  至二○○八年,中共的「经美制台」手法更趋细腻。从二○○七年六月底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警告台湾不要搞公投,到二○○八年二月底美国国务卿莱斯的警告,其中总计有十二次的警告,这期间创下有史以来次数最多、力度最强、范围最广的警告。其效应亦反应于民意上,陆委会委外民调显示,在十二次警告的这段时间中,赞成「维持现状」的从五十二%跃升至六十五%,赞成「独立」的从二十六%降至十九%,其中差异明显易见。马英九总统当选后,从二○○八年三月至八月止,支持「维持现状」与「独立」的民调数字又恢复原状,显然大陆「经美制台」的政策奏效。
  而国人最忧心的是,大陆这些「惠台措施」会持续多久。自一九九○年至今,两岸关系历经了四次重大转变:两次好、两次坏。二次好的时机是指一九九三年在新加坡举行的「辜汪会谈」,与一九九八年在上海的「辜汪会晤」;二次坏的包括一九九六年的「飞弹危机」,与一九九九年「两国论」后的台海紧张。在这些时机,有三个因素影响了大陆对台作法:
  第一、大陆内部状况。政治上,中共领袖间的裂痕是否表面化?经济上,是否过热或过冷?社会上,是否有像法轮功出现或平稳?如果情形都好,大陆对台倾向较细腻的手法,如果情形不好则相反。
  第二、大陆与美国的关系,如果北京与华府有来有往,保持通畅的管道,则北京对台采取较柔性、弹性的细腻作法,反之亦然。
  第三、台湾的言行亦会影响北京,但重要性相对较小。
  台北与北京之间的关系如「星星」,北京与华府之间的关系如「月亮」,而大陆内部状况如「太阳」。太阳最重要,月亮次之,星星影响最小。

台湾民主催化大陆
  「台湾民主改变大陆」似乎虚无缥渺,但台湾的民主渐渐的改变大陆民众的想法,并慢慢影响大陆制度。大陆今年的内政措施,可以分「保守」与「开明」两方面来看。
  保守措施方面:
  一、今年四月二十一至二十四日人大常委讨论「国防动员法」,但立法失败。此法在一九九八年曾提出但未获通过,直到去年四川大地震发生后,温家宝总理因无法指挥军队而掉泪,因此今年再度讨论此法。但在五天的辩论后仍无疾而终,保守力量的反弹极大。
  二、中共解放军从五月开始,发动反军队国家化的运动。首先是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发表一篇「反军队国家化」的文章,之后解放军报就进行了一系列有关「反军队国家化」的报导,巧合的是中共学者访问台湾时,很关心台湾是如何推动「军队国家化」,由此可见中共内部对此问题的热烈讨论。中共有些开明人士很羡慕台湾,但受到很大的阻力。
  三、刘晓波在今年六月二十四日被捕,在此之前早有传言刘晓波已被捕,现今消息是由北京官方公布,但亦有人说只是软禁而非被捕。
  四、今年七月五日乌鲁木齐暴动,中共迅速镇压,死亡人数高达一百九十人。
  以上这些保守的措施,无异于往常。值得注意的是中共开明的措施,有异于以往的:
  一、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再度呼吁民主。二○○六年俞发表「民主是好东西」的文章,引起大陆群起挞伐,后来靠胡锦涛一句话:「没有民主,国家无法现代化」,而免于责难。今年三月,俞可平在中共半官方的宣传部杂志《半月谈》上,再度宣传民主。其说法为:「民生、民主是国家发展的两个翅膀,只有一个翅膀飞不起来,过去几年来,民生已发展不错了,现在是要注重民主的时候了。」
  二、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教授唱和,汪玉凯表示民主与经济像两只腿,一只腿长、一只腿短,是走不远的。
  三、去年二十月有三百多人联合发起「○八宪章」,目前签署人数高达八千多人,其中除少数发起人被软禁外,其余都没事。
  四、前大陆国家新闻出版署署长、「炎黄春秋」杂志社长杜导正,协助出版「赵紫阳回忆录」。杜导正任职「炎黄春秋」杂志十七年,常刊登鼓吹民主的文章,至今仍自由未受迫害。
  五、公盟为达赖辩护。公盟由一群人权律师所组成,专为少数弱势团体辩护,去年三月十四日拉萨暴动时,公盟深入西藏及甘肃调查发现,暴动与达赖无关,是藏民因冤屈而反抗,公盟将结论分别贴上网站及上呈政府单位。至目前为止,公盟也未受迫害。(林中斌教授注:在七月十六日演讲后,公盟有受干扰)
  六、烈女刺官无罪释放。湖北省巴东县一名女服务生,因拒绝中共官员陪浴要求而遭羞辱,愤而自卫杀人。邓女在律师及网民的支持下,被判无罪释放,另两名涉案官员入狱。
  七、官方媒体可报导坏消息。从去年底至今年初,中共高层指示新华社及人民日报可以报导坏消息。中共的用意是要让新华社及人民日报,与外国的路透社、美联社等新闻社平起平坐,提高国际地位,国内坏消息要第一时间内由官方媒体报导,以免让国外媒体先渲染。例如,今年春节北京央视大楼火灾,三月底重庆解放军被藏人夺枪的新闻,新华社都抢先报导。
  八、绿坝事件。中共原计划在网路设「绿坝」,用以监控网路讯息,在全国网民、外国政府及多数商业团体的反对下,大陆在六月底宣布延缓实施此项计划。
  整体来看,在传说「逢九必乱」的年代,有这么多开明的措施是前所未有的,可见包括胡锦涛在内的中共高层,已经预见潜伏的危机,为了确保「以党领政」的地位,必须有新的改变与作法。尤其在经历二○○三年SARS事件、二○○八年的雪灾、毒奶等事件时,因为中央政府反应太慢,导致许多人冤死,进而造成民怨上升。反应过慢,显示党内讯息的上传管道被操弄,因此须在党外另辟管道,并讨论民主以制衡党内贪腐的势力。但也必须不能操之过急,否则胡锦涛可能步其前辈胡耀邦的后尘,被政治局罢免下台。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大陆对台政策会持续目前的大方向前进,小部分尚待磨合。综上所述,以个人在今年七月一日发表的文章标题:「台湾的民主可以催化大陆」作为总结。台湾有些优势,例如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医疗、美容、社会文化的精细及社会服务等等,台湾有这么多优点,应好好加强包装与行销。台湾未来可以努力发挥这些小而美的优点,进而影响大陆。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