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台湾「软实力」与两岸关系 文/编辑部《交流杂志98年10月号第107期(历史资料)》

(本文系朱云汉教授,于二○○九年八月二十八日在海基会专题演讲摘要)

  最近在台湾媒体上经常出现一个概念,就是「软实力」(Soft Power),事实上,学界对这个字的翻译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应该要用「柔」,而不是「软」。不论「软实力」或「柔实力」,都是近期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里热门的议题,代表一种新的理解与视野。我们可以从台湾的「软实力」角度出发,向外国人介绍两岸关系里面,一些台湾潜在的、积极的能量。
  对于Soft Power的概念,倡议最多的是Joseph Nye,他是美国大师级的资深学者,在政府部门有丰富的服务资历。他在九○年代就曾出书提到Soft Power的概念,后来又进一步把这个概念做比较系统化的分析,出版了「Soft Power :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这本书。依照他的阐述,国际关系中「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而「硬实力」就是威胁、利诱。

软实力比强制力更有效
  当然,「软实力」并非完全孤立运作,有时也会跟「硬实力」搭配。然而,「软实力」是不是在缺乏「硬实力」的奥援下,还能独立产生作用?这个问题一直有很多争论。但这个问题对台湾或两岸关系,产生了一个特殊意义,因为过去大家运用的都是Great Power,后果却让双方处在一种完全不对称的关系里;当对方的「硬实力」愈来愈强,居于弱势的一方可以凭藉什么力量来抗衡?「软实力」到底能够发挥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非常有趣的问题。
  根据Joseph Nye的定义,凡是用威胁、利诱以外,能够产生影响的,就是「软实力」;所谓影响,则来自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理念、政策,是一种吸引的能力,他甚至用「Seduction(诱惑)」来强调软实力是比强制力更有效的。例如美国的民主与人权,所赋予人民的就是一种无穷的机会,这对全世界来讲,都会构成一个巨大的、致命的吸引力。
  面对两岸关系发展,如果台湾想发挥某种程度的主导作用,我认为唯有「软实力」。台湾的经济实力已被对岸迎头赶上,军事力量对比也是严重失衡,从大陆的财政能力跟规模来看,台湾根本没有进行武器竞赛的本钱。再从国际关系来看,G2格局快速形成,台湾几无合纵联横的空间。鉴于两岸实力悬殊,台湾只能运用外交智慧,尽量突显小国的灵活性,来争取生存的重要支柱。
  综观当前全球的治理架构,中国大陆的角色对美国来说日趋重要。欧巴马上台后举行的第一次美中战略经济对话,美国官员使出浑身解数讨好中国代表,几乎每个官员谈话时,都会刻意引述孟子或论语的内容。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大陆的实力已经跟美国接近。因此,虽有人希望美国继续围堵中国,或放大「中国威胁论」,其实空间已经十分有限。
  现阶段台湾对大陆经济倚赖度日益增高,而且两岸经济实力持续消长,虽然我们在某些产业的核心技术,或管理观念上,仍有局部优势。但就更深层的关系来看,我们还是必须努力创造双赢的局面,追求合则两利的关系。毕竟,期待靠这一点仅存的优势,变成一个很大的杠杆,似乎是不太容易。因此,我认为「软实力」应该是引导两岸关系发展的杠杆,要强调重质不重量,它可以把我们的不对称性以及先天的弱点克服。「软实力」并不是消耗性的东西,它是具感染性、扩散性与传递性的,它可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种能量。
  此外,如果台湾善用「软实力」,并且可以展现出巨大潜在可能性的时候,欧美国家就会重新评估台湾的价值。冷战时期,台湾的价值是一艘不沈的航空母舰,是国际围堵中国的重要关键,但那个时代已经过去。现在让人担心的是,很多欧美国家会认为台湾愈来愈不重要、无关轻重;假设他们认知台湾的「软实力」,在引导中国大陆未来社会经济、文化的转型里,可以发挥很大的杠杆作用,台湾另外一种价值就会浮现出来。然而,台湾的这个特点,是目前欧洲和美国在做政治或经济决策时,还无法完全掌握跟理解的。
  我认为台湾「软实力」的要素,从具体内涵看,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所谓的「先进」,因为如果以城市硬体建设来讲,我们其实是瞠乎其后。但是,我们可以结合西方文明与东方传统好的东西,同时具备「亲近」与「先进」,当两者结合之后,「软实力」才能真正发挥。台湾在很多方面都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只是我们不自觉,例如去户政事务所申请户籍誊本,在互动过程中,大家都可以感受到应有的尊重;我们到台湾的医院去看病的感觉,跟在大陆医院看病,也是完全不一样的。一般大陆人到台湾之后的感觉,普遍都是没有压力、人很和善、比较文明,很多的设施都以「人」为中心,跟大陆截然不同。
  目前施展台湾「软实力」的要角,是民间的社会团体,而不是政府,企业也算是民间广义的构成部份,他们都是台湾的尖兵。两岸正常交流之后,数量庞大的大陆媒体和观光客,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来了解台湾,他们也会发挥重要的影响力,像是蚂蚁雄兵。让人遗憾的是,台湾内部也存在会削弱「软实力」的因素,有时会让我们的「软实力」无法充分地发挥,还好这个现象已经逐渐获得改善。

软实力作用的层次
  「软实力」作用的层次,可以分成几个部份。最起码,它可以降低别人对你的敌意与厌恶感。如果一个人很讨厌你,对你有抱著很高的戒心,你要跟他做什么往来都很困难;他会对你斤斤计较、步步为营,你说的话、做的动作,他都用最坏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承认,两岸关系也曾经进入这样的阶段。换个角度,当我们跟他增加好感、取得信任之后,你可能进而成为别人尊重、欣赏、向往的对象,甚至他会不自觉地学习或模仿你。
  美国在战后是世界很重要的领导者,美国扮演的角色一直都很成功,到小布希上台以后,却出现令人意外的逆转,当然现在欧巴马试图恢复,回复美国原有的「软实力」。

软实力的具体作用
  「软实力」对我们起了很多积极的作用,我认为,「软实力」的作用是间接的,不见得可以立竿见影,也不能急功进利;不过它确实可以带来具体可以量化的成果,它本身就可以做为台湾的竞争力,它会增加台湾整个附加价值。如果把台湾的整体综合印象做为一个「品牌」,台湾就代表一种「品质」与「时尚」,可以让人安心消费。如此,我们所有的产品,相对于中国大陆就有很强的竞争力。我们不仅要有这样的品质,还要积极地维系它、强化它。
  最近,我接待一些大陆来台的朋友,他们大多带了两个空皮箱,想要大肆采购台湾的醋与酱油,因为他相信台湾的「有机」产品是真的,是遵循传统古法制作的,为了这个理由他愿意多花一点钱,这正是台湾软实力的具体展现。
  如果台湾能建立起信用与信誉,成为大陆观光客旅游首选之地,也就不足为奇。大陆观光客来台,绝不是只因为向往教科书上的阿里山与日月潭,他第一次来是基于好奇心,第二次还来,就代表你对他有吸引力,倘若他来第三次、第四次甚至还想要自由行,这就凸显出你的内涵了。
  我们有条件可以引导中国大陆进步,缩短两岸社会发展的差距,甚至正面影响大陆的价值观念。中国大陆前阵子修改民法及刑法,大量参考台湾的经验,像是台湾鼎鼎有名的法学教授王泽鉴先生,王教授的著作在大陆被视为经典,深刻影响大陆的法学教育。诸如此类,这是很多西方媒体都不知道的事情。
  就政治上来说,争取大陆民意,其实就可以引导大陆对台政策。有人会质疑大陆是一党专政,事实上我们的理解如果还停留在那个层次,就表示我们没有进步。中国大陆的政权、政治人物或官方媒体当然可以引导民意,但是广大网民的影响力绝对不容忽视。事实上,大陆领导人也非常在意民意,有专人上网搜集资讯,了解大陆网民的反应。大陆党政机构也经常委托学术机构或民调公司调查民意,掌握民众对一些敏感性议题的看法。例如日本首相参拜神社,到底大陆城市里的菁英作何反应,政府部门都要能精准拿捏并做出因应。
  整体来看,倘若大陆民众对台湾的反应是友善的,对台政策就不会太严厉,如果大陆民众普遍性产生反感,对岸的政策就不可能宽松,这点是可以理解的。最近我很担心达赖喇嘛来台事件的影响,虽然大陆官方已经尽量克制,但大陆网民的反应依然强烈,如果反弹继续下去,我们当然也不能轻忽。只要让大陆社会的菁英,能够逐渐对台湾产生「同理心」,愿意理解我们、听我们的声音,尊重我们基本的立场,就有助于现状的维护,也就不会形成统一时间表。

台湾软实力的尖兵
  两岸交流从去年开始才逐渐趋于正常,大陆媒体和观光客所要扮演蚂蚁雄兵的角色,还无法完全展现。现在提到台湾「软实力」的尖兵,我们特别要推崇宗教团体、民间公益组织以及志工团体。对于这些尖兵,媒体不一定会有全面性报导,国外很多人对此也不注意。但是,我们的学术团体、志工团体等,所发挥的重大影响力,绝对是不容小觑。此外,还有我们的文化创意产业,包括媒体、文化艺术团体,以及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企业和台商,也都可以扮演尖兵的角色。

削弱台湾软实力的因素
  尽管我们全力推广台湾的「软实力」,但在我们内部还是存在一些削弱我们「软实力」的因素。有一个比较陕隘的阻力是台湾民族主义,它会倾向一种政治跟文化的「去中国化」。先前提到我们的「亲近」跟「先进」是结合在一起的,「传统」跟「现代」也结合在一起,如果这一块被逐渐削弱,我们就会丧失「软实力」。当我们的下一代对于唐诗、宋词的欣赏与诠释能力不如中国大陆,我们就会失去很多;如果我们的电脑游戏设计者,不太能理解封神榜、西游记的内涵,开发设计的地位就可能被韩国人取而代之,更遑论中国大陆了。
  其次,我们也存在一些对中国大陆,人、事歧视或排斥的现象。正常情况下,对某一个人我们不会每天歧视他,对他嗤之以鼻。台湾特有的民主,本来应该是我们「软实力」很重要的要素,不过正在不断褪色,这是我们需要警惕的。这可从过去十年,我跟中国大陆学者讨论台湾的民主,从他们的观察与反应当中去感受。他们甚至认为他们有机会可以看到台湾的「实验」,让自己头脑更清醒,而不会一味推崇民主,这无非是对台湾最负面的一种评价。如果我们要强化台湾的「软实力」,我们就要不断改善自己,提升自己。
  两岸民间交流的法律与制度障碍正在慢慢排除,有些政策要循序渐进开放,不能因为你怕门打开后,会有几只蚊子飞进来,就因此不开门,我们必须在「取」跟「舍」之间找到平衡。例如,现在如果有NGO在大陆进行资助,在财税机关都会碰到一些问题,我认为以后修法时应该要设法调整。还有一个障碍是心理障碍,我们以前太自大,现在太自卑也不行,没有信心就会造成退缩,然后像驼鸟一样把头埋进土里,封闭自己是不对的。

软实力作用从单向到双向
  两岸在「硬实力」上愈来愈不对称,我们应该要更巧妙、更有智慧地运用我们的「软实力」。当然,也不能排除一个已经发生的事实,就是中国大陆的「软实力」也在逐渐增强。当大陆经济崛起,自信与改革均开始恢复,它也会开始珍惜过去的文化与历史遗产,在这种企图心之下,大陆开始在各地建立孔子学院,这点也是我们特别要注意的!
  我们不可以没有自信,但也不能自我膨胀,其实两岸都有一定的能力,彼此可以亲近对方,也可以欣赏对方的优点。大陆绝不是一无是处,它某些地方的进步速度是绝不能轻忽的。比如说,大陆以前是世界工厂最大的污染来源,但下一波绿色能源发展,它就会走得比我们还快。当中国大陆有一个政策方向调整,优先顺序重新排列以后,他总体协调或总体能力是非常可观的!虽然他有政治型态的束缚,但毕竟它有一个巨大的文化资产市场、巨大的中文网页平台,而且他有能力吸引全球的创业者。另外,它的发展模式也要注意,很多重要的国际组织,像是世界银行等,都开始认真对待中国,这是我们必须很清楚而且很务实去理解的。

海基会可以做什么?
  在发挥台湾「软实力」的立场上,海基会能做什么?
  首先,海基会受政府委托,第一任务当然是谈判,但营造两岸关系善意及互信也是非常重要的。「软实力」要发挥,必须形成一种氛围、一种大的气侯,营造这个气侯当然是所有人的责任。但因为海基会处在第一线,自然是责无旁贷的,政府应该给海基会更多的资源与人力。
  第二,从服务台商到促进两岸民间交流,海基会的业务牵涉广泛,服务案件也增长快速。但如果从一个大格局、大战略、大思维来看,服务台商跟在促进两岸交流要扮演的角色是同样重要的,海基会可以主动促成民间的一个交流平台,进行两岸文化讯息的交流。海基会在三节会举办台商联谊活动,但目前却还没有一个有关文化学术、艺术、宗教群体的联谊,可以进行资讯交换或交流。我们可以针对特定的领域举办研习或联谊活动,让更多人一起人交换心得与经验。
  第三,要了解我们的「软实力」是否深入中国大陆民间,当然也可以设法在大陆进行一些涉及两岸关系的民意调查,或搜集大陆所做民调的结果,分析他们对台湾的印象与看法。两岸其实都时常进行民调,其结果可以在做决策时,提供参考的资讯及指标。

回页首